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风洞试验

风洞试验

风洞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6425篇,主要集中在航空、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20篇、会议论文1511篇、专利文献185871篇;相关期刊746种,包括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结构学报等; 相关会议458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第十六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等;风洞试验的相关文献由9741位作者贡献,包括顾明、陈政清、谢壮宁等。

风洞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20 占比:1.95%

会议论文>

论文:1511 占比:0.79%

专利文献>

论文:185871 占比:97.26%

总计:191102篇

风洞试验—发文趋势图

风洞试验

-研究学者

  • 顾明
  • 陈政清
  • 谢壮宁
  • 葛耀君
  • 楼文娟
  • 廖海黎
  • 刘庆宽
  • 李明水
  • 马文勇
  • 刘小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一航; 陈少松; 魏恺; 邱佳伟
    • 摘要: 为了研究正、余弦控制式鸭舵对旋转导弹气动特性的影响,在CFD软件中采用嵌套网格方法模拟导弹的旋转和鸭舵的偏转.在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准确性基础之上,对不同转速、迎角、马赫数下正、余弦控制方式旋转导弹的气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如下结论:当采用相同最大舵偏角时,导弹进行正、余弦控制时其法向力系数要比静态条件下小,其侧向力系数和偏航力矩系数要比静态条件下大;导弹进行正、余弦控制时的偏航力矩系数大小要比不控时小;转速的变化对全弹法向力、侧向力特性以及鸭舵提供的法向力影响相对较小;亚声速条件下导弹的侧向力系数和偏航力矩系数数值比超声速条件下大;导弹做锥进运动时,合成迎角Г的变化对周期平均升力系数和侧向力系数影响较小,Г的变大会使周期平均偏航力系数、周期平均阻力系数数值变大;旋转效应是正、余弦控制方式旋转导弹产生侧向力的原因,并且鸭舵、尾翼产生的侧向力占主导地位.
    • 钟维军; 徐海巍; 涂志斌; 姚剑锋; 楼文娟
    • 摘要: 为研究精细化风荷载作用下输电塔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高频天平测力试验获得横担和塔身及其主要杆件的体型系数,采用节点集中加载和均布加载两种风荷载作用模式,计算了高压输电塔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的风致动力响应以及风振系数,并与规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相比试验结果,规范建议的体型系数偏低,由此得到的结构位移、加速度和杆件内力响应均偏小,但按规范方法得到的风振系数偏大;与节点集中加载方式相比,均布加载模式下塔身的总体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基本不变,横担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略有增加;横担主杆、腹杆和塔身斜撑的截面最大应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增加,而塔身主杆的截面最大正应力变化不显著。风荷载加载模式对横担的内力响应影响较大,但对塔身主杆的内力和整塔的风振系数影响较小。
    • 张超; 曹振生; 张少强; 赵林
    • 摘要: 为避免拉索缠绕螺旋线对斜拉桥横桥向受力造成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在拉索表面涂聚脲涂层的风雨激振抑制措施。采用风洞节段模型测振、测力试验,研究聚脲涂层表面处理措施对拉索风雨激振和风荷载的影响,并与不采用措施拉索以及采用传统的缠绕螺旋线措施拉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聚脲涂层表面处理措施能有效抑制拉索风雨激振;在无措施拉索临界区域,采用聚脲涂层处理措施可降低拉索阻力系数,但会增加升力系数;在无措施拉索亚临界区域和超临界区域,采用聚脲涂层处理措施与无措施拉索的升、阻力系数差别不大;在高雷诺数范围(Re≥3.7×10^(5))内,相较缠绕螺旋线,聚脲涂层能明显降低拉索阻力系数,在常遇设计风速条件下(Re≈3.58×10^(5)),降低幅度达31%,显著减小结构横桥向受力。
    • 王广明; 陈羽; 贾尚帅; 张文敏; 李启良
    • 摘要: 气动降噪控制对高速列车运行环保性和乘坐舒适性至关重要。以某时速400 km高速列车1:8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转向架舱前缘、侧缘、后缘3种策略的6种气动降噪控制方案。通过大涡模拟得到非定常流场和气动噪声源项,采用FW-H方程和声扰动方程计算远场和近场噪声,得到不同控制方案对远场噪声、近场噪声的控制效果和影响频域范围。与风洞试验相比,远场30个测点中90%的测点总声压级偏差在3 dB(A)以内,频谱变化趋势相同,量级相差较小。在速度为400 km·h^(-1)时,不同降噪控制方案使得远场测点的平均声压级最大减小1.4 dB(A),转向架舱湍流脉动功率级最大减小3.4 dB(A),转向架舱声功率级最大减小0.6 dB(A)。转向架舱前缘控制中直壁、排障器加厚,侧缘控制裙板高度增加、后缘控制倒圆角均可降低远场噪声水平,以及转向架舱顶板湍流脉动压力功率级。排障器加厚、后缘倒角可以减小舱内声功率级,其他减小转向架舱空间体积、封闭的措施使得转向架舱内声功率级增大。
    • 褚云朋; 孙鑫晖; 李明; 姚勇; 黄汉杰
    • 摘要: 设计制作了菱形马鞍面大跨屋盖结构缩尺模型,通过风洞试验探究了下击暴流作用下菱形马鞍面屋盖表面风压特性。探究了冲击射流装置到模型的径向距离和风向角对屋盖上不同区域平均风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分区平均风压系数出现在径向距离为1.25D_(jet)(D_(jet)为喷口直径)、风向角为0°的工况;来流方向上屋盖檐口的3个区域平均风压系数随径向距离增大先快速增大后减小,其他分区的平均风压系数随径向距离增大先增大后趋于平稳;风向角对各区域的平均风压影响都很大,其中风向角为0°时屋盖表面产生最大分区平均风压且迎风点处风压变化梯度大;角区和边区的风载体型系数均较大,最大值达到−2.75。
    • 张志强; 黄增浩; 汪大海; 刘红来; 章东鸿; 罗楠
    • 摘要: 随着中国输电网电压等级的逐渐提高,对线路绝缘的要求也在提高。高压绝缘子串往更长、联数更多的方向在发展。绝缘子串的风荷载也随之增大。更易发生风偏和风振的现象。文中通过风洞试验,采用测力天平技术,对目前南方电网常用的两种玻璃绝缘子和一种伞形复合绝缘子的体型系数开展了深入研究。系统考察了不同湍流度、风速、风偏角、风攻角作用下单联及双联绝缘子的体型系数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试验表明,湍流度对体型系数影响不大;单联绝缘子体型系数随风速的增大而逐渐稳定在0.8~0.9之间;风偏角下体型系数有显著变化,并受盘形径厚比及串挡风率的影响;斜向风攻角作用下由于前后肢的遮挡效应会降低整体绝缘子串的体型系数。文中研究为合理计算绝缘子风荷载、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的抗风设计的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参考。
    • 郭向华; 邓锋华; 肖雁; 林锐; 翁兰溪; 陈伏彬
    • 摘要: 为研究分裂导线阻力系数随风攻角与分裂间距的变化规律,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分裂数与分裂间距下的低风压导线阻力系数随风攻角的变化规律。通过在边界层风洞中开展90 cm长的导线节段模型试验,获得了低风压导线不同风攻角条件下导线阻力系数随雷诺数、尾流干扰的变化规律,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多分裂导线阻力系数干扰效应明显,随着分裂数的增加,平均阻力系数可降低20%以上;多分裂导线阻力系数随风攻角变化明显,在风偏的情况下将出现风阻系数峰值:二分裂导线在风攻角为18°~24°出现峰值,四分裂导线在风攻角为22.5°~30°出现峰值;分裂导线风荷载设计应考虑风偏下的不利影响,以及干扰效应影响。
    • 徐璋; 辛姣姣; 徐贵钱; 周乾伟; 李开荣
    • 摘要: 随着分布式能源的战略推进,小型低速风力机得到快速发展。碟形风力机具有低噪、高效、自启动等优点,本文对其叶轮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及风洞试验,研究风轮同弦长下不同叶片弧度对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优化参数范围,为风力机叶轮结构定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叶片弧度对风力机的气动性能影响随着叶片弧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在0°~180°的7个水平变化中,最大风能利用系数从0°模型对应的0.212增至60°模型对应的0.364,然后下降到180°模型对应的0.168。选取3个模型进行3D打印成型,在低速风洞中进行功率特性测量,将得到的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很好地验证了数值模拟中叶片弧度对风力机气动性能影响的规律。
    • 胡齐; 李波; 柯鹏; 沈梦; 洪平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编队位置对核心运动员气动阻力的影响以及与单人竞走情况相比的气动减阻效果,并量化评估不同编队策略对竞走成绩的影响。方法选取由不同国家队竞走运动员人数组成的编队模拟不同竞走场景,通过风洞试验获取不同编队位置核心运动员的气动阻力。风洞试验内容包括核心运动员单人测试、双人编队测试、3人编队测试、4人编队测试。结果与单人竞走情况相比,双人编队中核心运动员位于辅助运动员的正后方时气动阻力减小最为明显,减阻率可达64.9%,此编队站位为相对最佳双人编队;3人编队中核心运动员位于其他2名辅助运动员沿着运动方向连线的中间时气动阻力减小最为明显,减阻率可达79.9%,此编队站位为相对最佳3人编队;4人编队中核心运动员位于其他3名辅助运动员组成的V型编队的正后方时气动阻力减小最为明显,减阻率可达83.8%,此编队站位为相对最佳4人编队。在50 km竞走比赛中,与单人竞走成绩相比,若采用相对最佳双人编队策略,比赛成绩将至少提升约3.89%;若采用相对最佳3人编队策略,比赛成绩将至少提升约4.79%;若采用相对最佳4人编队策略,比赛成绩将至少提升约5.03%。结论不同编队位置下竞走项目核心运动员的气动减阻效应存在一定差异,研究不同编队的气动减阻效应能为减小核心运动员气动阻力、优化能量分配、改进团队协作策略、提高运动成绩提供重要的科学指导。
    • 郭栋梁; 侯超; 朱臣; 熊文楠; 陈爽; 许晓斌; 杨华; 黄永安
    • 摘要: 飞行器表面气动参数特征是飞行器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估的重要依据,而风洞试验作为最有效的测试手段,通常面临破坏结构、测量物理量单一等问题。提出曲面共形的柔性智能蒙皮测量技术,集成了多种超薄柔性传感器阵列,通过剪纸–拼接的完全共形方式集成到飞行器结构表面,在不改变结构表面形貌的情况下同步实时测量壁面静态压力、脉动压力、温度、壁面剪应力等多种气动参数。在直流式风洞、射流平台和FL–9风洞中对NACA0012机翼和飞行器尾翼进行了变风速和变迎角试验,分析风洞试验中采集获得的多种气动参数,验证了该系统的可用性,为风洞试验中柔性智能蒙皮多参量同步测量气动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