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2008年中国茄子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茄子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茄子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武汉
  • 出版时间: 2008-06

主办单位:中国园艺学会

会议文集:2008年中国茄子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园杂11号是以自交系0137-5为母本,以023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圆茄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80~90cm,叶片绿色,门茄着生于第7~8节。果实扁圆形,纵径8~9cm,横径lO~12cm,单果质量350~600g,果皮紫黑色,有光泽,商品性好。每667m2产量4000kg左右,适宜北方地区春季露地栽培。
  • 摘要:茄杂7号是以自交系杂1-2-1-M为父本,以自交系ZG-1-1-2-2-m为母本配制而成的大棚专用茄子一代杂种。生长势强,植株高大,株型紧凑,结果性能好;果实长筒形,果长28~30cm,横径8~10cm,略带尖,果皮紫黑色,果肉浅绿白色;单果质量630~700g,每667m2产量5700kg左右,适宜秋大棚栽培。
  • 摘要:新丰紫红茄是以耐青枯病的5113株系为母本,优质、抗青枯病的38-1改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株高100~120cm,果实长棒形,粗细均匀,平均单果质量250g;果长25~28cm,横径5.2~5,5cm,果皮深紫色,有光泽,果肉白色,肉质紧实;耐贮运,较抗青枯病。
  • 摘要:以142、110-2高代自交系为母本,以熟性极早的优良自交系D-7-1为父本,采用杂交优势育种法,选育出渝早茄4号和春秋长茄两个茄子-代杂种。渝早茄4号早熟,果长28~30cm,横径5cm,每667m2产量约3700kg。春秋长茄中熟,采收期较长,果长30~32cm,横径6cm,每667m2产量3800kg左右。
  • 摘要:云茄l号是以E119经连续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自交系为母本、以E2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80~90cm。果实长棒形,头部尖,果长约30cm,横径约4.6cm。果皮鲜紫色,有光泽,皮薄,果肉乳白色,肉质较松软,商品性佳。单果质量230g,每667m2产量4000kg左右,适合滇中或气候相似地区春露地栽培。
  • 摘要:晋茄1号是以山西地方品种忻州小红茄的优良白交系10-4-8-68为母本,以临猗紫长茄的优良自交系237-9-27-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该品种生长势强,株高92cm,开展度90~100cm。茎紫色,叶绿色。早熟,门茄着生于第7~8节,定植后45d(天)左右即可采收。果实椭圆形,果形指数1.08,果皮鲜紫色,有光泽,果肉白色细嫩,品质优,商品性好。单果质量500g左右,每667m2产量5000kg以上,适宜春夏季露地栽培。
  • 摘要:茄子栽培种和野生种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栽培种对很多病虫害和各种非生物逆境都非常敏感,而绝大多数野生种对已知的茄子病虫害几乎都具有抗性,因此野生种是茄子性状改良的理想资源材料。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茄子器官分化、体细胞胚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体系。通过原生质体融合,也尝试用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将茄子野生种中有用基因导入到栽培种中。在基因工程方面,转基因抗虫、单性结实、非生物逆境抗性茄子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分子标记技术也用于茄子种质资源鉴定和分类、目标基因连锁的标记鉴定以及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本文对生物技术在茄子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及展望。
  • 摘要: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茄子的抗病育种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本文时茄子组织器官培养、花药小孢子培养、胚培养、体细胞杂交、基因工程、分子标记在茄子抗性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 摘要:介绍了优良茄子近缘种质的研究和利用现状,然后从茄子与其近缘种质间的种间杂交概况、种间杂交障碍及其克服途径三个方面,回顾了茄子种间杂交的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通过种间杂交途径利用茄子近缘种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摘要: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于蔬菜生产。近年来,高山茄子发展迅猛,2007年栽培面积达1334hm2,经济效益显著。2003年开始笔者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引进了新育成的茄子新品种紫秋,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现已在全市各茄子主产区种植。
  • 摘要:鄂西南地区茄子夏茬露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结果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土传病害发生日趋严重,一般死秧50%~70%,严重的绝产绝收。近3a(年)笔者在枝江市郊菜地采用抗病砧木托鲁巴姆与当地地方品种竹丝茄嫁接,嫁接苗对黄萎病、青枯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达到高抗甚至免疫,株高1.5~2.0m,采摘期逾5个月,平均单株采收茄子15~20个,最多可采收30个,每667m2产量达3000~5000kg,产值增加200元左右。
  • 摘要:早春中拱棚茄子是河南省新野县的主要早春蔬菜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000hm2左右。一般9月下旬~10月上旬冷床育苗,翌年2月下旬~3月上旬定植于中拱棚(拱棚高2.0~2.5m,跨度5~6m)内,4月下旬~5月上旬开始收获,7月下旬拉秧,每667m2产量8000kg左右。这茬茄子上市较早,平均价格一般在1.2元·kg-1,每667m2收入达万元左右。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 摘要:茄子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蔬菜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茄子栽培规模的快速发展及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早春茬植株苗期过长,落花落蕾及病虫害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投入与产出效益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 摘要:茄子属于喜温蔬菜,结果期适宜温度为25~30℃,超过35℃,特别是在夏季夜温较高的条件下,呼吸过于旺盛,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过多,造成果实的生长发育不良,加上干旱或水涝及病虫为害,产量、品质、风味都会严重下降,远远不如春茄子好。南方平原地区虽然利用耐高温品种和降温措施可进行越夏栽培,但劳动强度大,投入高,经济效益低,而且商品性、品质、风味也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高山夏季气候凉爽,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较好地满足茄子生长发育条件。因此,湖北省宜昌地区20多年前就开始利用高山立体气候进行夏季茄子种植。近年来由于平原灾害性气候频发和市民对茄子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山茄子栽培面积逐年增加。高山茄子一般667m2产量4000~5000kg,上市期正值淡季,市场价格高,每667m2收益一般6000元以上,有的甚至过万元。
  • 摘要:紫龙3号是武汉汉龙种苗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茄子一代杂种。该品种早中熟,分枝性强,生长势旺。株高110cm,开展度70cm。门茄花位于第9节,花多、挂果多。商品茄长条形,黑紫色,富有光泽。果长35~40cm,横径3.5cm,单果质量180~220g,肉质柔嫩,皮薄籽少,不易老,耐贮运,耐热性强。一般667m2产量4000~5000kg。近几年该品种已在武汉市大面积推广,产量产值均较高,深受广大农户喜爱。如武汉市东西湖区慈惠农场蔡家大队科技示范户张敏,2007年5月2日播种,栽种600m2,至9月30日已采收4020kg,收入8000元,总投入1300元,折合每667m2产量4469kg、产值8893元、纯收入7448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摘要:1周年茬口安排及效益春茄子一秋黄瓜一冬莴苣是武汉地区大中棚蔬菜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之一。春茄子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育苗,翌年2月下旬定植,7月中旬采收完毕,每667m2产量3000kg,产值3000元;夏黄瓜8月上旬播种育苗,8月下旬定植,10月下旬采收完毕,每667m2产量2500kg,产值2000元;冬莴苣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定植,翌年2月下旬采收完毕,每667m2产量2500kg,产值3500元。全年每667m2产值可达8500元。
  • 摘要:自2004年开始,武汉市先后实施了蔬菜三高三省及优势品种产业化项目,东西湖区是武汉市的蔬菜大区之一,也是该项目的重点实施单位。春菜豆一夏秋茄子一冬莴苣是笔者推广的高效栽培模式之一,目前该模式的栽培面积已达200hm2,春菜豆每667m2产量达1500kg,产值3000元,夏秋茄子每667m2产量3000kg,产值5000元,冬莴苣每667m2产量3000kg,产值3000元。全年每667m2产值达11000元,除去成本2500元,纯收入8500元,投入产出比在1:5以上。
  • 摘要:豫北地区茄子套种大白菜小拱棚栽培,大白菜每667m2收入3400元,茄子收入6784元,合计收入超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 摘要:白粉病是蔬菜生产中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一种病害,广泛分布于瓜类、豆类、茄果类等蔬菜上,在病害流行季节,可导致植株中下部叶片大量发病而枯死,引起产量和质量较大损失。近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西藏、黑龙江、吉林、浙江、上海、湖南、湖北等地区相继发现白粉病为害茄子,在个别地区上升为茄子主要病害。武汉地区除冬春保护地栽培的茄子能够感染白粉病之外,夏秋露地栽培的茄子在5月天气明显转暖之后,也容易发生白粉病,一般年份发病率为5%~30%。
  • 摘要:用23对番茄SSR引物及2对茄子SSR引物对66份茄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标记在种问有多态性,4个标记在栽培种内有多态性;10对引物扩增出3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3.6个;遗传相似系数种间为0.13~1.00,栽培种内为0.70~1.00,说明种间遗传距离较大,栽培种内遗传基础相对狭窄;经聚类分析,两份野生材料各分为一类,栽培种分为一类,栽培种下又分为三亚类,未发现各亚类的聚类结果与果实性状、材料来源存在对应关系。
  • 摘要:在茄子病圃中,对9个野生或半栽培种茄子资源及其组合进行了黄萎病抗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可以提高野生或半栽培种茄子株系对黄萎病的抗性;不同的抗黄萎病株系材料杂交,其F1作砧木的植株抗黄萎病效果不如双亲。
  • 摘要:以2个茄子自交系E-8、E-30和2个茄子品种长丰1号、旱丰为研究材料,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茄子不同外植体、不同基因型材料不定芽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茄子不同类型的外植体在培养基MS+6-BA2.0mg·L-1+lAA0.1mg·L-1+ZT2.0mg·L-1上均具有较高的不定芽分化能力,且以带柄子叶的不定芽分化能力最强,下胚轴次之,子叶最弱;不同基因型材料分化不定芽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在对不定芽进行诱导生根培养时,在1/2MS培养基中添加0.25~0.50mg·L-1的IAA具有促进生根的作用,但当IAA浓度为1.0mg·L-1时,对生根具有抑制作用。
  • 摘要:以单性结实品系D-55、D-62和非单性结实品系60(CK)为试材,研究了开花温度、培养温度及培养基成分对茄子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和硼酸浓度影响花粉的萌发率,茄子花粉最适培养基为0.5%琼脂+5%蔗糖+硼酸10mg·L-1。单性结实品系和非单性结实品系的花粉在日平均最低温度16.1℃下均具有一定的活力;在培养温度18℃下品系间花粉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低温下单性结实品系的单性结实性和坐果率不是由于花粉活力下降所致。
  • 摘要:以单性结实茄子品系D1、D2和非单性结实茄子品系N1、N2为材料,进行授粉与不授粉处理,研究了茄子幼果发育初期酶活性与单性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D1,D2不授粉处理,与D1、D2、N1、N2授粉处理后的POD、IAA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在开花后迅速下降;而N1、N2不授粉处理的POD、LAA氧化酶活性仍保持较高水平;子房中两种酶的活性与幼果单果质量呈负相关。说明POD、IAA氧化酶活性与单性结实关系密切。虽然不经过授粉,但POD、LAA氧化酶活性仍然与正常授粉果实一样在开花后迅速下降,这是D1、D2能够单性结实的一个原因。
  • 摘要:以ESI-3、ESG-1、浙茄砧1号3个材料为砧木,引茄1号为接穗,以自根苗作时照,通过对植物学特性、生育期、产量及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浙茄砧1号是最理想的砧木品种.
  • 摘要:茄子4x×2x能够获得三倍体,27个(次)组合杂交坐果率为37.41%,种果中无籽果实占53.42%,种果平均单果种子数1.60粒。对6个杂交组合进行分析,其杂交种果单果种子数的广义遗传力H2B=99.59%±0.26%,遗传变异系数C,CV=185.96%。同一组合不同年份的杂交结果差异不显著,其极低的种子结实力主要是遗传因素所致。
  • 摘要:对12个不同4x×2x组合进行了初步研究观察,一代杂种3x的始花节位大部分趋向中亲值,个别组合表现超显性遗传。10个组合的平均单株结果数表现超显性遗传,分别较2x和4x亲本增加29.40%和54.33%。但所有组合均存在一定比率的果实畸形、僵化现象。平均单果质量3x普遍较2x和4x亲本降低。平均单株产量,有2个组合表现超显性,2个组合表现负的超显性,12个组合平均接近中亲值(-3.44%)。对5个组合平均单株产量进行遗传分析,其2x、4x亲本及3x的广义遗传力h2B分别为94.91%士3.86%、69.12%±18.38%、87.50%±8.89%。遗传变异系数GCV分别为32.27%、11.16%和21.52%。2x和4x亲本对3x的相关遗传贡献率Rh分别为92.58%和71.85%。相关遗传率hxy、遗传相关系数rg也是2x>4x。对3个组合商品果实营养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总糖、蛋白质以及VC含量3x均偏近4x亲本,3x对于改良茄子果实营养品质具有一定的优势。所有组合的同源三倍体茄子果实都存在部分可育种子,10个组合平均单果种子数(43.15±30.7)粒,单果种子数的广义遗传力h2B为55.74%±13.23%,遗传变异系数GCV为23.92%。
  • 摘要:本文介绍了春菜豆-夏秋茄子-冬莴苣的高效栽培模式,阐述了春菜豆-夏秋茄子-冬莴苣的选择品种、播种育苗、适时定植、田间管理等。
  • 摘要:本文介绍了甬茄3号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耐热性和耐寒性强,一般每667m2产量3000~3500kg。已在上海、浙江地区推广种植66.7hm2,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 摘要:白茄2号父本EP-0208是安徽地方品种肥西白茄经6代选育获得的稳定自交系,母本EP-0218是多个品种复合杂交后代经8代选育获得的稳定自交系。该品种生长势强,分枝力中等,叶淡绿色。果实粗棒形,白皮白肉,果面光滑,果肉细嫩,单果质量180g左右,产量3500~4000kg·(667m2)-1,适宜春保护地和春夏露地栽培。
  • 摘要:龙杂茄6号是从课题自选材料和日本引进品种中经分离选育的优良自交系93-1和118配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该品种早熟,始花节位在第8-9节,从播种到始收100~105d(天)。株型直立,生长势旺盛,株高85~95cm,开展度75cm。果实长条形,顺直有尖,果皮紫黑色,果长25~30cm,横径4cm左右。单果质量130~160g,每667m2产量3000~4000kg,前期产量高,占总产量的50%,适于春露地覆膜栽培。
  • 摘要:沈茄4号为早熟茄子一代杂种,母本P24是1998年收集的原始材料经多代严格的白交选育而成的自交系,父本9710是从国外引进的育种材料经多代严格的自交选育而成的自交系。植株生长势较强,生育期为101d(天),平均株高96.5cm,叶片中等大小。果实长棒形,果顶尖形,果皮紫黑色,有光泽,商品性好。平均单果质量195g,一般每667m2产量4500kg左右,适宜紫长茄产区保护地或露地栽培。
  • 摘要:吉茄5号是利用两个高世代自交系XP26-1为母本、WP27-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中早熟,植株生长势较强。果实中长棒形,果皮黑紫色,光亮,果长24~30cm,横径5~6cm,果肉细嫩,品质好,单果质量110~150g。耐低温、耐弱光性强,坐果率高,较抗黄萎病,每667m2产量3000~3400kg。
  • 摘要:博杂1号-巨圆茄是以河北省九叶茄自交系S53,为母本、以陕西省地方品种紫罐茄变异单株自交系S6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中晚熟,生长势强;果实近圆形,果皮紫黑油亮,肉质洁白细腻,味甜,籽少,不易老,不褐变;果皮厚,耐贮运,单果质量750g左右,每667m2产量5500kg左右;高抗病毒病,抗褐纹病和绵疫病,适合我国北方露地及春提早、秋延后设施栽培。
  • 摘要:综述了蔬菜枯萎病病原菌生理特性,枯萎病的致病和抗病机理及抗性遗传,枯萎病抗病鉴定研究及抗病资源筛选的国内外研究情况,通过比较指出了茄子枯萎病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摘要: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技术是基于抑制PCR作用的cDNA差减杂交,是在转录水平上研究差异基因表达的技术。它具有假阳性率低、灵敏度高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外界因素造成植物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中。本文就SSH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过程、优缺点和其在植物差异表达研究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 摘要:茄子($olanummelongenaL.)是湖北地区的重要蔬菜种类之一。根据品种来源,湖北地区茄子品种大致可以分为3类,即地方品种(本文指1949年以前在湖北地区栽培的品种)、引进品种(本文指1949年以来从国内外引进栽培的品种)及育成品种。本文主要依据《武汉市主要蔬菜品种志》(武汉市蔬菜畜牧科学研究所编,1963,页122-125,248)、《武汉市主要蔬菜品种志(初稿)》(武汉市蔬菜技术推广站、武汉市蔬菜种子公司编,1984,页133-137,277)、《湖北蔬菜品种志》(湖北省农业厅编,1989,页267—278)、《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1-2]等资料,对湖北地区茄子品种结构演变情况进行梳理,以期为茄子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 摘要:成都市位于北纬30。40。,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海拔500m左右,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季湿热,秋季凉爽,年平均温度16.3℃,年降雨量946.9mm,相对湿度82%。无霜期长达280d(天),年日照时数仅有1238h(小时),辐射总能量377J·cm-2左右。成都市蔬菜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蔬菜花色品种多样,有80个种逾300个品种,形成了以三大季为主的间套作和多茬次栽培形式,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保证成都市逾200万人的蔬菜供应。
  • 摘要:海南地区栽培的茄子主要有紫色棒状和紫色线条状两种,年栽培面积约4000hm2,是海南冬春季北运瓜菜的主要种类之一。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 摘要:近几年武汉地区茄子的栽培发展很快,种植面积已逾4000hm2,与此同时,茄黄斑螟(LeucinodesorbonalisGuenee)和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对茄子的为害也呈加重趋势,成为武汉地区茄科蔬菜的主要害虫。茄黄斑螟又名茄螟、茄白翅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等地,寄主植物主要有茄子、龙葵、马铃薯、豆类等。烟粉虱又称棉粉虱、甘薯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是一种多食性的世界性害虫,其寄主植物多达74科500多种,蔬菜、花卉、果树等经济作物和杂草等均可受害,目前在我国20多个省市均有分布。据报道,世界范围内烟粉虱有24个生物型,我国烟粉虱至少有3个生物型:A一生物型、B一生物型和Q一生物型,其中以B型烟粉虱为害最重。
  • 摘要:辽茄7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自交系H3和P5为亲本配制而成的保护地专用紫长茄一代杂种。母本H3是地方品种经过8代自交纯化育成的稳定自交系,平均株高50cm,株型半开张,早熟、丰产、抗病,单株结果数多,易坐果,配合力好。父本P5是国外引进材料经过5代自交纯化育成的稳定自交系,株高115cm,茎紫色,叶片上冲且小,叶绿紫色,叶脉紫色,果皮紫黑色,有光泽,耐低温弱光,具有极强的单性结实能力。
  • 摘要:甬茄3号由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从上海地区引进的上海杂交茄分离5代后得到的稳定单株F5为母本、宁波地方黑茄提纯单株P3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是适宜早春大棚栽培、春季和秋延后露地栽培的优质、高产、早中熟、黑色长茄新品种。该品种耐热性和耐寒性强,一般每667m2产量3000~3500kg。已在上海、浙江地区推广种植66.7hm2,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 摘要:耐热茄子新品种伏长茄是以本地太堡乡禾穗茄的自交系为母本,以本地水南乡长墨茄的自交系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
  • 摘要:选择不同类型茄子建立试管苗无性繁殖系。检测到无菌苗分泌过氧化物酶能力在品种间有差异;从黄萎病感病株叶柄分离了大丽轮枝茵并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及核糖体DNA-ITS序列比对;病菌圆片回接试管苗生长位点、病菌孢子悬液回接试管苗生长位点、病菌孢子悬液回接试管苗生根区域后的恢复生长或萌发不同品种间有差异,托鲁巴姆显示较强抑茵作用;黄萎病茵回接茄子试管苗叶片背面引起感病症状较轻;病茵回接试管苗截断面14d后感病症状严重,品种间差异明显。
  • 摘要:在低温逆境胁迫下对18份茄子材料植株的生长发育、生理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18份茄子材料植株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叶绿素荧光参数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提高;不同材料耐低温能力不同,耐低温能力较强的材料生长受抑制程度、叶绿素荧光参数降低较小,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增加也较小,而低温耐性较弱的材料的变化趋势相反。通过本次试验筛选出低温耐性较强的材料7个,低温耐性中等的材料6个。低温耐性较弱的材料5个。
  • 摘要:以8个茄子品种(系)为试材,在吉林省冬季日光温室内种植,比较其耐低温性及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野生茄子托鲁巴姆耐低温性最强,JQ16-1-2-5、JQ15-2-2-1、F9808次之,JQ12-1-2-8耐低温性最差。低温下茄子产量与坐果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 摘要:以单性结实品系QZ/4和非单性结实品系QZ/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结实习性。结果表明,茄子单性结实习性受环境和遗传等方面的影响。在低温逆境胁迫下,单性结实茄子株系落花率较小,结果教较多,具有较好的结实性;在正常结果的情况下,单性结实茄子果实结籽数较少,而非单性结实茄子果实结籽数较多。茄子花粉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4~27℃;低于15℃或超过33℃萌发率明显下降,低于12℃或超过36℃基本不萌发。在相同条件下,单性结实材料比非单性结实材料花粉萌发好。非单性结实的果实及单果质量比单性结实的大。
  • 摘要:鄂茄子2号是以HLE-1为母本,以HLE-9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紫长茄子一代杂种。早中熟,植株生长势强,门茄着生于第9节;果实条形,果顶部钝尖,果皮黑紫色,光滑油亮,转色快,果肉白绿色,茄眼(萼片与果实相连接部位的白色环状带)处有红色斑纹;果长35~40cm,横径3.5cm,单果质量180—220g;肉质柔嫩,皮薄、籽少、不易老,耐贮运;耐热性强,一般每667m2产量4000kg,高产的超过5000kg,适合长江流域春季、夏秋季露地长季节栽培。
  • 摘要:本文介绍了成都市郊茄子的传统栽培方法,阐述了茄子育苗设施和育苗技术的改进方法,茄子栽培技术的改进技术,探讨了茄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 摘要:海南地区栽培的茄子主要有紫色棒状和紫色线条状两种,年栽培面积约4000hm2,是海南冬春季北运瓜菜的主要种类之一,本文介绍了海南紫长茄高产栽培技术。
  • 摘要:本文介绍了鄂西南地区茄子夏茬露地种植现状,探讨了夏茬露地茄子嫁接的育苗、嫁接、嫁接后管理、定植及田间管理等内容。
  • 摘要:本文介绍了周年茬口安排及效益,阐述了春茄子、秋黄瓜、冬莴笋栽培技术的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