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溶性糖

可溶性糖

可溶性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133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7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50264篇;相关期刊561种,包括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热带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59种,包括第五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 、福州市科协2013年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马铃薯大会等;可溶性糖的相关文献由715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强、刘伟、张绍铃等。

可溶性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97 占比:3.82%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50264 占比:96.05%

总计:52329篇

可溶性糖—发文趋势图

可溶性糖

-研究学者

  • 刘强
  • 刘伟
  • 张绍铃
  • 史宝胜
  • 宋海星
  • 官春云
  • 张钢
  • 王伟
  • 荣湘民
  • 侯喜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吴旭莉; 吴正丹; 晚传芳; 杜叶; 高艳; 李賾萱; 王志前; 唐道彬; 王季春; 张凯
    • 摘要: SWEET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胁迫响应和糖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甘薯SWEET蛋白的研究鲜有报道。开展甘薯SWEET蛋白功能研究,揭示其在糖转运及淀粉与糖代谢中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根据不同淀粉性状甘薯块根中差异表达的SWEET编码基因转录本,设计引物进行RACE克隆,获得IbSWEET15全长cDNA序列。利用在线软件对IbSWEET15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明确其分类。通过在本氏烟草中瞬时表达IbSWEET15-GFP融合蛋白,明确IbSWEET15的亚细胞定位;以酵母突变体互补试验,验证IbSWEET15蛋白在酵母中的糖转运功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IbSWEET15在甘薯各器官中的表达特征;构建IbSWEET15表达载体并通过蘸花法转化拟南芥野生型Col-0,获得IbSWEET15异源表达拟南芥株系,比较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拟南芥植株的淀粉和糖含量差异,以明确IbSWEET15在淀粉和糖代谢过程中的功能。IbSWEET15基因开放阅读框为879 bp,编码292个氨基酸组成的SWEET蛋白,具有2个MtN3_slv保守结构域及7个跨膜结构域,属于SWEET蛋白家族第III分支成员。IbSWEET15定位于质膜,在酵母中无蔗糖和己糖转运功能,其编码基因在甘薯侧枝中表达量最高,主茎、叶次之,块根中最低。IbSWEET15的拟南芥过表达株系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而种子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高于野生型。推测IbSWEET15可能在光合产物源-库运输过程中的韧皮部装载以及植株淀粉和糖积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揭示IbSWEET15在甘薯淀粉和糖代谢及重要品质性状形成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信息。
    • 张佳莹; 李扬; 王靖; 胡琦; 黄明霞; 刘霞霞
    • 摘要: 品种和气象因子是决定马铃薯块茎品质的主要因素,分析不同播期下生育期气象因子对不同品种马铃薯主要品质的影响对保障我国食物安全、丰富人民饮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2020年内蒙古武川马铃薯播期-品种耦合试验,探究马铃薯块茎主要品质指标(粗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和维生素C)随品种和播期的变化规律,并解析不同品种和播期下各生育阶段气象因子对马铃薯主要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马铃薯块茎主要品质指标变异系数为可溶性糖>淀粉>维生素C>粗蛋白;基于隶属函数值的结果表明早熟品种'费乌瑞它'早播(4月27日)、中熟品种'康尼贝克'晚播(6月2日)和晚熟品种'克新一号'中播(5月15日)的综合品质高于其他处理.播期和品种调控对马铃薯品质存在显著影响.而生殖生长阶段尤其是开花-成熟阶段的气象因子决定了主要品质指标的形成,限制当地马铃薯品质提升的主要气象因子为生育期平均温度和降水量.'费乌瑞它'粗蛋白含量随开花-成熟期的有效积温、日均温增加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P<0.05),品种'克新一号'粗蛋白含量随全生育期降水量增加表现出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品种'康尼贝克'粗蛋白含量和生育期气象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本研究定量了品种和气象因子对马铃薯块茎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可为优质马铃薯的品种筛选和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 刘本帅; 于立河; 于崧; 杨贺麟; 闫天雨; 朱雪天
    • 摘要: 为了研究中性盐胁迫和碱性盐胁迫下芸豆幼苗叶片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可溶性糖和离子含量,试验采用耐盐碱性较强的芸豆品种“HYD”为试验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NaCl和NaHCO_(3)(0,50,100,150 mmol·L^(-1))模拟中性盐和碱性盐环境对芸豆进行不同时间的盐碱胁迫(0,24,96 h)。分别对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离子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NaCl和NaHCO_(3)胁迫浓度的升高,芸豆幼苗叶片中的膜脂造成氧化损伤的程度呈现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当处理浓度大于50 mmol·L^(-1)时上升幅度更加明显;芸豆幼苗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递增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浓度为100 mmol·L^(-1)时,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值;两种盐胁迫下芸豆幼苗叶片中K^(+)/Na^(+)变化相同,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均显著降低,NaHCO_(3)处理的K^(+)/Na^(+)下降程度更大。
    • 武敬也; 赵威
    • 摘要: 本试验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结合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刈割强度和施氮水平对中原单32号饲用玉米生物量构成与可溶性糖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根、茎、鞘及地上累积生物量随刈割强度增大显著降低(P0.05),而刈割和施氮的互作效应仅对玉米根、茎、叶累积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论何种处理,均对玉米根冠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综上所述,刈割对饲用玉米生物量构成和可溶性糖的分配有显著影响,并最终影响玉米产量形成;刈割后高水平施氮有助于玉米进行补偿性生长。
    • 邓琳琼; 丰艳; 张以忠
    • 摘要: 本文测定了苦荞发芽时期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过氧化氢(H_(2)O_(2))的清除率。结果表明,苦荞芽菜培养过程中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对·OH、·O_(2)^(-)和H_(2)O_(2)的清除率均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断增加,且均显著高于籽粒。同时,苦荞芽菜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OH、·O_(2)^(-)和H_(2)O_(2)的清除率均成显著正相关(P<0.01)。
    • 陈万超; 李文; 吴迪; 张忠; 周帅; 杨焱; 张劲松; 于海龙
    • 摘要: 本研究采用离子色谱法和高相液相色谱法分别对11个主要栽培品种的香菇子实体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其滋味品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11个品种香菇子实体中可溶性糖中可检测到甘露醇、海藻糖、阿拉伯糖醇和葡萄糖4种,以甘露醇和海藻糖为主,品种241-4、L9015和L135含量较高;有机酸以琥珀酸和苹果酸为主,241-4含量最高。滋味品质评价基于上述结果和前期研究中的各品种等鲜浓度值(EUC)数据,聚类结果得到两类,分别是申香8号、申香10号、武香1号、J868、Cr04、939和庆科20为A类,EUC、柠檬酸、酒石酸、乙酸和甘露醇贡献突出;L808、241-1、L9015和L135为B类,富马酸、苹果酸、海藻糖和琥珀酸贡献突出;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method)得到3个隐性因子,有机酸高感受因子、有机酸中等感受因子和甜味因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B类排序相对靠前,有机酸高感受因子贡献较大,存在不易接收风险;而A类排序靠后,属于滋味易接收区,且EUC鲜味指标较高。
    • 曹鹏鹤; 徐璇; 孙杰杰; 王玉超; 韩梦华; 郭佳欢; 冯会丽; 王维枫
    • 摘要: 【目的】探究林分密度和种植点空间配置对树木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了解杨树Populus在生长季的碳代谢特征。【方法】试验林分以密度为一级因素,种植点配置为二级因素,采用嵌套设计。于‘南林95’杨P.×euramericana ‘Nanlin 95’生长季(7月)选取叶、枝、树干和粗根4个器官,测定各个器官中NSC (可溶性糖和淀粉)的质量分数。【结果】在生长季,杨树各器官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根、枝、干,淀粉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根、枝、叶。不同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的杨树叶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P<0.01),根中可溶性糖和淀粉质量分数受种植点配置影响极显著(P<0.01),总体上枝和树干受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影响差异不显著。尽管林分NSC总储量在2种密度间(278和400株·hm^(-2))差异不显著,但林分NSC总储量在种植点配置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生长季,苏北地区杨树优先将碳资源供给地上部分,其中首要的储存器官是树干。一定密度范围内(278~400株·hm^(-2)),杨树叶中可溶性糖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升高。林分密度相同时,正方形的种植点配置方式更有助于杨树个体对NSC的积累,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林分的固碳潜力。
    • 周振祥; 赵博; 王唯先; 仝骁鹏; 郑剑波; 李艳红; 高建明; 罗峰; 孙守钧; 裴忠有
    • 摘要: 茎秆含糖量是甜高粱(Sorghum dochna)重要的农艺性状,其可溶性糖的组分与含量的测定,是甜高粱QTL定位和性状改良的前提。本研究以粒用高粱的‘忻粱52’与甜高粱‘W452’重组自交系F8代255个群体为材料,采用改良蒽酮比色法来测定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总糖的最佳显色时间为10 min,显色温度为100°C;测定蔗糖的最佳处理条件为1 mol·L^(−1)的KOH溶液处理10 min;果糖测定的最佳显色温度为50°C,显色时间为3 min。优化过后的蒽酮比色法能测得较稳定的数值,精密度和稳定性较好,可用于测定甜高粱汁液的糖含量。重组自交系后代糖锤度与可溶性糖总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885,线性回归方程为y=37.082×可溶性糖总量+3.990。
    • 黄东梅; 陈颖; 白露; 倪迪安; 徐奕扬; 张志国; 秦巧平
    • 摘要: 低温胁迫是萱草(Hemerocallis fulva)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遭遇的一种非生物胁迫。比较了萱草叶片在低温处理(10、5、0°C)下转录组与对照(15°C)数据的差异,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457个,其中上调基因1253个,下调基因1204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和催化活性等49个GO过程,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42条KEGG代谢途径中。其中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GH3.10基因上调至对照组的13.624倍,IAA1基因下调0.120倍;参与可溶性糖合成通路的差异基因发生了0.076~28.114倍不同程度的变化。随后对3个低温处理组共有的2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热图和网络调控分析,基于基因在网络调控中的位置,对ABCF5、OFPs和SWEETs等基因在冷应答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挖掘萱草低温响应的关键基因及耐寒萱草种质开发、分子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 孙玉明; 张婷; 徐晓洋; 杨永恒; 张永侠; 徐敏月; 原海燕
    • 摘要: 研究了施氮对现蕾期和开花期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品种‘中山8号’(‘Zhongshan No.8’)不同器官干质量、全氮含量、氮素累积量和分配比例、全碳含量、碳氮比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叶片中甜菊糖苷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并对叶片中部分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显著增加了现蕾期和开花期甜菊茎和叶片的干质量、全氮含量和氮素累积量,但是显著降低了茎和叶片中碳氮比以及叶片中可溶性糖和3种甜菊糖苷组分含量。同一施氮水平下,与现蕾期相比,开花期甜菊茎中全氮含量有所提高,但是叶片中全氮含量无显著变化;叶片中氮素分配比例显著降低;茎和叶片中全碳含量以及碳氮比无显著变化;茎中可溶性糖含量有所提高,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以及3种甜菊糖苷组分含量总体上显著降低。施氮水平和生育期对甜菊单株总甜菊糖苷累积量均无显著影响。甜菊叶片中部分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甜菊叶片中总甜菊糖苷含量与全氮含量和干质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但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开花或施氮均会降低甜菊叶片中甜菊糖苷含量,建议在甜菊现蕾期及时采收叶片,并降低甜菊促花肥的投入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