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跨学科

跨学科

跨学科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468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5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612篇;相关期刊2154种,包括中外交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大学教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社会变革中教育研究的使命”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科学人文教育融合与复合型教师能力培养国际研讨会等;跨学科的相关文献由5640位作者贡献,包括管理学家编辑部、无1、于汝霜等。

跨学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53 占比:74.18%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1612 占比:25.70%

总计:6273篇

跨学科—发文趋势图

跨学科

-研究学者

  • 管理学家编辑部
  • 无1
  • 于汝霜
  • 刘仲林
  • 张炜
  • 赵晓春
  • 廉政学研究编辑部
  • 杨波
  • 王宁
  • 钟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伍红林; 杨玥
    • 摘要: 基于“五育融合”视角,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立意和教学观进行解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课程评价等方面分析“新方案”和“新课标”的发展历史和内涵体现。研究认为,可以从融通视角认识“五育融合”与“新课标”落实的内在联系;从转化视角构建“新课标”下的学校新生态;从发展视角深度开发学科育人价值,寻找“五育融合”改革和实施“新课标”的结合点。
    • 王永利
    •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孕育出的展示华夏民族伟大精神内涵与体现我国广大人民劳动结晶的优秀民族文化。基于此,本文将从注重对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内容的教育与传承,形成深入挖掘的意识和理念,梳理学科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挖掘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内容,探索跨学科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打破学科壁垒进行学科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个方面浅析小学跨学科开展传统文化主题式教育的融合策略。
    • 胡德鑫; 金子
    • 摘要: 本文选取美国公立大学的典型代表之一——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为研究对象,从理念宗旨、运行模式、支撑机制3个维度对其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行动路径进行解析。结果显示,在理念宗旨方面,形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未来跨学科领导者”的教育理念;在运行模式方面,主要采用课程的跨学科组合、专业的跨学科组合、学位的跨学科组合3种培养模式;在支撑机制方面,推行“共同资助、联合聘任”的跨学科教师聘任制度、“独立建制式+矩阵式”跨学科研究组织和“面向全体”的跨学科项目服务。文章进一步指出未来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突破路径。
    • 吴彬; 赵世奎
    • 摘要: 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在美国快速发展,已成为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的制度化手段。美国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包括建制化项目和个性化项目两大类,其中建制化项目包括一主多辅、多主体联合和实体跨学科中心三种组织模式。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主要包括跨学科课程、跨学科社区和跨学科指导三个关键环节,尽管从外在形式上看与传统博士学位项目差别不大,但每个关键环节都体现出强烈的跨学科性。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的生成过程表明,跨学科研究是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的基本内核和逻辑主线,而跨学科研究的固有特点决定了跨学科学位项目具有变动与稳定、分化与整合、高要求与低回报这三方面的张力。基于对美国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的分析,建议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的支持政策:前移支持关口,扩大支持范围;增加软支持,减少硬约束;以项目牵引导师,以导师牵引学生。
    • 王树宏
    • 摘要: 跨学科教学是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新思路,跨学科课程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跨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其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是否也得到了发展,也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以S教师为个例,从知识维度、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对跨学科课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跨学科课程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张桂凤; 于晓雅
    • 摘要: 落实通用技术跨学科课程有三种常见模式:技术学科外延的综合模式、任务驱动多学科的融合模式、跨学科大概念统整的主题模式。通用技术学科课程的进阶设计,应立足核心素养的培育,呈现学习内容的进阶、学习方式的进阶、学习思维的进阶过程及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 王宁
    • 摘要: 新文科的理念与比较文学有着许多方面的重合。新文科的四个特色——国际性、跨学科性、前沿性和理论性——也正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特色。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上述特征为新文科理念的确立提供了实践的基础,而新文科理念的提出则为我们重提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借助于新文科的跨界氛围,中国的比较文学学者将在国际学界彰显中国学派的特色:其一,立足中国的立场和观点,就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话题发出中国的声音,贡献中国的智慧,并提出中国的方案;其二,大力弘扬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从中国的文学理论视角解释世界文学现象,从而改变国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西释中”的西方中心主义思维定势;其三,由中国的比较文学学者提出一个全新的话题,引领国际同行就此展开讨论甚至争论。可以说,新文科理念的提出之于比较文学恰逢其时。
    • 张阳
    • 摘要: 探月教育是综合使用学科PBL以及跨学科PBL进行教学的高中段创新教育项目。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使探月在2021年初第一次有了春季入学的学生。11个学生,不同的年龄,来自不同的地方。一个学期的时间,11个学生集体做出了这样一张海报(海报上有项目摘要、背景介绍、学习过程、视频链接、工具清单、未来方向等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通过三个问题,从这张海报中发现探月PBL教学的秘密。
    • 汪舒旋
    • 摘要: 21世纪以来,在"大文学"观的视角下,文学研究以文学为本位,引入史学、经学、文献学等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而高校的专业教学应结合研究动向,更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古代文学教学容易局限在纯文学观念中,存在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方法单一这两个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根据古代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依据大文学观来教学。在大文学观视角下运用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法和多媒体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法,并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去选择教学内容,由此解决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方法单一问题,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学习思维和自主探索能力。
    • 摘要: 活体材料的核心优势之一是自修复,目前,这种自修复全部依靠细胞自身的生长更新,自修复时间在几个到几十个小时之间。但是具体应用在可穿戴器件中时,材料在拉伸或折叠后必须快速修复,才能保证器件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对自修复的时间要求通常是分钟级。单纯利用生物生长带来的自修复效应无法解决在可穿戴器件中的应用问题,亟待引入跨学科的理念及设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