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0年内共计625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科学、科学研究、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55篇、会议论文195篇、相关期刊2485种,包括科学与无神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今日科苑等;
相关会议152种,包括2016科学与艺术研讨会、第七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澄江针灸学派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等;科学精神的相关文献由6279位作者贡献,包括蔡德诚、李醒民、路甬祥等。
科学精神
-研究学者
- 蔡德诚
- 李醒民
- 路甬祥
- 龚育之
- 何芳
- 周光召
- 张静
- 杨建朝
- 林春波
- 王伟
- 王大珩
- 邱若宏
- 一彤
- 刘伟
- 夏从亚
- 孟建伟
- 张妍
- 张涛
- 曲铁华
- 李斌
- 杜俊涛
- 程东红
- 陈民
- 高军
- 何祚庥
- 吕绍明
- 孔祥田
- 张丽华
- 李莉
- 杜丽燕
- 涂元季
- 王丹
- 王敏
- 王晓燕
- 王萍
- 王辉
- 程倩春
- 等
- 郭伟
- 陈业奎
- 陈祖甲
- 陈蓉霞
- 顾晋
- 高峡
- 高翔
- 于丽
- 于光远
- 伍玉林
- 储开林
- 冯骥才
-
-
-
杨丹
- 《思想政治课教学》
| 2020年
-
摘要:
科学精神是思政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其培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通过践行议题式活动教学,有序推进主题阅读,精心创设真实情境议题,开展富含探究意味的任务活动,弘扬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努力弹好“四重奏”,在实现积累科学知识、坚定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和坚守科学立场的统一中育好科学精神素养.
-
-
郭伟;
马颖;
于海洪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 2020年
-
摘要:
[目的]辩证思考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中的8个关系,为尽快培育我国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编辑出版实践,辩证分析我国科技期刊整体水平滞后于科技发展水平的深层原因.[结果]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归因予我国的评价导向,归因于科学精神的缺失.必须秉持科学精神,理性看待、正确处理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的8个关系,即遵循科学无国界与严守报道纪律、尊重审稿专家与担当编辑责任、追逐热点问题与把握科学规律、论文成熟度与传播时效性、影响因子与成果传播力、“以刊评文”和“以文评刊”、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以及论文质量与编辑质量的关系.[结论]处理好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中的8个关系,有利于促进科研回归学术,促进科技期刊回归承载、传播与交流的载体功能.
-
-
何小菁
- 《医学与哲学》
| 2020年
-
摘要:
医学与其他学科渗透、交叉、融合,成为由生物技术医学与人文社会医学两个学科种群组成的属.它们各自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进路.科学技术与医学大量结合、显化,导致医学的非人格化和医患关系的物化,医学不均衡发展需要饱含医学人文精神的人文社会医学复兴.从医学本就是生物技术医学与人文社会医学的统一体的视角,分析了生物技术医学与人文社会医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的元哲学是身体哲学,但是在核心精神、学科研究进路、研究内容和学科内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二者是孪生弟兄,医学实践中需要同时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将科学与人文融汇,彰显医学科学的真善美.
-
-
孟杰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中国科学社与国立东南大学(东大)的绾合不仅得益于在"时缘""人缘"和"学缘"上的偶然性,其宣扬的"求真是已"的科学精神,与南高-东大学人"不激不随"的文化保守气质更呈现出一种殊途同归的必然性.中国科学社自创立起就旗帜鲜明地以"科学精神"表征科学的本质,长期致力于国人对科学认知的纠偏从而实现科学价值的回归.随着社员学成归国,他们科学研究的志趣得以与科学人才的培育无缝对接,促成东大从单一的"教学"向集"教学、科研、推广"一体的现代大学职能进行探索与跨越."科学"与"保守"催生出的东大精神理应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被重新认识.
-
-
-
-
-
-
龚剑秋
- 《物理教师》
| 2020年
-
摘要:
新“沪科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较之与原教科书,有许多鲜明特色.新教材以开放的形式,立足于立德树人,突出科学探究,并通过生活情景、物理情景、问题串、问题链、模块群等直观形式呈现教材内容,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
-
孔晓燕
- 《首届北京名师名校长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小学科学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想是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科学教师至关重要.作为科学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儿童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对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加以转变,不能使儿童科学精神的培养停留在理论上、文字上、目标上,而是真正在教学实践中使科学精神在每个儿童心里扎根.
-
-
张岂之
- 《2016年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二十多年前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联系,称之为文化素质教育,取得了很大成效.今天,有充分的理由说: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不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这也是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Ming Zhang;
张明
- 《2017年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学习控制学家的思维方式,或许对应付各种挑战性难题有所助益.文章讨论如何像控制学家一样思考.作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人,首先要培养科学精神,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理性精神.其次,要把握系统控制论的核心观念以改善我们的思维;最后,不仅应当学习像机器智能那样计算,更要像有智慧的人一样思考.应该专注于只有人类才能做的事情,让人真正发挥人的用处,去"设计"一个更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未来.
-
-
廖臻
-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当今初中化学教育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探素科学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中心环节.只有把化学教学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结合起来,才能培养有创造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最终转变.
-
-
-
-
谢江鸿
-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主要围绕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展开讨论.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为高中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向,同时为学生指明了新的学习方向.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将会更加全面化,也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动手体验化学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化学知识,感受到化学世界的魅力.这一教学理念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日常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
-
谢江鸿
-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主要围绕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展开讨论.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为高中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向,同时为学生指明了新的学习方向.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将会更加全面化,也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动手体验化学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化学知识,感受到化学世界的魅力.这一教学理念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日常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
-
谢江鸿
-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主要围绕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展开讨论.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为高中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向,同时为学生指明了新的学习方向.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将会更加全面化,也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动手体验化学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化学知识,感受到化学世界的魅力.这一教学理念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日常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