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修复

自修复

自修复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543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1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86646篇;相关期刊422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中国表面工程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2013航空维修理论研究及技术发展学术交流会、2011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第二届电磁环境效应与防护技术学术研讨会等;自修复的相关文献由10750位作者贡献,包括容敏智、章明秋、陈庆等。

自修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1 占比:1.09%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86646 占比:98.87%

总计:87635篇

自修复—发文趋势图

自修复

-研究学者

  • 容敏智
  • 章明秋
  • 陈庆
  • 梁国正
  • 袁莉
  • 刘超
  • 顾嫒娟
  • 邢锋
  • 张伟
  • 王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梁琛; 司马文霞; 孙魄韬; 刘丰萁; 邵千秋
    • 摘要: 以环氧树脂为代表的固体绝缘介质在长期电/机械应力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局部裂纹,严重影响其服役寿命。该文针对上述问题制备一种含有单组分紫外光敏微胶囊的环氧树脂复合绝缘介质,当环氧树脂表面产生裂纹损伤时,机械应力集中于胶囊壳体并使其破裂,囊芯光敏修复剂流出填充损伤通道,在外施紫外激励下实现损伤通道的固化自愈。同时通过向环氧基体内引入纳米SiO_(2)作为紫外光屏蔽介质,实现对囊芯光敏修复剂的紫外保护。该文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宽频介电谱分析仪等测试微胶囊与复合介质的本征性能与自修复特性,结果表明,微胶囊壳体致密且均匀,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SiO_(2)复合介质紫外屏蔽效果显著,能保证囊芯修复剂的反应活性;复合介质在保持环氧材料良好本征性能的同时实现了对机械损伤的自修复
    • 王凯; 陈繁育; 常洪雷; 左志武; 刘健
    • 摘要: 为研究双掺矿物添加剂对水泥基材料早期自修复性能的影响,利用硅灰、偏高岭土、生石灰、膨胀剂及Na_(2)CO_(3)通过两两复掺的形式对10%(质量分数)的水泥进行置换,通过裂缝观测和透水试验评定了九种双掺配比的试件分别在浸水养护和标准养护环境下的修复规律,并测定了浸水养护前后的抗压强度。结果表明,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双掺试件的裂缝宽度及透水系数均逐渐减小,且在浸水环境下的修复效果优于标准养护环境下的修复效果;生石灰分别与硅灰、偏高岭土复掺的试件的裂缝修复效果较好,效果最好的是生石灰与偏高岭土复掺的试件,其在浸水环境下的28 d裂缝修复率可达100%,透水性恢复率可达80%;浸水修复28 d后试件的抗压强度可提升10%~30%,达到无损伤试件强度的60%~80%,且强度提升效果与裂缝宽度及透水系数的修复程度相关性较高;含生石灰的双掺试件的主要修复产物为碳酸钙、氢氧化钙和含Mg化合物,其与硅灰、偏高岭土复掺后的修复产物还有水化硅酸钙、水化硅铝酸钙和一些铝相化合物。
    • 摘要: 活体材料的核心优势之一是自修复,目前,这种自修复全部依靠细胞自身的生长更新,自修复时间在几个到几十个小时之间。但是具体应用在可穿戴器件中时,材料在拉伸或折叠后必须快速修复,才能保证器件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对自修复的时间要求通常是分钟级。单纯利用生物生长带来的自修复效应无法解决在可穿戴器件中的应用问题,亟待引入跨学科的理念及设计。
    • 王琳; 孙文硕; 杜爱华
    • 摘要: 采用共价键和非共价键结合的方法制备具有自修复和形状记忆功能的羧基丁腈橡胶。首先利用羧基和胺基的酸碱反应来构建离子键和氢键可逆超分子网络,然后通过硫醇-烯反应构建共价交联网络。考察三硫醇交联剂(TMPT)的用量对羧基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TMPT用量的增加羧基丁腈橡胶的扯断伸长率降低。当不加入TMPT时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63 MPa;在120 °C下修复1 h,自修复效率高达约98%。当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TMPT时,羧基丁腈橡胶拥有最高的拉伸强度,接近2.90 MPa,但在120 °C下自修复效率仍能达到约84%,且具有约95%的高应变固定率和约90%的应变回复率,表现出优异的形状记忆性能。
    • 孙凤; 张志刚; 向秋实
    • 摘要: 目前ECC材料自修复的研究大都是在卸载后进行的,且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本文基于ECC材料在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应用中总是处于持载作用下的实际情况,提出研究在持载下ECC材料的自修复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丰富水泥基复合材料在自修复研究领域的知识体系。
    • 屈恩相; 牛心童; 周佳琦; 钟新华; 朱永康; 李树娇
    • 摘要: 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等建筑工程中,生产混凝土的原材料需要大量胶凝材料和骨料。普通混凝土具有能源消耗多、抗拉强度低、易产生缝隙且不能很好的长期使用等缺点。在服役过程中,由于环境、疲劳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损伤累积、强度降低等情况,造成安全隐患。为了充分利用原材料和提升混凝土的各项自身性能,使得混凝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开展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对智能混凝土的自诊断与自愈功能的进展及应用进行研究,提出对智能混凝土应用和发展前景的展望。
    • 王智慧; 邢璐; 朱超; 刘超
    • 摘要: 以再生骨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制备自修复再生混凝土的试验,共四组:载菌组(C-BRC)、直接掺菌组(D-BRC)、无菌组(NRC)和对照组(RAC)。研究了自修复再生混凝土在修复0d、7d、14d、28d时的裂缝表观修复情况,得出自修复再生混凝土残余裂缝宽度和修复时间的拟合方程式,通过裂缝表观修复率表征了自修复再生混凝土试件裂缝局部修复效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裂缝修复时间内,C-BRC的修复率最高,D-BRC次之,NRC最小;修复时间越长,修复的效率越高,尤其是C-BRC的修复效率最高,在28d时修复效率能达到100%。
    • 万洋; 余剑英; 何鹏; 曾尚恒
    • 摘要: 以热膨胀微球、石蜡和石墨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快速修复混凝土裂缝的新型微波加热自修复功能材料(MHSFM)。研究了热膨胀微球掺量对MHSFM体积膨胀率的影响,测试了在微波作用下MHSFM和掺加MHSFM砂浆的升温速率,评价了MHSFM掺量对砂浆力学性能、抗渗性能和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HSFM的体积膨胀率随着热膨胀微球掺量增加而增大。在微波作用下,砂浆的升温速率随MHSFM掺量的增加而明显加快。MHSFM对砂浆的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会显著增强砂浆的自修复性能,掺加12%(质量分数)MHSFM的砂浆在微波作用下可快速愈合0.53 mm的裂缝。
    • 辛晓斌; 李骁男; 马挺; 张茂亮; 马炎
    • 摘要: 以抗渗压力恢复率为评价指标,研究衣地酸二钠、甲酸钙和硅酸钠等活性反应物质复合而成的混凝土自修复材料(NNC)对混凝土裂缝修复后抗渗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指导工程应用的最佳浓度和使用方式.结果表明,NNC溶液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渗压力恢复率.采用浸泡法掺入NNC溶液,最佳处理方式为:①掺入1%NNC时,处理时间为60 d;②掺入2%NNC时,处理时间为28 d.当采用加压注入裂缝的方式时,掺入2%NNC最佳.
    • 程庆利; 董邯海; 宋立英; 徐宁静; 李振兴
    • 摘要: 针对海洋环境中防腐涂层微裂缝难以发现、修复不及时而导致涂层服役寿命缩短这一问题,制备了纳米纤维包覆3,4,5-三羟基苯甲酸丙二醇酯(没食子酸酯)的自修复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在3.5%NaCl溶液中模拟了含没食子酸酯纳米纤维的涂层在碳钢表面的自修复过程,最终通过电化学测试评价了涂层的自修复性能,并分析了修复机理。结果显示:纳米纤维具有核壳结构,电纺纤维的壳层厚度约为149 nm,芯层厚度约为354 nm。合成的没食子酸酯与基底金属表面铁离子反应,可形成稳定的Fe—O—C化合物,制备的防腐涂层对微裂缝具有一定的自修复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