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代测序技术

二代测序技术

二代测序技术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94508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中国法医学杂志、检验检疫学刊、生命科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产前诊断和医学遗传学新技术研讨会、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等;二代测序技术的相关文献由712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健、季安全、王乐等。

二代测序技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94508 占比:99.98%

总计:594623篇

二代测序技术—发文趋势图

二代测序技术

-研究学者

  • 叶健
  • 季安全
  • 王乐
  • 田埂
  • 郎继东
  • 张驰
  • 武波
  • 何骥
  • 刘异倩
  • 吕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婷婷; 薛卫斌; 蒋一斓; 杨霞; 王浩园; 罗福康
    • 摘要: 目的对1例凝血因子Ⅺ(FⅪ)缺乏症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丰富FⅪ缺乏症数据库。方法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bg),完善APTT纠正试验及凝血因子Ⅱ活性(FⅡ∶C)、凝血因子Ⅴ活性(FⅤ∶C)、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凝血因子Ⅸ活性(FⅨ∶C)、凝血因子Ⅹ活性(FⅩ∶C)、凝血因子Ⅺ活性(FⅪ∶C)、凝血因子Ⅻ活性(FⅫ∶C)检测;采用基于二代测序技术检测FⅪ相关基因的变异,再用一代测序验证突变位点;采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突变位点致病的可能性及突变后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结果患者APTT明显延长,APTT纠正试验显示可以纠正,FⅪ∶C明显下降;基因测序结果发现与FⅪ相关的基因F11变异,变异位点为c.1550C>A/p.Thr 517Asn,序列信息上传至NCBI(SRA Accession:PRJNA763306)。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突变是有害的,可能是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结论该研究发现遗传性FⅪ缺乏症致病突变位点,可能有助于今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 谭茜; 袁正泉; 谢丽云; 龚燕飞
    • 摘要: 目的:探讨运用基于illumina平台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RAS)、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v-raf)致癌同源体B1(BRAF)、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B2)、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T)、ROS肉瘤致癌因子1(ROS1)和转染重排原癌基因(RET)8个驱动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突变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索8个基因突变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在illumina MiseqD^(X)测序仪上对148例NSCLC患者的8个驱动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SCLC的8个基因联合检测的总突变频率为78.4%(116/148),其中EGFR,KRAS,ALK,BRAF,ERBB2,MET,ROS1和RET突变率分别为53.4%(79/148),10.1%(15/148),7.4%(11/148),2.0%(3/148),2.0%(3/148),1.4%(2/148),1.4%(2/148)和0.7%(1/148)。并且,EGFR在女性、不吸烟、肺腺癌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P<0.001)、吸烟(P<0.001)、肺鳞癌(P=0.008)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AS在男性、吸烟患者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女性、不吸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8个驱动基因突变中,EGFR和KRAS突变与患者性别以及吸烟史密切相关,并且EGFR在肺腺癌患者中突变率较高。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NSCLC的8个基因突变联合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作为NSCLC理想的基因检测方法,从而精准指导临床治疗。
    • 黄演林; 余丽华; 丁红珂; 曾玉坤; 刘玲; 陈洽鑫; 刘畅
    • 摘要: 目的利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结合Sanger测序验证对一听力障碍的家系进行致病基因检测。方法以2018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科诊断为听力障碍的一家系为研究对象,采集先证者病史、听力检查结果及家族史,采用遗传性耳聋精选基因检测包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后对发现的致病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同时收集家系其他成员进行Sanger测序。结果共收集该家系36个成员的资料,其中3人已去世,其余33人均进行了基因检测与诊断。检测到先证者在GSDME基因第7号内含子上发生了剪接位点变异,c.991-2A>G(来源于父亲),可引起常显遗传性耳聋5型,共在8个家系成员中检出该致病位点杂合改变,符合孟德尔显性遗传。除先证者表妹表型较轻,其余7个成员均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障碍。结论本研究成功利用二代测序技术鉴定了一种导致晚发型非综合征型耳聋的剪接位点变异,此家系为迄今报道的最大家系,丰富了遗传性耳聋的病因信息。二代测序技术为耳聋分子诊断提供一套可行的新方法。
    • 王钰琪; 任靖宜; 康小文
    • 摘要: 结核病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传统的结核病病因学诊断存在易于和其他疾病混淆及实验室检查假阳性率高的问题,分子生物学技术如Xpert可以促进结核病的诊断,但其仍存在不足。二代测序技术(NGS)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方式,在多种传染病中被用于疾病诊断、病原体鉴定、耐药性检测和疫情调查,其在结核病的病原学诊断、耐药性检测及流行病学监测中发挥出较大价值。未来NGS有望成为病原学诊断及治疗的关键技术,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明智的治疗相关决策。
    • 郭江玲; 尚蕾; 李万水; 丁光树; 杨帆; 孙敬; 孙辉; 张更谦
    • 摘要: 二代测序相较于毛细管电泳技术(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以其体系中可容纳更多的基因座而在法医学实践中更具潜力和价值。MiSeq FGx^(TM)系统是专为法医学设计研发的一个测序平台,其配套试剂盒Forenseq DNA Signature Prep ki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本实验利用该试剂盒对41份家系样本进行测序,结果发现,58个STR基因座中有26个基因座出现了等位基因亚型,等位基因总数目增加了79个;与CE一致性上,有1份样本在DYS392基因座出现缺失,推测应与试剂盒引物扩增效率有关,另外还有8份样本在DXS7132基因座出现与CE不一致的情况,通过Sanger测序以及使用其他软件分析后,排除扩增失败,确认是生物信息分析问题。实验证明,二代测序相比于毛细管电泳技术有很多优势,不过目前在数据分析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优化完善所涉及的生物信息分析方法。随着未来相关技术与标准的不断完善,二代测序会逐渐应用于法医学实践中。
    • 苏晓飞; 唐晓鸿; 赵尚平
    • 摘要: 鹦鹉热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是一种罕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且缺乏快速和准确的诊断方法,目前很少有临床病例报道,本文介绍了我院1例使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成功诊断并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成功治愈的患者。在该病例中所使用的ECMO管路连接方式为VV-V模式,这是湖南省首例也是国内首例使用VV-V ECMO成功治愈的重症肺炎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 马玉红; 刘永瑛; 赵良玉; 辛国军; 唐媛媛; 李玉珍
    • 摘要: 目的探究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tDNA)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筛查研究价值。方法对行根治性手术的9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前1 d、术后1个月的外周血癌胚抗原(CEA)水平及外周血ctDNA基因检测结果,收集患者手术中肿瘤组织标本免疫组化结果及基因的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外周血ctNDA与CEA对于检查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肿瘤组织S-P免疫组化检测MLH1/MSH2/MSH6/PMS2蛋白结果与肿瘤组织基因测序同样的基因位点结果一致,两者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为100%;外周血ctDNA基因检测的结果与肿瘤组织基因检测结果相同,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89.7%;术前,结肠癌患者每2 mL外周血ctDNA含量为(17.95±8.40)ng,直肠癌患者每2 mL外周血ctDNA含量为(11.73±5.39)ng,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外周血ctDNA诊断结直肠癌患者的灵敏度为76.3%、准确率为76.3%;前CEA检测灵敏度与准确率均显著低于术前外周血ctDNA诊断(P<0.05);术后外周血ctDNA预测结直肠癌复发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8.4%、准确率为80.4%;术后检测外周血CEA预测结直肠癌复发的灵敏度为33.3%、特异度为73.9%、准确率为76.3%。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ctDNA基因检测与肿瘤组织活检的结果一致,两种方式在临床可以依据患者个人情况灵活使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tDNA含量高于直肠癌患者,更容易在ctDNA中检测到基因突变的发生;外周血ctDNA诊断结直肠癌灵敏度较高,能够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治与预后辅助诊断中。
    • 李永军; 王雅杰
    • 摘要: 多重耐药病原菌和超级细菌的不断出现,给人类临床感染病的诊疗带来严重威胁,病原学精准诊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作为新型微生物检测方法,扩展了临床对耐药微生物的认识,同时也更新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诊断策略。本研究拟就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细菌耐药性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黄莉; 林丽娥; 符祥俊; 郭丽; 孟灿
    •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67种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AML患者11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药物干预,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突变基因筛选,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117例患者中,108例(92.31%)患者检查到基因突变,其中单基因突变25例(21.37%),2个基因突变共存36例(30.77%),同时携带≥3个基因突变的47例(40.17%)。检测到的基因突变共涉及67种基因,108例患者中突变检出率≥10%的突变基因依次为NRAS(23.15%)、NPM1(19.44%)、DNMT3A(15.74%)、TET2(14.81%)、WT1(12.03%)、CEBPA(12.03%),FLT3-ITD+TKD(11.11%)、GATA2(11.11%)、ASXL1(10.19%)、BCORL1(10.19%)。常见突变基因涉及的通路包括:表观遗传学(57.41%)、转录调节(49.07%)、细胞增殖或凋亡(25.00%)和剪切因子(8.33%)。NRAS基因突变者血红蛋白(HGB)水平低于无突变患者,NPM1基因突变白细胞计数(WBC)水平高于无突变患者(P<0.05);NPM1、DNMT3A基因突变在中危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低、高危患者(P<0.05)。NPM1基因突变患者的两年累计生存率高于无突变患者,DNMT3A基因突变患者的两年累计生存率均低于无突变患者(P<0.05),基因突变数目≥3个患者的两年累计生存率低于基因突变数目<3个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PM1基因无突变、DNMT3A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数目≥3个与AML患者较差OS相关(P<0.05)。结论:AML患者基因突变率较高,基因突变数目和类型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相关。
    • 周金梅; 熊柳冰; 黄浩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胸腔积液中细胞沉淀物DNA及上清液ccfDN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5例EGFR突变型肺腺癌患者作为EGFR突变组,另选该医院收治的29例野生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肺腺癌患者作为EGFR野生组。收集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标本及转移瘤标本,利用TaqMan突变检测法检测EGFR基因第19号外显子(DelE746A750)和第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的情况,提取并检测胸腔积液中液基细胞学(LBC)涂片的细胞沉淀物DNA和上清液基因组DNA(cell-free DNA,ccfDN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EGFR野生组患者胸腔积液中所有细胞沉淀物DNA、上清液ccfDNA单独检测的结果均显示EGFR突变呈阴性,EGFR突变组患者胸腔积液中细胞沉淀物DNA、上清液ccfDNA单独检测的结果均显示原发灶和相应转移灶EGFR基因第19、21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无差异。2)在EGFR突变组患者中,细胞沉淀物DNA中EGFR突变与上清液ccfDNA中EGFR突变的符合率为35.6%(16/45),表明这两种标本在EGFR突变检测中经常表现出不一致。对这两种标本进行联合检测后发现,联合检测可将EGFR突变检测的敏感度提高至60.0%。结论: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胸腔积液中细胞沉淀物DNA和上清液ccfDNA进行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原发肿瘤和相应转移瘤之间EGFR突变的符合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