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荧光素酶

荧光素酶

荧光素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94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2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29796篇;相关期刊245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家禽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中国医师协会第三次全国新生儿科医师大会等;荧光素酶的相关文献由211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睿、任鲁风、吴超等。

荧光素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2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9796 占比:99.83%

总计:230184篇

荧光素酶—发文趋势图

荧光素酶

-研究学者

  • 张睿
  • 任鲁风
  • 吴超
  • 徐潇
  • 殷金龙
  • 王绪敏
  • 王者馥
  • 蔡亦梅
  • 高静
  • 朱建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丹; 王文静; 王庆雅; 曾鋆; 詹勇华
    • 摘要: 在肿瘤研究中,以小鼠和斑马鱼为主的动物模型实验作为介于体外细胞实验和临床试验之间重要的中间环节,往往很受青睐。近年来,挑选一些在肿瘤细胞进程中有特殊活性的启动子,构建这类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或者将荧光素酶基因的cDNA插入到肿瘤特异性表达的基因调控序列中,建立转基因小鼠和斑马鱼动物模型,随后通过生物发光成像技术(BLI),可以在活体动物模型中实现肿瘤细胞进程的可视化研究,包括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免疫反应的实时监控。现综述利用BLI技术和活体动物成像模型在实现肿瘤细胞进程的可视化和确定肿瘤早期发展阶段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用于不同组织器官间活动和肿瘤治疗方面的发展和应用。
    • 陈敏娜; 李春兰; 刘静
    • 摘要: 目的: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转录因子STAT5A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并鉴定其效应。方法:以乳腺癌MCF7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STAT5A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并将其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3-Enhancer中,经过菌液扩增、酶切、测序等方法获得目的质粒,并通过双荧光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验证其功能。结果:构建的STAT5A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3-STAT5A-pro-luc-E序列正确,且具有转录活性。在双荧光报告基因实验中发现重组载体pGL3-STAT5A-pro-luc-E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约为阴性对照pGL3-Enhancer的8倍(P<0.01),而pGL3-STAT5A-pro-N-luc-E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约是阴性对照pGL3-Enhancer的6倍(P<0.01)。结论:本项目成功构建了转录因子STAT5A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为进一步研究STAT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信号通路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
    • 郑南南; 黄钢
    • 摘要: 乳腺癌具有高转移率。使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生长及转移情况实时监测定量分析可以帮助了解疾病机制及进行药物研究。二维成像对光学信号的定位与定量是相对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可以实现对采集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精准量化光学信号,获得空间分布的三维信息。IVIS Spectrum小动物活体光学三维成像系统同时具有高灵敏的生物发光、荧光、切伦科夫辐射二维成像及三维扫描重建功能,是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的顶级系统。本文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进行慢病毒感染,在体外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后,选取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进行原位乳腺癌模型的建立,通过IVIS Spectrum小动物活体光学三维成像系统对小鼠进行生物发光二维成像,无创观测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情况。本文的创新点是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断层扫描技术对小鼠模型进行定量三维成像,使用系统自带的算法直接进行三维重建,同时结合鲸鱼优化算法(WOA)优化后的三维卷积的深度编码器-解码器的网络模型进行重建。通过CT图像验证两者的重建效果,得到肿瘤的深度信息,实现对乳腺癌的精准定量分析。
    • 夏楚睿; 寿辰菲; 金明; 叶泽岚; 宋益康; 章余旋; 傅红兴
    • 摘要: 目的探讨慢病毒Luciference标记小鼠胰岛并研究其在体外和裸鼠体内移植后的荧光表达。方法以感染复数10 MOI的慢病毒-LUC胰岛培养液转染培养后的ICR小鼠胰岛,洗涤后再培养24 h后,使用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观察不同胰岛当量LUC标记后的胰岛在体外的荧光表达量,及在体外培养14 d内的荧光表达。在裸鼠肾被膜下移植后,观察30 d内的体内荧光表达情况。结果经本方法转染LUC基因后的胰岛细胞团活性为(86.7±6.7)%;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中,体外培养的LUC标记胰岛可见有荧光表达,且表达量与胰岛当量有关;体外培养14 d内的荧光表达强度呈现与时间同步增强的趋势;LUC标记胰岛经裸鼠肾被膜下移植后可见荧光长期表达(>30 d),但表达的强度随时间变化有较大差异。结论本研究LUC标记的胰岛可实现在活体状态下长期观察移植至体内胰岛的存活情况,可为后续研究胰岛在移植部位的存活和功效提供一定参考。
    • 谢丽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17β-雌二醇对人成骨肉瘤细胞CLCF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骨肉瘤细胞MG-63分为对照组、β-雌二醇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加入10-3mol/L DMSO,将17β-雌二醇用DMSO稀释后,分别加入β-雌二醇低、中、高剂量组,终浓度分别为10-10、10-9、10-8 mol/L,干预MG-63细胞24、48、72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MG-63细胞中CLCF1 mRNA的表达情况;构建CLCF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采用10-8 mol/L 17β-雌二醇及雌激素受体抑制剂氟维司群(ICI)干预MG63细胞24 h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①干预24 h,β-雌二醇低、中、高剂量组CLCF1 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②与对照组相比,17β-雌二醇高剂量组荧光素酶活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加入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后,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17β-雌二醇可通过提高CLCF1启动子活性促进MG63细胞株CLCF1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的分子机制之一.
    • 王博; 杨泽健; 张妙; 田碧霞; 宋少苒; 孙伟; 高小倩; 周灿; 刘培军
    • 摘要: 目的 构建R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并检测Rb基因的活化和抑制水平,为多种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筛选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通过双酶切将人工合成的Rb反应原件基因序列连接到报告基因载体pGL6-TA的多克隆位点区,并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构建载体pGL6-Rb-Luc.将基因测序序列正确的pGL6-Rb-Luc质粒和对照pGL6-TA质粒分别转染人肾上皮细胞系HEK293,通过抗性基因筛选,可获得稳定表达R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HEK293-Rb-Luc单克隆细胞株和对照细胞株,再分别通过血清刺激和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来检测报告基因检测系统HEK293-Rb-Luc的激活作用以及抑制作用.结果 分析载体的测序结果并进行比对,确定构建的载体pGL6-Rb-Luc中Rb反应元件基因序列已正确插入载体多克隆位点区.HEK293-Rb-Luc细胞株经无血清培养同步后,恢复血清培养6、12、24 h细胞中荧光素酶的活性均显著升高(P<0.001),对照细胞未发生显著变化.相比于0 nmol/L Palbociclib组,25、50、75、100 nmol/L的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使Rb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6.90%、40.23%、50.57%、52.07%(P<0.05).结论 已成功构建并筛选出R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HEK293-Rb-Luc且能够有效地检测Rb的活化水平.
    • 孙新枫; 苏鹏; 许天瑜; 韩森; 谷科城; 熊云
    • 摘要: 荧光素酶反应体系是利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喷气燃料微生物污染的关键.为了获得最佳的酶反应体系,本研究以ATP标准物质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荧光素酶、荧光素和Mg2+的最佳使用量.结果表明:荧光素酶、荧光素和Mg2+的最佳使用量依次为0.05 mg·mL-1、0.08 mg·mL-1和5 mmol·L-1.通过考察Mg2+与ATP相互作用对荧光反应的影响发现,ATP在与荧光素酶之前预先与Mg2+结合,可以提高荧光反应的效率,使相对发光强度有所增加.相比于传统的培养法和HY-LITE JET A1燃料试验,优化的荧光素酶-荧光素反应体系提高了检测效率、大幅度降低了检测成本.
    • 戈锐; 司胜斌; 宋江; 董育清; 赵薇; 王志军
    • 摘要: 目的 观察DNA损伤修复蛋白——锌指蛋白146(RNF146)下调对荧光素酶稳转胶质瘤细胞株GL261-luc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干涉慢病毒感染的方法,下调荧光素酶稳转胶质瘤细胞株GL261-luc中RNF146的表达,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L261-luc细胞中RNF146的敲减效率.Western blot检测RNF146下调后GL261-luc细胞中荧光素酶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第1代、第15代和第30代GL261-luc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RNF146干涉慢病毒感染能够下调GL261-luc细胞中RNF146基因表达约为85.7%(P0.05).结论 用慢病毒感染下调GL261-luc细胞RNF146表达,不影响荧光素酶的表达、活性及稳定性,能够用于后续小动物体内成瘤后的活体成像研究.
    • 王琳; 张紫怡; 金静; 段海潇; 王润杨; 胡翰; 汪洋; 刘滨磊
    • 摘要: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胃癌细胞系(BGC823),为建立活体成像的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及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及荧光素酶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稳转到胃癌细胞BGC823中.不同浓度的嘌呤霉素用于筛选细胞,单克隆细胞用有限稀释法挑选,用流式细胞仪检验构建的BGC823-FLuc细胞的纯度.细胞的荧光素酶表达量用荧光素酶底物试剂检测.MTS比较改造前后BGC823细胞的增殖.结果:流式检测显示单克隆细胞系阳性率达到99.9%,且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到荧光信号值.MTS法检测发现改造前后细胞增殖基本一致,说明加入荧光素酶基因未对细胞增殖产生明显影响.结论:表达荧光素酶及绿色荧光蛋白的单克隆胃癌细胞系构建成功.此细胞系具有可用于体外及体内实验以研究肿瘤模型的优势的.
    • 王娅荣; 帅磊; 王金明; 舒伦; 金山; 步志高
    • 摘要: 为建立一种能够实现病毒活体示踪的狂犬病病毒(RABV),以有效地研究RABV的侵染机制,本研究基于重组RABV rERA载体,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构建了包含rERA全长基因组cDNA及萤火虫荧光素酶(Luc)基因的重组质粒,并经Pme Ⅰ酶切鉴定正确后,将该质粒与辅助质粒共转染鼠肾成纤维细胞(BSR),4 d后收集上清液,在BSR细胞盲传3代后收集上清液,经RT-PCR扩增结果显示,获得了 Luc基因的目的条带;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结果显示,上清液接种的细胞出现绿色荧光;将上清液中的重组病毒纯化后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均呈弹头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后重组病毒感染BSR细胞后均能够表达RABV 5种结构蛋白,与亲本病毒蛋白表达情况一致,上述结果表明获得了与亲本病毒性状一致的重组病毒,命名为rERA-Luc.将重组病毒在BSR细胞中连续传15代,每代均经PT-PCR及测序鉴定,并经IFA测定每代重组病毒的病毒滴度,分析重组病毒增殖稳定性;测定各代次重组病毒感染BSR细胞48 h后的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其遗传稳定性.各代次重组病毒的RT-PCR及测序结果显示,Luc基因均未发生突变;IFA结果显示,F5代及以后代次的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在体外的病毒滴度无显著差异并能稳定传至15代;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重组病毒荧光素酶活性随传代次数的增加逐渐升高且从第5代以后的重组病毒均能够稳定表达荧光素酶,而亲本病毒荧光素酶活性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表明重组病毒具有较强的增殖及遗传稳定性.将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分别感染BSR细胞和小鼠神经瘤细胞(NA),感染后不同时间(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分别经IFA测定两种病毒的病毒滴度,绘制生长曲线,并测定二者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在这两种细胞中的生长特性均无显著差异;且rERA-Luc的荧光素酶活性均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且均在感染后96 h达到峰值,而rERA荧光素酶活性则均较低,表明Luc基因的插入不影响重组病毒的生长特性及嗜神经性.将重组病毒和亲本病毒均以104 ffu/只的剂量分别经肌肉注射(i.m.)和颅内接种(i.c.)6周龄BALB/c SPF级小鼠,同时设置这两种途径接种的PBS对照组,分别记录小鼠的体质量(i.m.组)和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i.c.组).结果显示,重组病毒i.m.组小鼠与亲本病毒i.m.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一致,重组病毒i.c.组小鼠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存率与亲本病毒i.c.组小鼠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小鼠均无临床症状,结果表明Luc基因的插入不影响亲本病毒的致病力.本研究构建的重组病毒rERA-Luc为研究RAB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