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事物
自然事物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19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专利文献16705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等;
自然事物的相关文献由13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衍明、李广元、沉浮等。
自然事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705篇
占比:99.20%
总计:16839篇
自然事物
-研究学者
- 刘衍明
- 李广元
- 沉浮
- 王树恩
- 龙彼德
- 严加红
- 乌炜荣
- 乔文娟
- 何小荣(编译)
- 何明艳
- 余中云
- 凌世贵
- 刘亮
- 刘刚
- 刘剑(指导)
- 刘占兰
- 刘志华
- 刘范
- 刘锡诚
- 卢风
- 吴春晖
- 唐光福1
- 夏芸
- 姚兴忠
- 姚爱祥
- 孔超
- 孙俊德
- 孙成杰
- 孙杰
- 孟季娟
- 宁毓鹏
- 尹国兴
- 尹道旌
- 庄严
- 弋鸣
- 张德明
- 张春霞
- 张秀珍
- 张继成
- 张诗亚
- 彭修银
- 徐广宽
- 徐杰
- 徐美丽
- 徐飘雪1
- 惠锋明1
- 方政和
- 施燕
- 时新
- 晓合
-
-
-
惠锋明1
-
-
摘要:
低年段学生对于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想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这些都是人类探索世界的本能行为。李老师(见本期第20页)的《认识感官》一课正是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载体,在游戏中使学生逐渐学会各种观察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品质。
-
-
王晓倩;
刘剑(指导)
-
-
摘要:
8月26日晴性痴,则其志凝。对性痴者而言,每一日皆为朝圣之日。而对一个崇迷自然之美的人,不必在雪城磕长头觐见;细微处,足下已跪服万水千山。我曾朝圣于虬枝凝露。睛初霜旦,秋风清冷地摇曳满世界的寂寥。一夜的骤雨啊,竞凋零了一树的生命!原来亭亭如盖的绿树,现在俨然成了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盘曲,郁结,恰似苏东坡的笔法,我的心像被搁上了一块铅那样沉重,再也无法向那棵树飞去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衬上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老鹄鸣声,更觉天地凄凉。
-
-
-
田志宇
-
-
摘要:
时间问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是人们理性思维的一个鲜活主题.人虽然无法直接用感官去"知道"时间,但是可以设想和发明某些记录、认知时间之流变的办法,比如观察自然事物的变化周期、创造年历月历日历、用日晷或钟表记录等.古今中外的许多思想家、哲学家,如孔子、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康德、海德格尔等,就对时间进行过哲学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进展.
-
-
唐光福1
-
-
摘要:
课标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自然事物所需要的整体眼界,为学生提供了解自然界的机会——应较为全面地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使学生获得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逐步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意识,形成诚实、客观、严谨、理性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观。
-
-
翁琦
-
-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份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学会多角度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学生探究问题、认识自然事物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多角度观察也是他们研究自然科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进行一切科学探索的起点.
-
-
王志强1
-
-
摘要: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认为观察是发现问题的基础,有新的发现才能使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的活动。在前苏联科学院巴甫洛夫生理研究所的建筑物上镌刻着巴甫洛夫的题词:“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是对研究对象有目的、有计划的视觉行为,是人类取得经验的主要手段之一。《科学(3一6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出,将科学探究界定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在标准中可以找到10余处关于观察的论述,例如:“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能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从课标的要求来看,观察始终贯穿于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同时,大量的观察也是学生有效提出问题的基本保证。
-
-
郑大木1
-
-
摘要:
木根雕刻的创作是为一个为木材注入新生命的过程,但是并不是每一次创作都能为木材塑造出新的生命,也不是作品做到形象逼真就可以让木头''活''过来。真正的美是创作者将自己的独特思想注入木材的同时,又保留了原木的天然形态,达到浑然天成之境。如何巧借天然、融合汲取中国传统美学文化思想,并将之倾注于作品之中,从而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是我在本文中所要表达的核心。
-
-
张继成;
李光恩
-
-
摘要:
人类的生活世界由自然事物和人造事物构成,其中自然事物必然无真假,人造事物可以有真假。社会实在由无情性物理实在、功能赋予、集体意向性、构成性规则(或受调整性规则调控)等要素构成。一般来说,同时具备上述构成要件的就是"真"的人造事物,上述任一要素的缺乏(或存在瑕疵)或规则被滥用,就是"假冒伪劣"的人造事物;构成要件的缺乏(存在瑕疵)或规则被滥用是产生假冒伪劣现象的客观原因,追求(不法)利益是产生假冒伪劣商品或现象的主观原因和内在动力,这就是假冒伪劣的形成机制。根据前述形成机制,可以总结出6组15个对准确鉴别各种假冒伪劣商品或现象具有本体论指导意义的基本原理。
-
-
-
-
-
-
-
-
-
-
-
- 尹国兴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6-27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技术,为2500年前“圣贤老子码”和“圣贤老子算法”的扩展,并具体应用于数据的加密和压缩(或扩展)。它来自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记载所提供的以数字库为基础的对自然事物编码和进制转换的算法。其核心是把进制转换后高进制下的数字顺序当作低进制下的数字顺序处理而获得最短的数据编码,进制数则成为密钥。它在生物信息学中尤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