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习科学

学习科学

学习科学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共产党、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78946篇;相关期刊538种,包括山东教育:小学刊、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四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201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05中国儿童情绪能力发展论坛等;学习科学的相关文献由1247位作者贡献,包括尚俊杰、杨南昌、任友群等。

学习科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8 占比:1.4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8946 占比:98.58%

总计:80084篇

学习科学—发文趋势图

学习科学

-研究学者

  • 尚俊杰
  • 杨南昌
  • 任友群
  • 王美
  • 裴新宁
  • 郑旭东
  • 程介明
  • 叶黎明
  • 刘晓艳
  • 桑新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盛群力; 陈伦菊
    • 摘要: 教学设计学科由加涅20世纪60年代创立。到20世纪90年代,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进入相对成熟期。为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教学设计理论开始转型,在教学设计、学习科学、教育技术以及教学实践等领域快速发展,尤其是首要教学原理、首要学习原理、综合学习设计、意义学习设计、认知负荷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习方式分类、四维整合模式等将教学设计研究推到新的高度。国际教学设计研究发展20年的特征是老骥伏枥,老树新花;新人迭出,多点中心;扎根实验,应用为先;理论多样,有容乃大。教学设计的转型已经完成,未来将继续面向社会发展需要深化理论,强化应用,为教师提高教学育人质量服务。
    • 钟昌红
    • 摘要: 学习科学作为一个跨学科新兴研究领域,综合集聚诸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又深刻影响着诸多学科的发展趋势,是学习理念、学习文化、学习形式与内容的全新变革。海南省第七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比大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科学相结合,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堂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结合此次大赛,分析了学习科学视域下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内容和活动特点,指出当前心理辅导活动课存在的四大主题偏向,进一步明晰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取向与要求,提出课堂活动的调整策略,以鼓励更多心理教师参与到学习科学视域下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堂教学创新探索当中。
    • 刘三女牙; 周子荷; 郑旭东; 李卿
    • 摘要: 该文从学术思想史的视角出发,提出自学习科学创建以来,学习研究在三十年间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向。第一次是让学习研究“立地”的“方法学转向”,以“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提出为标志,缓解了百余年来教育学与心理学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学习研究走向统一提供了一个“脚手架”;第二次是让学习研究“顶天”的“基础研究转向”,以教育与认知神经科学崛起为标志,向基础研究下沉,并对实践产生了正反两方面影响。现在即将迎来第三次重大转折——学习研究的“工程转向”与学习工程的崛起。该研究提出,要从前两次重大转折中把握学习研究的未来走向,推动学习工程的崛起和可持续发展,既要基于“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工程隐喻,实现科学思维向工程思维的转换,促进学习研究中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一体化发展,又要直面学习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应用实践转化面临的挑战与伦理问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予的力量跨越二者之间“过于遥远的桥”,从而缓解“顶天”与“立地”之间重新浮现的巨大张力。
    • 陈晟
    • 摘要: 协作脚本是为推动学习者在协作活动中的协作进程而设计的脚手架,是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协作脚本是学习科学中的认知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智慧结晶,是个体支架到协作支架的发展产物,更是学习科学作为一门设计科学的理论导向的产物。运用Bicomb、Gephi与SPSS软件,对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528篇协作脚本研究核心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脚本作用机制、学习环境与教学策略优化、科学教育、语言教育是国际协作脚本设计的四个主要研究领域,其内容与学习科学中学习发生机制、学习环境设计、学习分析技术等三个核心领域高度契合。通过展示协作脚本设计的六个案例,进一步总结528篇国际协作脚本研究,从设计的科学性角度提出了"4S-4W"协作脚本设计框架。结合学习科学三个核心领域的前沿动态以及文献计量结果,对172篇具备低内部成熟度、高外部影响力的新近文献进行进一步分析,探明了国际协作脚本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 梁林梅; 蔡建东; 耿倩倩
    • 摘要: 学习科学将学习理论创新与教育实践变革视为同等重要的双重使命。为了进一步解决科学研究的知识发现与教育实践改进难以同步的现实问题,学习科学共同体在基于设计的研究(DBR)方法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于设计的实施研究(DBIR)。文章在回顾DBR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DBIR的四个核心原则;探讨了DBIR所倡导的“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实践者”三元协同的新型伙伴关系,提出了促进学习科学研究向教育实践转化的以新型学习观为基础的“三要素—三层次—三角色”系统变革模型;建议通过更新教育实践者和决策者的学习观、构建“研究—政策—实践”三位一体的应用学习科学实践共同体和基于研究和证据的教育政策制定等途径,来达成基础理论创新和教育实践变革的双重目标。
    • 赵楠
    • 摘要: 受科学知识论和学习观演变的影响,科学推理学习研究情境从日常事务转向科学问题,研究焦点从个体内部转向整个学习境脉,科学推理的基本内涵从领域一般性转向领域特殊性,并形成了新的科学推理观。新科学推理观对改进课程、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教育价值,它强调自然科学主要使用六种类型的推理,每种类型的推理依赖于一套领域特殊的本体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认识性知识,科学推理在不同分支学科之间存在共性。
    • 李凤营; 冯丽
    • 摘要: 学习科学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习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在以往的学习科学研究中,考虑较多的是技术因素和具体教学实践活动因素,而很少涉及教育文化因素对其影响的研究。西方教育文化崇尚心智教育,注重发现、探索和理解世界;东方教育文化则关注学习个体的自我完善,注重个体道德修养发展。东西方教育文化传统对学习科学研究影响巨大:文化差异导致人们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应用等的认识理解显著不同;文化共性促使人们都主张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和推崇学校教育等。
    • 尚俊杰; 曾嘉灵; 周均奕
    • 摘要: 空间能力是信息时代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与数学学习联系紧密,而立体图形的折叠与展开是中国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重难点。教育游戏环境能够促进数学认知和空间能力发展。研究采用设计研究法,基于学习科学视角下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在折叠与展开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教育游戏相关理论构建认知、动机和调节的三维度游戏设计原则,设计开发了一款折叠与展开教育游戏《方块消消乐》,并开展应用研究对游戏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分析了32名学生的成绩数据发现,在每天40分钟共三天的基于游戏教学干预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和心理折叠能力显著提升,对于知识学习先验能力低的学生提升效果尤为明显。
    • 王素云; 张鹉
    • 摘要: 物理课与其他课的课堂教学虽有其共性,但更具有物理学科独特的个性。本研究从学习科学的视角,以国家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提出一堂好的三个标准,即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学得法”、师生“互助有效”,并提出了一堂好课的实施策略,结合案例给出相关的教学实施建议。
    • 蔡慧英; 董海霞; 陈旭; 顾小清
    • 摘要: 学习技术的发展会对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学校的呈现状态、运行机制、文化氛围产生影响。那么,在人工智能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主要驱动力的情况下,未来学校将呈现何种特点?当下我们该如何建设未来学校?为了回应这些问题,本研究运用未来研究法的基本思想,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驱动下面向未来学校的智能教育治理场景数据,从核心要素、关键角色的职能和学习空间的场域等方面剖析了未来学校的特点,并据此提出了未来学校的建设路径:第一,在创新理念引领的前提下,关注不同教育场景中的现实问题;第二,以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为基础,运用持续改进的思路优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技术方案;第三,在跨学科与机构合作的探究实践中,寻找可持续发展机制助力未来学校的建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