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芽孢杆菌
短小芽孢杆菌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505篇,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学、植物保护、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2749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2012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等;短小芽孢杆菌的相关文献由1407位作者贡献,包括宋增福、伍辉军、许维素等。
短小芽孢杆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749篇
占比:99.33%
总计:32971篇
短小芽孢杆菌
-研究学者
- 宋增福
- 伍辉军
- 许维素
- 高学文
- 吴小芹
- 叶建仁
- 沈波
- 王海燕
- 王静
- 许平
- 廖祥儒
- 张义正
- 段焰青
- 管政兵
- 刘芳
- 孔凡玉
- 张庆华
- 张成省
- 李昌灵
- 杜毅
- 许正宏
- 陈云鹏
- 陈彪
- 魏中浩
- 冯耀宇
- 张文晋
- 张新慧
- 张晓佳
- 范斌
- 谈家金
- 乔俊卿
- 任嘉红
- 冯红
- 刘永锋
- 刘邮洲
- 史劲松
- 安贤惠
- 宋晨萌
- 崔堂兵
- 张向东
- 张瑜
- 曲音波
- 朱明龙
- 李燕
- 李联泰
- 杜连祥
- 杨文博
- 杨谦
- 王娟
- 王宁
-
-
丁飞鸿;
耿云龙;
樊士德;
彭双双;
邹曦;
赵宜峰;
陈腾;
高兆建
-
-
摘要:
从传统香肠中分离拮抗芽孢杆菌菌株,并对菌株所产脂肽进行分离纯化和抗菌特性分析。采取平板对峙法筛选产生抗菌脂肽的芽孢杆菌菌株。抗菌脂肽采用有机溶剂萃取、Sephadex LH-20柱层析、半制备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分离纯化,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扫描、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生物自显影鉴定,扫描电镜分析脂肽抗菌机理。分离筛选到1株产广谱抗菌脂肽的菌株,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命名为XZK-18)。菌株XZK-18发酵8 h开始合成脂肽,24 h产量达到最大。TLC初步鉴定抑菌活性成分为脂肽,且主要由脂肽家族中的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及少量伊枯草菌素(iturin)组成,TLC-生物自显影检测到表面活性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显著抑菌活性。FT-IR进一步证实抑菌活性成分为脂肽。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纯化的脂肽通过破坏大肠杆菌细胞膜完整性、使细胞壁穿孔、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杀灭大肠杆菌。抗菌脂肽有广谱抑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如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有显著抑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福氏志贺氏菌也有一定抑菌作用,对所试真菌无抑菌活性。脂肽在110°C以下保温30 min稳定性好,在pH 3~11下处理10 d抑菌活性保持稳定。以上特性表明菌株XZK-18合成的脂肽在食品生产与加工中有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潜力。
-
-
雷风兰;
沈硕
-
-
摘要:
为开发新型微生物源除草剂,本研究对青海青稞酒糟中分离到的微生物菌株发酵液进行抑草活性的测定,筛选出抑草活性菌株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6株酒糟菌菌株的发酵液对野燕麦种子发芽的抑制率达到50.00%以上,菌株JZ1-1-9的抑制活性最高。酒糟菌发酵液对野燕麦的芽长、根长、鲜质量、干质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JZ1-1-9对芽长和根长的抑制活性最高,菌株JZ2-4-15对鲜质量抑制活性较高。经鉴定,菌株JZ1-1-9和JZ2-4-15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JZ2-2-1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这3株活性菌株为后续微生物源除草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
刘靖松;
付京城;
温丙言;
杨彦宾;
郭爽;
焦显芹;
陈瑾;
黄若超;
王月影;
李和平
-
-
摘要:
【目的】对猪黏膜保护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基因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为研究高表达HO-1在肠黏膜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HO-1序列(登录号:NM_001004027.1),利用Primer Premier 6.0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方法扩增HO-1基因片段,将其与pMD19-T克隆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进行PCR鉴定;将载体pNCMO2与重组载体pMD19-T-HO-1进行SalⅠ和KpnⅠ双酶切,使用T4 DNA连接酶连接,利用电击转化技术将重组表达载体pNCMO2-HO-1转入感受态短小芽孢杆菌,使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HO-1在短小芽孢杆菌中的融合表达情况。【结果】猪HO-1基因全长897 bp,编码298个氨基酸。双酶切后在约5200和897 bp处分别观察到pNCMO2载体片段和HO-1基因片段,证明成功构建基因表达载体pNCMO2-HO-1;电转后的双酶切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位置观察到pNCMO2和HO-1片段,证明重组表达载体pNCMO2-HO-1成功导入短小芽孢杆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发现,在36.5 ku处出现了明显的蛋白印迹,表明成功表达了HO-1的重组蛋白,且为胞外分泌。【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HO-1的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NCMO2-HO-1重组载体可以在短小芽孢杆菌中诱导表达。
-
-
谭玉祥;
何兴隆;
魏甬
-
-
摘要:
为针对性地防治南江黄羊皮肤脓肿病,对5只患脓肿病的南江黄羊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出1株短小芽孢杆菌,1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2株假结核棒状杆菌。使用克拉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四环素、左氟沙星等12种药物对4株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和链霉素耐药,对克拉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四环素等药物敏感。
-
-
刘祥杰;
张家浩;
邢潇月;
李虎;
李莲瑞
-
-
摘要:
为调查阿拉尔乳业公司异常原料乳中是否存在短小芽孢杆菌,采集阿拉尔乳业公司原料乳分别于55°C、37°C和5°C培养。分离培养后,挑取单一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并提取菌株DNA进行16S rRNA扩增,测序比对分析。根据结果显示:异常原料乳中存在短小芽孢杆菌,该检测结果为乳制品行业的微生物安全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
-
-
宋婷;
徐云帆;
贺婷停;
覃佳;
黄宇;
王海燕
-
-
摘要:
[目的]基于前期对短小芽孢杆菌SCU11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对在转录组数据中不同阶段的表达量存在较明显差异的候选sRNA Bpsr145进行鉴定及探究.[方法]通过Northern blotting和独立转录验证Bpsr145的表达,使用不同的程序对其序列保守性、二级结构以及靶标基因进行分析,另外利用电转化方法构建一个Bpsr145敲除突变体.[结果]证实Bpsr145是一个真实存在并独立转录的sRNA,且在不同的培养基中显示不同的表达谱,但Bpsr145敲除菌株和野生型菌株在生长情况和蛋白质谱中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鉴定了一个短小芽孢杆菌的sRNA,丰富了芽孢杆菌非编码RNA数据库,为研究非编码RNA介导的转录后调控提供了新的材料.
-
-
彭邦良
-
-
摘要: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高效降解特丁津的细菌TDJ-ZJ03,菌株TDJ-ZJ03经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测试结果表明:菌株TDJ-ZJ03生长及降解特丁津的最适pH值为7.0~7.5,适宜温度为35~40°C.菌株TDJ ZJ03在培养基中对特丁津(50mg/L)的3d降解率约为84.6%;菌株TDJ ZJ03对特丁津也有很高的耐受性,至少能够耐受浓度为500mg/L的特丁津.将菌株TDJ-ZJ03施用于土壤中能显著促进特丁津的降解,相关结果表明,菌株TDJ-ZJ03可用于特丁津污染的治理.
-
-
高兆建;
秦宸锴;
黄亮浩;
朱双;
朱劲虎;
赵宜峰
-
-
摘要:
从传统腊肉中筛选拮抗菌株,纯化鉴定新型抗菌物质并对其抗菌特性研究,为抗菌脂肽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抑菌圈法筛选拮抗菌株;通过酸沉淀、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抗菌脂肽;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脂肽鉴定.结果 表明,筛选得到12株拮抗细菌,其中菌株XLP27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对1株酵母菌和4株霉菌有明显抑菌作用.拮抗菌株XLP27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其抗菌物质主要在稳定期合成,并在发酵60 h时达到最大产量.分离纯化得到单一组分抗菌物质,并鉴定为环状脂肽IturinA,其由m/z 1046.182、1060.213、1074.198、1088.201和1102.175的5个同系物组成,对应脂肪酸链长度C14~C18.脂肽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在40~100°C下保温30 min活性基本保持不变,在较宽的pH值范围(4~10)内稳定性好,且对所有蛋白水解酶不敏感.菌株XLP27所产抗菌物质主要是脂肽Iturin A,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稳定性良好,有潜力在食品保鲜和农业生物防治领域替代传统抗菌剂使用.
-
-
王朝恩;
刘婉慧;
陆蓝翔;
付欢欢;
石慧敏;
史纪武;
叶建仁
-
-
摘要:
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HR10是一株具有促生抗逆作用的优良菌株.探究菌株HR10产孢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对于在更大规模上进行生产发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活菌数和芽孢数并计算芽孢率;对菌株HR10产孢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单因素分析及正交试验,并采用摇瓶发酵法对影响菌株HR10产孢的几种发酵因子进行单因素优化.结果显示,菌株HR10的产孢培养基最佳组成成分为葡萄糖1%、糖蜜1%、豆饼粉2%、KCl 0.3%、MnSO40.4%.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7°C、pH 7、250 mL三角瓶装液量50%、接种量5%、转速220 r/min、培养时间52 h.芽孢数达到2.37×1010 cfu/mL,芽孢率达94.46%.相比初始培养基芽孢数提高了60.77倍,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
-
冯永新;
关辉;
靳彦峰;
徐伟;
张卫东;
谭宏祥;
王静;
王杰
-
-
摘要:
为探究短小芽孢杆菌与化学杀菌剂联合防控烟草青枯病的可行性,分别采用改良抑菌圈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7种杀菌剂和短小芽孢杆菌AR03对青枯雷尔氏菌的毒力及杀菌剂与AR03的生物相容性,同时采用Horsfall法确定杀菌剂和AR03的复配比例.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和AR03对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7种杀菌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三氯异氰尿酸、氯尿·硫酸铜、噻菌铜、溴菌·壬菌铜、甲霜·福美双、噻唑锌和中生菌素,EC50值介于101.02~212.70 mg/L之间.浓度为1.0×105~1.0×109 cfu/mL的AR03对青枯雷尔氏菌的抑菌率介于26.13%~73.54%之间,呈现浓度依赖性.生物相容性分析发现7种供试药剂与AR03的生物相容性差异较大,短小芽孢杆菌AR03与噻菌铜、噻唑锌、甲霜·福美双生物相容性较好,尤其是噻菌铜表现最好,测试浓度100 mg/L时,菌落数大于1×107 cfu/mL.综合杀菌剂对青枯病菌的毒力及其与AR03生物相容性,噻菌铜表现最优.噻菌铜(EC50=175.21 mg/L)与AR03(EC50=6.84×106 cfu/mL)复配剂在体积比为5:5时,对青枯雷尔氏菌的抑制效果显著,增效作用明显,增效比率值IR值为1.482.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药复配剂的防效(68.77%)明显优于单剂噻菌铜和生防菌AR03的防效,且混配剂中噻菌铜使用量只有单剂的1/2,大幅降低了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
-
赵玉连;
董发勤;
代群威;
马杰;
李刚;
韩林宝
- 《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研究成果显示,蒙脱石层间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够起到保存有机物的作用.董海良课题组研究了微生物降解蒙脱石层间吸附有机质的作用方式,发现微生物主要通过分泌代谢产物如有机酸和破坏蒙脱石晶体结构对层间有机质进行再利用,通过制备单一有机质蒙脱石,探讨不同菌株作用下蒙脱石层间有机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蒙脱石层间域具有一定的保存有机质的能力.rn 作者初步研究了蒙脱石-土壤菌短期/长期作用后蒙脱石层间域内有机质变化。研究中蒙脱石属钙基蒙脱石,d001值是1.486 nm,蒙脱石添加浓度为1.6 g/L;土壤菌为短小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短杆状,生长至16h后达稳定生长期,接菌比例设置为1:100(v:v);短期作用时间为1 d,长期作用时间为360 d。rn 研究结果表明蒙脱石与短小芽孢杆菌作用过程中大量菌体粘附于蒙脱石表面,形成蒙脱石.细菌复合体。通过XRD测试,结果显示短期作用后蒙脱石d001值增大至2.034 nm,表明细菌代谢产物可能进入蒙脱石层间域内,使其d001值增大,001面半高宽值增大,蒙脱石晶体结构有一定改变。差热结果显示,原矿失重4.95%,短小芽孢杆菌作用席蒙脱石失重23.70%,表明除吸附水、结构水外,蒙脱石吸附了一定量的有机物。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短小芽孢杆菌作用后蒙脱石C、N质量分数分别为6.10%、18.25%。长期作用后蒙脱石d001值降低至1.257 m,在不额外加入营养源的条件下,重新接入细菌培养液作用1 d后,蒙脱石d01值重新增大至1.959nm,表明细菌代谢产物能够重新进入蒙脱石层间域内使其d001值增大。以上结果初步表阳在营养物质充足时蒙脱石可吸附一定量的有机物,起保存有机物的作用,在营养匮乏时,短小芽孢杆菌可利用蒙脱石吸附的有机物,这对于蒙脱石缓存有机物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
-
张向东;
杨谦
- 《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
| 2009年
-
摘要:
硝基苯有巨毒,易导致癌症,在工业上硝基苯被大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在硝基苯的生化处理过程中,如果选择不当在发酵过程中易产生苯胺、亚硝酸盐等二次污染物.本文通过应用高酒精耐爱性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ZY05处理硝基苯污染,经发酵试验短小芽孢杆菌在降解硝基苯污染的过程中不产生苯胺,亚硝酸盐等有毒代谢产物,优化了短小芽孢杆菌对硝基苯的降解条件.
-
-
-
-
赵传武;
张义正;
冯红
- 《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菌的代谢特性以及进行菌株改造,本文采用二代DNA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了BA06菌株的基因组序列。使用ABySSl.3.4和Elena v3软件进行重头组装,分别产生23条和22条contigs(>200bp)。进一步用ABYSS组装的contigs BLAST由Elena组装的结果,通过手工检查的方式继续合并ABYSS组装的contig,并替换掉ABYSS组装的contigs中的N和其他不明确碱基,拼接得到的结果分别用ISGA和BAST两个注释系统进行注释。结果预测到3890条CDS,其中1830条CDS(占总CDS数量的48%,98条为假说蛋白)能被归于461个子系统之中,而另外的2060条CDS(占总CDS数量的52%,1178条为假说蛋白)不属于目前子系统数据库中的任何子系统。
-
-
杨红玲;
黄坤鹏;
孙云章
- 《2012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是名贵优良的海水养殖品种,在我国东南沿海已有较大规模的养殖.但是,育苗过程中石斑鱼仔稚鱼阶段的存活率很低,导致目前市场上石斑鱼鱼苗供不应求,严重制约了我国石斑鱼产业的发展.本实验室已从斜带石斑鱼肠道分离到2株有益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SE5和克劳氏芽孢杆菌DE5。这2株菌均能调节斜带石斑鱼幼鱼肠道菌群,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本研究拟以这2株芽孢杆菌强化桡足类,研究其对斜带石斑鱼稚鱼生长、存活率和消化道细菌总数和弧菌数量的影响,以及对养殖水体水质、细菌总数和弧菌数量的调节作用,为海水仔稚鱼益生菌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总之,芽孢杆菌SES和DES能促进斜带石斑鱼稚鱼生长,提高其存活率,但有关芽抱杆菌的益生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