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溶栓药物

溶栓药物

溶栓药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1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6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05487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生物技术通讯、血栓与止血学、心血管病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等;溶栓药物的相关文献由79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宁、刘蓓钫、张菁等。

溶栓药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6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05487 占比:99.84%

总计:205809篇

溶栓药物—发文趋势图

溶栓药物

-研究学者

  • 刘建宁
  • 刘蓓钫
  • 张菁
  • 王忠明
  • 盛兴波
  • 蔡国平
  • G·B·贝尔恩森
  • 丁星伟
  • 严军
  • 任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晗丹; 陈莹莹; 包青青
    • 摘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开通脑部闭塞血管以恢复血运[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当前最具有效性的一线推荐溶栓药物,但该药对用药时间窗要求极为严格,用药愈早则风险愈低、效果愈佳[2]。本研究尝试采用基于时间追踪分析的急诊护士CT随行溶栓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施加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容世健
    • 摘要: 临床中缺血性脑卒中比较常见,主要是由于患者大脑内动脉出现突然闭塞,导致机体供应大脑的血液遭受阻断,进而出现嘴角歪斜、语言功能异常、半侧面部、肢体出现麻木的情况.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导致患者脑组织缺血时间出现延长,甚至出现脑组织不可逆坏死,最终导致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永久性的缺损,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因此应当在患者患病急性期便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使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促进预后效果的改善.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常采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抗凝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凝聚治疗等,其中静脉溶栓治疗方式逐渐得到人们重视,同时该方式也是促进患者患病早期脑部血流恢复的首选方案,本文将对溶栓药物的展开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
    • 杨洋; 陈作观; 刁永鹏; 李拥军
    • 摘要: 急性主髂动脉闭塞症(AIOD)发病急,预后较差.早期开通血管通常可以减少AIOD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目前,急性AIOD的治疗方式包括开放手术、球囊扩张、动脉旋切和溶栓等,其中,溶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AIOD的早期治疗及辅助治疗中.随着腔内治疗技术和溶栓药物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今已有十几种三代药物可供导管内溶栓治疗选择,而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亦有相应的药物输注方式进行应对.血管内联合治疗综合了动脉旋切、球囊成形术和溶栓治疗的优点,在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加速了患者缺血部位的血运重建;此外,超声联合溶栓治疗和动脉快速溶栓治疗等新理念、新技术亦在不断完善,这些新的溶栓治疗方法具备巨大的治疗潜力,能够在提高再通率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溶栓治疗可作为急性AIOD的治疗方法之一,并且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出现也为溶栓治疗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近年来关于急性AIOD溶栓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陈英杰
    • 摘要: 脑梗死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且致残致死率逐年上升。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是恢复脑血流、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措施,已经得到公认。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目前最常用的溶栓药物。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积极溶栓治疗时,有一些患者并发脑出血,其中致命性大出血的发生率虽为1%左右,却往往由于担心rt-PA溶栓治疗可能并发脑出血而错过或延误脑梗死最佳的治疗时机。本文旨在探讨增加溶栓后脑出血风险的相关因素,针对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治疗所致脑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指导临床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减少溶栓后脑出血的发生。
    • 李倩
    • 摘要: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关于疾病死亡率 的统计中心脑血管疾病占第二位。而在这夸张的死亡率 之中,血栓疾病导致患者出现残疾和死亡的概率占到 第一位。全球范围内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要超过 1500万。根据卫生部门统计结果显示,每年死于心脑血 管疾病的人数要超过200万人次,达到了总死亡人数的 一半。溶栓治疗是医学界公认的治疗血栓病的有效方 法,不过目前现有的药物溶栓特异性都不高,半衰期比 较短,容易出现内出血的危险情况。
    • 谭艳琼; 张丽萍
    • 摘要: 目的 探讨深静脉血栓使用溶栓药物并发出血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深静脉血栓使用溶栓药物并发出血患者60例,采用SPSS21.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护理组(30例),一组常规性护理基础上个性化护理组(针对性护理组,3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的针对性护理,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针对性护理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96.7%(29/30)、100.0%(30/30)均显著高于常规性护理组56.7%(17/30)、66.7%(20/30)(P<0.05),治疗与护理的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性护理组83.3%(23/3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显著低于常规性护理组20.0%(6/30)(P<0.05).结论 深静脉血栓使用溶栓药物并发出血的患者使用个性化护理效果好.
    • 谭艳琼1; 张丽萍1
    • 摘要: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使用溶栓药物并发出血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深静脉血栓使用溶栓药物并发出血患者60例,采用SPSS21.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护理组(30例),一组常规性护理基础上个性化护理组(针对性护理组,3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的针对性护理,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针对性护理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96.7%(29/30)、100.0%(30/30)均显著高于常规性护理组56.7%(17/30)、66.7%(20/30)(P <0.05),治疗与护理的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性护理组83.3%(23/3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显著低于常规性护理组20.0%(6/30)(P<0.05)。结论深静脉血栓使用溶栓药物并发出血的患者使用个性化护理效果好。
    • 王爱萍; 毛双法; 林燕飞; 王赞; 陶志文
    • 摘要: 目的 研究胃肠液对纳豆激酶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模拟人体胃液、肠液中的生理过程, 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 对粗酶液和含豆固体粉碎样品 2 种形态的纳豆激酶进行纤溶活性研究.结果 粗酶液和含豆固体粉碎样品在人工胃液处理5 h左右时, 活性分别下降到对照组的28%和35%, 说明2种状态的酶在酸性的胃液中都不稳定, 大部分活性丧失; 粗酶液和含豆固体粉碎样品在人工胃液处理 4 h 后, 再用人工肠液处理5 h, 活性分别下降到对照组的89%和91%; 说明在人工肠液中2种状态的酶都较稳定, 都保持较高的酶活性.结论 为避免胃酸的破坏作用, 建议将纳豆激酶制成肠溶性的产品服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