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课程
个性化课程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59498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新时代、现代特殊教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等;个性化课程的相关文献由135位作者贡献,包括邓良利、何文斌、刘喜纯等。
个性化课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59498篇
占比:99.98%
总计:559590篇
个性化课程
-研究学者
- 邓良利
- 何文斌
- 刘喜纯
- 刘泽弘
- 卢庆华
- 吴田田
- 周成滔
- 徐军
- 方军
- 李敏
- 李文
- 李群娣
- 李雪勇
- 杜友锦
- 王涛
- 耿志涛
- 董凌
- 蒋少华
- 谢小燕
- 贾丽君
- 邱德乐
- 钟启泉
- 魏静
- 黄元忠
- 丁利民
- 于晓梅
- 付新民
- 付邱竹文
- 余厚石
- 俞晓东
- 傅淳
- 刘世良
- 刘华蓉
- 刘正兴
- 叶平枝
- 叶汶婷
- 吴中福
- 吴开贵
- 周慧
- 周方苗
- 周方苗1
- 商凌鹂
- 喻志翀
- 姜利妍1
- 孙娟
- 孙文茜
- 孙碧茜
- 季鸫蓉
- 屈善孝
- 常昊
-
-
陈琪
-
-
摘要:
聋校传统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难度、课程安排上未充分考虑多重障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上海市第一聋哑学校以"满足学生特殊需求"为价值导向,依托科学评估工具,精准把握聋校低学段多重障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对适合其发展的个性化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研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
-
余厚石;
陈玉融;
叶汶婷
-
-
摘要:
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个性化课程,以及二者融合的研究成果丰硕。“双减”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他学科课程,有利于深化“双减”政策的减负成效,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应给予充分重视,进行体系化的教学制度设计,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合作机制构建。
-
-
徐文娟;
徐丹;
陈文隽
-
-
摘要: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说:“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教育家蔡元培也曾说过:“电影虽为一种娱乐,但对于教育,实有莫大的影响。”苏州市敬文教育集团创新教师研修形式,以电影教育作为师德培训的个性化课程,在观影系列活动中不断使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团队力量,提升教育情怀,提高道德修养。
-
-
-
-
摘要:
盐城市新河实验小学确立“营造师生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的办学目标,树立“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新河中最晶亮的水滴”的育人理念,以“河文化”为文化内核,建构“上善若水,积水成河”的文化主题,用若水情怀育学子,以成河精神润桃李,形成以“润泽生命”为内涵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建立了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个性化课程、拓展性课程和微课程为辅的课程体系,使校本个性化课程与班本课程齐头并进,校园足球与书香校园两翼齐飞。
-
-
季鸫蓉
-
-
摘要:
指向"这一个"的个体预约学习,是基于"每一个"儿童学习需求与发展需求的学习.个体预约学习,打开视界,满足"这一个"的发展需求;建构路径,帮助"这一个"预约成长;创新实践,优化个体预约学习过程,实现儿童的个性发展、充分发展.
-
-
庞敏;
赖小莉;
常昊;
杨佳鑫
-
-
摘要:
学科交叉在培养经管类创新型人才方面提供了新思路,即通过多种学科的融合、多种教学方式的渗透,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补充知识结构,满足企业对经管类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经管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近年来,国内高校对经管院学生逐渐探索出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培养模式和方法。针对于经管院学生,学院根据不同其专业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个性化课程,包括以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
-
苏锐锋;
曾玉婵;
陈丽玉
-
-
摘要: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更注重个性化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广州市番禺区新桥小学结合学校实际与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挖掘"书院文化"资源,打造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如着力于把非遗元素纳入个性化教学,设计大头活佛手工艺的教学课程,以结合设计与教学课程的灵活性、学校对学生进行活动的选择权、教学物料的多样性、教学的综合型来实现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训,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发展、卓越发展,为学生成长导航.
-
-
曾素文
-
-
摘要:
一、未来课程与品质课堂的特征2016年11月17日,第三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在深圳召开,大会聚焦未来学校的课程构建,深入探讨了未来学校课程的“契合、融合、联合”问题。大会最后总结出未来课程的特征:1.个性化课程;2.校本课程;3.多样化选择的课程;4.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5.学科融合/跨学科课程;6.校内外联合;7.知识、生活、社会实践联合。
-
-
杨乐
-
-
摘要:
服装结构设计由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服装立体裁剪在服装设计专业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然而,当前的服装立体裁剪课程设置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实战经验不足等,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诉求.本文对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以"双创"背景为基础,对当前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
-
王燕青
-
-
摘要:
微课程是在幼儿中生成的个性化课程。微课程不仅体现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生成意识,还支持着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如何在课程的建构和实施中引领幼儿走向深度学习呢?笔者将以"探秘香樟"的微课程为例,进行班级微课程的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