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优课
一师一优课的相关文献在2015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专利文献4471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历史学习(高考)、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化学教与学等;
一师一优课的相关文献由82位作者贡献,包括丁银燕、佟艳姣、林云志等。
一师一优课
-研究学者
- 丁银燕
- 佟艳姣
- 林云志
- 秦德高
- 肖顺彬
- 许清
- 郝雷
- 丁浩
- 严益娟
- 中学语文编辑部
- 何清松
- 侍鲜
- 冉启云1
- 刘中瑛
- 刘增勋
- 刘学忠
- 刘广珍
- 刘登峰
- 刘秀梅
- 刘英
- 华琳智
- 史为灿
- 吕士聪
- 周永福
- 姜红
- 孙晓侠
- 安莎
- 崔君
- 庞晓君
- 廖少峰
- 张丽华
- 张彪
- 张瑾
- 张运飞
- 徐娅
- 戴琴1
- 文珊惠
- 方野
- 李丽
- 李凤霞
- 李娴
- 李彰有
- 李得洁
- 李怡萱
- 李诗琴
- 杨敏
- 杨春华
- 杨朝艳1
- 杨芳
- 林焕新
-
-
-
-
摘要:
刘万强,中学高级教师,曾获湖北省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一师一优课教育部优课奖,曾获湖北省基础教育科研之星、湖北省自制教具能手、荆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以及松滋市高中物理学科首席教师等荣誉称号。历年来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等杂志上发表文章30多篇,主编参编高中物理教学参考书20多本。
-
-
姜红
-
-
摘要:
统编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编排思路,使得语文要素成了引人注目的高频词。落实语文要素是教好统编教材、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笔者有幸参加了“一师一优课”的赛课活动,在打磨《赵州桥》一课时,以找准要素落地点、优化着力点、强化能力点为抓手,探索破解“三化”、让语文要素“真落地”之法。现撷取磨课所得,谈一谈在单篇课文教学中如何让单元语文要素“真”落地的思考。
-
-
刘登峰;
李娴
-
-
摘要:
李琼华,长沙市天心区龙湾小学科学教师、教研主任,云南大学硕士毕业。获评第四届长沙市卓越教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特岗青椒计划优秀讲师”;荣获长沙市小学科学教师素养比赛一等奖、“一师一优课”优课;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6个,微课题研究与管理经验在市级推广展示;40多篇次科研论文获省市级奖。
-
-
-
-
摘要:
黎艳高级教师,中国屈原学会会员。现就职于省级示范性高中汨罗市二中。先后连续获评汨罗市名师、岳阳市优秀支教教师,荣获岳阳市高中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发表论文近30篇,获奖论文20多篇。《作文周刊》特约撰稿人。主持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个,参与课题7个。撰写专著1本,主持、参与研发校本教材4本。
-
-
薛晓倩;
陈娬
-
-
摘要:
师生问答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师生问答行为为发现教学问题、揭示教学本质、提升教学效果等提供关键思路,符合当下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时代召唤。该研究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教学构建出中小学语文信息化课堂师生问答话语分析框架,基于此框架进行观察和编码,并利用滞后序列分析法等方法对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问答行为比率、各行为关系、教师提问—追问显著行为序列、教师常用问题模式等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问题类型分布不均以低认知层次问题为主、问题类型显著影响学生回答质量、教师提问与追问多采用螺旋上升式模式逐级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等结论。针对这些问题和现有经验进行反思与改进,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价值、设置真实问题情景、合理安排问题类型比例、准确把握提问及追问时机、可视化学生思考过程、增设学生应答方式等建议,以期实现教师提问功能的充分发挥,继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
-
中学语文编辑部
-
-
摘要:
全国各省市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不断发展壮大。从上到下,各级各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层出不穷,蔚为大观。从教育部到各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层层组织的教学资源征集活动已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转向“精品课程”,吸引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参加。所有这些名师工作室活动,教师培训活动,教学资源征集活动,无一不是为了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
-
王永明
-
-
摘要:
欧阳志贵,从教31年,担任县城小学校长10年,他朴实无华、智慧果敢、洒脱大气,有思想而不外露,有锐气而心存敬畏。先后获得全国名师工作室优秀主持人、教育部“一师一优课”评审专家、湖南省微课大赛评审专家、湖南省第一批优质空间课堂首席名师、湖南省欧阳志贵体育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永州市优秀校长、永州市优秀教师、永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