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公开课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0年内共计632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9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0篇;相关期刊1387种,包括青年教师、教育文汇、中小学数学:小学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全国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论坛(2014)、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 on 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ICCAET 2011)(2011年计算机和教育技术国际会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学科学术委员会第10次学术年会等;公开课的相关文献由5655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建锋、张祖庆、徐静等。
公开课
-研究学者
- 孙建锋
- 张祖庆
- 徐静
- 李霞
- 严卫林
- 令怡
- 吕赟
- 吴非
- 朱华贤
- 李明远
- 杨萍
- 梁好
- 王健
- 罗刚淮
- 孙伟刚
- 彭华清
- 朱小燕
- 李冬梅
- 李卫东
- 王军
- 田野
- 窦桂梅
- 肖川
- 裴智新
- 贾宪章
- 陈吉君
- 韩艳红
- 马肃霜
- 马际娥
- 代洪霞
- 何捷
- 卢谦
- 周一贯
- 孙启民
- 屈太侠
- 张世建
- 张亚敏
- 张元进
- 张晓华
- 张杰
- 张海燕
- 徐吉志
- 曾扬明
- 李国良
- 李娟
- 李文
- 李春燕
- 李玲
- 李红
- 滕衍平
-
-
韦丽银;
徐学福
- 《上海教育科研》
| 2020年
-
摘要: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中小学教师公开课"表演"行为多有批评,但现实中各种公开课上的"表演"仍屡见不鲜.从多学科视角分析发现:在心理学意义上,心理需求和成功欲望是表演行为的诱因;在社会学意义上,"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构成了公开课表演的社会价值想象;在教育学意义上,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教学表演有助于课程价值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学生发展的教育追求.心理需求、功利期待与价值想象等合理地诠释了公开课表演行为的流行,然而公开课表演行为的价值归属应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
-
贺丹丹;
涂相华;
叶小露
-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2020年
-
摘要:
近年来国内慕课高速发展,然而高入学率和低完成率的问题一直都深深影响着慕课的发展.面向全社会人士的“公开课”与主要面向高校学生的“学分课”之间的完成率差异更是显著.针对慕课低完成率的问题,文章选取了两门典型慕课,对比其学分课与公开课的后台数据和现有激励机制,并对学习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公开课与学分课的完成率差距较大,其中公开课不足1%,学分课约为30%,影响学习者完成慕课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反馈时效、外在约束条件.文章提出通过开课问卷调查、强化学习动机(建立积分制度、增加同伴互助模式)、优化课程平台及进行课程迭代等方式对现有激励机制进行改进,以期能提高慕课的完成率.
-
-
王帅
- 《教育实践与研究》
| 2020年
-
摘要:
目前,公开课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流教研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教研规划,使公开课以有效教研为根本,以全员实战为合力,以及时深研为宗旨,以创新激活为导向,以教研联盟为平台,提升教研效能,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并最终促进每位教师实现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
-
-
朱锋
-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2020年
-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事实上,提到数学课,很多学生就觉得枯燥无味。大家都知道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以学习的重要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部分学生来说其作用微乎其微。近期学校开展《抛物线》同课异构的公开课,学生都乐在其中。那么,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途径有哪些呢?一、熟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熟悉的情境,学生主观上比较容易接受,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优化师生关系,学生会觉得教师特别了解他们,懂他们,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
-
-
洪宗礼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1963年,我曾上过一堂公开课,教的是冰心的《小橘灯》为了这堂公开课,我反复钻研教材,从课的内容到教学语言,都作了仔细推敲。课前多次独自练习试讲,对细微处再做调整。讲授时,全力以赴,滔滔不绝;朗读时,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板书时,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一切都“自我感觉良好”。可评课时,行家们却说:“课上得精彩则精彩矣,教者成了梅兰芳,可就是忘了学生,丢了‘双基’。”这一堂“费力吃苦果”的公开课,使我回味良久,得益很多。
-
-
赵国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阅读策略单元的独立设置,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较之以往教科书的一大创新点。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年级的上册都安排了阅读的策略单元,分别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地阅读"。近年来,我们也很明显地觉察到,在各级各类教研的赛课和公开课中,在"教什么"的问题上,教者已经不再单纯关注生字新词、内容赏析等。
-
-
李树坤(执教/整理)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福建省陈建源名师工作室在开展第四次集中研讨活动时,为了更形象直观地展示“1+1+X”的阅读教学模式,开设了这堂《析关系,定顺序》的公开课,用一节课的时间,聚焦“理清说明顺序”这个教学要点,直观地展示教读课、自读课和课外阅读课三种课型的区别。
-
-
-
-
安载良
- 《2017年国家图书馆青年学术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互联网扩展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广度,这对人类文明进步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方面给人们获得信息、学习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人们选择与理解的难度.除此之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传统的社会教育体系固定,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适应不了新形势下多样化、多变化的求知渴求.在"互联网+"时代,受教育途径的多元和便利,让新的教育形式层出不穷,公开课就是其中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
-
孙秀雨
- 《全国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论坛(2014)》
| 2014年
-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特征的表现,它包括独立的知识系统、特定的能力要求、特殊的伦理标准和人格要求等,接着介绍了公开课在学校和教研活动中开展的意义,具体从什么是公开课,公开课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这两面介绍,因此,如何能更好的发挥公开课的作用,使参加活动的教师尽可能多的受益,使其功能扩大化,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讨的主要问题,然后介绍了充分利用公开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做好选题,使教师在公开课“打磨”的过程中成长,“公开课”课后反思当成为教师成长的平台,全区除了当堂评课以外(大多走形式),更加重视提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于公开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教研员起牵线搭桥的作用,反思的形式有博客、邮件、QQ等多种形式,每位教师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对公开课的真实认识和对公开课的修改意见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通过教研员的整理,再以无记名的形式呈现给大家或反馈给授课教师。
-
-
-
-
-
陈莹
- 《首届国际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大会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探讨公开课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评价方式,使公开课评价真正发挥其作用。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的要求,结合聋儿康复教学实际,评价公开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应遵循的原则与采取的方式进行了论述。公开课评价应以促进教师和聋儿共同发展为原则.促进教师的发展应坚持激励性、层次性、针对性、客观性原则;促进聋儿的发展应坚持"聋儿本位"、"生成性"、聋儿易于接受和关注不同层次聋儿的原则.采取的最佳评价方式是"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只有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采取有效的评价方式,才能使公开课评价成为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使公开课在特定环境和日常教学中都发挥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