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籽油
南瓜籽油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77006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安徽农业科学、粮油加工、粮食科技与经济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农产品贮藏加工科技交流大会、第二届中国油脂与健康高级论坛、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西南地区南瓜产业化发展论坛、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等;南瓜籽油的相关文献由291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东平、雷芬芬、孙欣等。
南瓜籽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7006篇
占比:99.95%
总计:177093篇
南瓜籽油
-研究学者
- 何东平
- 雷芬芬
- 孙欣
- 徐雅琴
- 郑竟成
- 万方云
- 李全宏
- 罗会兵
- 刘振
- 孔凡
- 张立伟
- 牛广财
- 范三红
- 陈雅琪
- 不公告发明人
- 于殿宇
- 冯雨薇
- 原超
- 周继亮
- 崔崇士
- 朱丹
- 杨昱
- 毛强强
- 田华
- 翟爱华
- 蔡同一
- 钟宏
- 于屾
- 党艳欣
- 冉军舰
- 刘东波
- 刘景隆
- 刘艳荣
- 初文毅
- 吴国欣
- 吴晓磊
- 孙立斌
- 孟祥瑞
- 宋琳琳
- 宫俊杰
- 张东
- 张凤岐
- 张存存
- 张根生
- 张洪微
- 张洪磊
- 张立明
- 戴思慧
- 朱琳
- 李志江
-
-
付家园;
吴文标
-
-
摘要:
为了比较不同的灭酶方式在新水剂法提油中的应用效果,以南瓜籽仁为原料,经微波(不同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和烤箱烘烤(不同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处理后,采用新水剂法提取南瓜籽油,测定了南瓜籽脂肪酶活性、南瓜籽油提取率、南瓜籽粕的蛋白质溶解度和南瓜籽油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480 W、微波时间60 s,在此条件下南瓜籽油提取率为95.51%,而烤箱烘烤处理最佳条件为烘烤温度110°C、烘烤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南瓜籽油提取率为94.13%,二者均显著高于未灭酶处理时的南瓜籽油提取率(90.54%);与烤箱烘烤灭酶处理相比,微波灭酶处理获得的南瓜籽油具有更低的过氧化值和更高的黄酮含量、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微波灭酶处理获得的脱脂粕的蛋白质溶解度更高,且耗电量只有烤箱烘烤灭酶的6.15%。在采用新水剂法提取南瓜籽油时,微波灭酶优于烤箱烘烤灭酶。
-
-
曹子伦;
雷芬芬;
郑竟成;
何东平;
万方云
-
-
摘要:
以我国8个不同产地南瓜籽为原料,压榨制备南瓜籽油,对比分析不同南瓜籽油的组成和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南瓜籽油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4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80.565%~84.964%,总酚含量为167.21~204.50 mg/kg,总甾醇含量为1204.38~1604.51 mg/kg,α-生育酚含量为25.7~58.7 mg/kg,γ-生育酚含量为1839.8~2728.3 mg/kg,δ-生育酚含量为248.8~518.7 mg/kg。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与极性组分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显著相关性(P<0.05),α-生育酚等油脂伴随物也发挥了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南瓜籽油功能性成分相似,由于含量差别显示出具有显著差异的2个集群,甘肃省白银市产的南瓜籽油综合评分最高。本研究对南瓜籽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杨学芳;
张继光;
吴万富;
吕世懂
-
-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滴定法等手段,对我国不同产地的10个南瓜籽油的特征指标(碘值、皂化值、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和其他特种木本油脂中的角鲨烯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南瓜籽油相对密度范围为0.9188~0.9215;折光指数为1.4560~1.4669;碘值为108.4~116.2 g/100 g;皂化值为188.9~192.4 mg/g;共检出14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亚油酸含量在44.7% ~55.5%,油酸含量在23.8% ~33.1%,10个南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78.2%;南瓜籽油中角鲨烯含量较高(310~4446 mg/kg),与橄榄油相当,明显高于茶叶籽油、澳洲坚果油、核桃油、牛油果油等.综合考虑油脂色泽、角鲨烯含量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猜测角鲨烯含量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和油脂的制取工艺有关,部分南瓜籽油在深加工过程中损失了角鲨烯.南瓜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该研究对进一步挖掘南瓜籽开发应用前景,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提供了数据支撑.
-
-
陈雅琪;
陈玲;
雷芬芬;
何东平
-
-
摘要:
为了提高南瓜籽油在应用中的稳定性,减少使用化学合成乳化剂带来的潜在毒性,通过pH循环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单宁酸(Trannic acid,TA)纳米颗粒,接着选择了最佳比例的SPI-TA纳米颗粒作为乳化剂制备南瓜籽油Pickering乳液.进一步研究了乳化剂添加量、南瓜籽油体积分数对乳液表征的影响.结果 表明:SPI与TA的复合比例为3∶1(质量比)、乳化剂添加量为2%(以水的质量为基准)、油体积分数为70%时,乳液具备良好的物理状态以及热稳定性、盐离子稳定性,且在14 d的储藏期内,乳液体系中南瓜籽油的酸价、过氧比值(POV)与硫化巴比妥酸(TBA)含量的上升速率明显低于纯油体系.因此,通过SPI-TA纳米颗粒构建的Pickering乳液体系可以有效减缓南瓜籽油的氧化酸败速率.
-
-
孔凡;
杨晨;
雷芬芬;
罗会兵;
何东平;
郑竟成
-
-
摘要:
以南瓜籽仁为原料,研究了微波预处理对压榨南瓜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压榨南瓜籽油的酸值变化不大;当微波功率为350 W和550 W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南瓜籽油过氧化值总体呈增长趋势,而微波功率为700 W时,南瓜籽油过氧化值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微波预处理能提高南瓜籽油中总酚、甾醇、总生育酚的含量,分别在550 W微波处理12、9、9 min时达最高,为1352.7 mg/kg、2.54 mg/g和56.95 mg/100 g,比微波处理前分别提高了87.61%、29.59%和15.17%.同时微波预处理也能提升南瓜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在550W微波处理9 min时,氧化诱导时间、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5.83 h、295.11 μmol/100 g和724.35μmol/100 g,比微波处理前分别提高了57.57%、33.96%和64.46%.适当的微波预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南瓜籽油中油脂伴随物含量,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
-
-
陈雅琪;
雷芬芬;
郑竟成;
何东平
-
-
摘要:
采用高压均质法,以乳清分离蛋白为乳化剂制备南瓜籽油乳液,对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乳化剂添加量以及南瓜籽油质量分数对南瓜籽油乳液粒径、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和分光比(SRI,800 nm下吸光度与400 nm下吸光度的比值)的影响进行考察,并研究了南瓜籽油乳液的稳定性.结果 表明:南瓜籽油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均质压力50 MPa、均质次数5次、乳化剂添加量2.5%、南瓜籽油质量分数1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南瓜籽油乳液的粒径为(213.33±5.60)nm,PDI为0.215±0.002,Zeta电位为(-56.80±0.66)mV,SRI为0.27±0.02;在15 d的室温储藏期间内南瓜籽油乳液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和较高的氧化稳定性.
-
-
李天娇;
丁清怡;
雷蕾;
程碧君;
王家恩
-
-
摘要:
本研究对南瓜籽油中甘油三酯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采用石油醚提取南瓜籽油,经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甘油三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甘油三酯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南瓜籽油中甘油三酯含量占86.51%,甘油三酯由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组成,其含量分别为49%、33%、7%、5%、4%。南瓜籽油甘油三酯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83%,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17%。
-
-
乔永月
-
-
摘要: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南瓜籽油,研究南瓜籽油对运动员运动耐力以及糖代谢能力的影响.将筛选出的40名运动员,其中男女各2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进行跑步训练,试验组每位受试者在早、晚各饮用10 mL南瓜籽油+20 mL无糖酸奶,对照组每位受试者早、晚各饮用20 mL无糖酸奶,试验进行30 d.结果 表明:试验组BUN、BLA、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降低(P<0.05),试验组SOD、肌糖原、肝糖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升高(P<0.05).此外,试验过程中运动员没有任何不良的反应出现.因此,南瓜籽油可以有效恢复运动员运动耐力以及糖代谢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
-
-
-
-
-
-
李全宏;
蔡同一
- 《中国园艺学会南瓜研究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
| 2001年
-
摘要:
以南瓜籽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从南瓜籽中提取南瓜籽油,进行得率和质量研究表明,SFE法较索氏萃取法提高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以得率为标准,SFE-CO2萃取的适宜条件为:时间为120min、压力为35MPa、温度为35°C、二氧化碳流量为2ml/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