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协同学习

协同学习

协同学习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58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3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13086篇;相关期刊320种,包括远程教育杂志、中国电化教育、中国电力教育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三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第三届国际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学术研讨会、2011数码游戏化学习国际学术会议等;协同学习的相关文献由887位作者贡献,包括祝智庭、王佑镁、张娅等。

协同学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3 占比:0.43%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3086 占比:99.55%

总计:113597篇

协同学习—发文趋势图

协同学习

-研究学者

  • 祝智庭
  • 王佑镁
  • 张娅
  • 李琦
  • 王士同
  • 王延峰
  • 陈浩
  • 顾小清
  • 司相凯
  • 林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瞿平
    • 摘要: 学习共同体是21世纪学校变革的新愿景,以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权为目标,以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为中心,将学生协同学习、教师协同研修和学校内涵发展相互结合,在平等、尊重、倾听、共赢的文化氛围中,实现每位学生和每位教师的自我超越和深度学习。学习共同体改革对校长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学校的层面要重建愿景和管理机制;从教师的角度要采用课堂观察和研究的新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高品质的学习设计,并通过校本研修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本期专题聚焦“学习共同体”的本土化实践,从整校变革、课堂观察、校本研修、学习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阐释,以飨读者。
    • 戎仁堂
    • 摘要: 协同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化的学习策略,着眼于互动互补、协同完成、共享成果,能有效培养关键能力,塑造共同的未来。建立富有凝聚力的协同学习共同体是实现协同学习的重要保证,学习共同体的“互补”“共促”“共进”等体验优势,能提升关键能力。实施协同学习,要确定协同学习实施框架的核心要素和实施策略,为学习者创设典型学习情境、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提供优质资源。实施协同学习,还要重视多元评价以保证协同学习质量。
    • 丁梅
    • 摘要: 项目学习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学习活动。科技活动可以设计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项目,项目组成员从主题出发,通过分析、研究、交流,明确项目任务和责任分工,形成具有共同愿景的学习共同体;激发学习者更好地整合多方资源,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着眼于互动互补、协同学习,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 梁腾; 姜文宗; 王立; 刘宝弟; 王延江
    • 摘要: 声场景探察和自动分类能帮助人类制定应对特定环境的正确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随着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声场景分类方法。其中时频卷积神经网络(TS-CNN)采用了时频注意力模块,是目前声场景分类效果最好的网络之一。为了在保持网络复杂度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声场景分类性能,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协同学习的时频卷积神经网络模型(TSCNN-CL)。具体地说,该文首先建立了基于同构结构的辅助分支参与网络的训练。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KL散度的协同损失函数,实现了分支与主干的知识协同,最后,在测试过程中,为了不增加推理计算量,该文提出的模型只使用主干网络预测结果。在ESC-10、ESC-50和UrbanSound8k数据集的综合实验表明,该模型分类效果要优于TS-CNN模型以及当前大部分的主流方法。
    • 刘健
    • 摘要: 协同学习是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基于课堂革命背景提出的一种通过相互倾听的互惠共赢的学习理念。“信息技术”是中职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面对时代和课改的要求,如何真正让学生获得信息素养并全面发展,正是协同学习可以尝试的有效方法。
    • 刘玲
    • 摘要: 分布式认知建构强调认知现象在认知主体和环境间分布的本质,网络学习空间环境有助于个体在这一环境中通过检索、比较、学习、讨论等,实现分布式认知与个体认知无缝对接。在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分布式认知建构的过程是以网络学习空间平台为载体的协同学习过程,是个体通过反馈自我调控的过程。在分布式认知理论支持下,从任务、个体和群体三个维度提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分布式认知建构形成过程的有效性策略,以帮助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获取知识、生成知识、表征知识、分享知识、减少知识流动阻力。
    • 施群; 黄尧
    • 摘要: 针对柔性元件所引入的非线性因素导致的控制精度问题,为了提高柔性关节机器人的控制性能,本文提出了针对柔性关节的协同学习智能控制算法,并构建了协同学习实现框架,以连接柔性杆的关节平台进行了基于协同学习的智能控制算法的实验分析与验证。通过鲁棒性实验,得出协同学习智能控制算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验证了基于协同学习的智能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及其在柔性关节机器人运动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 蒋虹
    •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和创新,尤其是在小组学习和合作教学的教学模式深受好评的学习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就这一教学模式和方法来进行优化,使得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局限在了“相互说”,实现真正的“相互学”,使学生真正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促进相互思考,最大化地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协同学实践正是基于这一方向进行的探究与思考。
    • 伊黄莹
    • 摘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宁波开放大学象山学院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出发点,以民间刺绣非遗项目学习型团队——“七彩绣社”为载体,积极推进优秀非遗文化特色社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通过阐述农村非遗文化和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内涵,聚焦“七彩绣社”的实践案例,探讨优秀非遗文化嵌入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创新的可能,并通过协同学习机制、立体学习资源。
    • 高涛; 麻彦坤
    • 摘要: 学习力是大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对学习力的研究理论思辨较多、实践探究较少。本文通过准实验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协同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学习力在学生学习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结合相关学科,开展有关实验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