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71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教育、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7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76761篇;相关期刊283种,包括中学化学、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中学生数理化(高二高三版)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2012年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应用及创新设计交流和研讨会等;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文献由98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子明、冉鸣、刘树领等。
化学反应速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6761篇
占比:99.75%
总计:277442篇
化学反应速率
-研究学者
- 张子明
- 冉鸣
- 刘树领
- 宋智通
- 张辉
- 黄萍
- 何万林
- 刘启成
- 刘宇
- 刘小忠
- 娄珀瑜
- 徐文华
- 王磊
- 陈世华
- 丁纯新
- 何中永
- 刘洋
- 姜言霞
- 张四宗
- 张景富
- 张翠珍
- 支瑶
- 曹渊
- 王嘉航
- 罗功举
- 蒋立鹤
- 衷明华
- 谭雅倩
- 郝海龙
- 鲜晓红
- 丁伟
- 俞欣
- 冯志德
- 刘应书
- 刘雪锋
- 包朝龙
- 叶燕珠
- 吴剑
- 吴承旺
- 吴新建
- 吴春霞
- 周伟华1
- 周建国
- 唐学宏
- 唐纪轩
- 唐金晶
- 夏尊华
- 姚建珍
- 姚明站
- 姜宇
-
-
林增辉
-
-
摘要: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分析,是高考的基本考点,也是高考的难点,广义上讲,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也可归属于化学平衡,在高考题中,这4类平衡的内容是很常见的.笔者通过分析近年部分高考题,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难点进行简单梳理,希望对学生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
-
冯亮
-
-
摘要:
我们所熟知的绝大多数化学反应并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反应物通常需要经过若干步基元反应(反应物经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又称为简单反应)才能最终生成目标产物,这个过程就称为反应历程。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了对反应历程的内容要求:“知道化学反应上有历程的,认识基元反应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知道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对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具有重要意义”。反应历程是新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对于高考具有重要的的指导意义。
-
-
周维清;
黄姗姗;
杨兴多
-
-
摘要:
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催化剂的应用十分普遍.就近年来化学工业生产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言,催化剂往往成为技术改造和更新的关键.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催化剂之所以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它能改变反应历程,改变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催化剂备受命题者青睐,在近年多套高考试题中都有所体现,主要考查催化剂概念的判断、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对活化能的影响及催化剂的选择性.本文结合部分高考试题,对催化剂的相关考点进行剖析,归纳相应的备考策略,以提高高三学生的复习效率.
-
-
李少君
-
-
摘要:
在高考化学试卷中,不管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都会有涉及化学反应速率的试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分析的思维品质以及正确的化学价值观.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
-
-
王兴琴
-
-
摘要:
化学反应有快有慢,千差万别,对于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的快慢可以用反应速率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者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单位为mol·L^(-1)·min^(-1)或者mol·L^(-1)·s^(-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影响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及催化剂等。
-
-
孙娜;
诸葛炳森
-
-
摘要:
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分支,其重要参数反应速率及活化能是低温一氧化碳氧化、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合成氨等实际应用的重要指标。该文阐述了“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实验的重要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案,以探究反应物浓度、反应的温度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这对深入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及指导其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
蒋邦龙;
钱璐洁;
黄梅
-
-
摘要:
学习进阶(Learning Progressions)是通过选择核心概念,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用恰当.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概念由浅及深[1]。逐渐复杂的理解过程。学习进阶描述了学生对某一主题的最初想法到最顶层的科学思维的路线图,学习进阶的中间层次代表了学生在达到最终目标前,可能会经过的关键“地标”或重要节点[2]。
-
-
杨世全;
张莉华;
邱亚明
-
-
摘要:
为解决部分高中缺少仪器难以开展数字化实验的问题,教师以FeCl_(3)催化H_(2)O_(2)分解实验为例,借助常见的材料和智能手机设计简单可行的教学方案,先测定H_(2)O_(2)分解实验中O_(2)的压强和溶液温度,再将实验测定数据与教材给出的温度对速率影响倍数对比,说明H_(2)O_(2)在升温条件下分解速率增大主要是由催化剂活性决定的,体现了数字化实验的便捷与高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
-
肖中荣
-
-
摘要:
《化学反应原理》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理论,在人教版选修4分为三部分内容:化学反应和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内容有焓变、电化学、燃烧热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全国卷有三道必做大题,原理综合题是其中之一,它的命题特点有哪些?如何基于命题特点强化备考策略,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
-
曹莉
-
-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化学反应的快慢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视角,在鲁科版教材必修二中通过丰富的素材和实验对“化学反应的快慢”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文献呈现的优秀教学设计可归纳为两类:一是结合生活经验论述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必要性,并给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设计对照实验得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
杜春艳;
刘丽亚;
周宝石
- 《第九届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化学反应速率是重要的化学反应原理之一,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会对化学平衡的学习和理解起重要重要作用.教材的编写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了英国Longman GCSE Chemistry教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比较法对化学反应速率模块内容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速率的测定和影响速率因素两个内容的实验突出定量实验和定量分析的特点,倾向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实际处理数据的能力,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2选择从具体的反应分析入手让学生感受化学反应速率,教会学生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从而建立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概念,明确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里特征,由浅入深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3提供了丰富的图表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突破了学生认知的难点。尤其是本部分通过图片把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都表现出来,帮助学生顺利突破不同条件下如何改变反应速率。
-
-
-
-
-
-
罗凯
- 《陕西省兵工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针对锂储备电池低温放电电性能低于常温的问题,提出在电解液中添加酞菁催化剂方法.该方法加入具有催化活性的四硝基酞菁镍,通过吸附、催化还原、催化还原、扩散四步催化过程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了锂储备电池低温下的放电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四硝基酞菁镍对电池反应具有明显的催化活性,使低温下电池的激活时间均值由700ms以上降低为200ms以下,并使电池容量提高超过10%.
-
-
WANG Feng;
王丰;
JIA Guo-zhu;
贾国柱
- 《第十六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本文利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研究了微波条件下氯化钠-二甲基亚砜水溶液的氢键及壳层结构特性.水分子在溶液中由于氢键存在更亲近于二甲基亚砜分子而非离子,微波辐照下离子水壳层结构更容易被破坏,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并且微波辐照时离子周围的水壳层相对于二甲基亚砜分子形成的壳层结构更脆弱,这就对微波辐照下的化学反应选择合适的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微波能在除热效应之外还会通过影响离子壳层结构和氢键构象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
-
张子明;
宋智通
- 《2004年全国碾压混凝土坝筑坝技术交流会》
| 2004年
-
摘要:
对不同养护温度条件下的混凝土绝热温升进行了研究,采用化学反应速率描述温度对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影响,探讨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养护温度之间的关系.根据混凝土不同养护温度(4.4°C、23.3°C和40.0°C)时绝热温升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混凝土绝热温升可以用三参数双曲线函数描述;(2)化学反应速率是混凝土养护温度的非线性函数;(3)只有对混凝土样本化学反应速率的进一步研究,才能正确地计算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场和应力场.本文还提出了考虑混凝土化学反应速率的非线性热传导方程及其求解方法一在实际时间域和等效时间域求解.该理论已用于龙滩碾压混凝土坝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研究.
-
-
陈国民
- 《第七届全国微型实验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研究反应速率之传统时钟反应常常被中学和大学课程采用作教材。微型化时钟反应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北美中学很久以前便以井穴反应条[下摇]技术进行有关研究反应速率之反应。[下摇]技术容许多个反应一起进行,可节省不少时间。本文介绍一个簇新非图解[1248]方法测定反应级别。基本上采用了井穴反应条[下摇]技术和变数反应物浓度以1:2:4:8递增。若起始反应速率也以1:2:4:8递增,则反应必定是一级反应。整个级别研究反应可于一分钟内完成,不用作图!
-
-
陈国民
- 《第七届全国微型实验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研究反应速率之传统时钟反应常常被中学和大学课程采用作教材。微型化时钟反应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北美中学很久以前便以井穴反应条[下摇]技术进行有关研究反应速率之反应。[下摇]技术容许多个反应一起进行,可节省不少时间。本文介绍一个簇新非图解[1248]方法测定反应级别。基本上采用了井穴反应条[下摇]技术和变数反应物浓度以1:2:4:8递增。若起始反应速率也以1:2:4:8递增,则反应必定是一级反应。整个级别研究反应可于一分钟内完成,不用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