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照
微波辐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5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4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60860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林产化学与工业、材料导报、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等;
相关会议57种,包括第二届全国城市园林观赏植物培育及景观设计技术交流论坛、第九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等;微波辐照的相关文献由1463位作者贡献,包括彭金辉、宁平、王鹏等。
微波辐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0860篇
占比:99.33%
总计:61270篇
微波辐照
-研究学者
- 彭金辉
- 宁平
- 王鹏
- 张世敏
- 张加研
- 吴春华
- 孙益民
- 张利波
- 赵志曼
- 唐业仓
- 徐伟
- 傅中
- 张兴
- 何乐平
- 吴正翠
- 张文敏
- 张金伟
- 林志伟
- 梁逵
- 秦永剑
- 罗时忠
- 蒋文举
- 郭荣鑫
- 伍玉娇
- 刘晓庚
- 吉争鸣
- 张绍奇
- 江涛
- 汪南方
- 胡启军
- 胡寒梅
- 邓崇海
- 邵明望
- 郭胜惠
- 陈武勇
- 马双忱
- 丁德馨
- 何天淳
- 保荣
- 刘希涛
- 刘立建
- 刘长生
- 华坚
- 周茜
- 宁竹之
- 安鑫南
- 宋万明
- 尹华强
- 康琳
- 廖亚龙
-
-
张金伟;
陈武勇
-
-
摘要:
为了探究微波辐照对铬鞣过程的影响,以I型胶原蛋白溶液和33%碱度的硫酸铬鞣液为反应物进行均相铬鞣反应,以微波辐照加热鞣制为实验样,相同条件下水浴加热为对照样,利用pH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动态光散射(DLS)和超灵敏差示量热扫描仪(VP-DSC)对反应过程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照进一步加速了胶原蛋白与铬的反应速度并使反应更彻底,鞣制后胶原蛋白的粒径更大、热稳定性更好。说明微波辐照在铬鞣过程中既具有热效应又具有非热效应,将为开发快速、清洁化铬鞣工艺提供新的选择。
-
-
李德星;
郭荣鑫;
林志伟;
张绍奇
-
-
摘要:
以微波辐照代替常规热源,以磷石膏为原料,采用醇水法制备α-半水硫酸钙(α-HH)晶须。通过分析固相产物结晶水含量、物相组成和晶体微观形貌变化,探究醇液比、固液比及pH值等因素对α-HH晶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醇液比增大,磷石膏主要成分二水硫酸钙(DH)向α-HH脱水转化速率加快,反应时间缩短,但过高的醇液比会造成α-HH晶须成核速率过快,晶核数量增多,晶粒尺寸减小;随着固液比减小,DH向α-HH晶须的转化速率放慢,反应时间延长,但晶须长径比增大;随着pH值增大,α-HH晶须长径比增大,但pH值过高会抑制α-HH晶须生长。当醇液比为70%,固液比为1∶7,pH值为9,在常压微波体系中反应30 min,可制备出长径比为31的α-HH晶须。
-
-
郄博洋;
李沛;
苗腾飞;
白杨;
汤家焰;
曹钊
-
-
摘要:
针对载金用活性炭热再生能耗高、耗时长、炭损高和活化程度低等问题,基于炭材料良好的吸波性,开展微波辐照再生活性炭的试验研究。单因素试验表明活化效果与再生温度呈正相关,再生温度以650~750°C为宜;贫炭水份以30%左右为佳,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活化效果,可能与介电能力相关;多次辐照作业只有在高温时(≥700°C)有明显作用。相比热再生技术,达到同等活化程度时,新技术节能30%~50%,且炭损更少。在700°C、30%水份条件下微波再生炭碘值接近新炭。在之后的酸洗作业中,微波再生炭更易被清理,元素和物相分析表明炭中的CaO等无机污染物被大量去除。BET测试和SEM表征显示微波再生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比热再生炭更高、孔道更粗,支持了上述结论。
-
-
曹阳;
刘殿文
-
-
摘要:
通过微波辐照预处理,可以使矿石内部不同矿物之间产生裂纹和断裂从而有效降低矿石硬度,提高矿石碎磨效率,降低能耗。概述了微波辐照矿石的机理、微波预处理对矿石碎磨的辅助作用及矿物对微波的吸收特性、矿石吸收微波后的温度分布和升温特性等,同时对目前微波辐照辅助矿石碎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微波辐照在矿石碎磨预处理中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展望。
-
-
吕翔;
李照鹏;
费鹏;
林水泉;
伍玲玲;
张志军;
贺桂成;
章求才;
喻清
-
-
摘要:
采用扫描电镜与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比分析微波预处理前、后废弃电路板颗粒形貌与粒度分布规律;以破碎产物的粒径分布为指标,设计单因素实验,探讨不同微波辐照功率、辐照时间以及破碎时间对废弃电路板破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可有效促进废弃电路板的破碎,当辐照功率为700 W时,<0.5 mm粒级的破碎颗粒的质量分数为45.8%,相比未预处理的增加19.97%;当辐照时间为90 s时,<0.5 mm粒级的破碎颗粒的质量分数为47.2%,相比未处理的增加21.37%;经微波预处理后的废弃电路板结构破坏明显,表面粗糙,微裂纹生长发育,而破碎后的颗粒细小,结构松散,金属与非金属成分解离明显。
-
-
李泓钊;
陈彦奇;
何乐平;
屈研
-
-
摘要:
页岩油气资源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因其孔隙率低、渗透率等原因造成其开采难度高、经济效益低.近年来,微波作为一种新型的加热技术在页岩油气增产领域逐渐被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微波热效应可以破坏岩石结构,有效地提高油气的渗透率,降低开采的难度,研究微波辐照下页岩的热损伤过程与机制对页岩油气资源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自制微波加热设备对页岩进行辐照试验,探究了辐照温度(500~900°C)对页岩结构损伤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综合热分析仪(TG—DSC)等分析测试手段揭示了微波辐照下页岩的微观结构与矿物晶体物相演化规律,并建立了微波辐照温度与其孔隙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微波辐照可以对页岩造成不可逆的热损伤,使得页岩的裂缝与孔隙增多,为页岩油气运移开通渗滤通道,降低了页岩油气资源的开采难度.本研究的结果对利用微波加热开发页岩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
-
杨健博;
刘海玉;
石晓寒;
王一维;
李宁
-
-
摘要:
通过在活性焦上负载Mn2O3实现微波低功率(200 W)高效脱除NO.实验发现,经硝酸氧化处理和负载Mn2O3,活性焦表面的羰基和羧基等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微波辐照使得活性焦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大幅增加,为反应气体在活性焦表面吸附提供丰富的表面活性位,有利于NO的脱除.硝酸处理后的活性焦负载Mn2O3,脱硝效率能稳定达到85%以上,负载Mn2O3使得微波诱导的放电强度增强,等离子体浓度增加,更多的稳定态NO分子被转化为激发态,促进了NO还原反应的发生.
-
-
卢前明;
张元馨;
匡招杰;
李怡
-
-
摘要:
为实现炉底灰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研究机械粉磨、微波辐照和外加剂对炉底灰活性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对炉底灰及其胶凝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粉磨时间延长,炉底灰比表面积及体积密度峰值不断增大,粒度分布变窄,水化活性得以提高;微波辐照可大幅提高炉底灰早期活性,但对后期作用较弱;外加剂复掺对炉底灰的激发效果优于单掺,当CaCl2掺量1.5%,三乙醇胺0.03%时,炉底灰-水泥胶凝体系3 d抗压强度大幅增加,相比空白样提高61.5%,胶凝体系水化产物以羟钙石、水化硅铝酸钙和水化氯铝酸钙为主,外加剂的掺入促使更多炉底灰参与水化反应,水化产物中片状的氢氧化钙和棒状水化氯铝酸钙包裹在凝胶中,形成密实整体,提高了试样抗压强度.
-
-
林郁森;
贺桂成
-
-
摘要:
为了探究花岗岩型铀矿石在微波照射下的裂隙演化和强度变化规律及破碎特征.利用JYC-3型微波高温焙烧炉,微波功率为1 kW、2 kW和3 kW分别对干燥试样和水饱和试样照射30 min和45 min,再进行自然冷却和水淬冷却;采用RMT-150 B岩石力学试验机对冷却后的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其裂隙演化和强度变化规律及其破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铀矿石试样的抗压强度随微波功率的增加而急剧降低,微波功率从1 kW上升到2 kW时,铀矿石试样的抗压强度降低了10.63%;微波功率从2 kW上升到3 kW时,铀矿石试样的抗压强度降低了21.3%;功率相同时增强照射时间能有效的降低试样的抗压强度;水淬冷却后试样的抗压强度比自然冷却的强度低;微波照射下水饱和试样比干燥试样更容易在早期开裂.
-
-
马丽;
黄建建;
何慧;
杨波;
贾德民;
郭东杰;
陈宝元
-
-
摘要:
微波辐照乳液聚合技术具有产率高、节能省时等优点.本工作利用微波辐照,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明显核壳结构的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粒度分析、核磁分析、透射电镜、热重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系统化表征,研究了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氧烷,C-1757)的用量对乳液聚合和复合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乳胶粒的平均粒径均小于100 nm,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随着偶联剂用量的增加,复合乳胶粒粒径增大,分布变窄,制备的复合胶膜吸水率明显降低,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
-
LI Jian-feng;
李剑峰;
张淑卿;
ZHANG Shu-qing;
SHI Shang-li;
师尚礼;
HUO Ping-hui;
霍平慧;
NAN Li-li;
南丽丽;
LI Yu-zhu;
李玉珠;
ZHU Xin-qiang;
朱新强;
赵文翰;
ZHAO Wen-han;
TAO Rong;
陶茸
- 《第二届全国城市园林观赏植物培育及景观设计技术交流论坛》
| 2015年
-
摘要:
采用微波辐照的方法对紫花苜蓿的种子进行处理,检测种子的发芽率,并检测了种带内固氮菌混合培养物的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 适度的微波处理能显著加快苜蓿种子的萌发,并刺激发芽种子胚根的伸长:800W,4s-36s处理下24h内种子的发芽率高于对照21.7%-122%.500W功率,8s-56s处理下24h内种子的发芽率高于对照15.4%-88.9%.800W,24s处理下和500W,40s处理下种子发芽4d的胚根长度分别较对照伸长29.8%和41.9%;但过量的微波照射则抑制了胚根的伸长.800W,40s处理下和500W,72s处理下种子发芽4d的胚根长度分别较对照缩短7.5%和14.9%;微波辐照处理对种带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也有影响,低功率照射下固氮酶活性表现出升高的趋势,升高幅度为9.3%-28.1%;而高照射强度下种带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差异较大,800W,16s处理下种子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高于对照45.7%,而36s处理下的固氮酶活性仅有对照的58.6%.
-
-
-
WANG Feng;
王丰;
JIA Guo-zhu;
贾国柱
- 《第十六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本文利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研究了微波条件下氯化钠-二甲基亚砜水溶液的氢键及壳层结构特性.水分子在溶液中由于氢键存在更亲近于二甲基亚砜分子而非离子,微波辐照下离子水壳层结构更容易被破坏,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并且微波辐照时离子周围的水壳层相对于二甲基亚砜分子形成的壳层结构更脆弱,这就对微波辐照下的化学反应选择合适的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微波能在除热效应之外还会通过影响离子壳层结构和氢键构象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
-
郝述霞;
王春燕;
苟巧;
齐雪松;
张翠兰;
佟鹏;
张伟;
吕慧敏
- 《北京环境诱变剂学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大会》
| 2012年
-
摘要:
本研究以p53、cyt-c和apaf-1为观察指标,选用性成熟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辐照模型组、3mg/kg、6mg/k(g和9mg/kg给药组,给药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d,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蒸馏水.给药结束后,给药组和模型组动物以100mW/cm2的高功率微波辐照15min,大鼠分别在微波辐照之前、辐照后第3,7和10d解剖取睾丸固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睾丸组织中的目的蛋白,再用Image pro plus分析软件分析蛋白表达含量。结果表明:大鼠经高功率微波辐照后第3、7和10d,模型组睾丸细胞p53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给药组明显高于辐照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睾丸细胞cyt-c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组虽然也降低,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对于apaf-1而言,辐照模型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给药组则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
-
-
-
-
侯文生;
李静亚;
任建喜;
蔡智锋;
戴晋明;
牛梅
- 《第五届两岸纺织科技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改变微波辐照时间、功率、溶液pH值等作用因素,对PET纤维进行表面预处理.通过对比分析处理前后PET纤维力学性能和回潮率变化,探讨纤维水解的最适合的工艺条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前后纤维的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纤维表面被刻蚀变得粗糙,增加了-OH和-COOH的官能团.微波处理PET纤维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为250W,反应时间为5min,溶液pH值为9,此时纤维的断裂强度为1.686cN/dtex,回潮率为0.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