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维酸
克拉维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46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化学工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65847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天津科技大学学报、生物技术通报、中国抗生素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二届全国牛奶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暨“金宇保灵杯”奶牛养殖效益与牛奶品质安全提升学术研讨会、2012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2010北京国际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术会议等;克拉维酸的相关文献由873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涛、左志晗、刘君臣等。
克拉维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5847篇
占比:99.92%
总计:266059篇
克拉维酸
-研究学者
- 冯涛
- 左志晗
- 刘君臣
- 王艳萍
- 白延峰
- 巴跃民
- 赵志全
- 魏学春
- 曹广祥
- 李树有
- 刁夏
- 不公告发明人
- 官家发
- 张静文
- 汪六一
- 靳孝庆
- 刘萍
- 孟勇
- 张阳
- 王强
- 田敏
- 余能
- 刘新山
- 宗工理
- 廖春美
- 张国华
- 张慧英
- 徐霞
- 汪金灿
- 王永红
- 赵霞
- 郭昭
- 钟传青
- 陈小勇
- 高辉
- 付加芳
- 何伟
- 傅苗青
- 储炬
- 冯兰春
- 刘丹
- 刘玉旺
- 刘贵生
- 周颖
- 孙培红
- 孙明杰
- 张晓晓
- 张永生
- 张贵民
- 朱薇玲
-
-
康妮;
付加芳;
张佩佩;
张堃钰;
宗工理;
曹广祥
-
-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以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F613-1为出发菌株,构建头霉素C基因簇中orf10、blp、lat、pcbAB和pcbC5个完整基因片段(cep)的基因缺失突变菌株,探究头霉素C和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CA)生物合成的关系.方法 通过生物活性测定法检测出发菌株F613-1和两株cep片段基因缺失突变菌株(△cep∷apra-2和△cep∷apra-4)中的头霉素C产量,同时通过HPLC检测上述菌株的生物量以及CA产量,分析头霉素C和CA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出发菌株F613-1相比,△ cep∷apra-2和△cep∷apra-4菌株的表型没有明显变化;固体发酵168h,F613-1菌株中头霉素C产量为0.8875g/L,△cep::apra-2和△cep∷apra-4菌株中的头霉素C产量均为0;液体发酵144h,突变菌株△cep∷apra-2和△cep∷apra-4中CA产量的分别为4.28和4.26g/L,较F613-1(3.16g/L)分别提高了35%和34%.结论 在头霉素C生物合成能力缺失的情况下,CA产量明显提高,说明头霉素C和CA的生物合成存在明显的竞争作用,这对于探究CA与头霉素C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提供有力的证据,并且为提高CA产量提供新思路,对CA的工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桑嘉翌
-
-
摘要:
肺结核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类疾病,特别是耐药性肺结核的治疗缺乏有效的抗结核药,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抗生素却很少用于肺结核的治疗.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结核杆菌无效的原因及其对耐药性肺结核和持留性结核杆菌的潜在活性.以期能够对抗结核药的研发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
-
宋道平;
康妮;
张佩佩;
宗工理;
王世立;
张堃钰;
曹广祥;
付加芳
-
-
摘要:
搅拌转速影响克拉维酸发酵水平,旨在研究搅拌转速影响棒状链霉菌F613-1克拉维酸(CA)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采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对比不同转速发酵条件之间的基因转录水平差异,分析克拉维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摇瓶发酵结果显示,高转速条件下F613-1的CA产量比低转速条件显著提高,发酵周期缩短.转录组分析显示,高转速条件下F613-1中CA合成基因簇中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变化,但CA合成前体物质精氨酸和3-磷酸甘油醛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精氨酸合成基因簇中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甘油代谢转化为3-磷酸甘油醛的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因此,棒状链霉菌在高转速发酵条件下CA合成速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CA合成前体物质精氨酸和3-磷酸甘油醛的代谢活性增强和前体物质积累.
-
-
刘永青
-
-
摘要:
该实验旨在获得克拉维酸高产菌株,并通过发酵条件优化提高其产量.以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clavulans)F613-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和亚硝基胍(NTG)联合诱变及含链霉素固定培养基筛选并在对突变菌株添加发酵前体研究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其摇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成功筛选一株棒状链霉菌衍生菌株,克拉维酸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19.9%;添加1.5%甘油和0.15%谷氨酸可大幅缩短突变株发酵时间;突变株前36 h时25 °C培养,后37 h时29°C培养,发酵pH值为7,克拉维酸产量达5.44 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55.8%.棒状链霉菌高产菌株的摇瓶发酵条件优化效果显著,为进一步提高克拉维酸生产提供依据.
-
-
-
-
-
-
-
纪顺利;
宋帆帆;
郑阳;
丁黎
-
-
摘要:
建立了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浓度的LC-MS/MS方法。采用50%乙酸水溶液作为稳定剂,采用冰浴条件下蛋白沉淀后取上清液吹干复溶的方法进行血浆样品前处理。采用Hedera ODS-2(2.1 mm×150 mm)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水相为含0.2%乙酸的水溶液,有机相为甲醇。选择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Triple Quad TM 6500^+),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方式(ESI),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负离子检测,同时对阿莫西林(364.1→223.1)和克拉维酸(198.1→135.9)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在20.0~5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克拉维酸在10.0~2 5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和批间准确度偏差均在±15.0%内,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5.0%,基质效应、回收率均满足接受标准,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在试验条件下稳定性良好。采用该方法对健康受试者服用受试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1袋(每袋颗粒中含有125 mg的阿莫西林和31.25 mg的克拉维酸钾)和参比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Augmentin█ 5 mL (每5毫升干混悬剂中含有125 mg的阿莫西林和31.25 mg的克拉维酸钾)进行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的血药浓度测定,进行非房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估算分析,计算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是否等效,评估饮食对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经考察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可以应用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临床血药浓度的测定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
-
刘源;
丁双阳
- 《第二届全国牛奶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暨“金宇保灵杯”奶牛养殖效益与牛奶品质安全提升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牛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泼尼松龙的多残留检测方法.5mL牛奶,加入乙腈:水(9:1)20mL沉淀蛋白后,取出上清液N2吹至<1mL.用0.1%的甲酸水定容.净化后,供UPLC-MS/MS分析.流动相为0.1%甲酸水和0.1%的甲酸乙腈,梯度洗脱,经Acquity UPLC(R)BEH RP C18 Column(50mm×2.1mm,1.7μm)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对阿莫西林和泼尼松龙进行定量分析,负离子模式对克拉维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在2~1000ng/mL,克拉维酸在20~1000ng/mL,泼尼松龙在2~1000ng/mL范围呈良好线性,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样品检出限为0.5~10ug/kg(S/N≧3),定量限为1~20ug/kg(S/N≧10);对牛奶进行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n=6),这三种药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4.2%~107.0%,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3.1%~8.7%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6%~11.9%;该方法可用于牛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泼尼松龙残留的分析检测.
-
-
何伟;
冯涛;
储炬;
王永红
- 《2012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在摇瓶水平上,研究了不同豆粉及其组成对棒状链霉菌发酵合成克拉维酸(C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豆粉组成对克拉维酸合成有明显影响,使用A豆粉比使用B豆粉克拉维酸效价高11.3%.对A、B两种豆粉进行氨基酸分析,得到五种在A、B两种豆粉中含量差异较大的氨基酸.在摇瓶水平上研究这五种氨基酸对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发酵合成克拉维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鸟氨酸、苏氨酸和谷氨酸浓度分别为2g/l,2g/l和2.5g/l时,克拉维酸效价分别提高了13.5%, 18.4%和26.5%。而当缬氨酸和甲硫氨酸浓度为0.5g/l和1.0g/l时,克拉维酸效价分别降低了17.2%和14.2%。鸟氨酸和谷氨酸的添加为克拉维酸的合成提供了前体和中间代谢产物,有利于克拉维酸的合成。苏氨酸与CA合成并无直接关系,其对克拉维酸合成的促进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撷氨酸和甲硫氨酸均有利于S.Clavuligerus合成头抱菌素C,从而使代谢朝着合成头抱菌素C方向进行,因而克拉维酸合成量减少。
-
-
陈渝军
- 《2010北京国际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术会议》
| 2010年
-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rn 方法:分析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2)5μm,250mm×4.6m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pH=3.0)(5:95);流速1.2mL .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30nm。rn 结果: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的保留时间分别为5,9 min左右。克拉维酸在0.13-8.60 μg.mL –1内线性良好(r=0.999 4);阿莫西林在0.21-13.20μg.mL –1内线性良好(r=0.999 8)。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5.0%(n=5)。rn 结论:本法简便,准确,本方法适用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血药浓度测定。
-
-
-
张永生;
高辉;
王艳萍
- 《2005年工业微生物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克拉维酸发酵液中甘油含量的测定方法,在412nm测定波长下,得到了甘油测定的线性回归方程:y=0.0236x-0.0036,R2=0.9997,在0~4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通过回收率实验,证明发酵液中其他成分对测定结果干扰较小.该方法重现性好,方法简单,比较适合发酵液中甘油含量的测定.目前国内尚无此方法的报道.
-
-
左志晗;
韩英素;
张建;
于国营;
高辉;
王艳萍
- 《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三种测定克拉维酸含量的方法,即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与生物效价法三种方法.克拉维酸与咪唑反应衍生后在312nm处有特征吸收,衍生后的色谱图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上可有效避免发酵液中其它组分的干扰;紫外分光光度法也基于克拉维酸与咪唑反应的衍生物在312nm具有特征吸收;生物效价法采用KlebsiellapneumoniaeATCC29665作为指示菌.并对三种方法测定同样发酵样品克拉维酸含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色谱系统简单等特点,不仅适用于成品及半成品的检测,也适用于发酵液中克拉维酸含量的常规检测.生物效价测定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它是生物活性最直接的反映,是评价发酵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参数,当发酵液克拉维酸含量较高时二者的测定结果较为接近,但其测定方法复杂,难以掌握且测定时间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检测发酵液中最简便快速的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所测结果存在一定偏差,适用于发酵液相对含量的测定,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用不同的检测方法.
-
-
姬海红;
王东凯;
景岗
- 《2003年药物分析论坛》
| 2003年
-
摘要:
分散片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制剂技术,特别适合老人、儿童及吞服固体困难的患者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是一口服有效β-内酰胺类复方抗生素,起效迅速,可快速治疗各类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症状.实验采用RC-HPLC法对制剂中两组份一次进样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