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教育
价值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61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7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21951篇;相关期刊366种,包括中国德育、当代教育科学、上海教育科研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22届华夏园丁教育论坛、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23届学术年会、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等;价值教育的相关文献由615位作者贡献,包括魏宏聚、洪明、石中英等。
价值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951篇
占比:97.26%
总计:22570篇
价值教育
-研究学者
- 魏宏聚
- 洪明
- 石中英
- 邱琳
- 高洁
- 马元驹
- 高政
- 崔岐恩
- 余庆
- 卡明斯
- 叶陈刚
- 吴亚林
- 常玲玲
- 张军
- 张晓霞
- 徐兆祝
- 李斌雄
- 李菲
- 杨威
- 王国炜
- 王熙
- 班建武
- 秦玉友
- 胡卫
- 郭兴举
- 钟启泉
- 万玲
- 代悦
- 伍慧玲
- 兰祖军
- 刘尚莲
- 刘晓玲
- 刘梦溪
- 刘祎莹
- 刘雅静
- 叶佩
- 吕君
- 周南照
- 周小李
- 唐土红
- 唐小华
- 孙瑞玉
- 宋兵波
- 岳辉
- 康翠霞
- 张夏青
- 张广斌
- 张建红
- 张海霞
- 张红
-
-
尹莉莹;
苏宁
-
-
摘要: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新发展,有其价值教育属性的要求,是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劳动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实施和开展劳动教育的核心载体,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以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与高校人才培养使命为目标,通过“STEP”劳动教育课6年教学实践,落实课程框架设计。从劳动教育的价值导向、执行、评价、实效等视角开展SPSS实证分析,对劳动教育课提出完善及提升课程实效的五大举措:价值目标导向,实现多元化课程设计;重视思想实践,树立现代自主劳动观;渐进启发教育,重构人本劳动思维;规范制度执行,精进培育工匠精神;朋辈自主管理,引导传承劳动文化。
-
-
陈会全
-
-
摘要:
价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教育对实现社会工作教育目标至关重要,价值教育应与我国的核心价值观相统一。但在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育中往往只重视理论、技巧和方法的教育,对理论、技巧及方法背后的价值教育重视不够。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教育中存在重视不够、师资力量不足、合适教材缺乏和实习变味等问题。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中的知识教育是基础,内化教育则是关键,可以通过与教师、服务对象在互动中及真实的案例教学中实现价值的内化教育,以实现合格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目标。
-
-
刘海静
-
-
摘要:
我院作为省内首批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之一,围绕"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实践、鼓励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数据结构》作为我院第一批建设的应用性课程,如何在课程建设中对学生价值教育和能力教育同步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介绍我院《数据结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和课程教学融入价值观教育的探索。
-
-
魏燕玲
-
-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价值教育在成己成人的价值旨趣上是共通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价值教育,在意义向度上,有助于应对市场逻辑下价值差异性的缩小、多元文化下价值认同的危机,以及智能算法下价值主体性的削弱。从内涵向度上,可融入义利并举、中庸理性,以及真实智慧等内容。从实现向度上,应融进课堂教学,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认知;融为思维方式,增进大学生的价值认同;融合数字环境,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行动。
-
-
李亚亮;
圣婉莉;
谢智杰
-
-
摘要:
园林史课程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在价值教育和思政育人方面有着良好的专业背景。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确定、思政育人与教学改革协同建设、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3个环节着手,通过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纪录片和主题研讨等多种浸润式教学活动,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社会主义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育人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使同学们坚定了政治认同、激发了家国情怀、强化了法治意识、提高了文化涵养、提升了专业素质。
-
-
渠孟璟
-
-
摘要:
阐述了高校大学生价值教育的具体体现,探索将新媒介适时适地应用于高校图书馆,依托新媒介传播时代主旋律,弘扬正确的观念,分析并提出了新媒介融合发展的高校图书馆价值教育育人服务路径,发现并总结了新媒介影响下大学生价值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
-
-
胡小娱
-
-
摘要:
当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重短期指导、轻长期跟踪,重指标评价、轻实际成效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分析价值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价值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师生共同体和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将价值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
-
董从勋;
余庆
-
-
摘要:
培育社会信任是价值教育新的着力点.社会信任的培育应该融入价值教育体系之中,以师生信任为切入点,并与其他价值品质的学习结合起来.但缘于社会信任的特殊性,将社会信任纳入价值教育时遭遇诸多困境,以功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在逻辑上难以自洽,同时遭遇集体主义教育和过于精细化学校管理的现实制约.针对此,学校需要与其他社会机构协作,维持学生信任体验的一致性,创设信任的学校文化,建构陌生人伦理,以信任的精神引领个体社会信任的发展.
-
-
贾彦琪
-
-
摘要:
价值引领者作为融通教师教育责任与学生自主发展的综合性角色定位,超越了价值权威者和价值中立者的二元对立倾向,成为当前教师在价值教育中的理想角色样态.但在实践过程中,意向迷失、角色焦虑以及支持缺位等因素却妨碍了教师对于价值引领者角色的践履.为此,需要通过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提供恰当的教育支持,以及激发持续的自我修炼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价值引领意识、增强教师的价值引领能力、充盈教师的价值引领底蕴,帮助教师真正担负起引领学生价值成长的责任.
-
-
甘靖源;
蒋慧芳
-
-
摘要: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斗争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跨学科活动成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能路径——取"跨学科教育"之神,借"跨学科概念"之形,神形结合,设计出通过跨学科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框架.依据该框架,选取"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为活动主题,培育学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并发展其跨学科能力.活动实施策略主要有:以主题引领跨学科教学、以个人—社会—国家为框架、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理解核心价值观现实性.
-
-
李诚
- 《2020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峰会》
| 2020年
-
摘要:
价值教育主要是指让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且发挥作用得到发展的教育,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价值教育,应该将通过学习开拓学生的事业,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感受到人生的意义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从当前的情况来进行分析,价值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更加的重视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学生的心理发展,这并不利于高中历史价值教育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在这一情况下,应该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的高中历史价值教育实施策略,并将其落实.
-
-
齐军;
刘雅静
-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价值教育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进而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可视化分析研究方法,统计2001年-2016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与价值教育资源相关的278篇期刊文献,从“研究发展轨迹”、“研究影响力”、“研究群体”、“研究主题”、“研究机构”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旨在厘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反思与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
-
余庆
-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培育社会信任是价值教育新的着力点.缘于社会信任的特殊性,将社会信任纳入价值教育时遭遇诸多困境,以功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在逻辑上难以自洽,同时遭遇集体主义教育和过于制度化学校管理的现实制约.社会信任的培育应该融入价值教育体系之中,以师生信任为切入点,并与其他价值品质的学习结合起来.对学校来说,需要与其他社会机构协作,共同创设信任的学校文化,建构陌生人伦理,以信任的精神引领个体社会信任的发展.
-
-
郑雅晴
-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价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前提,又是文化自觉的集中体现,也是养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在西方的价值教育进程中,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以及教育理念的复杂性等致使西方形成了四种价值教育的取向,即保守主义取向、自由主义取向、批判主义取向和后现代主义取向,这四种取向有其各自的价值教育理念和具体实践方法,并在学校价值教育活动中得以实现.这也启示人们,我国的价值教育应该走向,首先面向生活世界,捍卫教育的完整性,夯实生命成长的坚实基础;其次,加强通识教育,汇通古今中西,重塑教育的文化使命.
-
-
贺静霞
-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以WOS(Web Of Science)的核心集(含SCIE、SSCI、A&HCI、CPCI数据库)收录的2007-2017年有关价值教育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HistCite引文分析软件、CiteSpaceⅢ和Excel软件,采用引文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国外价值教育研究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核心期刊与文献等方面进行了树梳理.研究发现,价值教育研究以欧美为主,澳洲的研究成果在全球有较大的影响力;核心作者分布于英国、美国,但是核心作者在全球合作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核心文献主要分布在英国,其次是土耳其;研究热点包括价值教育的基本范畴、价值教育与素质教育、教师与价值教育以及价值教育的运用等方面.
-
-
-
喻玲玲
-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21世纪以来,价值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实践的前进方向与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将介绍澳大利亚教育家——库苏克斯(Koutsoukis,D.)开发的“六种最好的”(Six Kinds of Best,缩写为6KOB)友善价值教育项目.其基于积极心理学等理论,别具匠心地将“友善”内涵细化为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环境、善待学习、善待成就及善待共同体等六个维度.为突破价值教育实施媒介的匮乏窘境,库苏克斯开发了完备高效的实践路径,可归纳为趣味游戏、角色扮演、调查问卷、引导型反思日志、手工制作、创意设计和环境创设等七种类型,备受澳大利亚及其他国家中小学的推崇.同时,它对我国价值教育的实施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
刘祎莹
-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日常的童年概念是一种时间性的童年概念,即童年是人生的初始阶段,相比于成人世界,具有“未成熟、幼稚、需要呵护”的特点.但是这种将儿童与成人二分法的童年概念却忽视了童年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教育的内核.本文通过从人们对童年本身的性质感知出发,以多元视角重新审视童年的内涵,进一步深入解读童年除了时间性以外,所具有的空间延展性、知识生成性和自身善意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多元视角下的童年理解对价值教育,尤其是在学生自主生命的本源、知识生命的关怀、内心共同体的建构等方面的启示.
-
-
曾文婕
-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学校治理的推进,呈现出重视方式或技术探索而忽略价值向度等问题,重塑治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纳工具理性于意义之维,学校治理才能真正摆脱价值贫困和形式主义进而富有生机和活力.学校治理内在的“民主参与”和“共同协商”等诉求,饱含强烈的价值情怀.价值考量是学校治理的基础,这需要分析学校治理主体的需要与满足这些需要的学校教育活动属性之间的关系,研判人们在治理过程中做出的各种价值选择是向善还是为恶.价值主体是学校治理的前提,要求培育具备价值选择与判断能力的人.价值行动是学校治理的表征,即学校治理突出“行动性的价值”.从本体、目的和方法层面建构和发展价值向度下的学校治理形态,意味着推进基于价值教育的学校治理、为了价值教育的学校治理和作为价值教育的学校治理.
-
-
钟楚莹
-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主张实施价值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价值教育、实现价值引领,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通过分析价值教育中的“价值”以及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引领,结合梳理、分析我国及国外研究课堂教学中渗透价值教育的总体情况,探究课堂教学中价值引领的实现路径.基于我国课堂教学中实施价值教育的情况,从较早研究价值教育的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借鉴实践经验,例如让学生在讨论价值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内化价值、形成课堂教学中推行的行为准则、强化教学中的积极因素等等.另外,课堂教学中实现价值引领最关键的两条路径是开发价值教育课程与提升教师价值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