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麻醉管理

麻醉管理

麻醉管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6篇、会议论文144篇、专利文献302675篇;相关期刊356种,包括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江西省第十四次麻醉学学术年会、山东省第十二次麻醉学学术会议、第七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等;麻醉管理的相关文献由2418位作者贡献,包括卿恩明、王天龙、米卫东等。

麻醉管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6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14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02675 占比:99.63%

总计:303805篇

麻醉管理—发文趋势图

麻醉管理

-研究学者

  • 卿恩明
  • 王天龙
  • 米卫东
  • 徐美英
  • 韩如泉
  • 李立环
  • 杨天德
  • 孙莉
  • 缪长虹
  • 郭向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雅姣; 韩坤
    • 摘要: 患儿,男,1岁2月,因“发现食管裂孔疝、右侧腹股沟斜疝1年余,术后6月,复发10天”于2019年12月30日入院。患儿1年余前(出生后第二天)出现吐奶、呛奶,行上消化道造影提示食管裂孔疝,未特殊处理并定期门诊随访。后吐奶、呛奶未见好转,并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6个月前,患儿于外院行腹腔镜下右侧腹股沟斜疝修补、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
    • 于晓萌; 郭英; 公茂伟; 王苗苗; 闫志风; 孙立; 娄景盛
    • 摘要: 目的评估接受非插管静脉全麻下宫腔镜手术女性患者,其术前经阴道分娩史对术中麻醉管理的影响。方法收集非插管静脉全麻下宫腔镜手术患者99例,依据是否有经阴道分娩史分为有经阴道分娩史组(VD组,43例)和无经阴道分娩史组(NVD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①麻醉前(T1)、麻醉后(T2)、扩宫后(T3)以及扩宫后3 min(T4)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及血管活性药应用情况;②两组患者麻醉术中丙泊酚和依托咪酯诱导剂量、丙泊酚应用总量、丙泊酚追加剂量及次数、患者术中体动情况、呼吸抑制情况、手术时长、手术医生满意度评分;③术后清醒时长、术后恢复时长、术后30 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1与T2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变化均未见差异;T3、T4时点NVD组较VD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升高(P0.05);NVD组丙泊酚应用总量、术中丙泊酚追加剂量和次数均大于VD组(P<0.01);NVD组术中发生体动次数更多(P<0.01),手术医生满意度评分更低(P<0.01),术毕清醒(P<0.05)和恢复时间更长(P<0.01),术后疼痛VAS评分更高(P<0.05),其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是否存在经阴道分娩史明显影响非插管静脉全麻下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管理,其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用药以及术后恢复质量等均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在此类手术中,需要根据患者不同分娩史进行差异化麻醉围术期管理。
    • 徐宁; 阮姗; 申苏平; 杨雯; 许斯洋; 陈霞; 桂波
    • 摘要: 目的调查与分析江苏省老年人群消化内镜麻醉状况,以助力提升江苏省老年人群消化内镜麻醉质量。方法设计老年人群消化内镜麻醉规范调查表,于2022年2月13~28日在江苏省麻醉医师微信群发放电子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19个问题,包括个人资料、医院资料、麻醉日常诊疗行为与医疗安全等。结果共回收问卷520份,纳入有效问卷501份,有效率为96.3%,其中三级医院、副主任医师及以上麻醉医生占比分别为69.2%、60.5%。问卷结果显示,52.1%的麻醉医生设置老年人群消化内镜麻醉年龄上限;常规监测老年人群心电、无创血压的麻醉医生分别占64.3%、84.0%;无创血压袖带置于老年病人左上肢的麻醉医生占35.5%;氧气湿化处理、进行液体输注以及眼睛保护的麻醉医生分别占61.5%、55.1%与23.6%;18.4%的麻醉医生不常规处理老年人群低血压;医院设麻醉恢复区、设专人负责麻醉恢复区、常规急救培训以及设置离室标准的麻醉医生比例分别为82.4%、68.5%、61.7%与90.0%;无医务人员陪同老年病人回到病房比例高达80.4%。三级医院不设置老年人群麻醉年龄上限、开设老年人群麻醉评估门诊、设置麻醉恢复室、安排专人负责麻醉恢复室以及实施离室前安全评估的比例较高(P<0.05),实施老年人群氧气湿化处理与液体输注的比例较低(P<0.01)。另外,住院医师实施眼睛保护比例最高(P=0.024)。结论江苏省范围内老年人群的消化内镜麻醉管理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亟需加强相关麻醉标准化流程培训和质量管理,以有效保障老年人群麻醉安全。
    • 陈芳; 曹磊; 钟河江
    • 摘要: 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对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常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由于CAD与肺癌有多种共同的危险因素(如高龄、吸烟和生活方式等),因此CAD合并肺癌的发生率高[1],国内报道可高达23%[2]。目前对于肺癌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3],约0.4%的CAD合并肺癌患者需要接受同期手术治疗[4]。
    • 孔昊; 马丹丹; 张思宇; 李雪
    • 摘要: 功能性单心室是指在心脏功能上由发育良好的单一心室独立供应体循环和肺循环,这种特殊的循环系统对行非心脏手术时的麻醉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患者常伴随术后严重不良事件。单心室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时麻醉管理的重点是维持适当的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比例和正常的心肌收缩力,保证足够的血液氧合和体循环的氧耗需求。全文介绍单心室患者3次心脏分期手术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前后的4种循环系统特点,重点探讨在四种不同循环系统下麻醉管理的注意事项和解决方法。
    • 周延然; 董庆龙; 杨汉宇; 刘辉; 陈磊; 李颖芬; 吴蕾; 徐鑫; 杨超; 彭桂林; 刘梦杨; 梁丽霞
    • 摘要: 目的探讨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单肺移植术后手术室内气管拔管方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因终末期COPD行单肺移植的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本院制定的手术室内气管拔管评估指标进行评估,符合条件、在手术室完成气管拔管的为手术室拔管组(OR拔管组,17例),在重症监护室(ICU)完成气管拔管的为ICU拔管组(40例)。比较两组术中气管拔管评估结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与ICU拔管组比较,OR拔管组受者的氧合指数较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乳酸水平较低,血压波动幅度较小,术中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例数较少(均为P0.05)。结论本院制定的COPD患者单肺移植术后手术室内气管拔管方案安全可行,可减少受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术后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 殷霞丽; 董媛媛
    • 摘要: 患者女,30岁,体重70 kg,身高166 cm,ASAⅢ级,因“停经38周,下腹痛七小时”入住我院妇产科。患者停经40余天尿HCG阳性,外院超声提示宫内早孕,停经早期无明显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否认早期感冒风疹病毒感染史,孕早期无阴道流血及保胎史。孕中期唐氏筛查低风险,结构筛查未见异常。孕5月自觉胎动至今,定期产检,未见明显异常。孕中晚期否认视物模糊、皮肤瘙痒等不适。既往身体一般,有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平素无需药物治疗,自诉表皮摩擦后易发生表皮撕脱,炎性渗出(双手,腹部,腹股沟,腰背部,消化道,口腔及会阴部)。
    • 贺牡丹; 冯嘉宝; 黎昆伟; 沈杰; 许露; 胡祖荣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多方位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在十二脂肠梗阻新生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42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十二指肠梗阻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ERAS组22例。对照组采取围手术期一般麻醉管理方案,ERAS组实施ERAS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拔气管导管时间,记录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于术前1 d及术后24 h采集患儿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白蛋白水平;观察术后48 h并发症(吻合口感染和梗阻、呼吸道感染、二次气管插管、发热、全身或局部凹陷性水肿)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ERAS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拔气管导管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减少(P均0.05);两组术后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但ERAS组局部凹陷性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十二脂肠梗阻新生儿腹腔镜手术运用ERAS理念进行多方位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能够降低患儿的应激反应、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行。
    • 杜丹; 孔治东; 严军; 王强
    • 摘要: 患者,女,83岁,160 cm,53 kg,因“枣核致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3 d”入院。患者3 d前不慎咽下枣核,即感胸骨后疼痛不适,不向其他部位放射,伴吞咽困难。既往有高血压(3级,极高危)病史20余年,每日口服坎地沙坦8 mg,停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3 d。查体:体温36.5°C,脉博93次/分,RR 27次/分,BP 157/76 mmHg。颈部无肿胀,皮肤颜色及皮温正常,局部无压痛。
    • 张娟丽; 朱丽娜; 崔萌; 杨瑞; 李扬
    • 摘要: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 PMD)是一组原发于肌肉组织的遗传病,病理上以肌纤维变性、坏死和肌膜内移为主要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肌无力、肌肉萎缩、运动发育落后或运动障碍、心肌酶谱高、肝功生化异常等,部分患者有心肌受损和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PMD患者存在骨骼肌、呼吸、心脏等多系统的问题,围术期可能发生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如麻醉诱发的横纹肌溶解(Anesthesia-induced Rhabdomyolysis, AIR)、高钾血症、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和术后呼吸衰竭等,因此给麻醉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