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拔管
气管拔管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1年内共计45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225种,包括临床医学、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大会、2009天坛神经外科麻醉论坛、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等;气管拔管的相关文献由111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春雨、刘志群、刘安林等。
气管拔管
-研究学者
- 李春雨
- 刘志群
- 刘安林
- 吴青华
- 姚虹
- 朱昭琼
- 李学成
- 李春华
- 杨帆
- 林小玲
- 王华风
- 王玲
- 王艳萍
- 苏和平
- 金孝岠
- 陈恪刚
- 黄波
- 付小春
- 任永功
- 何仁亮
- 何俊永
- 刘丽
- 刘功俭
- 刘志云
- 刘桂琳
- 刘艳
- 刘贤琼
- 史东平
- 叶彪
- 叶阮昊
- 吉晓丽
- 吴宁
- 吴晓平
- 吴秀英
- 吴范
- 吴论
- 周德华
- 唐时荣
- 唐禹
- 喻田
- 姚菊
- 孙灿林
- 封卫征
- 崔海龙
- 庾俊雄
- 廖晓丽
- 张中利
- 张丽峰
- 张义长
- 张伟红
-
-
肖璐;
熊洪;
邓述恺;
郑燕琳;
赵容;
胡红;
段小东;
徐春;
付善彬;
陈燕华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2020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管拔管后肺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4例符合条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分为肺康复护理组(n=42)和常规康复护理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肺康复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拔管前后PO2、PCO2及氧合指数、肺功能、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再插管率、28d病死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PO2、PCO2、氧合指数有显著改善(P<0.05);肺康复护理组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肺功能、再插管率、28d病死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管拔管后进行肺康复护理模式干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
汤斌铨;
朱妍梦;
邢现良;
邓欢玲;
胡衍辉
- 《临床麻醉学杂志》
| 2020年
-
摘要:
目的 评价15°头高斜坡侧卧位气管拔管对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手术患者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18~65岁,BMI≥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30例:平卧位组(C组)、15°头高斜坡仰卧位组(S组)、15°头高斜坡左侧卧位组(L组)和15°头高斜坡右侧卧位(R组).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术毕C组采用平卧位,S组采用15°头高斜坡仰卧位,L组采用15°头高斜坡左侧卧位,R组采用15°头高斜坡右侧卧位.记录入室时(T0)、拔管后1 min(T1)、5 min(T2)、30 min(T3)、2 h(T4)的SpO2、PaO2、MAP和HR;记录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记录咳嗽、咽痛、喉痉挛和舌后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4时四组SpO2明显降低(P<0.05),T1—T2时四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1—T4时S组、L组、R组SpO2、PaO2明显升高(P<0.05),T1—T2时四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明显缩短(P<0.05),L组、R组咳嗽、舌后坠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T1—T4时L组、R组SpO2、PaO2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明显缩短(P<0.05),咳嗽、舌后坠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四组咽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5°头高斜坡侧卧位气管拔管可改善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的氧储备,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
-
-
罗玉苑
- 《饮食科学:下半月》
| 2020年
-
摘要:
目的 :探讨肺康复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管拔管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5 月 76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肺活量 水平、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并发症率。结果 :实验组肺活量水平、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并发症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 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可改善肺功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值得推广。
-
-
粘洁;
张建欣;
纪凡层
-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 2020年
-
摘要:
网状瘀斑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局部血液循环失调,本文报道一例气管拔管后出现网状瘀斑表现的病例.患者,男,66岁,肺大泡手术拔出气管导管后皮肤出现了青紫色网状变化.诊断:网状瘀斑症.积极处理原发病因同时给予激素治疗后,网状瘀斑症状消失.
-
-
曹钟强;
高蕾;
章一静;
许迎华
- 《老年医学与保健》
| 2020年
-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后老年全麻患者气管拔管期的应激反应.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在华东医院住院治疗的ASA Ⅰ~ Ⅲ级的普外科择期需全麻手术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取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处理(在气管导管套囊及前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使用石蜡油润滑处理.两组经相同程序麻醉诱导,随后插入气管导管.记录在诱导前、拔管前、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 min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同时记录拔管前患者的镇静指数、呛咳发生率、术后1d有无声嘶和咽喉痛的程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拔管后收缩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在拔管后riker评分和咽喉痛的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降低行全麻的老年患者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
-
-
-
-
徐守花;
汪洪;
许日昇
- 《蚌埠医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目的:探究艾司洛尔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拔管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61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前后缓慢注射艾司洛尔1 mg/kg.分析2组病人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即刻(T5)、拔管后3 min(T6)7个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T0、T3、T6时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变化,以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BP、DBP、HR时间因素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事后多重比较显示,2组病人T1时SBP、DBP、HR水平低于T0时(P<0.05),T2、T3时SBP、DBP、HR水平高于T1时(P<0.05),对照组T5、T6时SBP、DBP、HR水平高于T4时(P<0.05),观察组仅T5时HR水平高于T4时(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T2、T3时SBP、DBP、H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4时H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5、T6时DBP、H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Ad、NA时间因素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事后多重比较显示,观察组病人T3、T6时血浆Ad、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人T3、T6时刻血浆Ad、NA水平明显高于T0时(P<0.05),观察组T0、T3、T6时血浆Ad、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为77.4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3.33%(P<0.01).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减轻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拔管的心血管反应,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
-
-
-
何小华;
朱新运;
杨继武;
秦勇;
邹柳华;
林应京;
刘世国
- 《2009天坛神经外科麻醉论坛》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异丙酚加舒芬太尼静脉全醉对癫痫手术患者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的影响,以及术后患者气管拔管时出现的躁动,应激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rn 方法:200例癫痫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n=100)和异丙酚加舒芬太尼组(P组,n=100)。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不同麻醉深度下及癫痫病灶切除后皮层脑电图(ECoG)的变化情况。手术停止后,分别记录每组患者的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同时记录患者有无剧烈呛咳、躁动,拔管后有无出现异常呼吸。同时记录拔管时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脉搏氧饱和度。rn 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无统计学差异。S组患者的皮层脑电图(ECoG)切开硬脑膜即刻和减浅麻醉后15mSn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减浅麻醉后,所有患者均可根据ECoG棘波的出现情况确定癫痫病灶的位置。手术切除病灶后,两组患者ECoG棘波出现的频率组内比较明显减少。P组患者拔管时躁动、应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恢复正常的时间,清醒的时间也明显早于S组,同时拔管的时间也早于S组,而拔管后出现异常呼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rn 结论: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能明显减少手术中脑电图的爆发抑制,能明显减少患者躁动、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能缩短患者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的恢复时间,加快患者的清醒,缩短拔管时间。
-
-
刘华;
钟慧红;
周骞
- 《2006北医—哈佛麻醉与疼痛治疗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气管拔管时血压、心率变化.方法: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00例.A组实施曲马多、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B组实施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结果:停止给静脉维持药时(催醒前)两组间血压、心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催醒后气管导管拔出时,A组SBP升高8%、B组升高21%,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HR升高14%、B组升高22%,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组比芬太尼全麻组气管拔管反应轻,对循环的影响更小.
-
-
-
-
-
夏红梅;
宋杰;
孙士勇
- 《山东省麻醉学会第九次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佳苏仑(盐酸多沙普仑)用于全麻术毕催醒及纠正全麻后的呼吸抑制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也可导致血压急骤升高,心率加快等心血管不良反应.本文基于艾司洛尔特有的药理性质,观察其与佳苏仑复合用于术毕拔管期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两药复合应用的可行性.
-
-
夏红梅;
宋杰;
孙士勇
- 《山东省麻醉学会第九次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佳苏仑(盐酸多沙普仑)用于全麻术毕催醒及纠正全麻后的呼吸抑制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也可导致血压急骤升高,心率加快等心血管不良反应.本文基于艾司洛尔特有的药理性质,观察其与佳苏仑复合用于术毕拔管期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两药复合应用的可行性.
-
-
夏红梅;
宋杰;
孙士勇
- 《山东省麻醉学会第九次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佳苏仑(盐酸多沙普仑)用于全麻术毕催醒及纠正全麻后的呼吸抑制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也可导致血压急骤升高,心率加快等心血管不良反应.本文基于艾司洛尔特有的药理性质,观察其与佳苏仑复合用于术毕拔管期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两药复合应用的可行性.
-
-
夏红梅;
宋杰;
孙士勇
- 《山东省麻醉学会第九次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佳苏仑(盐酸多沙普仑)用于全麻术毕催醒及纠正全麻后的呼吸抑制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也可导致血压急骤升高,心率加快等心血管不良反应.本文基于艾司洛尔特有的药理性质,观察其与佳苏仑复合用于术毕拔管期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两药复合应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