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手术
全麻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72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3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678657篇;相关期刊258种,包括护理实践与研究、医药前沿、中国医药指南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第七届海峡护理论坛、第十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等;全麻手术的相关文献由137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新刚、王升、刘婷等。
全麻手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78657篇
占比:99.90%
总计:679336篇
全麻手术
-研究学者
- 李新刚
- 王升
- 刘婷
- 刘文胜
- 周敏
- 张静
- 曹鲜艳
- 李娜
- 沈丹萍
- 王建琴
- 王素佳
- 费华华
- 邓纯妮
- 万海艳
- 丑靖
- 余前德
- 余力生
- 傅稼耀
- 兰星
- 刘丽丽
- 刘丽华
- 刘会云
- 刘洁
- 刘磊
- 刘秀丽
- 刘秋芝
- 刘艳
- 卓洁
- 卢童
- 吕红芬
- 吴琼
- 周亚昭
- 周阿南
- 夏洪芬
- 夏艳萍
- 夏芙蓉
- 孙景强
- 孙梅
- 季雪莲
- 宗华
- 官小莉
- 尹雪莱
- 张世英
- 张丽萍
- 张扬
- 张新宇
- 张景霞
- 张梅
- 张海红
- 张秀燕
-
-
王茜;
李斌;
于瑶;
何明明
-
-
摘要:
目的分析一次性快速抽尽套囊气体与分次缓慢抽尽气体后拔管对成人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进行气管插管择期全麻手术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分次缓慢抽尽套囊气体后拔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次性快速抽尽套囊气体后拔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气管套囊放气时0、1、3、5 min的心率和血压,呛咳反应的发生率、术后30 min不良反应及拔管记忆情况。结果与0 min时比较,两组患者在气管套囊抽气后1、3、5 min时的心率和血压均显著上升,但观察组患者1、3、5 min时的心率与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8.33%)(P<0.05)。结论采用分次缓慢抽尽套囊气体后拔管的方式能有效减轻全麻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
-
刘光远;
吕杰
-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复合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2例进行择期肝癌开腹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9)与研究组(n=53)。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复合腹直肌鞘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40-item Recovery quality rating scale,QoR-40)、麻醉效果、镇痛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患者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QoR-4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复合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肝癌患者术后镇痛中效果显著,可提高镇痛效果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
钱芳;
王树桂;
吴红;
薛海霞
-
-
摘要:
目的:分析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PACU)转出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手术室全麻术后入PACU复苏的82例患者的基础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延迟组和未延迟组,每组各41例。观察其PACU复苏及延迟出PACU情况,分析延迟原因,明确影响转出延迟因素。结果:延迟组的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VAS评分、术后PaCO;水平均高于未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82、13.761、9.142、5.750、38.491、8.467,P<0.05);延迟组的术后体温、术后Hb水平低于未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51、12.141,P<0.05)。PACU转出延迟主要发生于胸外科及普外科。年龄、并存病、疾病严重程度、ASA分级、是否术中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尿量、丙泊酚用量、术中循环状态、围术期出血量、术后体温、术后VAS评分、麻醉后并发症发生与否均与PACU转出延迟呈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2、 12.518、 14.106、 8.249、 12.202、 5.991、 4.393、11.035、11.141、8.702、5.754、10.982,P<0.05);高龄、并存病、中重度病情、ASA分级Ⅲ~Ⅳ级、术中循环差、围术期出血量高、低尿量、低/高体温、术中未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丙泊酚用量高、术后VAS评分≥6分、麻醉并发症为PACU转出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龄、并存病、中重度病情、ASA分级Ⅲ~Ⅳ级、术中循环差、围术期出血量高、低尿量、低/高体温、术中未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丙泊酚用量高、术后VAS评分≥6分、麻醉并发症为PACU转出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
-
-
夏余芝;
宋杨;
杨见明
-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扁桃体或腺样体手术其全麻苏醒后首次饮水时间。方法选自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3~10岁全麻行扁桃体或并腺样体切除患者161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0min由护士给予试饮水温开水10ml,无异常每间隔10min再指导家属喂服温开水10~20 ml;对照组按常规护理,6h内只给予温开水湿润口唇,于6h后进行试饮水。分别比较两组患者2h、4h口渴、哭闹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 h后,对照组口渴、哭闹、切口出血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4h后,对照组口渴、哭闹、切口出血、腹胀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全麻手术由复苏室返回后,首次饮水时间提前至回病房后30min是安全的。由于此方法能较好的缓解患者术后口渴等不适,减少哭闹从而减少了切口出血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
郭建民
-
-
摘要: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拔管期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开颅手术患者50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围术期均行全身麻醉,根据患者苏醒拔管期是否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分为观察组(n=25例)和对照组(n=25例)。两组术后均送至ICU,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泵注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术后3 d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1、T2、T3时间点MAP水平(82.12±4.36)、(83.41±4.38)、(82.57±4.38)mmHg、HR水平(85.34±6.41)、(86.57±7.09)、(84.31±6.57)次/mi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4、9.272、8.546、2.703、2.936、2.809,P<0.05);观察组术后3 d应激反应COR(155.93±16.31)ng/mL、E(20.41±4.09)pg/mL、NE(373.41±36.09)pg/mL及GlU水平(6.71±0.63)m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1、5.181、7.707、16.639,P<0.05);观察组苏醒拔管期躁动、呛咳、心律失常、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复苏期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时有助于稳定其生命体征,降低拔管期应激反应,能降低躁动、呛咳等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
王宇俊
-
-
摘要:
目的:分析针对选择全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2020 年 3 月~11 月本院接受全麻手术的 62 例老年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比效果。 结果: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临床指标、大脑氧代谢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的合理实施,能有效提升全麻手术后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缩短恢复呼吸和苏醒时间、改善大脑氧代谢指标,值得推广。
-
-
王海平;
曲东方
-
-
摘要:
目的观察胸腔镜手术全麻苏醒期患者实施保温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9月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50例胸腔镜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保温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体温变化、应激反应及症状恢复时间。结果手术结束即刻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5 min、10 min、15 min、20 min,观察组患者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5 min、15 min观察组患者血清Cor、NE与对照组相比更加趋近于正常值范围(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出导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就胸腔镜手术全麻苏醒期患者实施保温护理模式,可保障患者体温平稳上升,改善应激指标,使其更加趋近于正常范围值,缩短症状恢复用时,护理效果更佳。
-
-
赵珊;
刘晓霞;
罗小英
-
-
摘要:
口腔颌面部手术后,患者由于张口受限、口内移植皮瓣、口腔组织肿胀疼痛、避免伤口感染等因素不能经口进食,通常使用留置胃管的方式实现进食。在进行口腔颌面部手术时,一般经鼻完成气管插管麻醉,为了提高手术效率、规避麻醉管道滑脱等情况,一般不会在术前进行留置胃管操作。
-
-
刘红英;
刘晓辉
-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实施目标导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10月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32例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目标导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体温变化、麻醉恢复及躁动情况。结果T 1时间点下两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T5时间点,观察组患者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呼吸、意识、活动力、血氧饱和度等麻醉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全麻患者苏醒期实施目标导向护理,有助于患者维持正常体温,强化麻醉效果,降低躁动发生率。
-
-
朱锦容;
梁素梅
-
-
摘要:
气管插管是妇科全麻手术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能阻止异物进入呼吸道,而且还能为麻醉期间呼吸管理提供便利;但在手术后,气管插管容易引起喉咙肿痛、声嘶、咳嗽等各种呼吸道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排痰困难等问题,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与负担,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随着中医药在临床中的普及,其在防治全麻气管插管呼吸道并发症中也显示出一定优势,可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排除气血运行障碍而达到解除疼痛和改善症状的目的。现结合近年研究情况,对穴位敷贴、中药及针刺等中医药手段在防治妇科全麻气管插管术后呼吸道并发症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帮助。
-
-
胡洁红;
张政芳
- 《甘肃省第五届护理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全麻患者术前导尿中将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作为导尿润滑剂,对减轻或消除患者因留置导尿而引起尿道刺激症状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的720例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全麻后留置导尿时对照组用石蜡油作为润滑剂,实验组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作为润滑剂,于导尿前后及复苏期病人的血压、心率及复苏期躁动的发生进行评估. 结果:实验组术后患者复苏期的血压心率更为平稳,因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刺激反应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尿管相关性膀胱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在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时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作为润滑剂,可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因留置导尿管而引起的尿道刺激反应,减少病人躁动,使病人血压心率更平稳,安全渡过复苏期.
-
-
赵红
- 《第七届海峡护理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麻醉苏醒室内实施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n 方法:将240例实施全麻插管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rn 结果: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离开麻醉苏醒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116/1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94/120)(P<0.05).rn 结论:综合护理是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其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良好、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护理治疗,改善护理效果。对麻醉苏醒室内全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缩短患者拔管时间和离开麻醉苏醒室时间,降低躁动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
王飞;
高成杰
- 《第十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we ventilation strategy)最初是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提出的机械通气策略,其目的是在进行机械通气支持的同时,保护肺组织免受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全麻手术中机械通气一直以大潮气量的间歇正压通气(rnPv)为主,随着重视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麻醉医生也应当思考,全麻期间以何种通气模式将更加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和恢复以及进一步减少VILI的发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中可以发挥有益的作用。
-
-
夏丰娜;
杜伟;
杜平均;
王红;
张笑然;
王月兰;
薛娟
- 《“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rn 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依托咪酯抑制老年人气管插管反应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rn 方法:rn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年龄65~75岁,ASA分级Ⅰ-Ⅱ,按照舒芬太尼剂量不同随机分组:I组舒芬太尼0.3ug/kg,Ⅱ组舒芬太尼0.4ug/kg,Ⅲ组舒芬太尼0.5ug/kg,各组设定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初始浓度0.3μg/ml,按照序贯法进行试验,根据患者气管插管时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pressure,MAP)的变化调节依托咪酯靶控浓度,若气管插管时患者的HR、MAP升高≥25%基础值定义为阳性反应,按照1.2倍的比例上调依托咪酯靶控浓度,反之为阴性反应,同比下调靶控浓度,直到出现六个阴阳交叉点结束实验.根据序贯法半数有效量公式计算每组的EC50及95%可信区间.rn 结果:rn 静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后,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分别为:Ⅰ组0.58(95%CI0.43~0.74)μg/ml,Ⅱ组0.50(95%CI0.38~0.67)μg/ml,Ⅲ组0.43(95%CI0.36~0.56)μg/ml.rn 结论:rn 该研究老年人采用0.4μg/kg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依托咪酯0.5μg/ml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
-
侯永浩;
于金贵
-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6年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阿曲库铵是一种中时效双苄异喹琳类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迅速,但其具有剂量依赖性组胺释放的副作用,4倍ED95阿曲库铵静注会使血浆组胺浓度明显升高,并可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和支气管痉挛.
-
-
董红红
- 《山东省第十九次眼科学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气管插管在全麻手术中是保证呼吸通畅最有效、最确切的操作.广泛应用于各种全麻手术.因此能否迅速成功插管是全麻的关键.通过几年来的临床实践,对全麻气管插管过程中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高全麻手术的成功率.操作时动作轻柔,时刻观察病人有无出血,还要时刻观察病人心率的变化,出现心率过缓时应先暂停等心率上升时再插管。时刻注意患者胃区有无胀气,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报告麻醉医生处理,同时做好护理记录,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