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麻醉复苏期

麻醉复苏期

麻醉复苏期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24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8825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健康之友、中国社区医师、护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国际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8年年会、第二十次全军麻醉与复苏学学术年会、2018年云南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年会等;麻醉复苏期的相关文献由421位作者贡献,包括叶素娟、尤月同、谷昌叶等。

麻醉复苏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2 占比:0.8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825 占比:99.16%

总计:29069篇

麻醉复苏期—发文趋势图

麻醉复苏期

-研究学者

  • 叶素娟
  • 尤月同
  • 谷昌叶
  • 刘莹
  • 庞波
  • 徐小英
  • 樊雅玲
  • 王颖
  • 童育慧
  • 范双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晓宇
    • 摘要: 目的探究鼻窦内镜手术平稳渡过麻醉复苏期的护理措施。方法以鼻窦内镜手术患者为对象,共60例,开始时间是2020年9月,结束时间是2021年9月,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于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6.67%)明显更低,与对照组(26.67%)比较,P<0.05。试验组术后苏醒时间(7.83±1.12)min,复苏室滞留时间(15.09±4.8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10.56±1.56)min,复苏室滞留时间(24.63±5.27)min,(t=4.1231,5.6232,P<0.05)。试验组术后1 min、术后5 min、术后10 min的心率、收缩压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舒适度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鼻窦内镜手术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应用综合护理,有助于预防不良事件,稳定心率、血压,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舒适度,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林晓兰; 王阿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干预效果。方法 在2020年4月—10月于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进行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出82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7.32%<34.16%);观察组苏醒时间、留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主观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上述各项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针对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阶段,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有效加快患者苏醒,减少其留室时间,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机体舒适度,满意度较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黄符香; 高长胜; 张爽; 王文军; 宋歌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低氧血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全麻手术的120例老年患者,观察所有患者麻醉复苏期低氧血症发生情况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记录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影响老年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低氧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老年全麻术后患者中发生低氧血症20例(16.67%);发生组手术时间长于未发生组,肥胖、吸烟史、糖尿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手术时间长、肥胖、吸烟史、糖尿病是老年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
    • 陈红; 周娟; 李芹; 吴春晓; 张晓燕; 李赛男; 李锐
    • 摘要: 目的:构建与探索标准化的麻醉复苏期危机情景模拟在新入职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1月我院麻醉科新入职护士26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13名。试验组采用标准化的麻醉复苏期危机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比较两组护士的教学后麻醉复苏期护理能力、教学满意度。结果:教学后,试验组新入职护士危机处理能力,包括评判能力(2.78±0.52)分、抢救技能(2.98±0.63)分、其他能力(2.76±0.57)分、综合能力(7.26±2.45)分以及的教学满意度(案例展示为100.00%、反馈环节为92.31%、学习成果为92.31%),对照组评判能力为(1.86±0.37)分、抢救技能(2.11±0.41)分、其他能力(1.92±0.42)分、综合能力(5.41±1.35)分以及教学满意度(案例展示为61.54%、反馈环节为53.85%、学习成果为46.15%),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新入职护士构建标准化的麻醉复苏期危机情景模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能明显提升新入职护士将麻醉复苏期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准确评判麻醉复苏期发生的危机,熟练应用急救技能,采取及时有效地护理措施,标准化的麻醉复苏期危机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 谢春灵; 廖雪梅
    • 摘要: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措施在子宫全切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起到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间于贵港市人民医院接受子宫全切术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于麻醉复苏期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于麻醉复苏期行以快速康复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措施,以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复苏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康复情况为组间评价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6、12、24 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7、4.686、20.639,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高于观察组(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48,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11、15.650、16.553、10.857、13.809,P<0.05).结论 以快速康复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措施在子宫全切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起到了显著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 方莲
    • 摘要: 目的 麻醉复苏期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因素及优化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80例进行实验,选取时间 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呼吸道并发 症针对性护理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上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 <0.05)。结论 在手术治疗患者的麻醉复苏期,采用呼吸道并发症针对性护理的方法,可以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谢春灵; 廖雪梅
    • 摘要: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措施在子宫全切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间于贵港市人民医院接受子宫全切术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于麻醉复苏期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于麻醉复苏期行以快速康复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措施,以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复苏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康复情况为组间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 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7、4.686、20.639,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高于观察组(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8,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11、15.650、16.553、10.857、13.809,P<0.05)。结论以快速康复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措施在子宫全切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起到了显著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 张韵希; 黄冬琴; 邹龙涛; 黄英明; 覃韬; 黎阳; 黄冰
    • 摘要: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对开腹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开腹肝癌肝部分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L1组、L2组与C组,每组20例.L1和L2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多模式镇痛(罗哌卡因切口局部镇痛+静脉自控镇痛),L1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给予0.25%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L2组患者则在缝合皮肤前给予0.25%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C组不给予手术切口局部浸润麻醉,仅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记录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切皮时(T2)、切皮后30 min(T3)、切肝时(T4)、缝皮结束时(T5)、拔管前(T6)、术后2 h(T7)、术后3 h(T8)、术后4 h(T9)的平均动脉压(MAP),以及T1、T3、T5时的血糖水平;记录麻醉苏醒期(T6、T7、T8、T9)3组患者安静时与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3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以及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2、T3时L1组患者的MAP均低于C组,T5、T6时L1组与L2组的MAP均低于C组(均P0.05).T3时L1组的血糖水平均低于L2组和C组(均P0.05).T6时L1组与L2组的安静VAS评分及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均P0.05).3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抑制表现,且3组患者头晕、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多模式镇痛的基础上,给予0.25%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可有效地减轻开腹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的疼痛水平,减少循环系统波动.
    • 陈秀玲; 阮瑜
    • 摘要: 目的 分析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且在麻醉复苏期出现躁动的10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麻醉复苏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护理措施.结果 年龄≥60岁(47.66%)(x2=49.610,P<0.001)、手术类型为骨科手术(45.79%)(x2=28.510,P<0.001)、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麻(68.22%)(x2=28.430,P<0.001)、术后发生疼痛(74.77%)(x2=52.500,P<0.001)、术后制动不当(62.62%)(x2=13.630,P<0.001)、留置管道(80.37%)(x2=78.970,P<0.00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P=0.030)、手术类型(P=0.030)、麻醉方式(P=0.030)、术后疼痛(P=0.020)、术后心理变化(P=0.020)、术后制动(P=0.010)、留置管(P=0.030)均为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影响多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为影响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等多种因素均可造成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临床需要针对各影响因素,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以降低全麻手术患者发生麻醉复苏期躁动的风险.
    • 符清波
    • 摘要: 麻醉复苏期躁动(EA)是麻醉恢复室(PACU)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导致创面出血、同时增加坠床、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故需做好相应的护理.引起患者发生EA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疼痛、药物影响、气管插管刺激、尿管刺激、手术及并发症等,同时也与患者的年龄、心理因素、文化程度、性格等密切相关.在临床护理中,可对上述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本研究就EA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术前干预、病情观察、减少不良刺激、加强PACU护理管理、躁动护理等)展开综述,为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