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76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64426篇;相关期刊316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2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年会、第十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多模式镇痛的相关文献由212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强、申乐、任磊等。

多模式镇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0 占比:1.1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4426 占比:98.83%

总计:65186篇

多模式镇痛—发文趋势图

多模式镇痛

-研究学者

  • 王强
  • 申乐
  • 任磊
  • 刘静
  • 张伟
  • 武丽芳
  • 沈生军
  • 郝伟
  • 于建设
  • 刘志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洁初(综述); 徐懋(审校)
    • 摘要: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方法之一[1]。在加速康复以及微创外科理念的推动下,手术技术日趋成熟,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广泛开展,TKA术后住院时间逐渐缩短,TKA日间手术在我国已经具备成熟条件。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day surgery)是指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 h)之内完成[2]。
    • 曹晓妮; 姬存霞
    • 摘要: 目的探讨Teach back健康教育模式结合多模式镇痛干预对泌尿系结石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泌尿系结石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按单双号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27例,常规护理+Teach back健康教育模式+多模式镇痛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术后6、12、24、48 h,观察组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认知水平、态度信念及行为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泌尿系结石术后患者采取Teach back健康教育模式结合多模式镇痛干预,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知信行,促进泌尿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钱康琦; 陈洁; 陈慧
    • 摘要: 骨科手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为疼痛,在术后疼痛管理中加入物理治疗有助于降低止痛药物的使用率,加速功能恢复。目前疼痛管理的多模式治疗在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现就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的机制、影响因素、常用评价工具,以及通过药物和非药物等多种手段治疗干预疼痛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骨科术后疼痛管理的应用提供参考。
    • 唐茁栋; 钟凤林; 刘绍江; 王川
    • 摘要: 目的探究多模式镇痛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多模式镇痛,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静息、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主被动屈曲膝关节达90°所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3、7天在静息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多模式镇痛组低于传统镇痛组(P0.05)。结论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围术期应用多模式镇痛理念,可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 李庆玲; 李艺; 张云梦; 钟涛; 叶启航; 叶军明
    • 摘要: 冷冻神经松解术是使用低温冷冻的方式可逆地消融周围神经,以达到暂时性阻断疼痛信号传递,进而产生长时程镇痛效果的一种新镇痛技术。目前对于围手术期疼痛治疗仅限于各种镇痛药物的应用,其有诸多不良反应。本文结合近年来关于冷冻神经松解术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冷冻神经松解术因其非药物镇痛的特点,不仅避免了阿片类药物及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且符合当前无阿片类药物麻醉(Opioid free anesthesia,OFA)的麻醉理念,基于其简单、安全、长效镇痛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疼痛治疗中。
    • 李玉萍; 柳欣欣; 刘江; 江志伟; 章程; 邵明月; 龚冠闻; 王刚
    • 摘要: 目的: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模式下应用多模式止痛方案,观察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及康复情况,并探讨针对内脏痛的纳布啡在术后患者加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00例择期行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多模式镇痛组)和对照组(静脉泵镇痛组)。多模式镇痛组采用纳布啡、非甾体类镇痛药及局部麻醉浸润的联合药物镇痛方案,静脉泵镇痛组为常规静脉镇痛泵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情况。结果:和常规静脉泵镇痛组相比较,联合纳布啡的多模式镇痛组围手术期尿潴留、便秘、恶心、呕吐、眩晕、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均较少,多模式镇痛组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良好,下床活动、胃肠通气、进食时间更早,患者达到快速康复。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案有助于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快速康复,且疼痛控制良好,术后恢复较快。
    • 迟晓慧; 侯俊德; 王瑞; 陈永学; 程晶晶
    • 摘要: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血清炎性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骨科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镇痛管理)和观察组(多模式镇痛管理),各80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 h、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6 h 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12 h和术后24 h(P<0.05),且观察组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36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156,4.390,8.61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χ^(2)=4.440,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IGF-1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术后7 d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t=26.819,20.301,P<0.005),且观察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707,P<0.005)。结论多模式镇痛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可降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缓解炎性反应,提高术后功能康复效果。
    • 陈茜; 武斌
    • 摘要: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西骨伤医院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组和I组,每组30例。M组采用多模式镇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I组仅采用PCIA泵进行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术后6 h(T_(1))、12 h(T_(2))、24 h(T_(3))、48 h(T_(4))静卧及活动时的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徒手肌力检查(MMT)分级。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补救镇痛率以及镇痛满意度。结果在T_(1)~T_(4)时间点,M组NRS评分呈上升趋势,而I组呈下降趋势。在T_(1)~T_(3)时间点,M组的NRS评分均较I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发生头晕、头痛4例,恶心、呕吐3例;M组未观察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33%vs 0.00%;χ^(2)=5.822,P=0.016)。M组和I组补救镇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vs 10.00%;χ^(2)=1.404,P=0.236)。M组镇痛满意度较I组好(Z=5.054,P=0.000)。结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联合PCIA泵的多模式镇痛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治疗的满意度。
    • 付梦雨; 任周奎; 王建刚; 吕应文
    • 摘要: 脊柱后路手术是许多脊柱疾病主要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常出现剧烈疼痛。有效的术后镇痛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术后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神经调节药物、α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以及局部麻醉药等;镇痛方式包括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椎管内阻滞、局部浸润镇痛和竖脊肌平面阻滞;镇痛理念包括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痛。因此,如何制订个体化的多模式镇痛方案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和最少的不良反应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 梁广彬; 陈翠平; 颜振艺; 李大桁
    • 摘要: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下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麻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观察组实施多模式镇痛下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清醒时间)、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镇静效果(Ramsay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开始(T_(1))时点与麻醉开始前(T_(0))时点SBP、DBP、MAP、HR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30 min(T_(2))、手术结束(T_(3))时点各指标水平均升高,但在术后12 h(T_(4))时点回降,基本接近T_(0)时点水平,观察组升高浮动趋势较小,恢复较快(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下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辅助骨科全麻手术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镇静镇痛效果,促进术后苏醒,改善术后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率较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