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留置导尿

留置导尿

留置导尿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3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1281篇;相关期刊451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当代护士(学术版)、护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2014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等;留置导尿的相关文献由338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莉、施雁、段霞等。

留置导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3 占比:13.56%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11281 占比:86.25%

总计:13079篇

留置导尿—发文趋势图

留置导尿

-研究学者

  • 张莉
  • 施雁
  • 段霞
  • 王定清
  • 王玲
  • 刘华
  • 张艳
  • 张静
  • 李霞
  • 毛雅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叶楠
    • 摘要: 目的探讨心内科疾病患者使用改良尿管拔除法的效果。方法107例心内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5例)及对照组(51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尿管拔除法拔除尿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舒适度及不同时间的肉眼血尿发生率与隐血试验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排尿时及排尿24 h后,实验组患者的肉眼血尿发生率分别为1.82%、0,隐血试验阳性率分别为56.36%、23.64%,均低于对照组的11.76%、7.84%及82.35%、6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尿管拔除法在心内科疾病患者中的效果更好,建议在心内科疾病患者中广泛使用。
    • 李艳; 陈璐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关键点控制原理的神经外科危重症病人预防漏尿优化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21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3例病人作为试验组,采取基于关键点控制原理的预防漏尿优化方案;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5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病人漏尿、会阴及骶尾部皮肤异常情况及实施优化方案前后护士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病人漏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75,P=0.03);试验组病人会阴及骶尾部皮肤异常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18,P=0.02);实施优化方案后护士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t=-2.66,P<0.05)。结论:留置导尿期间采用基于关键点控制原理的预防漏尿优化方案有利于减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病人漏尿的发生,减少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发生,提高护士的满意度。
    • 刘丹; 王伟; 张亚楠; 赵雅慧; 王文研
    • 摘要: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凝胶在神经外科肿瘤切除病人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肿瘤6病区10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试验组51例,对照组57例。试验组使用复方利多卡因凝胶对导尿管前端进行润滑,对照组使用导尿包内硅油作为润滑剂对导尿管前端进行润滑。比较两组病人动脉压、心率、尿道疼痛程度、尿红细胞阳性率及尿白细胞阳性率。结果:两组病人在入手术室时、全身麻醉完成时、置入导尿管时的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麻醉苏醒时尿管疼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后1 h,试验组病人尿道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尿白细胞和尿红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利多卡因凝胶在神经外科肿瘤切除病人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中应用,可减轻病人尿道刺激症状,减少尿路细菌感染,降低尿道损伤程度。
    • 叶蕾; 姚惠萍
    •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压力监测下定压放尿在重症病人长期留置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3日—2020年12月7日入住浙江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留置导尿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定时组55例,定压组63例。定时组病人在留置导尿期间定时放尿,定压组病人在留置导尿期间行膀胱压力监测定压放尿。比较两组病人训练前后膀胱安全容量、干预期间尿管拔管率、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及干预期间成功拔管病人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后残余尿量、留置尿管时间。结果:训练后,定时组膀胱安全容量为(399.04±39.05)mL,定压组膀胱安全容量为(424.22±46.74)mL,定压组大于定时组(P<0.05);干预期间,定时组尿管拔管率为54.5%,定压组尿管拔管率为73.0%,定压组高于定时组(P<0.05);定时组成功拔管病人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为(2.40±0.78)h,定压组成功拔管病人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为(1.98±0.85)h,定压组短于定时组(P<0.05);定时组成功拔管病人首次排尿后的残余尿量为(75.17±4.76)mL,定压组成功拔管病人首次排尿后的残余尿量为(55.16±4.18)mL,定压组少于定时组(P<0.05);定时组成功拔管病人留置尿管时间为(10.07±2.74)d,定压组成功拔管病人留置尿管时间为(7.48±2.55)d,定压组短于定时组(P<0.05)。结论:在膀胱压力监测下为重症病人定压放尿,可提高病人膀胱功能训练效果,有效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提高拔管率。
    • 蔡毛毛
    • 摘要: 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技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并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过去,导尿管置管后固定是用胶布体外固定,这种操作不是很简便,卫生方面也不能控制得很好。近年来,气囊导尿管通过气囊注水或充气来固定,具有固定稳定、刺激性小、无需胶布固定、不易脱落、插入后与尿道吻合程度大、可有效保持外阴干燥、降低感染发生率等优势,逐渐代替传统导尿管在临床广泛应用。
    • 袁艳; 凌枫
    • 摘要: 目的:分析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社区居家留置导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社区居家留置导尿患者60名,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采用以King互动达标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模式,时间为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尿白细胞计数、尿红细胞计数、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照顾者对留置导尿知识知晓情况和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居家留置导尿患者的照顾者对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社区居家留置导尿患者,能够降低感染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照顾者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提升满意度。
    • 李云; 尹会
    • 摘要: 通过对留置导尿期间发生尿液渗漏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漏尿原因,为有效控制患者因尿液渗漏引起的皮肤刺激与尿路感染,提高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供基础。分析尿液渗漏的原因可以掌握不同症状处理方式,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石美琴; 王季芳; 彭峥嵘
    • 摘要: 目的 促进最佳证据在鼻颅底手术后患者短期留置导尿管维护和拔除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对导尿管维护和拔除相关指南及证据的检索及质量评价,总结出短期留置导管管理的11条最佳证据,并结合医院实际制订了相应的10项质量审查指标。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术后观察室的13名护士及鼻颅底手术后患者作为证据应用评价对象,且以证据应用前(2020年4-6月)收治的65例患者作为基线评价对象,以证据应用后(2020年8-10月)收治的66例患者作为效果评价对象,评价证据应用后护士对相关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及两组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主诉尿管不适发生率、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导尿管重新置管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导尿管相关感染。且证据应用后,护士对7项导尿管管理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高于证据应用前。证据应用后,患者的不适主诉发生率及重新置管率较之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导尿管留置时间由之前的(23.22±7.49)h缩短为(16.88±4.83)h,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证据的质量审查项目,有利于规范护士的导尿管护理行为,且在不增加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基础上,可有效减轻护理工作量,提升患者舒适体验和临床护理质量。
    • 朱群
    • 摘要: 膀胱对流冲洗是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是通过三腔导尿管将冲洗液灌入膀胱内,再借用虹吸原理将灌入的液体引流出来。现有引流袋中,未设流速观察装置,医护人员无法直观地观察引流速度。为此,常打开引流袋的出水阀,使冲出的液体直接流入脸盆、便盆等容器,导致病房内充斥着尿骚味,也违反了《留置导尿护理指南》中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管理原则[1]。因夜间关灯病房内处于弱光环境下,医护人员观察引流袋内导入的液体容量时,需要蹲下后利用手电筒照射,十分不便。
    • 严琴芳; 刘丝雨
    • 摘要: 目的观察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静脉推注间苯三酚针在预防阴道助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12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经阴道助产分娩的产妇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自留置导尿当天起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0.2 mg,每日1次,连用3天;拔除尿管前半小时予间苯三酚80 mg静脉推注。对照组留置导尿48~72小时,予直接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拔除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排尿困难发生情况、住院床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拔除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住院床日短于对照组,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发生率(均为5.7%)、低于对照组(25.7%、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助产后患者中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间苯三酚静脉推注,可有效改善拔管后排尿不畅情况,预防尿潴留及再次留置导尿,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缩短产妇住院床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