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4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
2014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

2014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河南开封
  • 出版时间: 2014-07-25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临床麻醉学杂志》

会议文集:2014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评价一氧化氮吸入预测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病变的可逆性.rn 方法:收集50例即将进行心脏手术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患者吸入NO前、吸入NO后和术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动脉舒张压(PADP)、肺循环血流量(PVCO)和肺总阻力(PTR).记录术后ICU监护天数、术后1月患者肺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对比.rn 结果:两组患者在吸入NO过程中HR、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ICU监护天数阳性组(1.34±0.38)d,阴性组(2.95±0.93)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吸入NO前比较,吸入NO后阳性组患者PASP、PAMP、PVCO、 PTR和RVEF明显下降(P<0.01),阴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患者恢复良好,PASP、PAMP和PTR均已接近正常水平.阴性组患者在吸入NO前后各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术后1月后仍无改善,甚至有2例患者肺血管指标有所升高.rn 结论:吸入NO可以作为预测肺动脉高压患者血管病变可逆性的手段.
  • 摘要: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清醒经鼻气管插管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rn 方法:选择择期颌面外科手术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诱导前,观察组于10min内静脉输注负荷剂量1μg/kg,随后静脉输注0.5μg.kg-1.h-1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静脉一次性给予咪达唑仑0.04mg/kg后完成插管.记录两组用药前的基础值(T1)、插管开始前即刻(T2)、插管开始后即刻(T3)、插管开始后1min(T4)、插管完成后即刻(T5)时Ramsay镇静评分、MAP、HR、RR和SpO2的变化.rn 结果:观察组插管成功率为20例(100%),明显高于对照组15例(75%)(P<0.05).观察组插管次数(4.3±2.8)次,明显低于对照组为(8.5±3.1)次(P<0.05);两组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时比较,观察组插管中RR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对照组RR明显减慢(P<0.05)、T4、T5对照组RR明显增快(P<0.05).与T1时比较,不同时点观察组患者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5时对照组MAP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T3~T5时观察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两组患者SpO2均在90%以上.与对照组比较,T2~T5时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1级患者例数明显增加(P<0.05).rn 结论:右美托咪定比咪唑安定能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清醒经鼻气管插管.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超前镇痛对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影响.rn 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肝癌部分切除手术患者120例,年龄30~65岁,体重50~70kg,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均分为:低剂量地佐辛组(D1组)、中剂量地佐辛组(D2组)、高剂量地佐辛组(D3组)和芬太尼组(F组).缝皮前30min时,D1组、D2组、D3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0.2mg/kg、0.3mg/kg,F组缝皮前15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记录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苏醒后即刻(T0)、1h(T1)、2h (T2)时VAS评分、BCS舒适评分、镇静和躁动(SAS)评分.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rn 结果:与F组比较,D1组、D2组、D3组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缩短,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D1组各时点VAS评分增高,BCS舒适评分降低,T1、T2时D2组VAS评分降低,T0~T2时D3组VAS评分、SAS评分降低(P<0.05);与D2组比较,T0~T2时D3组SAS评分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升高(P<0.05).rn 结论:静脉注射地佐辛0.2mg/kg超前镇痛可有效缓解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苏醒恢复期的痛觉过敏,且不良反应少.
  •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围术期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的诊治措施及原因分析,提高对羊水栓塞的诊断、预防及抢救水平.rn 方法:收集1995年5月至2011年8月围术期AFE患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11例AFE患者中,初产妇6例,经产妇5例,进入手术室尚未进行麻醉出现羊水栓塞的患者2例(18.2%),剖宫产术中出现AFE的患者9例(81.8%).有胸闷、呼吸困难、呛咳等肺动脉高压症状6例(54.5%),确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例(45.5%),经抢救治疗后,6例(54.5%)症状缓解;4例(36.4%)切口及阴道出血不止,行子宫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抢救无效死亡1例(9.1%);抢救治愈10例(90.9%).rn 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摘要:椎管内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促进母婴及早建立联系,目前被广泛的用于剖宫产手术.低血压是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文献报道未采取预防措施的孕妇术中发生低血压的几率高达80%.严重的低血压能够给临产妇和新生儿带来极大的危害,包括恶心、呕吐和头晕;子宫胎盘血流灌注降低导致新生儿氧供下降、从而引发胎儿酸中毒.本文就临床实践中,对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的使用为麻醉科和妇产科医师提供参考.指出对于脊髓麻醉后剖宫产术中产妇低血压的控制,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同样有效,但前者升压作用迅速,且能够降低IONV的发生率,并且较麻黄碱引起胎儿酸中毒的风险降低。因此,对于患有心脏病、子宫胎盘功能不全等高危产妇及疑似伴有并发症和遗传易感的胎儿,术中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安全可靠,高剂量麻黄碱应当禁用。去氧肾上腺素的最佳剂量及给药方案尚不清楚,预防性持续输注较单次注射能够减少低血压和IONV的发生率,在多数情况下,去氧肾上腺素应避免剂量过高,以免引起严重的心动过缓和心输出量下降。对于去氧肾上腺素的负性心律和降低心输出量等不良反应,需深入研究其机制、严重程度与剂量及给药途径的关系、有无临床意义及解决方案,从而为去氧肾上腺素最终替代麻黄碱,成为脊髓麻醉后剖宫产术中一线药物扫清障碍。
  • 摘要:本文研究了三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分析及处理,指出应评估患者术前循环功能和贫血程度,剖宫产麻醉方式要个体化,把握时机,进行有效抢救,多科室紧密配合,联合救助。
  • 摘要:目的:对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对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的治疗作用进行观察分析.rn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需行硬膜外麻醉,在麻醉穿刺或置管过程中由于多次刺激神经根而出现反复放射性疼痛的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行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注射治疗;对照组术后行无曲安奈德的复合镇痛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神经根性疼痛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根性疼痛的恢复时间,监测两组术前和术后1、2、3、4d的血糖水平.rn 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两组患者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治疗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止痛效果十分明显,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机体的衰老,人体呼吸系统解剖及生理发生一系列变化.老年患者合并的肺部疾病导致呼吸系统病理生理改变,其中呼吸系统功能异常是老年患者围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气腹腔镜手术多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通过气腹和调节体位暴露术野,可对患者呼吸系统造成巨大影响,老年患者尤为突出.本文就气腹腔镜手术对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的影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相应的气道管理措施作一综述.指出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的特殊性及合并疾病的增多,气腹腔镜手术对呼吸系统的干扰,决定了其围术期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充分预估可能存在的麻醉风险,制定恰当的麻醉方案,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和处理,可更好地改善老年患者的手术预后,提高医疗质量。
  •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腰麻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rn 方法:选取行官腔镜手术患者150例,手术时间>30min,随机均分为罗哌卡因7.5mg组(Ⅰ组)、罗哌卡因10mg组(Ⅱ组)、罗哌卡因12.5mg组(Ⅲ组),选择L2~3间隙穿刺,采用脑脊液稀释到2ml.Ⅰ、Ⅱ、Ⅲ组分别给予罗哌卡因7.5mg、10mg和12.5mg.连续监测并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3min(T1)、5min(T2)、10min(T3)、20min(T4)、30min(T5)的HR、BP及SpO2.观察三组麻醉效果、阻滞起效情况、阻滞持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尿潴留、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rn 结果:与Ⅰ组比较,Ⅱ、Ⅲ组麻醉效果Ⅰ、Ⅱ级例数明显增加(P<0.01)、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1~T5时Ⅲ组HR明显减慢、SBP、DBP明显降低(P<0.05),Ⅰ、Ⅱ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术后发生尿潴留1例、Ⅱ组2例,明显低于Ⅲ组12例(P<0.01);Ⅰ组发生恶心2例、Ⅱ组1例、Ⅲ组2例,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无一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呕吐不良反应.rn 结论:在宫腔镜手术中,罗哌卡因10mg腰麻,麻醉效果好,循环比较稳定,尿潴留发生率低,是比较合适的腰麻剂量.
  • 摘要:目的:观察低量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rn 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无妊娠合并症的急诊剖宫产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低量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组(S组)和常规布比卡因用量组(C组).S组:患者取左侧卧屈颈屈膝位,经L3~4椎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当确定穿刺针进入硬膜外间隙后,使腰穿针侧孔向患者右侧,自硬膜外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在确定脑脊液流出后以0.2ml/s的速度注入局麻药(布比卡因6.0mg+舒芬太尼5μg+10%GS至2.0ml),头向置管4cm,调节麻醉针刺无痛平面至T8~9;C组:局麻药用布比卡因8.25mg+10%GS至2.0ml,余同D组.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低血压发生率、麻醉效果、术后40min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用改良Bromage评分).rn 结果:S组麻醉效果优38例,明显高于C组6例(P<0.01);术后S组Bromage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1).rn 结论:低量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能提高麻醉效果,减轻术后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术中知晓的影响.rn 方法:选择ASA Ⅰ或Ⅱ级,年龄18~70岁,需全身麻醉行五官科手术、腹部手术、胸科手术患者6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3μg/kg,预注维库溴铵总量(0.1mg/kg)的1/6,丙泊酚总量(1.5~2mg/kg)的1/2,再注射维库溴铵总量的5/6,最后注丙泊酚剩余的1/2.麻醉维持:A组静注瑞芬太尼6~8μg·kg-1·h-1,丙泊酚6~8mg·kg-1·h-1,维库溴铵酌情间断追加;B组静注瑞芬太尼3~4μg·kg-1·h-1,丙泊酚3~4mg·kg-1·h-1,维库溴铵根据手术要求适当间断追加,另辅用七氟醚3%~4%.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第1天用国际通用的5句调查术中知晓的语言进行回访.rn 结果:A组6例(2%)发生术中知晓;B组2例(0.7%).rn 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下术中知晓发生率明显少于全凭静脉麻醉.
  • 摘要:目的:评价视可尼可视喉镜三点定位在全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rn 方法:选择全麻插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点定位组(S组)和传统组(C组).观察一次插入成功率、插入食道的例数、插入时间.观察并记录术后咽痛、咽喉部出血、恶心不良反应.rn 结果:S组一次插入成功30例(100%),明显高于C组21例(70%)(P<0.01);S组插入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1);S组无一例患者插入食道,明显低于C组7例(23.3%)(P<0.01);S组术后出现咽喉部出血、咽痛、恶心分别为6例(20%)、6例(20%)、2例(6.7%),明显低于C组14例(47%)、18例(60%)、5例(16.7%)(P<0.01).rn 结论:视可尼三点定位法用于气管插管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插管方法.
  •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在断指再植手术中的效果.rn 方法:选择急诊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3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臂丛麻醉组(A组)、全身麻醉组(B组)和全身麻醉复合臂丛麻醉组(C组),每组10例,臂丛麻醉采用肌间沟阻滞法: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30ml.全身麻醉静注咪达唑仑0.08~0.1mg/kg,舒芬太尼0.3~0.5μg/kg,维库溴铵0.08~0.1mg/kg行麻醉诱导,待下颌松弛后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泵入丙泊酚6.0~10 mg·kg-1·h-1以维持麻醉.监测ECG、无创血压(NBP)、SpO2,记录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记录入室时(T0)、止血带充气前(T1)、充气后30min(T2)、放气前(T3)的MBP、HR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使用止血带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rn 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C组苏醒时间缩短,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减少,肺部并发症减少(p<0.05).C组较A、B组止血带耐受好.rn 结论:全麻复合臂丛麻醉用于断指再植手术效果较好.
  • 摘要: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rn 方法:选择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羟考酮组(PO组)和帕瑞昔布钠+吗啡组(PM组),每组30例.两组术前30min均给予帕瑞昔布钠镇痛,术后均给予PCIA.PO组缝皮时给予羟考酮负荷量0.03mg/kg,羟考酮0.7mg/kg和格拉司琼3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PM组缝皮给予同等剂量的吗啡,吗啡0.7mg/kg和格拉司琼3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背景输注2ml/h,PCA 0.5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持续输注48h.记录术后3、12、24和48h PO组静息及咳嗽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术后48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药物的追加及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rn 结果:与PM组比较,术后3、12、24和48h PO组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PC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上腹部不适感、恶心呕吐、嗜睡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率明显降低(P<0..05).rn 结论: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可安全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与等剂量的吗啡联合帕瑞昔布钠相比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减少.
  • 摘要:目的:观察使用丁卡因胶浆在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对患者术后膀胱刺激征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全身麻醉的男性患者,按照手术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在全身麻醉插管后使用丁卡因胶浆1支5g,润滑导尿管,剩余部分注入尿道口内,2min后留置导尿,对照组在全身麻醉插管后,使用无菌石蜡油常规导尿,两组患者手术完毕清醒后进入PACU,由PACU护士评估患者术后留置尿管的舒适情况.结果观察组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插管后,使用丁卡因胶浆留置导尿,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因留置尿管引起的膀胱刺激征.
  • 摘要:目的: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患儿扁桃体手术麻醉效果.rn 方法:择期行扁桃体手术患儿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12岁,随机分为两组(n=30):A组和B组,A组由资深的麻醉科医师根据临床经验来调整麻醉深度,而BIS值由另一位独立观察员记录;B组由同一位资深的麻醉医师根据BIS调整麻醉深度,术中维持BIS40~60,手术结束前10min至术毕维持60~75.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术中、术毕HR和MAP;记录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rn 结果:两组患儿术中和术毕HR、MAP均维持在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手术开始时及术毕BIS值明显高于B组,有发生术中知晓的危险.与B组比较,A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增加、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rn 结论:BIS可指导扁桃体患儿麻醉深度,且能加快麻醉苏醒.
  • 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硬膜外与静脉持续镇痛用于食道癌三切口手术的镇痛效果及特点.rn 方法:选择行食道癌三切口手术的患者5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持续镇痛组(E组,n=22例)和静脉持续镇痛组(Ⅰ组,n=28例).观察并记录术后6、12、24和48 h静息时和活动时VAS评分、MAP、HR、RR及SpO2;术后48 h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镇静评分.观察头晕、嗜睡、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不良反应.rn 结果:与E组比较,Ⅰ组术后各时点静息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2、24 h运动时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Ⅰ组术后48 h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3.67 ±0.62)分,明显高于E组(2.87±0.52)分(p<0.05);术后不同时点两组患者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组比较,术后6、12h时Ⅰ组HR明显增快(p<0.05);术后各时点MAP、SpO2、 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患者发生呼吸抑制、嗜睡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舒芬太尼硬膜外与静脉持续镇痛两种方法用于食道癌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但舒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较静脉镇痛能更好抑制术后早期运动所致的疼痛.
  • 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输卵管复通手术中的麻醉效果.rn 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拟行输卵管复通术8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和单纯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L2~3间隙穿刺,注入0.5%布比卡因3ml,硬膜外置管备用,调整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A组于切皮前5min静注负荷剂量丙泊酚1mg/kg、芬太尼0.5μg/kg,术中维持以丙泊酚2.5~3.0mg·kg-1·h-1、芬太尼0.125μg·kg-1·h-1微量泵持续输注;B组按课题设计不用静脉辅助药物,患者紧张要求镇静或内脏牵拉不适感时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氟哌利多0.05mg/kg.术中常规吸氧,连续监测ECG,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切皮时(T1)、探查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h(T4)的HR、SBP、DBP、MAP、SpO2.观察用药中的不良反应,记录术中牵拉不适感,观察术后24h内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记录患者满意度.rn 结果:用药过程未发生不良反应,与B组比较,T2时A组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B组18例患者要求加用镇静镇痛药,镇静效果及遗忘评价A组明显优于B组(P<0.01).术后24h内随访,两组均未发生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A组患者满意度90%,明显高于B组12.5%(P<0.01).rn 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辅助腰-硬联合麻醉更完善输卵管复通手术的麻醉效果,是输卵管复通手术可行的麻醉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患者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建立其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rn 方法:11例ASAⅠ或Ⅱ级,25~86岁全麻择期手术患者,抽签随机分为0.6μg·kg-1·min-1组(R1组,n=5)和瑞芬太尼0.3μg·kg-1·min-1组(R2组,n=6),两组持续输注.按预设时间采集动脉样本分析血药浓度,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R))分析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rn 结果: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适合用三室模型描述,初期分析表明年龄、身高和BMI不影响药代学参数,瘦体重(LBM)、体表面积(BSA)和性别则反之;进一步以后退法验证证实仅体重显著影响瑞芬太尼的系统清除率和中央室容积.60kg患者瑞芬太尼药代参数典型值为V1=7.61,V2=4.81,V3=4.34,Cl1=2.74,C12=0.738, C13=0.0905(l/min).rn 结论:瑞芬太尼的药代学特点与其经血液和组织酯酶迅速水解的特点一致.在研究涉及的协变量范围内,系统清除率和中央室分布容积随体重增加而增加,提示较大体重的患者需要较大剂量的初始输注速度和维持剂量以获得稳定的血浆浓度和临床效应.
  • 摘要: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及气腹压力对全麻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rn 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3月全麻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96例,年龄16~61岁,ASAⅠ或Ⅱ级.麻醉平稳后,测量患者体位为平卧位(T0);头低臀高位(Trendelenburg位)15°(T1);平卧位气腹压力为13mmHg(T2);头低臀高位15°同时气腹压力为13mmHg(T3)时监测患者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压力(PIP)、肺顺应性(C)变化.rn 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Ppeak、Pplat、Paw明显升高、C值明显降低(P<0.05);与T3时比较,T1、T2时Ppeak、Pplat、Paw明显降低、C值明显升高(P<0.05).rn 结论: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体位和气腹压力对患者呼吸动力学有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监护,防治气道压力伤.
  • 摘要:目的:观察Shikani喉镜左侧磨牙入路、正中入路和Macintosh直接喉镜辅助下经口气管插管对患者的影响.rn 方法:选择60例ASAⅠ或Ⅱ级,拟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Shikani喉镜左侧磨牙入路组(A组)、Shikani喉镜正中入路(B组)和Macintosh直接喉镜辅助下shikani气管插管组(C组).记录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min (T3)、3min(T4)、5min(T5)时的SBP、MAP、DBP、HR、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计算HR与SBP乘积(RPP);记录气管插管时间(从面罩通气结束至气管插管成功后开始机械通气的时间)及有无并发症(包括:唇、齿、口腔黏膜损伤,咽痛,声嘶等).rn 结果:与T0时比较,T1~T5时三组SBP、DBP、MAP和RP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与A组比较,T2时B组和C组SBP、DBP、MAP明显升高(P<0.05),T2~T5时B组RP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T0时比较,T2~T5时B组和C组LF、B组LF/HF和T3~T5时A组HF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A组比较,T2~T5时B组和C组LF、B组LF/HF明显增加(P<0.05或P<0.01);T3~T5时B组和C组LF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三组患者插管均未发生并发症。rn 结论:使用SOS行经口气管插管时,左侧磨牙入路的方式对患者的应激反应最小;但对体重较大颈部粗短的患者,宜使用直接喉镜辅助的方式.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例帕金森病(PD)患者的麻醉分析,指出对于PD患者,尽可能了解患者病情状况及近期用药情况至关重要,不仅要关心术中安全,而且还要考虑术后PD情况,如果术中用药加重帕金森症状则后果比较严重。同时对于麻醉方式选择至关重要,局麻如神经阻滞或椎管内麻醉有很多优势,局麻后患者恶心、呕吐较少,不会对患者带来误吸风险。但要考虑患者一般情况,PD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如果患者PD症状严重,合作程度较差,则单纯神经阻滞或者椎管内麻醉不仅难以完成手术,还有可能使患者产生紧张情绪、加重病情,因此选择在全身麻醉后超声诱导下神经阻滞,减轻了患者焦虑不适,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总体来说,选择个体、安全、同时对病情影响最小的麻醉选择至关重要。
  • 摘要:目的:探讨Foley管在成人单肺通气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n 方法:选择胸科手术术中需单肺通气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组(C组)和12F Foley管组(F组),每组30例.记录插管定位时间、导管移位例数、肺萎陷的质量;记录单肺通气前和单肺通气后10min的气道峰压;观察术后2d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的情况.rn 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肺萎陷质量和术后咽痛声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6例导管移位,明显高于F组2例(P<0.05).与F组比较,单肺通气后C组气道压明显升高(P<0.05).不同时点两组气道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咽痛声嘶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Foley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术中导管移位率低,为单肺通气又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OPA1)表达及线粒体形态的影响.rn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月龄,体重220~28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n=15):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仅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IR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 SP组于再灌注前1min吸入2.5%的七氟醚,持续5min,其他组吸入氧浓度33%的空气.分别于缺血前15min(T0)、缺血15min (T1)、再灌注60min (T2)和再灌注120min (T3)记录HR、SBP和MAP,计算RPP(HR和SBP的乘积).于再灌注120min时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测定OPA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心肌HE染色病理结果,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rn 结果:与S组比较,T1~T3时IR组和SP组MAP和RPP明显降低,心肌组织OP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心肌梗死范围增大(P<0.05);不同时点三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时MAP和R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R组比较,T2和T3时SP组MAP和RPP明显降低,OP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心肌梗死范围缩小(P<0.05),T0、T1时两组MAP和R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1~T3时IR组和SP组MAP、RPP明显降低(P<0.05),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可通过上调心肌OPA1表达,保护线粒体形态完整,进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诱导对老年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rn 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岁)4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组(E组),每组20例.P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E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m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a)和麻醉诱导后(Tb)的MAP及H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即刻(T1)、术后2h(T2)及24h(T3)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于术前24h和术后24h测试患者认知功能情况.rn 结果:与诱导前比较,P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E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组比较,诱导后P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与T0时比较,T1~T3时两组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不同时点两组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1d比较,术后1d两组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E组比较,P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POCD发生率为8例(40%),略低于E组的9例(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依托咪酯诱导对老年患者血清IL-6、IL-10及TNF-α的影响与丙泊酚类似,依托咪酯不会增加患者POCD发生率.与丙泊酚比较,依托咪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对于老年患者的麻醉诱导,依托咪酯是合适的选择.
  •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rn 方法:选择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腰椎旁神经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记录患者注入局麻药后30min(T1)、1h(T2)、6h(T3)患侧和健侧麻醉最高平面(针刺法)、MAP和HR.rn 结果:T1、T2时两组患侧麻醉最高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时比较,T2时B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T3时两组健侧麻醉最高平面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T1、T2时A组健侧麻醉最高平面和T2时MAP明显升高、T2时HR明显增快,T3时A组患侧麻醉最高平面明显降低(P<0.05).rn 结论:腰椎旁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生理干扰小,而且可以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 摘要:目的:探索门诊无痛人流的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无痛人流患者5000例.静注芬太尼1μg/kg和丙泊酚2mg/kg,麻醉转浅时追加丙泊酚1mg/kg.结果:镇痛、镇静良好,术中安全,术后苏醒迅速完全.结论:芬太尼、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只要加强呼吸管理,是一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 摘要:目的:测定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学龄前儿童CT检查中镇静的ED50和ED95.rn 方法:随机选择ASAⅠ级接受CT检查需镇静的4~6岁学龄前儿童29例,CT检查前30~45min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剂量采用改良序贯法确定,根据上一例患儿检查中镇静效果,下一例患儿增加或减少0.5μg/kg.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出右美托咪定有效镇静的ED50、ED95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95%CI).rn 结果: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的ED50为2.09μg/kg,95%CI为1.69~2.45μg/kg;相应的ED95为2.94μg/kg,95%CI为2.54~5.05μg/kg.rn 结论:学龄前儿童CT检查中滴鼻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的ED50和ED95分别为2.09μg/kg和2.94μg/kg.
  • 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rn 方法:选取无痛胃镜检查患者210例, 随机分为三组:瑞芬太尼十丙泊酚组(RP组)、利多卡因胶浆十瑞芬太尼十丙泊酚组(LRP组)、丙泊酚组(P组),每组70例.RP组给予瑞芬太尼1.0μg/kg, 随后以0.05μg.kg-1.min-1持续输注至开始退出胃镜时停药,在瑞芬太尼负荷剂量注完后同时静脉注射丙泊酚1.0mg/kg; LRP组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后给予瑞芬太尼0.5μg/kg,随后以0.05μg.kg-1.min-1持续输注至开始退出胃镜时停药,在瑞芬太尼负荷剂量注完后同时静脉注射丙泊酚1.0mg/kg;P组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rn 结果:与P组比较,术后RP组和LRP组恢复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术前比较,RP组和LRP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组比较,LRP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RP组和LRP组瑞芬太尼总量明显增加(P<0.05),RP组和LRP组丙泊酚总量明显减少(P<0.01).P组所有患者有注射时静脉痛,明显高于RP组和LRP组(P<0.01); RP组65例、P组59例有吞咽不适感,明显高于LRP组3例(P<0.01).较其他两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三组患者肌僵直、呛咳、术中体动、呻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利多卡因胶浆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麻醉,不仅减少静脉药的用量,还可以缓解患者术后吞咽不适感.
  •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方法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术中的效果.rn 方法:选择疑有胆胰疾病行ERCP诊疗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n=20):鼻导管组(Ⅰ组),内镜面罩组(Ⅱ组)、气管插管组(Ⅲ组).Ⅰ组双腔鼻塞管吸氧,Ⅱ组内镜面罩吸氧,氧流量均为3L/min,两组均静注芬太尼0.5~1.0μg/kg,丙泊酚1.0~2.0mg/kg行麻醉诱导,泵入丙泊酚4.0~8.0mg·kg-1.h-1以维持麻醉.Ⅲ组静注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0mg/kg,维库溴铵0.1mg/kg行麻醉诱导,待下颌松弛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泵入丙泊酚6.0~10.0mg·kg-1·h-1以维持麻醉.术中监测ECG、BP、SpO2和BIS,记录丙泊酚用量、SpO2最低值、操作时间、苏醒时间.rn 结果:三组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比较,Ⅲ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丙泊酚用量明显增加、BIS值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高血压、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Ⅰ组呼吸抑制、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增加(P<0.05).rn 结论:行ERCP诊疗术复合静脉全麻并行内镜面罩吸氧更简便、安全、有效.
  • 摘要:目的:探讨大出血手术患者自体血回收时应用白细胞滤器联合乌司他丁对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rn 方法:选取60例大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白细胞滤器组(B组)、乌司他丁组(C组)和乌司他丁+白细胞滤器组(D组).术中均使用自体血回输机,回输时B组和D组均使用白细胞滤器,C组和D组术中静注乌司他丁20万单位,其他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注.四组患者术中和术后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分别于术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1h(T3)、6h(T4)、12h(T5)、24h(T6)、72h(T7),抽取动脉血5ml检测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PMN),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6、TNF-α浓度.rn 结果:与A组比较,不同时点B组、C组和D组血浆IL-6、TNF-α浓度及WBC和PMN的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各时点血浆TNF-α、IL-6浓度及WBC和PMN的计数明显降低(P<0.01).rn 结论:白细胞滤器及乌司他丁具有抑制IL-6及TNF-α释放,两者合用效果更显著,能有效的减轻SIRS,阻断MODS的发生,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心肺功能,有助于患者平稳的度过围术期.
  • 摘要:目的:分析双胎妊娠剖宫产麻醉期间的风险,提高麻醉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2013年8月13日我院双胎妊娠剖宫产1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例双胎妊娠剖宫产围产期合并症、并发症多达近20种,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简称试管婴儿,IVF术后)、高龄初产、妊高征、糖尿病、早产、产后出血为主,麻醉期间低血压发生率较高.结论:双胎妊娠围产期存在合并症、并发症多,属高危妊娠,剖宫产术前应有风险评估、术中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达16.3%,与IVF术后、高龄初产、妊高征、糖尿病相关性密切.应作好防范,减少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 摘要:目的:评价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对双腔管位置判断的效果.方法:需要行单肺通气的胸外科患者60例,诱导插管后用听诊法,气道压力法,PETCO2波形法、漏气法依次综合判断双腔管位置,认为到位后用纤维支气管镜确认,比较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对双腔管位置判断的成功率.结果:86%的患者经多种方法判断后导管位置合适,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结论:对双腔管位置的判断可通过多种方法综合应用满足临床需求.
  • 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手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定对患者麻醉手术前身心应激的影响.rn 方法:选择100例18~60岁,ASAⅠ或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麻醉前45min鼻内滴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对照组(B组):麻醉前45min鼻内滴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用药前后测定患者SBP、DBP、HR、SpO2、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VAT)、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水平.rn 结果:与T1时比较,T2~T5时两组患者SBP、DBP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HR明显增快(P<0.01).与B组比较,T2~T5时A组HR明显减慢(P<0.01).与用药前1d比较,用药后45minA组AVAT评分明显减少、B组AVAT评分明显增加(P<0.01);两组E和NE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B组比较,A组用药后AVAT评分明显减少、E和NE水平明显降低(P<0.01).rn 结论: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可以减轻麻醉手术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应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用药.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