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8年首届国际中西医肿瘤研究论坛
2008年首届国际中西医肿瘤研究论坛

2008年首届国际中西医肿瘤研究论坛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08-10-18

主办单位: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2008年首届国际中西医肿瘤研究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任何原因引起的肠腔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之为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可发生于任何一种恶性肿瘤,其中小肠梗阻较大肠梗阻更为常见。手术治疗仍然是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 MBO)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手术治疗仅适用于机械性梗阻和(或)肿瘤局限、单一部位梗阻的患者。MBO的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本文分别对其进行了介绍。
  • 摘要:从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入手,探讨如何把握中医药在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的介入时机,如何处理过度治疗以及针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等问题;同时,思考中医肿瘤证候客观化,中医药疗效评价标准化发展的现状并作了展望。
  • 摘要:目的:比较健脾解毒颗粒配合华蟾素注射液与TACE术在预防肝细胞癌术后复发上的疗效差异。rn 方法:以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为指标,对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入住长海的120例肝细胞癌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60例使用健脾解毒颗粒联合华蟾素注射液预防术后复发,60例使用TACE预防术后复发。rn 结果:健脾解毒颗粒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期18.07月(95%CI:12.49-23.65),术后1、2、3、4及5年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为61%、39%、26%、22%、12%;TACE治疗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为8.03月(95%CI:6.63-9.44),术后1、2、3、4及5年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为34%、11%、7%、2%、0%。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n 健脾解毒颗粒综合方案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49.53月(95%CI:49.4-54.66),术后1、2、3、4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0%、82%、8096、70%、63%。TACE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9.90月(95%CI:32.81-47.00),术后1、2、3、4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9%、70%、60%、60%、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rn 结论:肝细胞癌患者术后使用健脾解毒颗粒联合华蟾素注射液可以明显延缓肿瘤的复发/转移时间,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其结果有待于进一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验证。
  • 摘要:目的:初步评价“原发性肝癌中医药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rn 方法:符合纳入标准180例,分层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rn 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中医药诊疗方案”能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卡氏评分,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体重:能提高免疫功能,稳定瘤体、延缓肿瘤进展。
  • 摘要:目的:评价《实体瘤的中医肿瘤疗效评定(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在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评价应用中的客观性和全面性。rn 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Ⅲ~Ⅳ期NSCLC病例共104例,其中中医组53例,西医组51例,收集2组病例瘤体大小、临床症状、卡氏评分、生存期等疗效指标,同时采用《草案》和RECIST标准对2组进行疗效评定,分析、比较2种不同标准评定的结果。rn 结果:①按照《草案》标准,中医组瘤体缓解有效率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但瘤体稳定率比较,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对于缓解咳嗽、咳血、胸痛、发热、气短症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乏力症状的改善,中医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P<0.01);卡氏评分疗效,中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P<0.01);总疗效方面,中医组总有效率、总稳定率略高于西医组,但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生存情况,中医组中位生存期为(8.0±1.2)月,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0.38%、24.53%、3.77%,西医组中位生存期为(5.9±0.4)月,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1.18%、15.69%、1.96%。③2标准评价结果比较,纳入104例患者中,按照RECIST标准,CR1例,PR9例,SD65例,PD29例,总有效率为9.62%,总稳定率为72.12%;按照《草案》评定总疗效,显效4例,有效32例,稳定5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34.62%,总稳定率为84.62%,2标准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标准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分析表明2种评价结果存在一致性,但一致性不够理想。rn 结论:以《草案》标准评价中医药治疗晚期NSCLC疗效,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中医疗效特点和优势,较之RECIST标准更为客观和全面,建议逐步完善后在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随着CT发明和高能X线加速器的建成,治疗恶性肿瘤的范围更加扩大,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正式确立了放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以及发明磁共振检查技术,恶性肿瘤的放疗技术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可通过CT定位,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的应用,对肿瘤实施精确的放疗,从而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了肿瘤照射剂量,使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逐步扩大了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范围。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主要手段。本文对放疗技术的进步进行介绍,并就早期肺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进行了简述。
  • 摘要:大部分肺癌发现时已为晚期,仅能进行姑息治疗,致使生存时间很短。如果临床上能早期诊断肺癌。将会明显改善病人的生存期。肺癌发现较晚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缺乏对于高危人群的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原位癌的微侵犯的早期肿瘤,治愈的可能性近100%,如果能更多地发现早期肺癌,无疑会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为此,需要发展新的诊断方法,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本文从胸部影像学、自荧光纤支镜、支气管内超声、荧光共聚焦显微镜、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等方面对肺癌早期诊断进行了简述。
  • 摘要: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简称PET)是应用正电子核素标记的生物活性物质作为分子探针用PET仪器观察活体内生物化学、代谢过程的一种分子影像学技术,它是活体的生物化学显像,分子影像及功能显像的代表,具有高灵敏度,可以全身三维显像,能显示全身各部位病变的放射性药物分布情况,适合于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分期、再分期和疗效监测。本文介绍了肿瘤18F-FDG显像原理与常用定量参数,并对PET/CT适应证范围进行简述。
  • 摘要: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存在很多有效成分,这些有效成分是中药抗肿瘤药效学的物质基础,是开发新抗肿瘤药物的巨大宝库,也是开展天然产物合成的实验依据所在。中药在抗肿瘤活性方面具有很多的特点和优势,其作用的药效学基础主要体现在:通过植物化学分离和生物活性追踪的方法发现中药中含有抗肿瘤作用的多种活性成分;通过筛选研究表明中药的成分不等于有效成分,各成分的抗肿瘤活性在EC50/IC50不同。分子细胞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的活性成分以非杀伤性抑制肿瘤细胞增值的作用机理为主,抗肿瘤活性主要体现在体内、外以诱导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等作用,因此,中医药抗肿瘤的药理学作用体现在多途径、多靶位的综合效应。
  • 摘要:目的:评价健脾中药联合化疗对大肠癌病人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rn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Wangfang Data),收集有关健脾中药联合化疗与单用化疗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报道,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纳入血清CD3,CD4/CD8,和NK水平的研究分别为5个、7个和5个。所有入选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均为C级。与单用化疗比较,健脾中药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大肠癌病人血清CD3(SMD=0.53,95%CI:0.33-0.73,P<0.0001),CD4/CD8(SMD=0.50,95%CI:0.33-0.67,P<0.0001),和NK(SMD=1.29,95%CI:0.95-1.62,P<0.0001)水平。rn 结论:目前有关健脾中药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的随机对照研究在方法学应用方面仍有差距。rn 本评价显示健脾中药联合化疗可能改善大肠癌病人的免疫功能,但结论有待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 摘要:背景:化疗药物导致的毒副反应如血液毒性、胃肠道毒性、过敏反应等在临床防治上已取得良好效果,而由于周围神经毒性在短期内不至于影响患者的生命,因此很少受到重视。随着奥沙利铂在化疗方案中的广泛应用,其较高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也逐渐引起关注,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提高化疗完成率也将逐渐成为新的焦点。本研究通过运用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来评价该经方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2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21)、模型组(n=24)、治疗组(n=24)、预防组(n=27)、防治组(n=24),各组分别用药干预治疗10天,观察造模后24h、48h及72h大鼠的一般情况、电生理及形态学变化。rn 结果:模型组、治疗组大鼠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传导速度逐渐减慢(P<0.05);预防组与防治组大鼠在造模后48h传导速度达到最慢,至72h传导速度逐渐变快,且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波幅无影响。形态学观察显示本方能减轻奥沙利铂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大鼠的轴突变性及髓鞘分层变性,且预防组和防治组改善较明显。rn 结论: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奥沙利铂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 摘要:目的:对龙华医院肿瘤科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60例进行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分析。rn 方法:2004年至2006年间门诊或住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60例,选择13项可能影响生存期的因素,引入Cox风险比例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可能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并把预后因素作为分组依据,采用Kaplan-Meier做生存分析,Logrank函数做生存趋势比较。rn 结果:TNM分期、KPS评分、化疗史、中医证型这4个因素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TNM分期中,I期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03天,随着分期升高,中位生存期也逐渐降低,Ⅳ期为252天。治疗前KPS评分的回归系数小于0,为预后的有利因素,KPS每增加一个级别,死亡危险度将比上一级别减少0.431倍。曾经化疗过的患者死亡危险度将比未进行化疗患者减少0.514倍。肺癌中医各种证型以精气两虚证的中位生存期最高,达到434天,高于其他各证型,阴阳两虚型曲线最低,脾虚痰湿、阴虚火旺、气滞血瘀依次居于两者之间。rn 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TNM分期、KPS评分、化疗史、中医证型可能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益气养精法治疗肺癌可作为中医治疗的主要原则之一。
  • 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分布于除脑和睾丸以外的身体的任何组织,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亦是体内唯一具有激活幼稚T淋巴细胞诱导初次免疫应答能力的AP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TK)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如抗IFN-γ、CD3McAb、IL-2、IL-1a等)共同培养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由于这种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故又称自然杀伤(NK)细胞样T淋巴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杀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性杀瘤特点。它是迄今发现的所有免疫效应细胞中,增殖能力最强、细胞毒活性较强的细胞。本文介绍了DC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机制,并对DCCIK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行简述。
  • 摘要:多种疑难怪病均可从痰论治,痰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医家的关注及研究。本文论述了痰与肿瘤的关系,根据其特点提出了肿瘤从痰论治,并通过现代分子理论加以证实。
  • 摘要:目的:探求中药小复方制剂扶中升白方对大肠癌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rn 方法:临床选择有明确病理学诊断为大肠癌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以草酸铂、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在化疗的间歇期给予扶中升白方;对照组30例:以草酸铂、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6个疗程及全疗程结束后1月复查。观察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量、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中医症候积分以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rn 结果:rn 1.对照组同期白细胞计数均低于治疗组,两组间第4、第5次白细胞计数比较(P<0.05),第6次(P<0.01);化疗后1月复查,对照组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治疗组(P<0.01)。rn 2.对照组疗程中G-CSF总用量是治疗组的2.4倍,平均用量明显大于治疗组(P<0.01)。rn 3.治疗中(第4次化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比治疗前增加(P<0.01),而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化疗结束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恢复化疗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仍高于化疗前(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中(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1)。rn 4.治疗组各症候积分多小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乏力、易感冒、咽痛、面色、腹泻等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明显(P<0.01)。5.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与使用扶中升白方有关的肝肾功能损害。rn 结论:扶中升白方能延迟大肠癌患者因使用以草酸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所致白细胞减少的出现时间;降低白细胞减少的程度;促进化疗后白细胞的恢复;减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剂量;改善该化疗方案导致血红蛋白减少,促进化疗后血红蛋白的恢复;改善中医临床症候,尤以对乏力、易感冒、咽痛、腹泻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并减少化疗对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和对机体的损伤,且安全低毒。扶中升白方是治疗大肠癌患者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有效、安全中药小复方制剂。
  •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均应用LFP+HCPT方案化疗,21天为1周期。治疗组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21天为1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观察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变化、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rn 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3.3%、40.0%(P>0.05);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改善率分别为86.7%、60.0%(P<0.05);毒副反应比较,血液学Ⅲ/Ⅳ度毒性:治疗组11例(36.7%)、对照组21例(70.0%);消化道Ⅲ/Ⅳ度毒性:治疗组14例(46.7%)、对照组26例(86.7%);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也显著增高,CD4+/CD8+比值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rn 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稳定瘤体、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摘要:目的:观察肺岩宁(Feiyanning,FYN)方对C57小鼠Lewis肺癌中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rn 方法:建立C57小鼠Lewis肺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肺岩宁组和综合组(肺岩宁加化疗组)。21d后观察肺转移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57小鼠Lewis肺癌中CXCL12和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rn 结果:肺岩宁组与综合组小鼠的肺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化疗组(P<0.05)。C57小鼠Lewis肺癌组织中可稳定表达CXCL12和CXCR4,肺岩宁组与综合组小鼠肺癌中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化疗组(P<0.05),而四组小鼠中CXCL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肺岩宁抑制C57小鼠Lewis肿瘤转移的机制可能与下调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进而影响CXCL12-CXCR4生物轴的作用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双黄升白颗粒对是否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的细胞周期具有双重调控作用及其机理。rn 方法:采用H22肝癌荷瘤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化疗骨髓抑制模型,用双黄升白颗粒干预治疗,常规计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和肿瘤大小,流式细胞法检测骨髓和肿瘤细胞周期分布,计算其增殖指数(PI),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细胞周期相应CDKs/Cyclins mRNA的表达。rn 结果:双黄升白颗粒治疗组白细胞、骨髓细胞PI、骨髓中CDK4、CDK6与CyclinDmRNA表达均高于模型对照组,肿瘤细胞PI、CDK4、CDK6与CyclinDmRNA表达则均低于模型对照组。rn 结论:双黄升白颗粒对化疗骨髓抑制期的H22肝癌荷瘤鼠的细胞周期具有双重调控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对CDK4、CDK6与CyclinD mRNA的表达的调控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蟾毒灵诱导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rn 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蟾毒灵诱导BEL-7402/5-FU多药耐药细胞凋亡的作用、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凋亡相关caspase-3,8,9酶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XL和Bax的表达;建立裸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观察蟾毒灵体内对多药耐药肿瘤的作用。rn 结果:蟾毒灵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蟾毒灵组肝癌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Bcl-XL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减低,caspase-3,9活性升高,caspase 8变化不明显。蟾毒灵体内也具有抗肿瘤及诱导凋亡作用。rn 结论:蟾毒灵具有诱导人肝癌BEL-7402/5-FU细胞凋亡的作用,线粒体途径是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观察寒、热性药物和寒、热体质对荷瘤大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华蟾素注射液对不同体质荷瘤大鼠肿瘤生长的影响。rn 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荷瘤热证组、荷瘤寒证组、热证荷瘤组、寒证荷瘤组、荷瘤华蟾素组、热证荷瘤华蟾素组、寒证荷瘤华蟾素组,均在皮下接种肿瘤14天后测量大鼠皮下瘤重量、体积。rn 结果:热证荷瘤华蟾素组、荷瘤华蟾素组肿瘤重量、体积显著低于荷瘤对照组、寒证荷瘤华蟾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华蟾素对热证体质荷瘤大鼠抑瘤效果较好,提示华蟾素药性可能是寒性的;可能不宜用于寒证体质荷瘤大鼠。
  • 摘要: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防治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后综合征的效果。rn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4组,每组20例。A组为安慰剂组,B组为地塞米松组,C组为人参皂苷组,D组为地塞米松加人参皂苷组。观察TACE后临床症状、理化指标、肝功能分级等变化。rn 结果:地塞米松加人参皂苷可显著降低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的发生率及症状持续的中位时间,并对肝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与安慰剂比较,地塞米松、人参皂苷单药在改善某一症状方面有较好作用(P<0.05),但在全面防治综合征方面不及地塞米松加人参皂苷。rn 结论:人参皂苷联合地塞米松可有效防治TACE后综合征。
  • 摘要:细胞衰老有增殖衰老与早熟衰老两种形式,细胞早熟衰老是继DNA修复、细胞凋亡后的第三大细胞抗癌机制,在机体防止肿瘤形成中起重要作用;rn 细胞早熟衰老已经成为继细胞凋亡、分化之后的新的肿瘤治疗靶标,相关的研究正在活跃进行,目前关于细胞衰老靶向的治疗研究主要涉及基因治疗、RNA干扰、药物治疗等方面,也有研究表明细胞衰老与传统化疗相关,其进展将有可能使肿瘤治疗取得进步。
  • 摘要: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经过广大医学同仁的不断努力,在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乳腺癌,用中药减轻因化放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中药抑瘤和改善症状、防止复发转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经验。本文对乳腺癌的中医治则与辨证分型论治、辅助治疗等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中药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乳腺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 摘要:“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却鲜有论述,本文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提出应该根据中医对乳腺癌邪气性质的分析,结合对易发生转移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认识,应用“治未病”思想。具体体现在根据乳腺癌多发生肺、肝、骨和脑转移的特点,临床以益气养阴、养血疏肝、温肾扶阳为治则“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止复发转移;根据乳腺癌术后余毒残留体内,日久痰毒瘀结致毒性渐变而易旁窜他处的特点,临床以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清热解毒为治则“截断扭转”防止复发转移。二者一以扶正为主,一以祛邪为主,临床应用当根据正虚邪实情况灵活配合应用。“治未病”思想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对中医药预防和治疗肿瘤的转移将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 摘要:肿瘤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数目极少,却对肿瘤的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肿瘤干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干细胞,具备高度增殖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其结果是维持肿瘤干细胞数目稳定并产生肿瘤。根治肿瘤的关键应是针对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起源于成体干细胞,中医认为,正常干细胞可归于肾中精气的范畴,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具有精气两亏之证,扶助肾精气对治疗肿瘤有重要意义。
  • 摘要:研制一种具有中医药特色,既能改善晚期肺癌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又有一定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同时与化疗合用,既可减轻副反应,还有增效作用而提高化疗的有效率的纯中药制剂,以适应国内外肺癌患者的需要,金复康口服液正是此种中药制剂之一。本文介绍了金复康口服液的临床试验与药效学研究,并对金复康口服液Ⅱ期的临床试验进行了简述。
  • 摘要:简要介绍了益肺清化颗粒的研制过程及相关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可调节患者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晚期患者有一定的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证实益肺清化颗粒是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品。
  • 摘要:近50年来国内抗癌中药新制剂和扶正补虚方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参与中晚期癌瘤治疗的全过程,中医药在缓解肿瘤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的优势,形成特有的中国抗癌治疗模式。本文介绍了我国抗肿瘤中药的研究现状与国内抗癌中药应用模式,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功效,但其作用成分复杂,尤其是复方,具有多成分并通过多途径产生抗肿瘤作用。研究中药的抗癌机理、作用途径和靶位点对加速抗肿瘤中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恶性肿瘤是人类的重大疾病,长期以来各国政府和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经费开展有关研发工作,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对荷瘤小鼠的研究,在荷瘤小鼠的证候、荷瘤小鼠早期证候与预后的关系、荷瘤小鼠证候内在的本质、荷瘤小鼠的辨证论治等方面产生疑问。为此,笔者开展了长期的研究,现进行总结论述。
  • 摘要: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治疗为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许多研究不仅对肿瘤血管生成有了新的理解,还可提出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这篇综述的目的是总结这一系列发现,并指出其中可能对临床应用的影响。
  • 摘要: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列恶性肿瘤之首。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患者中的绝大多数。近年来随着一些大样本多中心Ⅲ期试验结果的发表,正在改变或即将正在改变着NSCLC的治疗模式,疗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维持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治疗、高龄患者的化疗及药物基因组学指导下个体化治疗的情况进行了简述。
  • 摘要:近几年来我院从数百种中药中筛选到50多个有显著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展开了HH03、蝼蛄、紫芝液体深层发酵多糖等抗肿瘤的活性部位的新药研究与开发,对复方固元抗肿瘤的活性物质基础和活性部位新组方进行了探讨,以期开发高效低毒副作用的抗癌中药新药。
  •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通过观察其有效率、生存期、生存质量、中医症状及化疗毒副反应等,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综合疗效。rn 方法:按照龙华医院肿瘤一科胃癌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对晚期胃癌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治疗三周期后按RECIST标准对阳性病灶进行评价,并对生存质量进行观察,包括KPS评分、体重、EORTC QLQ—C30生存质量核心量表评分,观察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根据NCI-CTC毒性标准评价化疗毒副反应情况,并对生存时间进行随访。rn 结果:29例患者入组,均为可评价病例,预计中位生存时间为11.18个月,CR 0例,PR 2例,SD 19例,PD 8例,RR 6.90%。体重治疗前为56.707±11.814 Kg,治疗后为58.361±12.168 Kg,有增长(P=0.002)。KPS评分治疗前为74.83±11.53分,治疗后为77.93±11.77分,无显著提高(P=0.318)。C30生存质量核心量表中功能子量表、症状子量表评分均有下降,分别从9.37±2.16分和15.99±4.26分降低到8.37±1.98分和14.56±3.09分(分别P=0.000和0.021),总健康状况子量表分数上升,从4.03±1.23分到4.48±1.21分(P=0.020),表明生存质量有改善。中医症状中,疼痛、食欲减退及消瘦三项治疗后病例数减少显著(均P<0.01)。化疗毒副反应方面,除入组时即有2例3度贫血及1例3度周围神经征外,未出现3度及以上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及周围神经征,未出现手足综合征。未发生因严重化疗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也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rn 结论: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晚期胃癌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综合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温潜法联合适量运动对治疗癌症相关性乏力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rn 方法:将40例经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评价确定有睡眠障碍的癌症相关性乏力(乏力评分>4分)患者,分为温潜法组(20例)和温潜法加运动组(20例),一组用中医温潜法治疗,另一组在中医治疗同时,坚持每周三次适量运动,每次运动时间约20-30min,运动后达到约65%的靶心率,主观用力程度(REP)不大于16,8周后再用简明乏力评估量表(BFI)和PSQI评价。rn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乏力评分和PSQI总分和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等单项得分自身比较显示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rn 结论:温潜法可改善癌症相关性乏力患者睡眠障碍及乏力情况,而联合适量运动则更能提高其疗效。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非手术原发性肝癌介入后患者接受中医药干预下生存率的情况,研究中医药干预对非手术原发性肝癌介入后预后的影响作用,并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后预后的影响因素。rn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135例非手术原发性肝癌介入后病例中医药干预组与非中医药干预组这之间生存期的情况,并对非手术原发性肝癌介入后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rn 结果:中医药干预组与非中医药干预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5.22%vs20.83%、22.93%vs16.66%、14.20%vs11.11%(P<0.001);中医药干预组与非中医药干预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58月vs5.54月(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介入前临床分期、介入前Child-Turootte-Pugh分期、介入次数、中医药干预、中医药起始时间及中医药作用时间六个因素与肝癌介入后生存期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介入次数、介入前临床分期、介入前Child-Turootte-Pugh分期、中医药干预、中医药作用时间是影响肝癌介入后生存期的独立性预后因素。rn 结论:中医药干预是延长非手术原发性肝癌介入后生存期的有效干预措施。接受中医药干预时间越长,生存期越长。介入次数、介入前临床分期、介入前Child-Turootte-Pugh分期、中医药干预、中医药作用时间是影响肝癌介入后生存期的独立性预后因素。
  • 摘要:目的:通过对200例老年胃癌预后的分析,研究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胃肠安辨证加减治疗对老年胃癌预后的影响。rn 方法:分析489例胃癌患者中200例60岁以上病例组(老年组)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方式、化疗和中药治疗的构成比与总病例组构成比的差异;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200例老年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手术、化疗以及中药胃肠安等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rn 结果:老年胃癌组病例数占总研究病例数的41%,肿瘤部位、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方式和中药治疗的构成比与总病例组的构成比无差异(P值均大于0.05,卡方检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在老年组较少,高、中分化腺癌较多见(P<0.05,卡方检验);老年组接受化疗和完成6周期以上化疗的较总病例组少(P<0.05,卡方检验)。对200例老年组病例的单因素分析表明,老年胃癌预后与性别、l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方式、化疗及中药胃肠安治疗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上述因素分别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临床病理分期(P<0.01)、手术方式(P<0.01)、化疗(P<0.01)及中药胃肠安治疗(P<0.01)。临床病理分期中以Ⅳ期为参照,I期、期及Ⅲ期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144、0.102及0.538;手术方式中以未手术为参照,根治术、姑息切除术、转流术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174、0.800、0.911;化疗以完成6个及以上周期为参照,完成3-5个周期化疗和未接受化疗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031和1.591;未服用中药胃肠安的相对危险度为2.669;而性别、肿瘤原发部位、病理类型等未显示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rn 结论:老年胃癌中分化程度相对较好:接受化疗的构成比较低;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胃肠安辨证治疗是改善老年胃癌预后的有效干预措施。
  • 摘要:检索1989-2007年维普数据库,查阅中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报道1109篇,筛选出文献67篇,方剂98首,进行用药频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晚期肺癌的治疗中所用中药以益气健脾、养阴润肺、清热解毒、止咳化痰、补肾益精类较为常用。气阴两虚证常用中药依次为:麦冬、黄芪、沙参、五味子、太子参、白术、党参、茯苓、生地。肺阴虚证常用中药依次为:麦冬、沙参、生地、百合。气滞血瘀证的常用中药依次为:枳壳、当归、桃仁、延胡索、赤芍、川芎、丹参。痰湿阻肺证常用中药依次为:半夏、陈皮、茯苓、米仁、杏仁、白芥子、苏子。脾虚痰湿证常用中药依次为:半夏、茯苓、白术、陈皮、党参、米仁、天南星。肺脾气虚证常用中药依次为:白术、半夏、米仁、陈皮、党参、黄芪、茯苓、山药、砂仁。
  • 摘要:目的:探索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胶质瘤,以减少复发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方法:在手术,放疗,化疗后,及时配合中药,连续服用3-5年,并定期复查,随访。结果:8例中生存4-5年者4例,5-7年者3例,14年者1例,其中6例无复发,2例病灶明显缩小,带瘤生存,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胶质瘤有一定优势。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肺岩宁(Feiyanning,FYN)及其拆方C57BL/6小鼠Lewis肺癌肿瘤生长、肺转移和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肺岩宁抗肿瘤生长转移的机理。rn 方法:采用C57BL/6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株,随机分为对照组、肺岩宁组、益气组、养精组和抗癌组,在接种后第2天开始中药灌胃,灌胃21天处死,观察肿瘤肺转移情况,取瘤称重后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MVD。rn 结果:肺岩宁的抑瘤率33.4%;抗癌组抑瘤率69.6%,但小鼠生存状态很差,体重明显减轻;益气中药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肺岩宁显著减少了肺转移和MVD,抗癌组MVD最低。rn 结论:肺岩宁方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抗转移的作用;抗癌方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益气中药可能促进肿瘤生长;肺岩宁能降低肿瘤MVD,抑制血管生成可能是中药肺岩宁抗肿瘤侵袭转移的机理之一。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乳癌术后方”的临床疗效,并初步评定其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rn 方法:运用“乳癌术后方”治疗3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半年,观察神疲乏力、出汗等14个临床症状的情况,同时检测机体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并进行自身对照比较。rn 结果:1.治疗前后相比患者的神疲乏力、出汗和面色恍白症状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2.口干、胸胁胀痛、胃脘嘈杂、心烦易怒、纳呆、失眠、便秘或便溏、夜尿频症状也有显著改善(P<0.05)。3.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达87.5%。4.T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异常病例率均有非常显著下降(P<0.05)。rn 结论:“乳癌术后方”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T细胞及NK细胞免疫功能。
  • 摘要:目的: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研究比较中医药、中西医组合及西医药三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和评价中医药对于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的应用价值。rn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以瘤体变化、生存质量、主要症状三项加权评分作为效果衡量疗效的指标,对三种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rn 结果:共纳入合格病例233例,中医组56例,中西医组77例,西医组100例。中医组显效率为73.2%,稳定率为96.4%;完成疗程人均费用12663.94元。显效率、稳定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成本分别为173.00元、131.64元。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为80.5%,稳定率为98.7%;完成疗程人均费用22924.05元。显效率、稳定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成本分别为284.77元、232.26元。西医组显效率为54.0%,稳定率为89.0%;完成疗程人均费用30077.80元。显效率、稳定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成本分别为557.00元、337.95元。rn 结论:中医药是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 摘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42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医证候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结直肠癌可分为脾胃亏虚37.53%、肝胃不和15.8%、肝肾阴虚27.55%、肠道湿热11.4%和脾。肾阳虚7.84%5型,脾虚在结直肠癌的中医证候中占主导地位;结直肠癌早期大多表现为肠道湿热证型,中期多为肝胃不和或肝肾阴虚证型,中晚期以脾胃亏虚证型为主,晚期则以脾肾阳虚型多见。
  • 摘要:目的:探讨扶正活血抗癌方对H22肝癌小鼠抑瘤及免疫调节的机理。rn 方法:选择移植性肝癌H22小鼠为模型,观察扶正活血抗癌方的抑瘤作用,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NK细胞杀伤功能、T淋巴细胞表型变化及IL-12、IL-4含量。rn 结果:1.扶正活血抗癌方对荷瘤小鼠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瘤率为28%;2.实验组小鼠NK细胞杀伤百分数均比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加(P<0.005)3.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实验组更能改变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4.实验组小鼠T细胞分泌IFN-γ及IL-4能力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01)。rn 结论:扶正活血抗癌方具有抑制肿瘤组织生长的作用,并且对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强小鼠体内T细胞免疫功能、NK细胞的杀伤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
  • 摘要:背景: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多年临床验证,中医药疗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攻补兼施,顾护正气,祛邪抗癌,在减少并发症、减毒增效、减少复发转移、逆转耐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n 方法:本研究以乳宁Ⅱ号方为基本方治疗10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病例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以常规中医症状疗效评定评价乳宁Ⅱ号方防治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rn 结果:病例组患者经一年的治疗后24项症状均得到改善,以治疗后6个月效果最明显。病例组中5项症状学数据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统计处理,有统计学意义:神疲乏力症状初诊(1.4151±.8031)与四诊(1.0583±.7774),五诊(0.9320±0.7829)比症状改善具统计学意义, P<0.05。腰膝酸软症状初诊(1.3491±.9159)与四诊(.9320±.8994)比症状改善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乳房结块疼痛,质地,数目等情况项中,初诊(.8679±.7816,1.1887±.6189,1.9623±.9146)与五诊比(.4757±.6837,.8932±.6554,1.3883±1.0022)比较P<0.05。病例组对侧发生乳腺癌者1例,胸壁转移者1例。对照组肝肺眼等多脏器转移2例,其中1例已死亡。淋巴结转移2例。rn 结论:乳宁Ⅱ号方不但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而且对侧乳腺增生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防止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为恶性肿瘤的中医辨证施治和心理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运用九十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合中医辨证对32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rn 结果:恶性肿瘤组阳性症状数、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敌对因子和强迫因子等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四组中医证型患者偏执、精神病性因子组间有差异(P<0.05,0.01)。组间比较显示:气机郁滞组在总分、阳性症状数、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生病性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脾胃虚弱组(P<0.O1,0.05),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气阴两虚组(P<0.05):瘀血内结组在躯体化、偏执因子明显高于脾胃虚弱组(P=0.05):脾胃虚弱组及瘀血内结组人际关系因子得分较气机郁滞组明显降低(P<0.05)。rn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除表现出明显的躯体症状外,都表现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性低的心理特征。心理障碍在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证型所表现的负性情绪具有不同特征。气机郁滞型患者较多出现不良心理情绪。
  • 摘要:目的:观察柴芍六君汤加味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rn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西医药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加用柴芍六君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疼痛控制率、生活质量情况。rn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显控率分别为63.4%、43.3%;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3.3%;两组生活质量情况食量不受治疗影响:治疗组30例中有19例(63.3%),对照组30例中有12例(40.0%)。睡眠改善:治疗组30例中有21例(70.0%),对照组30例中有10例(33.3%)(P<0.05)。体重和Karnofsky评分比较体重:治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增加(P>0.05)。Karnofsky评分:治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增加(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上述两项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n 结论:柴芍六君汤加味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摘要: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我国肿瘤药物经济学研究现状。rn 方法:检索肿瘤药物经济学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rn 结果:国内肿瘤药物经济学评价文献量相对较少:文献主要内容为不同化疗方案的比较:研究设计以回顾性病例研究居多,涉及文献的肿瘤类范围相对较窄;成本测算以医疗机构角度分析较多,一般采用单次住院实际直接医疗成本作为费用指标,采用成本一效果分析法相对最多。rn 结论:我国肿瘤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文献较少,研究设计、分析方法、成本测算等方面尚不够完善及不规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 摘要:目的:在以往研究发现肺岩宁方具有调控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核心转录因子Twist及Snail的作用基础上(论文发表在《肿瘤》杂志),进一步研究了标志EMT过程发生的间质细胞因子Vimentin、Fibronectin和N-cadherin在C57小鼠Lewis肺癌中的表达,以及肺岩宁方对其mRNA表达的影响。rn 方法:采用Real-Time PCR观察C57小鼠Lewis肺癌右腋下移植瘤和远处转移灶发生的肺组织中Vimentin、Fibronectin和N-cadherin mRNA表达及肺岩宁方对它表达的影响。rn 结果:对于各组移植肿瘤组织中,间质细胞标志因子Vimentin经肺岩宁方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无差异(p>0.05):而Fibronectin和N-cadherin的表达经肺岩宁方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对于各组肺组织中,Vimentin、Fibronectin和N-cadherin在转移率发生最高的模型组,其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p<0.01),而经过肺岩宁方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Fibronectin和N-cadherin标志因子表达均显著性下降(p<0.05),而Vimentin标志因子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rn 结论:1、EMT有可能参与了肺癌转移的发生2、肺岩宁方具有下调标志EMT过程发生的间质细胞因子Fibronectin和N-cadherin的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rn 方法:48例患者均采用中西结合综合疗法,中药与免疫疗法相结合,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辩证与辩病相结合,运用自拟的“养正消积散”(红参、紫河车、参三七、制莪术、山慈菇、生半夏、制昆布、制海藻、生牡蛎、炙炮山甲、炙鳖甲、炙蜣螂虫、炙地鳖虫、炙全蝎、炙蜈蚣、炙僵蚕、制守宫、按比例组成共研细末装空心胶囊。每服4-5粒,一日三次,三个月一疗程,辅以中医辨证分型的中药水煎服每日一剂,三个月一疗程。肝郁脾虚型用逍遥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气滞血瘀型用柴胡疏肝饮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湿热(毒)羁留型用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肝肾阴虚型用一贯煎合滋水清肝饮加减。每个症型皆伍入蛇舌草、石见穿、半枝莲、蚤休、藤梨根之类等消热解毒药,对肝癌有抑制作用。临床辩证加减用红发热加入青蒿、地骨皮、银柴胡、嫩白薇,黄疸加入田基黄,金钱草、茵陈、海金沙,出血加入仙鹤草、白茅根、三七粉、血见愁疼痛加入金铃子散、失笑散、郁金、徐长卿,腹胀加入木春、槟榔、厚朴、莱菔子,腹水加入龙葵、大腹皮、舟车丸,胸水加入控涎丹,恶心呕吐加入竹茹、半夏、旋覆花、赫石腹泻加入香连丸、香砂六君,便秘加入大承气汤。临床上往往数型并见、随证加减临时在变通。西医治疗:用5%葡萄糖250cm加入胸腺肽(冻干粉针)80mg,稀释后静滴,同时加用5%的葡萄糖250cm加入苦参素注射液0.6g,一日一次,三个月一疗程。有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症护肝、降酶、退黄疸、消腹水,如遇病情严重感染、出血、电解质紊乱、肝昏迷、休克及时对症处理。rn 结果:48例中:显效22例,占45.8%,稳定18例,占37.5%,恶化8例,占16.6%,总有效率83.3%。rn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可改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缓解症状,改善体征,减少痛苦,延长生存期。对客观癌病灶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所以优于一般西医介入化疗。
  •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对术后化疗后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rn 方法:胃癌术后化疗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黄芪注射液、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黄芪注射液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观测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生存质量、T细胞亚群、NK数量等变化。rn 结果:黄芪注射液可以缓解胃癌术后化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受到抑制的CD3、CD4、CD8、以及NK细胞的数量;IL-2可以提高胃癌术后化疗后患者CD3、CD8、以及NK细胞的数量。黄芪注射液联合IL-2可以达到协同的作用。rn 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IL-2可以用于胃癌患者手术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的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四君子汤(Sijunzi Decoction,SJ)对小鼠H22肝癌细胞实验性肺转移的影响。rn 方法:建立小鼠实验性肺转移模型,灌胃后观察两个不同时间点肺表面转移结节的大小、数目及转移程度: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白介素-2(IL-2)的表达情况。rn 结果:四君子汤(SJ)能降低肺转移率,优于替加氟(FT-207)及生理盐水(NS)组。2周后SJ组、FT-207组肺转移结节数目分别为6.1±2.5和6.2±2.2,均低于NS组(7.3±3.5)(P<0.05);血清中IL-2表达的量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M-1表达的量SJ组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4周后SJ组肺转移结节数目为6.3±2.7,明显低于NS组(7.8±3.2)和FT-207组(7.7±3.5)(P<0.01);血清中SJ组IL-2表达的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ICAM-1表达的量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rn 结论:四君子汤能抑制小鼠实验性肺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调节肿瘤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蜂毒素磁性纳米制剂对小鼠移植肿瘤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理。rn 方法:制备蜂毒素磁性纳米制剂,使其颗粒粒径在80-120纳米之间,荷载Fe3O4颗粒,对磁场具有明显趋向性。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蜂毒磁性纳米制剂组,蜂毒素原药组,阿霉素组,空白磁性微球组和生理盐水组(n=15)。小鼠肝癌皮下瘤模型造模成功后尾静脉给药,肿瘤区外加磁场,磁场应用30min,连续用药10天,停药次日每组随机取6只脱颈处死,解剖肿瘤组织,测量肿瘤体积,取瘤组织做H-E染色观察肿瘤坏死程度,DNA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标记指数;剩余小鼠正常饲养每日观察肿瘤大小、生存质量及带瘤生存期。rn 结果:各组给药后,蜂毒素磁性纳米制剂组、原药组、阿霉素组、空白剂型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抑瘤率分别为67.71%,46.09%,60.68%和33.07%,生命延长率分别为91.25%,37.5%,37.5%,-7.5%。病理观察及TUNEL染色显示蜂毒素磁性纳米制剂组及原药组的肿瘤组织坏死明显,肝癌细胞凋亡指数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P<0.05)。rn 结论:蜂毒素磁性纳米制剂对小鼠肝癌皮下瘤模型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异常舌下络脉的特征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rn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具有异常舌下络脉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3例,对其舌下络脉的特征进行赋值。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其变化的数据中提取特征,应用相关分析探讨舌下络脉主成分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rn 结果:主成分分析法对舌下络脉提取特征后,分为主成分1(长度、宽度、显现类型),主成分2(迂曲、囊泡样变),主成分3(颜色、细络瘀血、瘀点、瘀斑)三类,它们累计贡献度达56.803%。相关分析显示主成分1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显著正相关(p<0.01),而主成分2,3与其无明显相关性(p>0.05)。rn 结论:原发性肝癌异常舌下络脉的宽度、长度及显现类型的变化对原发性肝癌门静脉压力变化具有提示作用。
  • 摘要:近年来,作为“以毒攻毒”的代表药物之一,马钱子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中医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成为抗肿瘤中药研究的一个热点。为进一步推广其在中医的临床应用,本文对目前马钱子的抗肿瘤研究作一综述。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