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4
  • 召开地:广东佛山
  • 出版时间: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外治特色治疗"学习班资料汇编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刺血拔罐疗法是一科土生土长的独特的民间疗法.该疗法综合了刺血疗法与拔罐疗法之优点,在临床运用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笔者就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体会谈点意见.1、带状疱疹.2、神经性皮炎.3、隐翅虫皮炎.体会:隐翅虫皮炎,多发于夏季,多数为夜间灯光下工作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炎症.是由一种黑色蚁形小甲虫所致.隐翅虫平时常栖息于田野草木间,夜间喜围绕灯光飞翔,叮咬人畜.当此虫停留在人体皮肤上被打碎或压碎,其虫体内所含有的一种强酸性毒汁接触皮肤,在数小时内引起皮炎反应,反应的轻重与接触的毒汁的量有关.西医治疗往往用肥皂水、氨水及炉甘石洗剂清洗,内服抗组织胺药物,如发生继发感染时选用抗生素.一般在一周左右红肿渐次消退,脱屑而留有色素沉着.中医一般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肿止痛等中药方剂随证选药,外敷中草药如鱼腥草、犁头草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品.刺血拔罐疗法具有泻热祛邪、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作用,且可调和气血、镇静安神,因而收效奇佳.
  • 摘要:肩手综合征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947年Stejnbroker首先报道,其发生率在12.5﹪-74.1﹪之间,主要表现患肢肩手疼痛,皮肤潮红肿胀,皮温上升,手指屈曲受限,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因为疼痛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自2002年1月至2004年2月,我们观察了舒筋洗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指脑出血或脑梗死后患侧上肢的肩胛带和手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血管运动性改变,晚期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大多认为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及血管运动和腺体分泌功能紊乱等有关.目前临床治疗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应用舒筋洗药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舒筋洗药具有明显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引起患肢疼痛、肿胀,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等作用,从而促进偏瘫肢体康复.本研究虽然样本量较少,但已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故下一步的研究有必要增加样本含量以进一步验证其结论的可靠性.
  • 摘要:由于膝关节的局部损伤,炎症,或慢性劳损,引起关节软骨面变性,软骨下骨板反应性增生,骨刺形成,导致关节出现一系列炎症体征,称为增生性关节炎,临床上又称骨性关节炎或退化性关节炎.此病好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从事体力劳动者多于脑力劳动者.此病轻则为单发,重则为双发,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工作和生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十几年来作者在临床治疗中采取以推拿为主,结合中药内服及自我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
  • 摘要: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笔者自1996年以来,运用推拿手法对36例遗尿症患儿进行治疗,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本组36例患儿,男16例,女20例;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10岁;病程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5年;5~8岁26例,8~10岁10例;X光检查,有先天性骶裂者3例;36例尿常规及尿培养均属正常.中医辨证分型,肺脾气虚型10例,肾气不足型18例,心肾失交型8例.讨论:遗尿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值得引起重视.国外报道儿童中遗尿症状发病率为5﹪-15﹪,其中男性多于女性.至今遗尿症的病因仍不十分明确,近年的研究认为是多病因所致.多数以下几中因素造成;遗传因素,睡眠觉醒障碍,AVP分泌异常,膀胱功能障碍,另外大部分遗尿儿童还存在心理问题.遗尿病的防治与教育也是很关键的问题,应以精神疗法为主,要耐心教育,不要训斥孩子,家长应促使儿童养成自行排尿的卫生习惯,不要过度疲劳,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临睡前2小时最好不要饮水和饮料,少吃或不吃流质食品,总之,积极的治疗,努力的配合才能使儿童更好地健康发育与成熟.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并伴有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发病原因多半与外伤、劳损、组织退变有关,目前本症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并认为本症与95﹪的坐骨神经痛和50﹪的腰腿痛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可引起继发性腰椎管狭窄.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病,约占骨科就诊病人的三分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病因,约占腰腿痛就诊人次的25-36﹪.多数腰腿痛患者可用非手术的治疗方法获得治愈或基本治愈.本院每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0多例,80-90﹪用非手术的治疗方法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 摘要:本人于2003年3月至2004年2月期间观察了63名在临床中运用推拿治疗颈椎病引起眩晕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满意.讨论:运用上述方法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其机理分析:传统医学中<灵枢经脉>:"膀胱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1〉表明目、脑、耳、颈肩通过太阳膀胱经而相互联系.如果因肝肾不足,或风寒外袭,太阳经痹阻不畅,经血不能循经上荣,则出现眩晕、头痛等.通过推拿太阳膀胱经脉,则太阳经脉得以疏通,经血运行通畅,眩晕则可缓解.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发生病变在一定条件下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网,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痉挛而发生缺血,〈2〉出现眩晕、头痛,甚至意识障碍等.推拿则可松解血管、肌肉的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加颈部及脑部的血液供应,减轻颈部组织的炎症、水肿,解除其对椎动脉周围的刺激而达到改善眩晕症状.
  • 摘要:该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常规予以手法推拿、理疗、外敷等治疗即可治愈大部分病人,但有些病人因腰椎间盘突出大,病程长,病情重,腰椎后隆侧弯畸形等重症患者,且常规治疗效果欠佳者,行陈氏大推拿复位术治疗.陈氏大推拿复位术为该院著名骨科专家陈渭良院长根据数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整复手法,该手法由滚揉推按、拉腿扳腰、拉肩推腰、伸腿旋腰、悬腿压腰、牵引抖腰、肩髂斜扳、屈髋屈膝、按压拔伸、直腿高举、卧床垫腰等步骤组成,临床效果显著.2002年4月-2004年4月,该院推拿病区用陈氏大推拿复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二、治疗方法;三、疗效分析;四、讨论:陈氏大推拿复位术,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病人痛苦少及恢复快,特别适合腰椎明显变直、外隆侧弯等畸形的病人;对年纪较大、有明显骨质疏松、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慎用;对骨性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明显钙化等也要慎用,对有腰椎滑脱的病人禁用.
  • 摘要:泌尿系结石属于常见病、多发病,18-60岁年龄多见,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外科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损伤和复发率增高,住院费用较高,患者不易接受,故内科保守治疗倍受重视.由于冲击波的振动,不可避免引起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碎石后结石的碎片也可造成管壁的损伤或堵塞输尿管狭窄部引起上端积水而影响肾功能.该院自2001年以来,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由于扩张了输尿管,增加了排尿量,减少结石对输尿管的损伤,同时有效地预防泌尿系感染,既拓展了泌尿系结石保守治疗的领域,又应用了祖国传统医学的宝贵经验,值得推广.
  • 摘要:隶属于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的中医外治专业委员会,在全国总会和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从1989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全国中医外治学术交流会和一次海峡两岸中医外治学术交流会.兹将历届会议交流的学术资料作一简述,以作回顾.理论探讨上海铁道医学院研究室陈百先等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对穴位给药进行了实验与临床研究,提出了第三给药途径的概念和理论.他们将安痛定注入发热患者的合谷穴,半小时后侧得体温下降86.7﹪,头痛缓解者为91.2﹪;而将安痛定注入足三里穴,无一例出现体温下降和头痛缓解,从而证明合谷穴阳明大肠经,其循经到达的部位主要在头部.又将新斯的明0.5ml注入腹部手术后肠胀气病人的足三里穴,结果95﹪的病人在3-5分钟后出现肠蠕动增加和排气;但将新斯的明注入合谷穴,只有1.2﹪的病人有轻度肠蠕动增加,由此证明足三里循经到达的部位主要在腹部.实验表明,药物通过表穴位吸收和经络传导,药效有放大作用.这种放大作用可能是由于经络区域的导向性,能直接把药物送到相关脏器组织中而提高疗效.动物实验结果与人体观察相同,从而证明了这个给药途径的存在.
  • 摘要:目前,在国内外出现的TTS控释制剂按结构分主要有:1.膜--贮库型;2.骨架控释型;3.微贮库控释型;4.粘胶控释型.药物的一般给药方法,如片剂、注射剂、丸剂等都是以脉冲式输入人体,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中浓度波动很大,因此药物的效能和毒性不理想. TTS制剂有其它给药方式无法得到的优点:1.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干扰与降解作用,提高了生物利用度;2.可以恒速释药,避免了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了治疗指数小的药物的不良反应;3.适于半衰期短且需长时间给药的药物;4.使用方便,可以随时中断或恢复治疗,更适合于婴儿、老人或因呕吐不宜口服药物的病人. 自60年代开始研究到现在,东莨菪碱、可乐宁、硝酸甘油等TTS制剂已问世多年,且有不同类型的产品.目前TTS制剂无论从理论研究、工艺制备,还是透皮吸收促进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TTS的研究展望经皮给药研究已成为药剂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但对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尚停留在初级阶段,对疗效明确的外用单味中药进行研究,以及对传统中药外用制剂进行剂型改革,将会给中药经皮给药研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 摘要:本课题对护肝拔毒软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药理作用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护肝拔毒软膏治疗组100例中,ALT复常率、血清总胆红素复常率、升高白蛋白及白球蛋白比值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74.0﹪、70.5﹪、90.9﹪、68.4﹪,HBeAg及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2﹪、38.0﹪,总有效率84.0﹪,其中显效率为28.0﹪;而基础治疗对照组则分别为62.0﹪、56.0﹪、71.4﹪、62.9﹪,HBeAg及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0.7﹪、16.9﹪,总有效率为63.0﹪,疗效以护肝拔毒软膏组为优,特别是总疗效与显效率、乙肝轻度的ALT复常率、HBeAg、HBV-DNA的阴转率及改善症状与体征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临床无明显的不良副作用.药效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护肝拔毒软膏能明显降低CC1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引起的ALT、AST、ALP升高,促肝细胞再生及肝纤维降解;对抗地塞米松对大鼠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抑制,增强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提示护肝拔毒软膏有较好的保肝降酶、促进肝细胞生长、抗肝纤维化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 摘要: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科研和临床工作者,在科学利用"铁丹功"强身健体的生物学机制,综合其传统功法优点,摒弃其不宜修炼的弊病,通过对人体和动物实验的研究,历经九年时间,推出一种纯物理的、整合应用低频电、磁、复合振动的发生装置--荷尔蒙调理仪.旨在探索一种可以对性腺功能产生干预性调节作用的良性刺激,一方面可以使性腺器官血液供应增加、代谢改善;另一方面可使性腺细胞得到内部按摩,活力增强,从而实现调理和改善性腺的活动和分泌功能.试图从恰当地保持人体应有的性激素水平入手,进一步使全身生理功能得到改善、达到恢复疲劳、健壮体魄、延缓衰老的目的.一、性腺功能干预调节的意义.二、临床研究报告.三、基础研究报告.四、性腺功能干预调节的可能机理及意义.五、性腺功能的非药物干预的应用前景展望.
  • 摘要:中华医药学,深植于中国历史文化及传统社会之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初创时期的砭石、酒疗、青枝接骨等外治医技均为中医药学祖.内痛外治,内外结合,防治并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息自然生态医学模式与中医独特的疗效,是现代医药学高度发展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中医临床各科有外治之法,其中中医临床皮肤科是集中外治方法与特点最集中的学科之一.外治这法,精在与内治之理及用药相同,而又无内治之禁忌.医籍文献中,多是对外治"法"与"方"的记载,涉及外治之"理"与"药"常较为少见.在现代中医临床疑难病症的诊治之中,内治之法,若能结合应用外治方法综合治疗,则可能效力惊人.本人十余年来,在临床中应用外治方法治疗疑难病症及其他常见病症,多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外治方法:一、脱疽证治重在敛疮止痛二、中药剥蚀刮除治巨痣三、扶正固三治溃疡四、临床外治集验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为发展中医外治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采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人为我用、勇于创新的方针策略,兼收并蓄,推陈出新是现代中医外治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经之路.
  • 摘要:针法微型外科学是黄枢教授在祖国针灸的九针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尸体解剖、基础实验、结合大量的临床实践创立的一门新型的外科学,针对不同的骨科及软组织疾病巧妙地设计出100多种不用开刀的针法手术,相应地设计了一系列特有的专用高科技智能手术器械.是一种现代中医手术的典范.它作为一种适宜技术将在世界范围内广播.例如颈椎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我们用不同针具和针法对患处各层组织进行不同手法的刺激,此为针法手术能消除病理刺激源点,是"点"层面的治疗;再结合牵引,恢复颈椎生理弯曲,是"线"层面的治疗,也配合理疗、贴药、药浴消除炎症反应,是"面"层面的治疗;同时手法能调整组织间的相对位置,纠正"骨镨缝",是"位"层面的治疗.点、线、面、位的各层次的相互配合,构成立体化的特色治疗,疗效大大提高.其中也体现了我们中医外治有别于西方医学的治疗理念.外治内涵广、外延宽,界定明,分类清,正好易于组合不同层面的治疗手段,形成最佳的组合流程.不但要发挥某一方面的作用,更要追求组合协同、放大效应,达到全面治疗的目的.以上所构建的绿色医疗体系,为针法微型外科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 摘要:肛肠疾病的治疗,除内服药物或手术方法外,中医外治法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之一,且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归纳如下:1药物外治1.1油膏:在肛肠疾病中,中医辨证属阳证的疾病多,属阴证的较少.阳证用凉药,如金黄膏、玉露膏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肛痈初起、成脓阶段,肛瘘又复有新的脓肿或支管,肛旁疖肿,肛旁皮脂腺合并感染等;黄连膏、消瘀膏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内痔脱出嵌顿,炎性外痔,血栓外痔,脱肛等局部炎症水肿明显者;红油膏去腐生肌,制成纱条,用于肛门部疾病手术后腐肉未脱、新肉未生、脓水较多时:生肌玉红膏、市售马应龙龙珠软膏,有清热解毒、生肌收口的作用,用于肛裂和肛肠疾病术后腐肉已净、新肉未生阶段;市售湿润烧伤膏有凉血解毒、散瘀止痛的作用,用于炎性外痔伴血栓形成,嵌顿性内痔或肛门部疾病术后,肛裂等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2其他疗法:因篇幅有限,还有一些中医外治法未能纳入,如耳背放血疗法、水针封闭、取嚏疗法等,都对肛肠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另外,目前还有一些物理疗法亦可用于肛肠疾病,如冷冻、火针、激光、红光、微波、热旋磁、高频电等,无法一一枚举.
  • 摘要:学习,有所体会.每为李君奋编摩之志,历三十稔"渔猎群书,搜罗百氏",行嘉惠之心所激励.又念<本草纲目>虽然一直为后学所推崇,但其外治法之研究尚未见有专著,于是召集几同道,奋力收集与整理资料,编撰成<本草纲目外治疗法>专著,2003年由人民军医出版社正式出版.今值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学术研讨会在粤召开,特选介其中有关疣病的药物外治法,与各同道一起研讨.一、药物外涂法二、煎水外洗法三、擦破涂药法四、药物焠灸法."><本草纲目>为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举世大作,书中所载外治疗法极其丰富,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鄙人以外科为业,难忘先贤"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之教海,除在临床实践外治之法,亦时常向<本草纲目>学习,有所体会.每为李君奋编摩之志,历三十稔"渔猎群书,搜罗百氏",行嘉惠之心所激励.又念<本草纲目>虽然一直为后学所推崇,但其外治法之研究尚未见有专著,于是召集几同道,奋力收集与整理资料,编撰成<本草纲目外治疗法>专著,2003年由人民军医出版社正式出版.今值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学术研讨会在粤召开,特选介其中有关疣病的药物外治法,与各同道一起研讨.一、药物外涂法二、煎水外洗法三、擦破涂药法四、药物焠灸法.
  • 摘要:单纯性月骨前脱位,在腕关节损伤中屡见不鲜,如不细心检查,容易误诊或漏诊,已明确诊断,但未能掌握复位时机和复位方法不当,则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容易造成月骨缺血坏死.自1997年至2003年,我们治疗本病23例,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内外用药等方法治疗,收效良好.月骨前脱位,在腕关节损伤中虽较为多见,但未被基层医生所充分认识和重视,若不细心检查易造成误漏.认为导致漏诊的原因是:1、合并伤掩盖了腕部症状.2、未摄腕部侧位X线片,因为正常情况下,桡骨远端、月状骨、头状骨三者关系在侧位片上是在同一条轴线,如三者关系发生改变,则提示月骨脱位可能.3、对正常腕关节正位X线解剖不熟悉,下位月骨约呈四方形,远端稍凸,如呈三角形,可能有脱位存在.可见熟悉腕部解剖关系,细心阅读X线片是避免误诊、漏诊的关键.部份患者,虽经拍片确诊,由于医生未能熟练掌握其手法复位技巧,使复位失败,或由于多次反复粗暴的手法,使腕部肿胀加重,错过复位时机,须要手术切开复位.要及时准确复位,应掌握好复位时机,术者与助手配合默契,熟练运用正骨手法做到"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 摘要:用代温灸膏作为天灸药物,敷贴后当时局部皮肤的烧灼、发红反应是一样的,但皮肤不会起泡、穿溃,依从性好,绝大部分患儿能坚持完成疗程.现将此法介绍如下:1.使用药物2.应用方法3.疗效评价4.应用体会用代温灸膏进行天灸治疗对皮肤无损害,依从性好,绝大部分患儿能坚持完成疗程,临床疗效良好.我们选择定喘、肺俞、脾俞、肾俞四对穴位进行天灸治疗,是因为患儿入选时是处于非急性发作期,发病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表症状,用定喘穴、肺俞穴止咳平喘、理气化痰,用脾俞、肾俞穴健脾补肾、温阳散寒,药穴相加,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结果显示三年治疗后疗效良好,这可能与天灸治疗的"春夏养阳"原理有关,养阳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春夏补养后,冬才体现到阳气的旺盛,因此第一年的天灸周期后看不出显著的疗效,但第一年疗效的持续作用再加上第二、第三年的作用,使素体肺脾肾气虚、宿痰内伏患儿的阳气慢慢发生并旺盛,不断温煦脏腑,逐痰外出,令患儿肺气和利、升降守衡,肺卫外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 摘要:耳门瘘俗称"耳疮",西医称为先天性耳瘘.此病每多在耳前形成溃疡,临床上往往被误诊为耳前疖肿或皮肤结核而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即使不被误诊,从西医角度而言,也需在大量抗炎治疗后,方能行手术治疗.有鉴于此,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医丹药结合挂线疗法,治疗耳门瘘120例,取得满意疗效.体会:"耳门瘘"俗称"耳疮"西医称先天性耳瘘,此病往往形成耳前肿疡或溃疡,是因为瘘道管壁有皮脂腺分泌,加之耳门瘘在没有形成溃疡之前是一个肓管,灰尘或异物往往从外口灌入堆积,日久闭塞管道,化热成毒,气血运行受阻,热盛肉腐,肉腐成脓.人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因此在耳门前气血虚处形成肿疡或溃疡.耳门瘘虽是小疾,往往不为人们所认识,只重于耳前肿疡和溃疡的治疗,由于瘘管没有清除,腐不去,新不生,长年不愈.只有清除瘘管之后,才能得到迅速的愈合,真正达到"治病必求其本"的目的.中医传统的挂线疗法是利用橡皮筋或丝线的张力,使局部血行阻滞,组织坏死,达到瘘管慢性切开的目的,而素有"红升白降,是外科家当"之说的"红升丹"具有拔毒排脓、去腐、生新长肉、敛口之功,用之治疗溃疡瘘管,其效显著.此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和急诊之一.我们采用微波热凝术后涂院制黄油膏治疗鼻出血,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2000年4月~2002年12月,我们应用微波热凝法治疗鼻出血76例.男性45例,女性28例.年龄5~71岁,平均年龄40岁.病史1小时~20年.患者高血压病17例,陈旧性脑梗塞3例,糖尿病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伴鼻中隔偏曲36例.出血部位:鼻中隔前下区毛细血管出血23例,动脉性出血16例.鼻中隔中、后部出血15例,纤微血管瘤5例,动脉性出血6例.下鼻甲中、后部出血3例,下鼻道后部出血5例,鼻一鼻咽静脉丛出血3例.就诊前均有反复鼻出血史.2、结果.3、讨论另一个常见的失败原因鼻腔热凝后黏膜糜烂往往再引起鼻出血,术后创面外涂黄油膏可以收敛止血促进鼻黏膜生长收到良好效果.应用微波笔式止血器,可使组织瞬间达到高温而凝固止血.其热效应与功率大小、辐射时间成正比,输出时间功率可瞬时控制,损伤深度与电极深度一致,电极头可直接接触出血部位,止血迅速有效彻底.本文认为本方法是治疗鼻出血简便而切实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 摘要:曰:"天行赤眼者,为天地流行毒气,能传染于人,……是谓天行赤眼,肿痛羞涩难开."天行赤眼"二七不愈,遂生翳".说明本病与时气流行,风热毒邪外袭有关.耳尖穴主治目赤肿痛[4],耳尖放血疗法具有疏风清热,泻火解毒作用.本研究表明,治疗组病例用耳尖放血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可以明显减轻眼部刺激症状,缩短疗程.本方法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至于其对EKC的作用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是眼科常见病,具有很强传染性,属祖国医学"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范畴.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我院采用耳尖放血疗法治疗EKC62例,取得满意疗效,EKC由腺病毒8型19型及37型感染所致,以腺病毒8型为主,是一种传染性强的眼病,曾引起世界性流行.目前对本病病毒治疗尚无特效药,常用的局部抗病毒滴眼剂为5﹪吗啉双胍、5﹪病毒唑、无环鸟苷、0.1﹪疱疹净滴眼液,及防止继发感染抗菌素眼药水[1-2],但临床疗效欠佳.EKC属于祖国医学"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范畴,<银海精微>曰:"天行赤眼者,为天地流行毒气,能传染于人,……是谓天行赤眼,肿痛羞涩难开."天行赤眼"二七不愈,遂生翳".说明本病与时气流行,风热毒邪外袭有关.耳尖穴主治目赤肿痛[4],耳尖放血疗法具有疏风清热,泻火解毒作用.本研究表明,治疗组病例用耳尖放血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可以明显减轻眼部刺激症状,缩短疗程.本方法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至于其对EKC的作用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形症昭著,务细核其六变(即寒热、虚实、表里),别部位之阴阳,而知一十二经循行之要."在用药上"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分用之膏."他还指出"外治之理,既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既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先列辨证,次论治,次用药".说明外治法与内治相同,都需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理论指明导下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骨科外治辨证法根据就是通过将患者局部的体征表现确定其所属的证型,合理的运用不同剂型、不同药性的外用药,达到外病外治的目的.">本文试探讨中医骨伤科外治法与辨证论治的关系.辨证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四诊所得收集患者全身和局部的表现,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症的特点和变化.中医辨证的方法大约有八纲辨证、脏腑辩证、经络辨证、三焦辨证、气血营卫辨证等,在骨伤科中应用最广的应是八纲辨证.首先把八纲辨证用于中药外治的是元代医家齐德之,所著<外科精义>:"大抵敷贴之法,欲消散肿毒,血脉疏通,寒热逆从断其去就焉","疽宜灸不宜烙,痈则宜烙不宜灸"等,体现了在使用中药外治时,必须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等决定外治法的去就和采取什么行之有效的中药外治.清代吴师机<外治医说>:"形症昭著,务细核其六变(即寒热、虚实、表里),别部位之阴阳,而知一十二经循行之要."在用药上"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分用之膏."他还指出"外治之理,既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既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先列辨证,次论治,次用药".说明外治法与内治相同,都需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理论指明导下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骨科外治辨证法根据就是通过将患者局部的体征表现确定其所属的证型,合理的运用不同剂型、不同药性的外用药,达到外病外治的目的.
  • 摘要:该科于1999年1月~2002年2月应用手法松解术加薰洗法治疗粘连性的肩周炎96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行肩关节松解术后,肩关节内及其周围往往会有渗出液,渗出液不及时吸收,则又会重新形成粘连,肩关节功能复又受限.应用外洗药物及功能锻炼,则可防止肩关节重新粘连,使肩关节的功能得以恢复.舒筋洗药(原洗一方)为本院制剂,由田基黄、苏木等组成,具有舒筋活络、散瘀消肿的作用,常用于跌打损伤、积瘀肿痛或筋骨损伤后期功能障碍等.作薰洗肩关节时,热水的作用已可促进肩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加上药物本身的作用,则更使肩关节的筋络舒松、气血流通,加快渗出液的吸收,起到防止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重新粘连的作用.治疗期间,均应嘱患者加强肩关节的功能锻炼,亦起到防止肩关节粘连的目的.总之,运用手法松解术加薰洗法治疗粘连性的肩周炎,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但是仍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对于肩周炎以肩关节疼痛为主,而肩关节活动功能无障碍的,不宜应用.对体质差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者,亦不宜应用.
  • 摘要: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名"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该院骨科二区在2001年-2004年6月底共治疗肩周炎病人64例,收到较好疗效.讨论及体会:肩周炎的手法治疗,初期以舒筋通络,活血行气止痛为主,手法宜轻柔;后期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为主,手法适当加重,并加大肩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手法配合中药熏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渗出的吸收,松解肩关节周围的粘连,滑利关节的作用,配合各个方向的被动活动,防止再粘连,故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肩周炎收到较好的疗效.肩周炎的治疗,一定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年老体弱者以轻柔为主,逐步松解,切忌暴力,以免引起骨折等意外事故;体强者以松解手法为主,适当加大力度.另外,治疗期间嘱病人注意保暖,积极功能锻炼,并配合内服中药、外敷本院制剂玉龙散或2号活血散,以提高疗效.
  • 摘要:笔者于1993年1月-2002年12月10年间,运用牵腿压腰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0例,3500人次,取得了良好疗效.讨论:牵腿压腰复位法具有一定优势.大推拿复位有较好的疗效,但此法需在手术室在硬外麻下完成,术后一般需卧床一周以上,复位过程和术后卧床病人均较痛苦,上述缺点限制了大推拿复位法的广泛应用;三维牵引复位效果较好,但术后需卧床三天,部分病人卧床时较痛苦,两次复位需间隔一周;对比上述两种复位法,牵腿压腰法可随时进行,每天进行,术后不用卧床,病人痛苦小,见效快,具有明显的优势.牵腿压腰复位法要掌握好适应症.腰椎结核肿瘤、严重骨质疏松、椎弓崩裂腰椎滑脱、严重神经损伤等属于牵腿压腰复位法的禁忌症,若错误应用牵腿压腰复位法,极易发生意外;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炎症期,若过早应用牵腿压腰复位法,可导致病情加重.
  • 摘要:肛肠疾病一般以保守及手术治疗为主,外治法在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外治法是药物通过皮肤和直肠粘膜直接吸收,促进病灶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清热化湿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吴师机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内治和外治的方法不同,但医理是一样的.常用的临床应用的肛肠外治法有熏洗法、外敷法、按摩法、灌肠法、栓剂使用等.在医疗实践中,辩证准确而通过口服给药治疗但疗效不显的情况并不少见,给药途径不合理是其原因之一,有些病例,尤其不少慢性或疑难病证,一般治疗过程长,口服给药阻碍了消化吸收功能,也影响临床疗效.内外治相辅治疗,可将治标与治本、局部与全身有机结合,可有效的提高临床的疗效.
  • 摘要:本文通过临床实践,创新地采用无痛性换药法既达到了污染伤口变为清洁伤口的目的,有效控制伤口和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同时避免了因敷料与创面的强行分离而致创面再次受损、出血,使换药操作过程中病者无痛楚感.另外,配合神灯进行局部热照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创面千燥,利于创面修复愈合,保证了创面肉芽良好生长,加速创面愈合,有利于患者损伤早期康复,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 摘要:跨进二十一世纪,如何弘扬中医药学,构架与打造先进的现代中医药体系,从而参与全球性的医坛竞争,无疑成了摆在所有中医药同道面前首当其冲的任务.2002年4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在深圳成立,两年来,全国及海外同道致力于中医外治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拟从中医外治的源流、现状、发展为切入点,瞻顾展望这门古老而年轻学科的渊源与前程.
  • 摘要:脐疗简介脐中疗法属中医外治法之一种,简称脐疗或脐疗法.脐疗是指将药物作成适当剂型(如糊、散、九、膏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刺、热熨、拔罐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换言之,脐疗是以脐(即神阙穴)处为用药或刺激部位,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脐疗是祖国医学的瑰宝,源于古代,在历史的中医文献中有大量的散见记载,并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它具有简、便、验、廉、捷等特点,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针灸及穴位外治疗法已经成为国内外同行研究和关注的一大研究趋势.脐疗便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无创痛穴位外治疗法中的一朵奇葩.
  • 摘要:中药外治法的定义中药外治法是与中医的内服药物治疗方法相对而言.其与内治法一样,均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药物施于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病的目的.药物外治临床研究中的几点建议:1.辨证论治,确定明确的证型;2.选择给药途径,确定治疗方法;3.剂型的选择、制剂的稳定性、可用性;4.三因制宜;5.用药部位的选择.6.建立规范的临床科研设计,明确对照组,实行双盲对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建议设立空白对照组及相同功效的口服药对照组.
  • 摘要:系统性硬皮病(SSc)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病,病因迄今不明,治疗十分困难.采用我们研制成功的中药汽疗仪并结合临床辨病辩证中药雾化透皮法为主治疗SSc临床研究75例,现报告如下:1.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和<实用中医风湿病学>,并结合临床.常见证候分为风湿寒侵袭、肺卫不宣证,阳虚寒凝、痰瘀互结证,气血两虚、经络失荣证三型.2.治疗与观察方法3.疗效标准与结果4.讨论与体会: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丙组治疗对临床症状、体征的皮肤弹力、肢端痊挛、关节肿痛、功能障碍、畏风怕冷、麻木、酸沉等指数改善显著:对ESR、Hb、ANA、ScL-70等均有显著的改善和调节作用;临床依证施药,表4所示:甲组显效率为40.00﹪,总好转80.00﹪;乙组显效率为30.00﹪,总好转75.00﹪;丙组显效率为54.29﹪,总好转97.15﹪.丙组3证型疗效优于甲、乙组,乙组对气血两虚证疗效优于甲组,表明对体虚者应配合内治法效果更有优越性.
  • 摘要:中医内病外治的主要方法是用中药制成不同的药物剂型,通过外敷法达到治疗内在疾病的目的.中医称之为外治药物;现代药剂学称之为透皮给药系统,其定义是指通过皮肤屏障,在预定时间内,以恒定速度释放出一种或数种活性成分到血液循环中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制剂.浩瀚的医书、大量的实物、历史的证明,足以得出结论渊源流长的中医外治,即最早的透皮治疗系统的鼻祖,首创于祖国中医药学,中国是透皮药物的发源地并在几千年的疾病作斗争中有不朽的丰功.它与中医药同源互根、相辅相成、相互融合是中医药科学中的分支学科.是由于受历史和学科理论的局限,中医外治不可能过早的提出透皮治疗系统这个现代名词,但任何事物应看本质和其内在机制,一旦被实践所证实,那就应该归划于所属的学科范畴.因此外治中药从药剂学上讲就属透皮药物.做为药物使用名称的透皮制剂有可能发源于美国,因科学文化水平的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命名,这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代表事物的本质.更不能代表事物的全过程,尤其是起源.因此,药物透皮制剂起源于中国,历史铸成的事实,是任何国家、任何个人不容再否认的定论.
  • 摘要:成书的秦汉时代就有内病外治的记载.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起,彻底破除了皮肤作为机体防御屏障不能成为给药吸收途径的传统观念.随着高分子材料、助溶剂、促渗剂的发展,使透皮给药治疗全身性疾病的研究和新剂的开发大力推向前进.上世纪90年代,透皮吸收在国际医药市场销售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其它制剂. 小结:1.青蒿素透皮给药可以维持长期有效的血药浓度,使用方便、剂量低,抗疟疗效优于口服给药.2.巴布剂载药量大,具有保湿、透气、抗老化、反复贴用仍保持其黏性的优良性状,为中药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提供了新技术平台.3.中药有毒成分透皮吸收的研究对外用药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应该加强.">"内病外治"是祖国医学传统疗法之一,早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成书的秦汉时代就有内病外治的记载.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起,彻底破除了皮肤作为机体防御屏障不能成为给药吸收途径的传统观念.随着高分子材料、助溶剂、促渗剂的发展,使透皮给药治疗全身性疾病的研究和新剂的开发大力推向前进.上世纪90年代,透皮吸收在国际医药市场销售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其它制剂. 小结:1.青蒿素透皮给药可以维持长期有效的血药浓度,使用方便、剂量低,抗疟疗效优于口服给药.2.巴布剂载药量大,具有保湿、透气、抗老化、反复贴用仍保持其黏性的优良性状,为中药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提供了新技术平台.3.中药有毒成分透皮吸收的研究对外用药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应该加强.
  • 摘要:本文介绍的中药汽浴(熏蒸)疗法以中药煎煮产生药气一中药的汽态作用于患者周身,通过皮肤、穴位全方位的渗透吸收,深入腠理,疏通经脉,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祛邪蠲痹,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功效.中药汽浴的另一个特点是药汽的温热刺激引起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机体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得以改善,从而解除血管痉挛而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减轻局部酸中毒,抑制无菌炎症的作用,从而使神经根受挤压的症状得以缓解,中药汽浴疗法,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而且操作安全,中药汽浴疗法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具体病人病情配药,采用一定的设备,把中药煎煮后,利用中药的蒸汽熏蒸,浸浴全身患处(皮肤)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医学外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 摘要: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而引起的综合征候群,据统计,国内发病率为3.8﹪-17.6﹪,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临床上最为常见,约占所有颈椎病患者中的70﹪,多见于45-60岁的病人,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已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非常重视本病的研究,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采用穴位(风池、风府、肩井、翳风、百会、太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并同期与口服西比灵治疗的CSA60例进行疗效比较.
  • 摘要:肩周炎是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以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多有外伤或慢性劳损史.本病属中医学的"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笔者三年来采用浮针治疗肩周炎1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具有见效快,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治疗周期短的特点:本组临床资料12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1年3月至2004年5月门诊病人.其中男性44例,女性76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5岁,44岁以下8例,44~65岁98例,65岁以上14例;106例为单侧肩患者,14例为双侧肩患者.诊断标准按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痹证诊断标准制定.通过对本组病例的治疗,总结分析出规律性法则,对提高肩周炎的治愈率有所帮助.
  • 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病理基础,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哮证"的范畴,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是儿童呼吸专科的常见病、疑难病.本研究是对哮喘缓解期的儿童,用维丁胶性钙、维生素B12注射足三里穴位,观察其对哮喘儿童临床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本研究选取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全穴,该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穴,可使白细胞的吞噬指数上升,增强其免疫功能.维丁胶性钙中的钙质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渗出减少,具有消炎、消种和抗过敏的作用.维生素B12作为辅酶参与体内许多生化代谢发应,如甲基传递、三羧酸循环,对人体组织代谢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取穴足三里穴注射维丁胶性钙和维生素B12,以达到调养脾肺,扶正固本之功.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通过足三里穴位注射,哮喘儿童咳嗽、喘息发作的次数及症状明显减少,使用β2受体兴奋剂的次数也小于对照组.足三里穴位注射对防治儿童哮喘有积极的意义,是增强西药疗效、提高患儿体质的有效途径.
  • 摘要: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是鼻内窥镜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然而在进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多数患者粘膜完全恢复需3-5个月,术后一个月为术腔清洁阶段及粘膜转归竞争阶段.术后第2天抽出纱条后,术腔多见干硬血痂,窦腔粘膜受损,缺乏粘液清除功能,窦腔底多聚粘稠分泌物,并形成棕黄色的痂皮.鼻甲粘膜形成伪膜并处于反应性水肿状态.术后1个月时术腔再次出现水肿,以各窦口粘膜周围更为明显,在粘膜缺损处出现囊泡、肉芽和小息肉,或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粘连.如何减轻这一阶段术腔的各种反应,对术后粘膜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鼻腔洗剂对术腔进行冲洗,对以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作对照,观察鼻腔洗剂对促进粘膜恢复的疗效.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