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国际第七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
中国国际第七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

中国国际第七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09-10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红十字会

会议文集:中国国际第七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之一,尽管目前的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病死率仍然高达43%,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并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就关于ARDS的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主要是肺保护性机械通气以及激素的应用。
  • 摘要:有害气体急性中毒是急诊常见疾病,常因防护不当或意外泄漏而发生,多为集体中毒,发病迅速,临床多表现为急性肺损伤,严重时出现全身症状,危及生命,死亡率高,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本文在分析急性有害气体中毒患者病例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 摘要:批量伤员救治应遵循损害控制外科原则,但与平时严重创伤救治中个别伤员的损害控制策略不同,批量伤员的损害控制策略主要体现在合理应用相对不足的、有限医疗资源,挽救更多的伤员,而避免超范围救治,施行不必要的紧急手术,侵占了有限的医疗资源,或降低了诊疗操作的技术标准,导致一些可能挽救的伤员死亡,或增加了感染发生率、再次手术率等。本文对检伤分类原则、分级救治原则、批量伤员救治中单个伤员的损害控制原则等进行了介绍。
  • 摘要:中国的防震减灾工作者和管理人员正在对汶川地震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总结反思,希望从中获得更多,更重要的资料和信息,吸取经验和教训,帮助我们更加有效的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为预防和减轻未来的地震灾害做出贡献。地震是全球性的灾害,地震活动没有国界,我们愿意与全球的同行们共享防震减灾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是帮助我们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环节;注意并落实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对于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筑住房和工程时,注意避开活动断层和注入崩塌、滑坡、泥石流之类地震灾害的隐患地段,也是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方面。
  • 摘要:乌头属毛莨科植物,包括川乌、草乌和雪上一枝篙,其主要成分是乌头碱,为剧毒的双酯型生物碱,它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故乌头碱的药酒中常有较高浓度乌头碱。我国民间广泛用乌头碱类草药泡酒饮或炖肉食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痛及其他关节疼痛等病证。此类植物毒性大,因煎煮时间不当、饮用过量、误服等常发生中毒,导致死亡的病例时有报告,但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方法,近几年来,笔者应用血液净化结合综合治疗己经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对草乌急性中毒救治的临床和实验进行了系列深入研究。
  • 摘要:北京市朝阳区是北京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区,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朝阳区在首都的地位举足轻重,因而需建立与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口多元化需求相适应的公共卫生体系。本文就具有人口多、地域广、国际化程度高城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模式进行探讨。
  •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闻传播在紧急救援中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关于灾害新闻的报道和传播的概况,并分析了灾害新闻的传播与紧急救援的关系,指出新闻报道和传播在灾害的救援过程中有着报道现实情况和留存历史记录的双重作用。这两种作用事实上是不可分开的,是基本上重合在一起的,只是这两种作用体现的时间段不同,前一种作用体现在灾害发生和救援的过程之中,而后一种作用体现在灾害之后的回顾和研究之中。
  • 摘要: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系当前烧伤外科面临的棘手难题,已成为提高临床危重伤员救治成功率的主要障碍。因此,深入了解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其可能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脓毒症发病主要机制进行介绍,提出烧伤脓毒症综合防治策略,指出近年来,尽管烧伤脓毒症发病规律与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多项脓毒症、MODS治疗的临床试验并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动物实验研究与临床试验大相径庭的结果值得反思,暴露了人们对复杂机体反应过程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些事实表明脓毒症的根本发病环节及作用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新的干预途径值得进一步探索。
  • 摘要:目的:探讨军事医学救援在我国灾害救援中的作用。方法:总结汶川地震医学救援的经验,分析军事医学救援我国灾害救援中的作用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军事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的措施。结果:汶川大地震医学救援过程中,事医学救援工作运用大批量伤员的早期枪伤分类、分级救治等技术优势,在伤员早期救治及脏器并发症防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同时也反映出军事医学救援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结论:在新的形势下应不断加强军事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学习国际先进救援理论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加强灾害侦察和信息收集能力,为医学救援指挥决策、灾后分析总结和科学研究提供准确依据:完善医学救援预案;军地结合平战结合,将各具特色的军地救援力量统筹整合,建立统一指挥、密切合作、协同作战的机制;作好灾害救援对提高军事医学及野战外科学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总结海军总医院抗震救灾第一医疗队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医疗救援工作,探讨分级医疗救治体系在地震救援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工作记录,分析医疗救援行动中的工作结果。结果:根据地震灾害的特点和受灾地区的地理特征,医疗救援采取三级救治体系救治伤员。第一级为前出救治小分队,深入地震受灾的核心区,工作重点是分批、分组在废墟区进行搜救,全力救治幸存者;第二级为野战救护所,在县城曲山镇城乡结合部开设野战救护所,重点抢救大批量经过自救和已救但后送有生命危险或再次损伤的病员、卫生防疫、为转运伤员做好医疗保障;第三级为伤员转运和后方医院救治,工作重点是专科救治,重症监护和心理疏导。结论:在震后的黄金救援时间里采用分级医疗救治体系可以使成建制医疗队最大程度的发挥医疗救援的作用。
  • 摘要: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美国有近500万HF患者,每年有近50万新诊断的HF患者。HF这一慢性病的特点是病情易于恶化,常反复住院(由于失代偿),因而HF的医疗费用很高,据估计2005年美国用于HF的费用约为279亿美元。本文现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概况进行介绍,简述了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及临床诊断情况。
  • 摘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战创伤急救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包括战创伤救治新观点、新方法,新型急救器材的研制等,这些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综合集成创新都对战时及平时急救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此结合当前急救体系的建设作一总结,简述了地方创伤医院或创伤中心完成军队创伤训练的相关内容。
  • 摘要: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存在开放性创面、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吸入性损伤、长期广谱抗生素使用等因素,极易导致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甚至一些小面积的烧伤患者也常并发严重的真菌感染,而且许多患者在死亡前没有接受任何抗真菌治疗。本文在总结2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抗真菌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大面积烧伤患者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的经验和体会。指出确诊大面积烧伤病人深部真菌感染较为困难,为了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提倡预防性和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是十分必要的。
  • 摘要: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进一步发展即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是肺内各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参与的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和(或)肺泡上皮细胞的损害,引起大量富含蛋白质和纤维蛋白的液体渗出至肺间质和肺泡,形成非心源性肺水肿所致。脓毒症是ALI或ARDS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脓毒症所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往往最先导致ALI,在此基础上恶化,累及其他脏器,以致发生MODS。广泛的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是ALI的病理基础。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可原发于侵袭肺的理化或生物性因子的直接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炎性反应引起的损伤,它往往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的肺部表现。引起损伤的机制中以多种效应细胞、炎症介质和凝血系统的作用最受关注。本文现对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在其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江苏省十六运提供可靠的食品安全卫生保障。方法:采取国际已经成熟国内正在推行的HACCP管理方法。结果:整个十六运期间未发生一例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事故。饮食行业的卫生状况更上一层楼。结论:应用HACCP管理方法对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卫生保障工作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明显成效性,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普及推广。
  • 摘要:今年初,墨西哥、美国等多国暴发甲型H1N1型流感(简称甲流)疫情,我国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了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深圳作为我国最大的出入境口岸城市之一,疫情防控情势严峻。深圳市卫生局指示急救中心负责组织全市的甲流疑似病人的转运工作,经过4个月的实践证明:正确掌握甲流防控知识对院前转运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指出初期报道甲流疫情紧急深圳转运任务异常艰巨,参照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做法,调整防控措施转运任务相对减少,提出要严抓消毒隔离、加强应急准备。
  • 摘要:目的:了解社会公众对心肺复苏(CPR)相关知识的普及情况,为开展全民急救技能培训提供依据。rn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407名社会公众经过CPR技能培训前后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rn 结果:社会公众在培训前后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社会公众对CPR的知晓率不高,急救知识及技能普及率低。在社会公众中广泛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强化现场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对全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着重大意义。
  • 摘要:目的:为了解国人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综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对本院2例恶性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外院会诊1例恶性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资料及国内有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以肌强直、发热、意识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为主,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结论:引起恶性综合征,可由高效价精神药物,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或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等引起。作者认为可能与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慢代谢型、超慢代谢超型及不代谢型三种形式有关,在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最好是单一用药,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观察疗效等,如发生,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血透等处理,是治疗恶性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最重要措施。
  • 摘要:战时环境下伤员救治体系与平时条件下灾害医学救援体系存在兼容性与互通性。二者的共同点包括组织管理、分级救治、独特的医学理论、救治对象为大批伤(病)员、救治条件甚为困难等。本文通过阐述战伤分级救治体系的起源,延伸到灾害医学救援的分级救治、灾害医学救援的立体后送体系的发展趋势。认为战时“三区七级”救治体系已经不适应未来灾害医学救援的需求,结合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分级救治的成功经验及笔者的现场亲身经历,提出未来灾害医学救援分级救治阶梯可分为三级或二级,同时强调了建立并完善灾害医学救援立体后送体系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外同类研究进展。
  • 摘要:地震灾害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伤口或创面。这些伤口或创面良好的处理是创伤后机体功能康复的前提,外科创面的正确处理是外科手术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如何妥善处理伤口,缩短手术时间以保证危及生命创伤的救治,修复和封闭伤口,加快愈合,防止感染发生,减少全身和局部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是创伤外科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伤口治疗概况及复杂伤口或创面的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进行了介绍,指出VSD作为一种新的伤口修复的前沿技术方法,使得急性伤口和慢性伤口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创伤学的发展,VSD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方法和材料的不断改进,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不但给医生提供了一种伤口封闭或修复的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也给无数患者带来福音。
  • 摘要:2009年6月5日8时,成都市川陕路将军碑地段发生一起公交车燃烧事故,造成现场25人死亡,76人受伤。成都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调集各临近事故现场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力量,立即展开现场紧急救治,将伤员转运至就近四家医院。省人民医院(省急救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到省卫生厅应急指挥部指令,立即派出5辆救护车及急救、烧伤、骨科、脑外、危重症等知名专家队伍赶到军区总医院、416医院、五冶医院开展救治。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了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立即组织成立省市、军地联合救治专家组,并立即开展救治工作。本次“6.5.公交车燃烧事件”紧急救治工作取得较为满意的救治结果,分析指出本次事件,统一指挥是救治成功的前提。集中反映了区域省市、军地联合救治的重要性。并集中了全国、军队、四川省、成都市的救治力量,包括:烧伤外科、重症医学、急诊急救医学专家,充分利用行业救治专家力量和本地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 摘要:在全国各族人民满怀喜悦刚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之后,召开这次高层应急管理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顾6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们经历了一次次重大考验,战胜了一个个危机和挑战,感到无比自豪。展望未来,全国各族人民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本文介绍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脉络,简述了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急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新中国成立60年来,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需要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 摘要: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时间启动一级救灾响应预案,利用自身组织的国际性、社会性、专业性、灵活性的优势,向国内外发出紧急救助呼吁,派出紧急救援队开展医疗救援和心理救援,接待并安排境外医疗救援队和红十字会国际联合会援助的ERU应急队参与救援。引进国际联合会救灾装备,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总会和各级红十字会先后共派出107批紧急救援队,37批心理救援队,为灾区近23万群众提供了紧急医疗救援服务。总结此次地震救援经验教训:救援队伍的派遣及灾害现场的协调;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调配机制;灾区医疗需求的评估问题等方面拯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 摘要:新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是在短时间引起的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面临巨大威胁和严峻挑战,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东城区是北京市中心城区,公共场所众多,人口密集,并且是国庆60周年庆典活动人群主要聚集地区,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任务十分繁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生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本区积极调动辖区各种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网底功能,取得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阶段性胜利,为国庆60周年庆典的安全保障工作做出了应有贡献。本文提出加强社区公共卫生基本服务网格建设,明确岗位责任;提高社区防控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认识,加强社区医疗卫生培训;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控自觉性。甲流H1N1流感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任重道远,本区也只是取得了这场战役的阶段性胜利。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继续坚持科学防控、群防群治的方针,力争取得甲流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全面胜利。
  • 摘要:2003年以来,海淀区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强化了政府责任和管理力度。经过几年努力,初步建立起了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战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组织管理和指挥体系从薄弱到健全,管理职能从分散到集中,管理方式从经验管理到依法科学管理,工作重点从重处置到预防与处置并重,协调机制从单一部门应对到跨部门协调联动的卫生应急管理五大转变,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能力显著提高。本文介绍了海淀区公共卫生应急发展现状,分析了海淀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态势,提出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建立行之有效的联防联控机制、大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加大卫生监督管理力度。
  • 摘要: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机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状况称为职业中毒。在职业活动过程中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接触化学毒物而导致的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工作人员在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均可能发生急性或慢性职业中毒。职业中毒事故具有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影响面广、情况复杂、救援难度大等特点,致使职业中毒事故常常演变为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本文介绍了职业中毒分类及其特点,简述了突发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并就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响应、突发职业中毒事件发展对策等进行了讨论。
  • 摘要: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卫生局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各级献血办公室、采供血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完善保障机制,加强协调沟通,强化演练培训,监督检查落实,北京市的血液保障工作体系,经历了搭建和成长的过程,出色地完成了汶川地震、奥运会残奥会、国庆60周年大庆、甲型H1N1流感救治等重大事件期间首都日常和应急两方面的临床用血的足量、安全和及时供应等各项任务。现对北京市血液保障工作的原则及思路进行介绍,指出北京市血液保障体系包括制度保障、血液来源保障、资源保障、质量保障、应急演练与培训等五个方面,文章分别加以论述。
  • 摘要:近年来本省在应对SARS、霍乱、麻疹、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传染病疫情,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应急救援,处置含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事件和奥运卫生保障等工作中,浙江省反应迅速、沉着应对,各项工作忙中有序,有条不紊,经受住了考验。虽然本省卫生应急工作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依然面临复杂的形势和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卫生强省”建设,逐步实现民本卫生、和谐卫生的目标,努力开创我省卫生应急工作新局面,本文就卫生应急工作主要进展、卫生应急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突出政府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义务与职责,加强投入,改善设施,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健全法规,整合资源,整体规划,城乡统筹,全面推进本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
  • 摘要:北京回龙观医院于2002年12月加挂了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自中心成立6年多以来,所开展的工作一直秉承着北京市政府北京市编制办公室批件中的精神:开展与自杀及预防自杀有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与预防自杀有关的社会服务,承担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本文介绍了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组织机构建设,提出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咨询服务,加强自杀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及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 摘要:近几年来,本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履行卫生监督职责的同时,不断探索大型活动公共卫生保障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先后成功地为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WTO经济部长会议、中国夏季达沃斯年会、国际服装节、国际啤酒节等世界性的大型活动以及人大、政协等重要会议提供卫生监督保障工作,积累了一些大型活动卫生监督保障工作经验。本文提出建立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体制,提高决策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机制,构建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落实岗位职责;开展专项整治,监督不漏死角。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卫生部和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根据卫生部《大型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大型活动卫生保障工作,依法履行卫生监管职责,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 摘要:脓毒症(sepsis)是以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可诱发脓毒症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如何降低脓毒症的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已成为目前危重病医学领域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新近发现,血管紧张素(Ang Ⅱ)除具有控制血压、调节水盐代谢、调节血管张力、血流和促进细胞生长、增殖等作用之外,还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Ang Ⅱ及其受体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Ang Ⅱ的生产与受体,分析了Ang Ⅱ及其受体在脓毒症中的致炎作用及由此造成的损害,最后对Ang Ⅱ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行了简述。
  • 摘要:急性中毒患者可出现急性胆碱危象,中度和重度患者还可能发生中间综合症(intermediate syndrome, IMS)和迟发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organophosphate induced delayedpolyneuropathy, OP1DP)。由于中间综合症严重时可以导致呼吸肌麻痹,最终使得患者死于呼吸功能衰竭。因此,针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降低中间综合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中间综合症的发病机制,指出中间综合症是有机磷中毒后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现对其病理生理过程进行简述。
  • 摘要:目的:探讨灵活的急诊模式在地震伤员的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对地震中伤员的情况及我中心的应急处理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率和病残率明显较低。结论:统一指挥,整合资源,科室人员及功能的及时变动,EICU的作用,急诊医师日常的急救技能培训及各专业的轮转提供了治疗基础。
  • 摘要:自1878年,Boehm在动物模型上成功进行了心肺复苏(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开始,1892年,Maass进一步描述了在人体进行CPR的方法。1960年,Kouwenhoven发现了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形成人工循环的实验室证据和临床有效性。不久,又报道了对数例心脏骤停患者在除颤之前进行胸外按压(ECC)和人工呼吸,使其60%心脏和神经功能恢复的经验。且如果患者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则应该在除颤前给予短时间的胸外按压图。为了给心脏骤停患者提供更持续、疗效更肯定的胸外按压和通气,本文介绍了常见的胸外心脏按压仪器和它们在临床中的优缺点。并对胸外按压仪器的必要性与分类进行了简述。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