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膀胱功能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33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118553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2011’四川省针灸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康复医学论坛暨康复医师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等;膀胱功能训练的相关文献由740位作者贡献,包括高振梅、毕鸿雁、谢明辉等。

膀胱功能训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18553 占比:99.97%

总计:1118875篇

膀胱功能训练—发文趋势图

膀胱功能训练

-研究学者

  • 高振梅
  • 毕鸿雁
  • 谢明辉
  • 赵晓梅
  • 郝世杰
  • 高敏
  • 丁德谦
  • 万淑琴
  • 乔永芳
  • 付细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叶蕾; 姚惠萍
    •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压力监测下定压放尿在重症病人长期留置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3日—2020年12月7日入住浙江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留置导尿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定时组55例,定压组63例。定时组病人在留置导尿期间定时放尿,定压组病人在留置导尿期间行膀胱压力监测定压放尿。比较两组病人训练前后膀胱安全容量、干预期间尿管拔管率、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及干预期间成功拔管病人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后残余尿量、留置尿管时间。结果:训练后,定时组膀胱安全容量为(399.04±39.05)mL,定压组膀胱安全容量为(424.22±46.74)mL,定压组大于定时组(P<0.05);干预期间,定时组尿管拔管率为54.5%,定压组尿管拔管率为73.0%,定压组高于定时组(P<0.05);定时组成功拔管病人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为(2.40±0.78)h,定压组成功拔管病人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为(1.98±0.85)h,定压组短于定时组(P<0.05);定时组成功拔管病人首次排尿后的残余尿量为(75.17±4.76)mL,定压组成功拔管病人首次排尿后的残余尿量为(55.16±4.18)mL,定压组少于定时组(P<0.05);定时组成功拔管病人留置尿管时间为(10.07±2.74)d,定压组成功拔管病人留置尿管时间为(7.48±2.55)d,定压组短于定时组(P<0.05)。结论:在膀胱压力监测下为重症病人定压放尿,可提高病人膀胱功能训练效果,有效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提高拔管率。
    • 顾梦霞; 郑彬彬; 王丹
    •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功能训练联合丁苯酞在脊髓损伤(SCI)伴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浙江省台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SCI伴NB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单用组予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联用组在单用组基础上加膀胱功能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及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单用组和联用组平均单次排尿量和日单次最大排尿量较前明显增加,日均排尿次数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联用组变化幅度更明显(P<0.05);单用组和联用组膀胱最大容量和排尿膀胱压力明显上升,尿残余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且联用组变化幅度更明显(P<0.05);同时联用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95.24%)较单用组(80.95%)更佳(χ2=4.091,P<0.05)。结论 膀胱功能训练联合丁苯酞用于SCI伴NB患者中的效果较确切,能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尽早恢复自主排尿,改善排尿和尿动力学情况。
    • 詹红淑
    • 摘要: 目的探析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采取穴位艾灸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均实施常规治疗干预,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膀胱功能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穴位艾灸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膀胱功能指标及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平均尿失禁次数、日单次最大尿量、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排尿次数等膀胱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最大尿流速率、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残余尿量等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采取穴位艾灸进行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及尿流动力学指标,对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 魏军; 刘婷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的风险管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膀胱癌术后患者排尿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行膀胱癌术的106例患者,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采用膀胱功能训练护理的53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采用基于FMEA的风险管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护理的53例患者为FMEA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1个月后排尿情况与排尿功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1个月,FMEA组排尿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EA组储尿期最大膀胱压力及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E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MEA的风险管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较好改善膀胱癌术后患者排尿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陈其强; 桂树虹; 唐月清
    •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和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老年脊髓损伤(SCI)患者临床疗效、膀胱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老年SCI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反馈组各52例,针灸组在常规恢复训练基础上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反馈组在常规恢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治疗。治疗8 w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膀胱及肠道功能变化情况,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 w后针灸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反馈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常规恢复训练治疗老年脊髓损伤患者膀胱、肠道功能恢复较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效更佳,且患者依从性更好,更加经济。
    • 吴志建; 柯秋平
    •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贮尿期膀胱压力、排尿期膀胱压力、日间排尿、夜间排尿、尿失禁、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尿流率、排尿期膀胱压力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贮尿期膀胱压力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日间排尿、夜间排尿、尿失禁次数以及ICI-Q-SF、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中应用针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尿功能。
    • 张淑芹; 李彦杰; 秦合伟; 李鸿章; 牛丽; 华晓琼; 刘昊源
    • 摘要: 目的观察主刺中膂俞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主刺中膂俞,配穴:次髎、肾俞、小肠俞、大肠俞、膀胱俞。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4周。统计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指标(包括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膀胱内压)、生活自理能力。结果4周后,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指标、生活自理能力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主刺中膂俞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指标、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范江华; 马甜; 杨艺; 聂剑飞; 黎成林
    •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于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患者应用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运动想象疗法,研究组患者应用呼吸功能训练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尿流动力学指标、膀胱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大于治疗前,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及膀胱内压力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及膀胱内压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残余尿量均少于治疗前,每次排尿量多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24 h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残余尿量均少于对照组,每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用呼吸功能训练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具有特别理想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尿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有利于促进膀胱功能尽早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刘薇; 麻佳健; 杨迎民; 朱文宗; 金永喜; 张艳艳; 张蒙梦
    • 摘要: 目的观察揿针、重复功能性磁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间歇导尿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脑卒中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及基础尿失禁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膀胱功能训练及间歇导尿,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揿针及重复功能性磁刺激。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疗程(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排尿日记指标(24 h尿失禁次数、24 h排尿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生活质量(QO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残余尿量减少(P<0.05),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增大(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大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24 h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24 h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OABSS、QOL评分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OABSS、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膀胱功能训练、间歇导尿相比,加用揿针、重复功能性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疗效满意,能有效缓解尿失禁症状,改善尿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边建婷; 宣燕妮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结合围术期膀胱功能训练对胃肠手术后尿潴留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胃肠手术后急性尿潴留患者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结合围术期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膀胱功能恢复有效率、首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及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及初尿感膀胱容量均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结合围术期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胃肠手术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促进尿动力学指标及心理状态改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