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海口
  • 出版时间: 2012-06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肩胛骨松动训练对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肩袖撕裂关节镜下缝合锚修补术后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2例,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34~58岁,平均47.2±2.1岁;实验组20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8~56岁,平均44.5±3.4岁.两组均采用常规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短波治疗和肩袖损伤微创术后康复计划行功能训练,实验组除了常规康复治疗外,于术后2周开始肩胛骨松动训练,采用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测量及美国加州大学肩评分表(Universerty of Can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score UCLA)分别在手术后4周、8周和12周时进行评估.结果:两组间比较患者术后4周时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测量、UCLA评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实验组较对照组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测量、UCLA评分改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和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实验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袖撕裂关节镜下缝合锚修补术后康复中,早期介入肩胛骨松动训练有利于改善肩关节功能,有助于促进肩关节活动度恢复.
  • 摘要:目的:近10年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功能有下降的趋势.本研究通过选取不同专业学生对其进行改良后的联合机能实验,通过不同运动对其心脏增加不同负荷.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以希望得到不同专业学生心在血管耐受运动负荷能力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首都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08级、09级的大学女生20人,体育专业08级、09级的20人.先测量出身高与体重及安静时脉搏心率,按照改良后联合机能实验步骤进行试验,并记录相关数据.据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总结出不同专业女生耐受运动负荷能力.结果:体育专业女生耐受运动负荷能力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恢复能力也强于非体育专业女生.结论:进行合理体育训练可以增强耐受运动负荷能力.
  •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测试同一受试对象的握力和下肢肌力以及腰背肌力,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希望得到握力与下肢肌力,腰背肌力的相关系数来论证握力代表全身肌肉力量尤其是下肢肌力的可靠性.方法:选择首都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08级、09级的大学生男女各20人,先测量出身高与体重,然后用握力计测出受试者的握力(测三次,取最大值,测试方法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方案进行,测试用握力计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定用实验器材).通过GT-350型肌力等长测试仪测出其双侧的下肢肌力.用日本GT-330型下肢等长肌力测试仪分别测试受试者在上肢屈曲和伸展两种姿态下的腰背肌力.据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总结出握力与下肢肌力及腰背肌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握力与下肢肌力及腰背肌力均存在相关性.并且握力与下肢肌力的相关系数高于其与腰背肌力的相关系数.结论:握力可以代表全身肌力,尤其是下肢肌力.
  • 摘要:目的:应用DTI及MRS技术,研究孤独症患儿大脑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孤独症患儿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从神经生理和神经生化角度探讨"神经联结异常"理论,找出影像学方面的客观证据以辅助孤独症的诊断.方法:分别对14例孤独症患儿及8例对照组儿童进行DTI及MRS检测,并对孤独症组患儿进行孤独症相关量表ABC及CARS检查.选定双侧额叶、海马、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小脑白质为感兴趣区(ROI),检测FA值、ADC值及NAA、Cho、Cr绝对值、NAMCr、Cho/Cr比值,分析两组儿童相应部位检测值的差异,并比较孤独症组左右半球相应部位各值的差异;对孤独症组检测值与孤独症临床症状(ABC及CARS评分)及年龄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孤独症组与对照组比较:DTI结果:孤独症组左海马FA值比对照组低(P=0.033); MRS结果:孤独症组左海马Cr值(P=0.020)及右海马Cr值(P--0.044)比对照组低.孤独症组左右半球比较:DTI结果:左胼胝体膝部FA值低于右胼胝体膝部(P--0.042),左胼胝体压部ADC值高于右胼胝体压部(P=0.006);MRS结果:左额叶NAA、Cho、Cr低于右额叶(P=0.015、0.015、0.020);左胼胝体压部NAA低于右胼胝体压部(P=0.009);左小脑Cho/Cr低于右小脑(P---0.044).孤独症组影像特征与临床症状及年龄的相关性:DTI结果:左小脑FA值与CARS评分呈正相关(r=0.684,P=0.02);左小脑ADC与年龄呈负相关(r=-0.614,P=0.044);MRS结果:左海马NAM Cr与ABC评分呈负相关(r=-0.729,P=0.003);右小脑Cho/Cr与CARS评分呈正相关(r=0.548,P=0.042);右小脑NAMCr与年龄呈正相关(r=0.613,P=0.020).结论:1、孤独症患儿左侧大脑半球所研究区域DTI所反映的结构和MRS所反映的功能低于右侧,提示患儿大脑半球内部存在神经联结不足;左侧胼胝体膝部及压部DTI所反映的结构和MRS所反映的功能下降,提示患儿大脑半球间也存在着神经联结不足.2、孤独症患儿额叶、海马及胼胝体的神经解剖联结下降,则该部位功能也会下降,而并未有局部代偿性功能亢进的表现,进一步支持了"神经联结不足"的假设.3、在所研究脑区中,小脑DTI所反映的结构和MRS所反映的功能的异常最能反映孤独症患儿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存在逐步改善的趋势.
  • 摘要:矫形鞋垫制作技术在90年代以前主要是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传统石膏模型鞋垫制作方法,需对患者足部用石膏绷带取阴型、石膏阳形修型以及使用塑料板材进行高温成型或金属材料手工敲来制成个性化的鞋垫.这种制作技术的特点是鞋垫制作加工时间长、一般一双鞋垫制作须两天时间,同时对制作师技术和临床阅历要求特别高,需经过长时间专业知识学习和临床专业实践培训才能胜任.另一种鞋垫制作方法为半成品鞋垫配置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已经预制好各种型号系列的半成品鞋垫,经过简单加工调整完成,鞋垫的整个加工过程只需一个小时左右.以上两种鞋垫制作方法,患者使用鞋垫时,通常需要买大一两号码鞋或者定制特殊矫形鞋,才能将鞋垫放入鞋中.由于鞋的加长和鞋的空间加大,其结果常常导致步行时前后足杠杆力臂加大,和足的有效包容作用降低;往往导致下肢生物力学对线发生变化,改变了患者正常的生理生物力学对线规,对患者步行造成不益的影响.rn 不同于以上两种鞋垫制作技术,CAD/CAM鞋垫制作技术是运用电脑分析和动态检查发现足部和脊柱所存在的缺陷,计算机系统把所获提取的信息通过鞋垫专用的设计软件,进行鞋垫具体设计.设计制作鞋垫时,除了根据患者足部畸形的特征、患者功能要求和选择放置鞋垫的鞋的类型以及选定鞋垫模型块外,在设定的矫形鞋垫模型快后鞋垫的具体设计时、可根据足底压力测量、3D等测量数据,智能化对鞋垫的厚度宽度、内外侧弓形状、患者疼痛点的位置等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智能化的局部修改,最后通过数字加工机床制作出个性化、独一无二的鞋垫.它重点强调矫形鞋垫一定要与鞋的适配理念.对鞋或定制的矫形鞋的选择时,要求鞋本身应有内置鞋垫,而智能加工的鞋垫形状要与原鞋垫的大小形状吻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证鞋垫的作用.这种计算机鞋垫加工技术也可以网络将足部及鞋垫设计中所需的相关测检测量数据传直接递给足部矫形鞋垫中心制作中,设计制做出的美观、舒适的个性化矫形鞋垫.患者检查、评估、矫形鞋垫设计与制作整个制作过程只需1个小时.同时可以将患者制作过程中所有的数据保存在电脑中,真正实现高效、快速、科学化、数字化、个性化地设计制作鞋垫,是矫形鞋垫制作技术的发展方向.它的缺点是一次性设备投入大,一般全套设备须50-80万元,如果加上脊柱测量评估系统就需100万以上,比较适合于鞋垫制作量大的矫形鞋垫制作中心、广大医务工作者及鞋垫患者远程定制.
  • 摘要:目的: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致残性疾患,其康复治疗已成为中国儿童康复工作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中国是人口大国,专业医疗机构康复尚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家庭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家庭中使用康复训练辅具患儿的治疗效果,探讨探讨小儿脑瘫家庭中使用康复辅具配合医疗机构综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60例脑瘫患儿(男性31例,女性2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进行每周3次医疗机构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每天还使用康复辅具在家庭中进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项和88项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66项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项各功能区评分均高于治疗前,除对照组A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A、B、E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机构综合康复治疗,配合训练用的康复辅具进行家庭康复,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结论:结果显示家庭辅具的使用,结合医院的综合康复治疗,能更有效地促进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辅具有维持患儿正常姿势、抑制痉挛、预防关节变形、提高运动功能等作用,很好的辅助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值得推广使用.
  • 摘要:本文介绍152例临床诊断为梨状肌紧张综合症的患者,使用腰椎稳定性训练及梨状肌牵伸的康复技术治疗,显效及临床痊愈60例、疗效良好62例;27例无效;3例加重。传统理论认为梨状肌综合征与外伤等导致梨状肌挛缩有关,本文认为发病原因可能如下:腰椎的稳定肌群(多裂肌)功能下降,导致行走中腰椎主动伸展力量下降,为弥补动能的下降,梨状肌在行走中持续过度收缩(在髋关节后伸位主动外旋髋关节)加以补偿,梨状肌长期代偿性紧张最终可能导致肌肉张力过度及持续增高,当患者坐骨神经解剖变异由梨状肌之间穿行时被持续痉挛的梨状肌卡压可导致坐骨神经痛.单纯的按摩、理疗可缓解紧张的梨状肌,但不能根治.使用悬吊训练技术等主动康复技术激活腰椎的稳定肌群后,才能迅速、长期的缓解症状.同时,对紧张的梨状肌进行持续牵伸(髋关节内旋位)也可临时性减轻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 摘要:目的:对脑瘫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和红细胞聚集性观察以探讨脑瘫儿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微循环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组患儿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昆明会议制定的小儿脑瘫诊断标准.年龄1~8岁230例,男146例,女84例,选幼儿园的正常同龄儿30例作对照.采用理邦CSBⅡ型经颅脑血管超声检查仪(TCD),使用2 MHz的脉冲多普勒探头双侧颞窗分别测量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LCA)的血流频谱,所得频谱输入计算机分析系统,自动计算出所测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I).同时对73例患儿采用北京莱润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图像图形研究所研发的红细胞观测与临床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红细胞聚集性测试,选用国产WX-6型多部位微循环显微镜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结果:在ACA、MCA、LCA 3组动脉中,脑瘫组Vm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I及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头颅MRI有脑白质及额叶皮质发育不良者脑血管阻力参数及血流速度异常者较正常对照组更明显.轻、中度脑瘫组与重度脑瘫组间比较PI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程度与红细胞聚集增高具有相关性(P<0.05);轻、中、重度脑瘫组间中重度红细胞聚集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中、重度脑瘫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异常明显高于轻度脑瘫组(P<0.05);而中、重度脑瘫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的脑瘫儿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管襻短小,输入枝显著痉挛,管襻数目减少,有不同程度红细胞聚集;不同程度脑瘫患儿之间血沉及K方程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常.结论:①通过对脑瘫患儿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及74例脑瘫患儿红细胞聚集性及甲襞微循环的观察研究表明:脑瘫患儿存在着脑血流动力学障碍,其特点为脑供血呈高阻力、低灌流,伴有外周微循环的明显障碍及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的异常,年龄越小障碍越显著.脑瘫病情越重,红细胞聚集增高越明显.且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的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脑瘫患儿有着慢性脑微循环障碍的学说理论.②脑微循环障碍是抑制婴幼儿脑瘫患者脑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用改善脑微循环药物及针灸,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微循环障碍,增加脑皮质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供氧,对脑发育高峰时期的婴幼儿脑瘫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可达到促进脑发育的目的,利于脑组织的修复重塑与功能代偿.
  • 摘要: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年龄26月-73月,随机分为2组:①B超定位后下肢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包括生物反馈治疗在内的综合康复治疗(BTX-A组,13例);②康复治疗组(不包括肉毒素注射与生物反馈治疗,12例).患儿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7天、14天、1月、3月进行以下评定:①改良Ashworth量表(MAS),②综合痉挛量表(Css),③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进行以下评估:①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②步行速度,③下肢表面肌电图.BTX-A组在肉毒毒素注射后第二天、康复治疗组人组后开始康复治疗,其中BTX-A组注射后第二天还加入针对下肢痉挛拮抗肌的生物反馈治疗.结果:两组患儿以上评估项目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CSS、PROM治疗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4天、1月、3月P<0.05; BTX-A组3天、7天、14天、1月、3月均P<0.05);MAS、CSS、PROM治疗后3天、7天、14天、1月、3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MFM评分D,E两项、步行速度、下肢表面肌电分析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BTX-A注射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包括生物反馈治疗在内的综合康复治疗较单纯康复治疗能更好地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提高其运动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摘要:目的:探讨视觉调节系统对脑卒中患者站立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例无前庭功能病变且具有10米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静态站立平衡测试.对重心左右偏移体重百分比(左右偏移)、重心前后偏移时间百分比(前后偏移)、重心分布分区(A%时间)进行训练前、后对比和睁、闭眼对比,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视觉对前后偏移没有影响,同时训练前后也没有差异(P>0.05);视觉对左右偏移有影响(P<0.05),同时睁眼状态的左右偏移在训练前后有差异性(P<0.05),在闭眼状态没有差异性(P>0.05);视觉在训练前对A%(时间)没有差异性(P>0.05),在训练后随着本体感觉功能改善,视觉对A%(时间)有影响(P<0.05),并且训练后较训练前比较在睁、闭眼状态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视觉调节系统对训练前、后患者的平衡功能有影响,并且影响不同.
  • 摘要:目的:观察双侧上肢训练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利用BOLD-fMRI技术初步探讨双侧上肢训练对脑功能重组的影响.方法:8例病程为1-3月、无明显语言认知障碍的皮质下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双侧训练组(n=4)、传统训练组(n=4),分别接受双侧上肢训练、传统上肢训练,每天1小时,每周5天,持续4周.双侧上肢训练包括双侧上肢同时进行的、同向或反向的治疗性动作和功能性活动,如减重下双侧上肢水平内收外展动作、双侧肩关节上举动作、双侧上肢推拉动作、双侧腕背伸动作等.传统上肢训练根据神经发育原则制定,主要为患侧上肢单侧的运动与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人组时(第1次)、人组4周后(第2次)以简式Fugl-Meyer运动评估量表(FMA)的上肢及腕手部分、运动评估量表(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功能评定和BOLD-fMRI扫描.fMRI扫描时运动模式依次为患侧、健侧被动肘关节屈伸运动.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和fMRI扫描中执行患侧肘关节被动任务时对侧、同侧大脑半球激活的体积与强度.结果:①双侧训练组和传统训练组患者治疗后均在FMA(上肢及腕手) (p=0.004,p=0.026)、MAS (p=0.035,p=0.004)评分中取得显著进步.②双侧训练组在治疗后的FMA(上肢) (p=0.003)和MBI (p--0.010)评分中取得显著进步;传统训练组在治疗后的FMA(上肢) (p--0.149)和MBI (p=0.065)评分中取得进步,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双侧训练组治疗后,除了双侧大脑半球主要皮质感觉运动区(SMC)的激活增加,还有双侧运动前区(PMC)、补充运动区(SMA)、扣带回(CMA)、前额叶皮质(PFC)、后顶叶皮质(PPC)以及小脑(CER)等次要皮质运动区的激活增加;传统训练组患侧大脑半球主要皮质感觉运动区(SMC)激活的范围和强度增加,而同侧主要皮质运动区和双侧的次要皮质运动区的激活没有明显增加.④两组患者的患侧半球主要皮质感觉运动区(SMC)的激活增加与患侧上肢的FMA(上肢及腕手)、MAS的得分增加相关.结论:双侧上肢训练和传统上肢训练都可以促进患侧上肢功能的提高;相对于传统上肢训练,双侧上肢训练更利于上肢近端的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双侧上肢训练可以引起双侧大脑半球主要皮质运动区和次要皮质运动区更加广泛的激活;患者患侧半球主要皮质运动区的激活和患侧上肢功能有关.
  •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研究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促进其临床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回顾文献,整理后进行研究,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网(1999-2011年),万方数据库(1995-2011年)、VIP中文科技期刊库、NSTL国家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库、中国学位论文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中国科技奖励项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Google (1994.1-2011.3),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水中平板步行训练系统,脊髓损伤或截瘫;临床应用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外文数据库包括Medline(1966-2011年)Springer link,Web of science数据库,Google学术搜索,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Under water Treadmill Training; Spinal cord injury; Clinical applic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水中平板训练系统和脊髓损伤有关者.结果:初检得到37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13篇文献,进行回顾性研究,以"UWTT;,SCI"为主题词研究最多的是英国,有5篇(38.46%),国内文献中有SCI患者进行以UWTT为主的康复训练文献报道3篇,11例SCI患者经UWIT训练后患者的ASIA感觉评分提高,运动评分,行走距离及最大步速明显提高,提示SCI患者进行UWTT训练可改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及步行能力.结论:UWTT是一项较新的水疗康复技术,兼有浸浴、水中步行及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特点,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具有减轻下肢负荷,缓解痉挛,改善步态,缓解肌肉萎缩,增强残存肌力,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改善体位性低血压等作用,但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还有临床推广需进一步加强.
  • 摘要: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术后系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50例.将术后能够坚持来进行系统锻炼的患者设为康复组,仅进行出院或门诊指导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25例.使用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Elbow Scale,ASE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和VAS疼痛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时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7周、3个月和1年时的主动前屈和体侧外旋角度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患者ASES及UCLA评分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改变(P<0.05),且两项评分康复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术前无差异(P>0.05),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7周、3个月和1年时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康复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恢复期SCI治疗中的作用,观察心理治疗SCI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恢复期SCI患者根据随机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心理干预治疗.干预措施为心理暗示和放松疗法;观察两组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SDS和SAS评分.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7.7%,对照组46.4%,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DS和SAS评分:两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恢复期SCI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与心理因素有关,在患者的整个治疗期间,心理干预都要介入,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同样重要,在治疗时不容忽视.在心理干预方面,有心理治疗师设计方案,并要教会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护工及其家属使用的方法和技巧,为患者营造立体的全方位的康复空间,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 摘要:目的:比较限制-诱导运动治疗(CIMT)、CIMT结合电刺激、作业治疗(O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能、肌肉募集和协调功能状况,以及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68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CIMT组、CIMT结合电刺激组(CIMT-ES组)、OT组.三组在医院进行2周的强化治疗,之后指导在家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患儿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以下测评和分析:腕关节充分屈曲位时的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改良Ashworth量表(MAS)、抓握力量、九柱孔测试(NHPT)、上肢功能测试(UEFT)、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的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分测试、整体评价量表(GRS)、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和表面肌电图.结果:1、临床功能指标的改善 三组患儿的AROM、NHPT、UEFT、MAS、PDMS、GRS和社会生活能力得分治疗后6个月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后2周比较,CIMT-ES组的MAS得分的改善较CIMT组显著,CIMT-ES组的NHPT改善率好于OT组,CIMT-ES组的UEFT的提高率好于CIMT组、OT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比较,CIMT-ES组患儿的抓握力量提高率好于OT组,CIMT-ES组、CIMT组的NHPT、UEFT改善率均好于OT组,CIMT-ES组的PDMS视觉-运动整合得分提高率好于OT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CIMT组、CIMT-ES组GRS得分的提高率均高于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表面肌电信号数据的改变使用患手最大用力抓握时,三组双手腕部的均方根值(RMS)、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CR)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比较,CIMT-ES组患手腕伸肌RMS改变率高于OT组(P<0.05),CIMT-ES组患手腕伸肌iEMG、协同收缩率的改变率高于CIMT组、OT组(P<0.05);治疗后6个月的抓握肌力与患侧腕伸肌iEMG的提高呈正相关(P<0.05),UEFT得分改善分别与患侧腕伸肌、腕屈肌iEMG的提高均呈正相关(P<0.05).使用健手最大用力抓握时,三组患手腕部和健手腕伸肌RMS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IMT-ES组的患手腕伸肌iEMG治疗后6个月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CIMT结合电刺激在提高偏瘫患儿手功能表现方面效果最好,运动单位的有利募集和腕关节协调功能的加强可能是其作用的外周机制.
  •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配合百忧解治疗老年人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康复组、药物组及联合组3组,每组40例.每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同时早期康复训练,药物组同时服用抗抑郁药物百忧解,联合组予早期康复训练及口服百优解治疗.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12周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康复组和药物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康复组和药物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配合百忧解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