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残余尿

残余尿

残余尿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955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祝您健康、医药与保健:下旬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康复医学论坛暨康复医师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等;残余尿的相关文献由46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振显、孙福振、张静等。

残余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1.1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955 占比:98.86%

总计:15128篇

残余尿—发文趋势图

残余尿

-研究学者

  • 王振显
  • 孙福振
  • 张静
  • 文建国
  • 李雪梅
  • 杨涛
  • 陈康宁
  • 丁淑君
  • 于剑刚
  • 冯仙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关星; 王菲; 覃艳; 张地; 乔鹏; 王飚
    • 摘要: 目的分析经阴道前壁吊带悬吊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259例接受尿道中段悬吊带术(MUS)、平均年龄为(57.027±10.069)(32~87)岁的女性患者资料,以是否发生排尿困难为判断终点,对年龄、病程总长、体质量指数(BMI)、顺产数量、症状分级、手术方式、尿流率及残余尿(PVR)与术后排尿困难发生之间的预测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多种变量中,仅术前最大尿流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84),并发现当术前最大尿流率小于20.5 mL/s时,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术前最大尿流率的降低可有效预测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风险,有效预测将对术后处理起到积极作用。
    • 王书龙; 黄艳芳; 王劭亮; 袁俊峰
    • 摘要: 原发性前列腺肉瘤是源于前列腺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罕见[1]。由于前列腺肉瘤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且无特异性表现,加之文献报道较少,因此极易漏诊、误诊。我院2012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2例原发性前列腺肉瘤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例1,35岁,因“排尿困难1周”来院,门诊行膀胱残余尿彩超检查:残余尿720 ml,遂行导尿治疗并收入院。
    • 宋芬芬; 岳宝安; 康朝宾; 蔡艳
    • 摘要: 目的 探究针刺会阴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针刺取穴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针刺治疗尿失禁的穴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刺会阴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不同时间段的膀胱残余尿量.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2、4周后的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会阴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可提高临床效果.
    • 孙延波; 李奎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尿道扩张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改良尿道扩张术治疗的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前进行体检、尿常规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超声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及膀胱尿道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均行a受体阻滞剂治疗3个月以上而无明显效果,在局部麻醉下行改良尿道扩张术,治疗结束后3个月行IPSS评分、尿动力学检查测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Qmax)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3例患者治疗后,25例患者诉排尿困难症状较前明显缓解,8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拟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治疗后IPSS评分为(15.18±6.19)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4.86±7.26)分(t=3.782,P<0.001);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53.69±48.35)mL]较治疗前[(181.45±92.15)mL]明显减少(t=15.328,P<0.001);治疗后Qmax[(16.21±4.22)mL/s]明显高于治疗前[(7.91±1.69)mL/s](t=6.358,P<0.001);治疗后Pdet.Qmax[(27.38±5.13)cmH20]较治疗前[(57.15±8.43)cmH20]明显下降(t=9.58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尿道扩张术是一种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有效方法,可作为手术治疗的补充.
    • 马丽娟; 徐慧蔚
    • 摘要: 目的:探讨便携式膀胱B超扫描仪在妇科肿瘤术后残余尿量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2月本科室100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使用便携式膀胱B超扫描仪对其进行残余尿测定.结果:100例残余尿患者残余尿量为0~999m L,平均(160.23±184.97)m L;56例连续测量3次残余尿量均<100m L,平均(160.23±184.97)m L,患者无任何排尿困难症状及不适主诉,膀胱功能恢复良好;44例连续测量残余尿3次均≥100mL,结合临床症状,符合尿潴留诊断标准,经诱导排尿、理疗及药物治疗后,自行排尿3例,留置导尿41例.结论:使用便携式膀胱B超扫描仪测量残余尿量可及时发术后尿潴留,操作简单,报告快捷,及时提供医生对患者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对治疗效果进行动态评估,从而减少反复尿路置管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 刘淳; 魏乐伟; 郭建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残余尿测定联合间歇性导尿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住院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采取术后留置尿管持续开放48 h后拔除,观察组采取术后留置尿管24 h后拔除,鼓励患者自行小便,排尿困难患者通过残余尿测定后根据需要进行间歇性导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率及恢复自主排尿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残余尿测定联合间歇性导尿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后应用可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率,帮助患者恢复膀胱功能.
    • 郭世健; 邓东成
    • 摘要: 目的:研究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60例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TURP治疗,试验组行TUEP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最大尿流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中冲洗液量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IPSS、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UE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能有效改善术中及术后情况,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恢复,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 邱耀均; 戴丽; 龚泽辉
    • 摘要: 目的:观察膀胱扫描仪测定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12月收治由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6例,在清洁间导尿前使用膀胱扫描仪测定残余尿量.结果:46例患者住院期间应用膀胱扫描仪测定残余尿368次.护理人员根据测定的残余尿量,制定了个性化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案.每次测得残余尿≥100 mL 16例,采取规律的间歇性导尿治疗方案.每次测得残余尿73~226 mL 22例,采取早晚各清洁导尿1次,于早晚清空膀胱.每次测得残余尿<100 mL 8例,说明患者膀胱功能基本恢复,不采取导尿措施,只采取定期监测残余尿方案.结论:膀胱扫描仪能够准确地获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信息,并确定导尿时间,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导尿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降低膀胱感染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