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H
BPH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59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4篇、专利文献91篇;相关期刊252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老年医学与保健、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BPH的相关文献由1397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光存、陈荣智、杜波等。
BPH
-研究学者
- 何光存
- 陈荣智
- 杜波
- 祝莉莉
- 王凯
- 杨远柱
- 等
- 秦鹏
- 邓钊
- 邱永福
- 万建民
- 刘世家
- 刘喜
- 刘裕强
- 江玲
- 符辰建
- 陈亮明
- 何俊
- 彭佩
- 郑秀婷
- 郭建平
- 刘开雨
- 李容柏
- 石少阶
- 贺治洲
- 任光俊
- 任鄄胜
- 刘芳
- 吴寒
- 张祥华
- 梁毅
- 江南
- 陆贤军
- 韦宇
- 高方远
- 黄大辉
- 付毅博
- 吴宏飞
- 周聪
- 唐顺学
- 居小兵
- 王东文
- 王益华
- 田云录
- 田冰川
- 肖金华
- 赵志刚
- 鲍镇美
- Edwin D. Lephart
- J.任
-
-
李文林;
任东
-
-
摘要: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行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无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9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8例经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后排尿无力的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成甲乙两组,每组54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补中益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前列腺症状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过对应治疗,甲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乙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乙组的Qmax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甲组,而RUV与IPSS评分则显著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行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无力的BPH患者,给予其补中益气汤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还可改善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整体效果显著。
-
-
陈環;
李杰;
顾腾飞
-
-
摘要:
前列腺增生(BPH)是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常见泌尿外科疾病之一,患者往往因尿频、尿急、尿不尽及进行性排尿困难等就诊[1]。手术治疗目前已成为BPH患者常用治疗方式之一,尤以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应用最为广泛[2]。研究显示[3-4],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需给予持续膀胱冲洗以加快康复进程.
-
-
徐凌;
冯建伟;
郎金田;
乔弘宇;
张志坚;
崔刚
-
-
摘要: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中老年排尿障碍的良性疾病[1]。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BPH好发年龄为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病人的排尿困难等症状也逐步加重。急性尿潴留(AUR)是BPH重要的并发症,2014年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及治疗指南推荐[3],对于BPH病人拟行手术及微创治疗前如残余尿>300 mL,建议行尿动力学检查。
-
-
孙之勇;
邹志辉;
刘爱民;
古宏兵;
张双;
梁朝朝
-
-
摘要:
外科手术是公认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疗效最好的方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至今仍是BPH外科治疗的标准术式[1]。然而,该术式存在腺体残留易复发、大出血需输血、电切综合征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且这些并发症会随着前列腺体积增大而增加。近20年来,随着腔内前列腺剜除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越来越多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支持[2-5],双极等离子腔内前列腺剜除术(bipolar endoscopic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BEEP)等腔内前列腺剜除术已被中国、欧美国家等主流泌尿外科指南推荐为大体积(>80 ml)BPH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对于中小体积(30~80 ml)BPH治疗术式的选择,目前研究尚存争议,原因在于相关临床研究证据不足,尤其是关于BEEP和TURP比较的研究证据缺乏。
-
-
李志勇;
蒲光平;
严坤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PKRP)对体积<100 mL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体积<100 mL BPH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PKRP治疗,观察组采用PKER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IPSS评分、BPH-QO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IPSS评分和BPH-QO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术前(P<0.05).两组术后出血、尿道损伤及永久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PKRP,PKERP在治疗体积<100 mL BPH患者方面具有微创、切除效果佳、术后恢复快及整体疗效佳等优势.
-
-
于志新
-
-
摘要:
目的 分析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我院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78例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TUPKP进行治疗,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状况.结果 患者在治疗之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P<0.05),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治疗后所有患者的Hb、血纳、残余尿量、IPSS及QOL等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最大尿流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 对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并发率发生概率较低,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有利预后,适用于临床治疗方面大量的推广和使用.
-
-
王荣刚;
刘永林;
乔丽娇;
闫淑珍
-
-
摘要:
目的 比较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3.0T磁共振(MRI)扩散峰度成像.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到2019年1月108例前列腺病患者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PCa组40例,BPH组68例.比较两组的常规MRI、扩散张量成像(DTI)相关参数:纤维示踪图(FT)、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FA值鉴别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两组达峰时间和最大强化峰值.结果 PCa组的结节状病灶22例、斑片状病灶15例、弥漫性病灶3例,BPH组结节状病灶17例、斑片状病灶4例、弥漫性病灶47例;PCa组斑片状病灶大小为(6.12±0.78)cm2,显著大于BPH组斑片状病灶[(1.48±0.29)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中,26例癌区纤维束走行紊乱、局部稀疏,11例局部纤维束中断、消失,3例纤维连续性存在、局部稀疏;BPH组中,41例中央区纤维束增粗且局部稀疏、外周区纤维束明显受压变薄且纤维束密度增高,13例中央带纤维局部稀疏、外周带纤维束走行完好,14例中央带纤维走行完好、外周带纤维束局部略有稀疏.PCa组的FA(0.48±0.15)显著高于BPH组的FA(0.26±0.11),ADC[(0.77±0.23)×10-3mm2/s]显著低于BPH组[(1.29±0.31)×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A值绘制所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敏感度0.93,特异度0.85,诊断界值0.19.PCa组的达峰时间均集中在120s前,BPH组的达峰时间主要集中在120s后;PCa组最大强化峰值(85.21±9.10),显著低于BPH组最大强化峰值(267.58±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的各参数可有效提高PCa、BPH的鉴别诊断.
-
-
陈结能;
周晓帆;
周欢;
吴春志;
李嘉健
-
-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尖部黏膜的前列腺等离子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BPH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纳入高龄高危BPH患者65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5例行保留尖部黏膜的前列腺等离子剜切术,对照组30例行常规的经尿道双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道狭窄、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膀胱冲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尖部黏膜的前列腺等离子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BPH的短期效果相当,但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特别适用于高龄高危BPH,该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选择.
-
-
陈结能;
周晓帆;
周欢;
吴春志;
李嘉健
-
-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尖部黏膜的前列腺等离子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BPH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纳入高龄高危BPH患者65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5例行保留尖部黏膜的前列腺等离子剜切术,对照组30例行常规的经尿道双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道狭窄、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膀胱冲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尖部黏膜的前列腺等离子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BPH的短期效果相当,但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特别适用于高龄高危BPH,该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选择。
-
-
刘婉婷;
吴玉玲;
黄正宇;
李玉玲;
范彩连;
幸珍
-
-
摘要:
目的 观察盆底肌功能锻炼结合电针治疗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TURP术后排尿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预行TURP术治疗的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用术前术后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结合电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术前术后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的方法.比较两组术后排尿症状评分及B超下检测尿后膀胱残余尿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尿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功能锻炼结合电针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BPH患者TURP术后排尿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