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前列腺切除术

前列腺切除术

前列腺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7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701999篇;相关期刊465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男科学年会、2007年全国急危重病护理(昆明)学术研讨会等;前列腺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4189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潞林、黄毅、张帆等。

前列腺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97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01999 占比:99.76%

总计:703712篇

前列腺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前列腺切除术

-研究学者

  • 马潞林
  • 黄毅
  • 张帆
  • 单玉喜
  • 薛波新
  • 高新
  • 夏术阶
  • 张旭
  • 曹承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泽华; 谢飞; 刘风霞; 何蕾; 李延江
    •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术后切缘阳性(PSM)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1年7月接受腹腔镜下RP(LRP)或机器人辅助下RP(RARP)的81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前列腺病理标本的切缘状态将患者分为切缘阴性组(443例)和切缘阳性组(37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确诊年龄、BMI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术前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术前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比值、术前血清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水平、术前血清粒淋比(NLR)、术前前列腺体积(超声评估)、穿刺Gleason评分、术后Gleason评分、手术时间及前列腺是否突入膀胱,分析以上因素对PSM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间确诊年龄、BMI指数、术前前列腺体积及术前血清fPSA/tPSA比值、术前血清NL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tPSA水平、术前血清PSAD、术前血清PAP水平及穿刺Gleason评分、术后Gleason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9.829~-3.104,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Gleason评分(OR=1.846,95%CI=1.611~2.117,P<0.01),术前血清tPSA水平(OR=1.013,95%CI=1.008~1.018,P<0.01),术前血清PAP水平(OR=1.013,95%CI=1.002~1.025,P<0.05)及前列腺是否突入膀胱(OR=1.640,95%CI=1.171~2.299,P<0.01)为RP术后PSM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回归方程绘制上述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710(95%CI=0.675~0.745)。结论穿刺Gleason评分、术前血清tPSA水平、术前血清PAP水平及前列腺是否突入膀胱为RP术后PSM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结论可更好地辅助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积极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张帆; 陈曲; 郝一昌; 颜野; 刘承; 黄毅; 马潞林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及术后膜性尿道长度(membranous urethral length,MUL)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后控尿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前列腺腺癌并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LRP的患者69例,患者均于LRP术前及术后行磁共振检查。术前MUL定义为前列腺尖部尿道至阴茎球部尿道之间的距离,术后MUL定义为膀胱颈口至阴茎球部尿道之间的距离,MUL留存比定义为术后MUL占术前MUL的百分比。所有患者均行腹膜外LRP,自术后第1个月起每月对患者的控尿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以全天不需要使用尿垫为控尿功能恢复标准。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术后3个月控尿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LRP术后患者控尿功能恢复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间术后控尿功能恢复曲线的统计学意义。结果:69例患者平均年龄(71.4±8.6)岁;穿刺前平均前列腺特异抗原(23.40±30.31)μg/L;术前磁共振测量前列腺体积(prostatic volume,PV)为12.20~128.48 mL,平均(39.48±22.73)mL;术前MUL为5~22 mm,平均(13.0±3.3)mm;术后MUL为4~22 mm,平均(12.3±3.4)mm;MUL留存比为80%~100%,平均93.9%±6.2%。LRP术后3个月和12个月69例患者控尿率分别为57.9%(40/69)和97.1%(67/69)。单因素分析表明,PV(P=0.028)、术前MUL(P<0.001)和术后MUL(P<0.001)是LRP术后3个月尿失禁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MUL<13 mm是LRP术后3个月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Log-rank检验提示,术前MUL≥14 mm、术后MUL≥13 mm和MUL留存比≥94%的患者术后控尿功能恢复分别优于术前MUL<14 mm、术后MUL<13 mm和MUL留存比<94%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MUL、术后MUL和MUL留存比与LRP术后控尿功能恢复存在相关性,术后MUL较短是术后3个月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金静; 任菁
    • 摘要: 目的分析自制膀胱冲洗比色卡在持续膀胱冲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行持续膀胱冲洗患者100例,按随机分数字表法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对患者引流进行判断以调节冲洗滴速)和观察组(应用自制比色卡对患者引流液进行判断以调节冲洗滴速)。对比各指标结果。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膀胱冲洗情况优于对照组,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自制膀胱冲洗比色卡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持续膀胱冲洗中可减少膀胱冲洗量,缩短膀胱持续冲洗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贺大千; 王昕凝; 王琨翔; 闫伟华; 张弛; 张铭鑫; 杨学成
    • 摘要: 目的基于贝叶斯网络构建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生化复发预测模型,并探讨其临床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下或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的209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危险因素应用bayesiaLab软件构建生化复发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的优劣。结果209例患者中共43例患者术后1年内出现生化复发,生化复发的发生比例为20.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辅助治疗、临床及病理分期、切缘性质、包膜侵犯、精囊侵犯、淋巴血管及周围神经侵犯、根治病理Gleason评分、PI-RADS评分及手术方式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1年内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χ^(2)=2.026~26.306,P<0.05),基于上述10个因素建立贝叶斯模型。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患者生化复发的AUC为81.43%,准确度为80.95%,灵敏度为88.37%,特异度为96.55%,阳性预测值为85.71%,阴性预测值为80.00%。结论基于贝叶斯网络成功构建了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生化复发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预测。
    • 李琳; 吴燕萍; 江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接受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I-QOL)、尿失禁主观评估量表(ICI-Q-SF)评分及排尿频次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10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前者术后应用常规护理,后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应用多维度协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排尿频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及尿失禁频次均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ICI-Q-SF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护理期间应用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主观感受具有积极效应,可借鉴和推广。
    • 肖瑶
    •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双级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经尿道双级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观察组则给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及留置尿管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使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切除术均有安全、有效的效果,但剜除术更能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快速促进术后恢复.
    • 王明超; 章又云; 俞世成; 朱世斌; 徐力; 倪康欣; 成晟; 丁国庆; 李恭会
    • 摘要: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前入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入路RARP)和机器人辅助膀胱后入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入路RARP)的术后结果和尿控恢复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的92例进行RARP的低、中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 μg/L,临床TNM分期≤cT2bN0M0,Gleason评分≤7]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施行前入路RARP(前入路组),40例施行膀胱后入路筋膜内RARP(后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感染、术后漏尿、术后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及手术效果(切缘阳性率和术后尿控恢复时间).结果 9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前入路组手术时间(103±23) min,后入路组(130±2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入路组术中出血(100±54) ml,术后感染率为5.8%(3/52),术后漏尿率为3.8%(2/52);后入路组则分别为(103±64) ml、5.0%(2/40)、2.5%(1/4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入路组切缘阳性率为7.7%(4/52),后入路组切缘阳性率为12.5%(5/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即刻、1周、1个月、3个月尿控恢复率比较,后入路组均优于前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6个月尿控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后入路RARP术后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肿瘤控制,术后早期尿控恢复较传统前入路RARP具有明显优势,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可选术式.
    • 段纷雨; 赵志斌; 张小宝; 张艳珂; 王云; 朱梦雪
    •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扩张指数(dIVC)指导液体管理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择期全麻下行TURP的男性患者80例,年龄60~80岁,BMI 18~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dIVC指导液体管理组(G组)和传统液体管理组(C组),每组40例.G组采用dIVC指导液体管理,术中维持dIVC≤18%;C组采用传统"4-2-1"补液法则进行液体管理.记录术前、术后1 h血乳酸浓度和血钠浓度.记录术中晶体液输入量、术中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手术时间、PACU内留观时间、术后住院时间、PACU内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和苏醒期谵妄、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1 h G组血乳酸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G组PACU内留观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1 h血乳酸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中晶体液输入量明显减少(P<0.05),术中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明显升高(P<0.05),PACU内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和苏醒期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TURP采用dIVC指导液体管理可以减少患者术中晶体液输入量,减少PACU内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和苏醒期谵妄发生,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 李添添; 王琳
    • 摘要: 目的 研究多维度协同护理对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9年1月诊治的81例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和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维度协同护理.两组均干预1个月,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尿失禁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日间排尿频次、夜间排尿频次、尿失禁频次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行为限制、社交活动限制和心理影响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日间及晚上排尿次数及尿失禁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ICI-QSF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技能以及知识宣教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维度协同护理应用于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术后护理中,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 石露; 朱瑞霞; 李飞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整合膜蛋白22(SMIM22)基因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其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至2019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的20例前列腺组织样本,其中PCa 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10例.采用t检验分析癌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GEO PCa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中PCa组织样本和正常前列腺组织样本SMIM22 mi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SMIM2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SMIM22表达水平与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的关系研究.结果 在TCGA数据库中PCa组织和正常前列腺组织中SMIM22表达水平分别为(75.5±3.7)和(28.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GSE35988数据集中PCa组织和正常前列腺组织SMIM22表达水平分别为(1.17±0.28)和(-0.06±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标本经RT-qPCR检测发现PCa组织中SMIM22 miRNA水平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MIM22是术后生化复发的影响因素(HR=0.502,95%CI:0.297~0.848,P=0.010).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MIM22是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HR=0.573,95%CI:0.338~0.970,P=0.038),而且其预测作用独立于Gleason评分和病理T分期.结论 SMIM22在PCa组织中高表达,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PCa组织中SMIM22表达水平可作为术后生化复发的辅助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