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切缘

切缘

切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专利文献600652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现代泌尿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切缘的相关文献由661位作者贡献,包括原志庆、于旭阳、何永刚等。

切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00652 占比:99.97%

总计:600805篇

切缘—发文趋势图

切缘

-研究学者

  • 原志庆
  • 于旭阳
  • 何永刚
  • 修典荣
  • 原春辉
  • 彭颖
  • 方志伟
  • 施万利
  • 李磊
  • 王明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泽华; 谢飞; 刘风霞; 何蕾; 李延江
    •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术后切缘阳性(PSM)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1年7月接受腹腔镜下RP(LRP)或机器人辅助下RP(RARP)的81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前列腺病理标本的切缘状态将患者分为切缘阴性组(443例)和切缘阳性组(37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确诊年龄、BMI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术前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术前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比值、术前血清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水平、术前血清粒淋比(NLR)、术前前列腺体积(超声评估)、穿刺Gleason评分、术后Gleason评分、手术时间及前列腺是否突入膀胱,分析以上因素对PSM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间确诊年龄、BMI指数、术前前列腺体积及术前血清fPSA/tPSA比值、术前血清NL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tPSA水平、术前血清PSAD、术前血清PAP水平及穿刺Gleason评分、术后Gleason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9.829~-3.104,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Gleason评分(OR=1.846,95%CI=1.611~2.117,P<0.01),术前血清tPSA水平(OR=1.013,95%CI=1.008~1.018,P<0.01),术前血清PAP水平(OR=1.013,95%CI=1.002~1.025,P<0.05)及前列腺是否突入膀胱(OR=1.640,95%CI=1.171~2.299,P<0.01)为RP术后PSM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回归方程绘制上述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710(95%CI=0.675~0.745)。结论穿刺Gleason评分、术前血清tPSA水平、术前血清PAP水平及前列腺是否突入膀胱为RP术后PSM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结论可更好地辅助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积极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钟镇铧; 范凤凤; 李占文
    •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VAE)与局部扩大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影响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患者198例,其中134例患者行VAE治疗,为VAE组;另64例患者行局部扩大切除术治疗,为局部扩大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复发情况。以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为自变量,以肿瘤复发与否为因变量,多因素分析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肿、皮肤淤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80(46.4±14.5)个月,VAE组患者复发率11.94%(16/134),局部扩大切除组患者复发率10.94%(7/64)。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21%比81.8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3 cm是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VAE是治疗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的有效方法,肿瘤最大径>3 cm是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 李友健; 杨阳; 李伟健; 邱雪峰; 郭宏骞; 李笑弓
    • 摘要: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在处理前列腺移行带肿瘤时发生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临床局限性移行带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RARP,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移行带前列腺癌.对切缘阴性和切缘阳性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相关指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术后发生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前列腺体积、累及双叶和包膜侵犯与术后切缘阳性相关(P<0.05).保留Retzius间隙的术式(RS-RARP)(OR=8.208,95%CI:1.961~34.353,P=0.004)、累及双叶(OR=6.453,95%CI:1.117~37.279,P=0.037)和包膜侵犯(OR=16.822,95%CI:2.998~94.387,P=0.001)是RARP处理移行带前列腺癌时发生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前列腺体积(OR=0.957,95%CI:0.919~0.996,P=0.033)对切缘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肿瘤分期和保留Retzius间隙术式是RARP在处理移行带前列腺癌时发生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 封媛媛
    •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高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效果,同时分析切缘阳性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高级别SIL患者共613例临床资料,其中330例采用CKC术治疗设为A组,283例采用LEEP术治疗设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及腺体累及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切缘阳性和复发独立危险因素.结果: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A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绝经、病灶范围及阴道镜检查结果均是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缘阳性、绝经及HPV感染均是患者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相较于CKC,LEEP治疗SIL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绝经、病灶范围及阴道镜检查结果与术后切缘阳性独立相关,切缘阳性、绝经及HPV感染均是患者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
    • 杨涛; 孟庆军; 杨过; 张瑜; 韩灵; 罗文坚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小切缘保肾手术治疗早期肾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局限性肾癌(T1期)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放性保肾单位术,依据手术时切缘的厚度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研究Ⅰ组(切缘 ≤4 cm),另一组为研究Ⅱ组(切缘>4 cm),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引流时间、肿瘤直径、手术切缘、术后血肌酐)以及3a和5a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研究Ⅰ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肿瘤直径等方面和研究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引流时间、手术切缘、术后血肌酐等方面,研究Ⅰ组患者与研究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Ⅰ组术后3 a、5 a的复发率及生存率与研究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肾手术中小切缘手术能有效减轻对肾功能的损害,手术风险低,术后恢复快,具有推广价值.
    • 韩剑秋; 李毅; 朱维铭
    • 摘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因其严重的并发症往往离不开外科手术治疗,而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决定了手术方式和技术的差异性,在IBD术者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下,IBD的外科治疗逐渐规范化.在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中,如何有效减少和避免术后复发是一项难题.近年来以肠管切除范围、吻合方式等为代表的手术方式和技术对疾病进展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全结肠切除后的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成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外科首选治疗方式;IPAA手术的部分分期方式,如二期手术和改良二期手术对UC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IBD手术治疗逐渐走向规范化,预示着IBD的认知和处理手段逐渐形成体系,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手术方式和技术的革新能够有效减少复发,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任辉; 邵长卿; 冯静; 宋海平; 王启堂; 陈耀坤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采用梭柱型或圆柱型区段切除对保乳切缘肿瘤残留的影响,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寻找一种兼顾两种方法优点的手术方式。方法对于行乳腺癌保乳术的入组患者分别采用梭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A组)或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B组),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标本切缘的肿瘤残留情况;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保乳术后乳腺外观的满意度调查,进而寻找最佳的手术方式,以确保在完全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手术对正常腺体的副损伤。结果A组标本侧切缘、乳头对侧切缘的肿瘤残留患者数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标本乳头近端切缘的肿瘤残留患者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11,P0.05)。术后半年满意度调查显示,B组患者对于乳腺外观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02,P<0.05)。结论在肿瘤安全性方面,梭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优于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但却比后者有更大的副损伤。乳腺癌保乳术乳头近端切缘有必要切至乳头下方,而乳头对侧切缘以及侧切缘只要切至肿瘤旁开1 cm即可,不需要过多切除远端腺体。
    • 任辉; 邵长卿; 冯静; 宋海平; 王启堂; 陈耀坤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采用梭柱型或圆柱型区段切除对保乳切缘肿瘤残留的影响,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寻找一种兼顾两种方法优点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于行乳腺癌保乳术的入组患者分别采用梭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A组)或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B组),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标本切缘的肿瘤残留情况;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保乳术后乳腺外观的满意度调查,进而寻找最佳的手术方式,以确保在完全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手术对正常腺体的副损伤.结果 A组标本侧切缘、乳头对侧切缘的肿瘤残留患者数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标本乳头近端切缘的肿瘤残留患者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4.11,P<0.05).术后1年A、B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半年满意度调查显示,B组患者对于乳腺外观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x 2=4.02,P<0.05).结论 在肿瘤安全性方面,梭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优于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但却比后者有更大的副损伤.乳腺癌保乳术乳头近端切缘有必要切至乳头下方,而乳头对侧切缘以及侧切缘只要切至肿瘤旁开1 cm即可,不需要过多切除远端腺体.
    • 摘要: ①为实现平衡,人工牙面和切缘排列而成的前后向的曲线(从正中面观)和中外侧的曲线(从冠状面观)。②人工牙排列成的弧线。在可摘全口义齿修复中,以防止由髁导和切导产生的在下领侧方和前伸运动中义齿的脱位。
    • 张浩洋; 孙嘉乐; 胡灿; 周奇; 欧阳骏; 黄玉华; 凌志新
    • 摘要: 目的:比较R.E.N.A.L.、PADUA、C-index、DAP评分系统预测经后腹膜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结局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1例接受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评估4种评分系统对术后达成MIC(即手术切缘阴性、热缺血时间<20 min、未出现Clavien-Dindo 3~4级的重大并发症)的预测效能.并进一步分析4种评分系统评分与其他围手术期结局的相关性.结果:4种评分系统均能够预测术后能否达成MIC,其中R.E.N.A.L.评分、DAP评分的预测效能最佳(P <0.001).R.E.N.A.L.、DAP、C-index评分为低复杂的肿瘤患者更容易术后达成MIC(P <0.05).4种评分系统评分均与手术时间及热缺血时间相关(P<0.05);C-index、DAP评分还与预计失血量相关(P<0.05).结论:R.E.N.A.L.评分、DAP评分对肾肿瘤复杂程度评估及能否达到MIC结局预测效果最佳;4种评分与其他围手术期结局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