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房切除术,区段

乳房切除术,区段

乳房切除术,区段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1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专利文献694232篇;相关期刊32种,包括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等; 乳房切除术,区段的相关文献由287位作者贡献,包括严国标、任辉、俞洋等。

乳房切除术,区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94232 占比:99.99%

总计:694307篇

乳房切除术,区段—发文趋势图

乳房切除术,区段

-研究学者

  • 严国标
  • 任辉
  • 俞洋
  • 冯静
  • 吴炅
  • 姚成才
  • 宋海平
  • 曹旭晨
  • 李金锋
  • 欧阳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王立泽; 李金锋; 王天峰; 解云涛; 范照青; 何英剑; 欧阳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年龄对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治疗后长期复发及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 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数据库中回顾性收集1999年12月至2014年12月2 778例原发性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病例的资料,中位年龄47岁(范围:21~91岁).根据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40岁组(677例)与>40岁组(2 10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局部复发率、无远处转移动生存(DDFS)、无病生存(DFS)及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复发及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 ≤40岁组和>40岁组的激素受体阳性比例(490/677比1 581/2 101,x2=6.981,P=0.030)、腋窝淋巴结阳性比例(314/677比713/2 101,x2=34.966,P<0.01)、T1 期比例(301/677比1 160/2 101,x2=37.660,P<0.01)、接受新辅助化疗比例(413/677比1 010/2 101,x2=34.272,P<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02个月.≤40岁组和>40岁组10年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比1.6%,P=0.147).≤40岁组和>40岁组10年DDFS率分别为90.6%和95.3%(P<0.01),10年DFS率分别为86.5%和91.1%(P=0.001),10年BCSS率分别为91.0%和93.7%(P=0.105).年龄不是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淋巴结状态(阳性比阴性,HR=2.73,95%CI:1.94~3.84,P<0.01)、年龄(≤40岁比>40岁,HR=1.73,95%CI:1.24~2.42,P=0.001)、肿瘤最大径(>2 cm 比≤2 cm,HR=1.61,95%CI:1.14~2.28,P=0.001)是DDF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激素受体状态(阳性比阴性,HR=0.54,95%CI:0.39~0.74,P<0.01)、淋巴结状态(阳性比阴性,HR=2.94,95%CI:2.12~4.07,P<0.01)、肿瘤最大径(>2cm 比≤2 cm,HR=1.45,95%CI:1.05~2.01,P=0.025)是BCS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40岁与>40岁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治疗后局部复发风险相似,前者长期生存劣于后者.
    • 任辉; 邵长卿; 冯静; 宋海平; 王启堂; 陈耀坤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采用梭柱型或圆柱型区段切除对保乳切缘肿瘤残留的影响,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寻找一种兼顾两种方法优点的手术方式。方法对于行乳腺癌保乳术的入组患者分别采用梭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A组)或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B组),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标本切缘的肿瘤残留情况;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保乳术后乳腺外观的满意度调查,进而寻找最佳的手术方式,以确保在完全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手术对正常腺体的副损伤。结果A组标本侧切缘、乳头对侧切缘的肿瘤残留患者数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标本乳头近端切缘的肿瘤残留患者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11,P0.05)。术后半年满意度调查显示,B组患者对于乳腺外观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02,P<0.05)。结论在肿瘤安全性方面,梭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优于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但却比后者有更大的副损伤。乳腺癌保乳术乳头近端切缘有必要切至乳头下方,而乳头对侧切缘以及侧切缘只要切至肿瘤旁开1 cm即可,不需要过多切除远端腺体。
    • 任辉; 邵长卿; 冯静; 宋海平; 王启堂; 陈耀坤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采用梭柱型或圆柱型区段切除对保乳切缘肿瘤残留的影响,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寻找一种兼顾两种方法优点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于行乳腺癌保乳术的入组患者分别采用梭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A组)或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B组),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标本切缘的肿瘤残留情况;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保乳术后乳腺外观的满意度调查,进而寻找最佳的手术方式,以确保在完全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手术对正常腺体的副损伤.结果 A组标本侧切缘、乳头对侧切缘的肿瘤残留患者数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标本乳头近端切缘的肿瘤残留患者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4.11,P<0.05).术后1年A、B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半年满意度调查显示,B组患者对于乳腺外观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x 2=4.02,P<0.05).结论 在肿瘤安全性方面,梭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优于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但却比后者有更大的副损伤.乳腺癌保乳术乳头近端切缘有必要切至乳头下方,而乳头对侧切缘以及侧切缘只要切至肿瘤旁开1 cm即可,不需要过多切除远端腺体.
    • 付豹; 王进峰; 刘晓飞; 石鹏; 王淑卫; 陈小贺
    • 摘要: 目的 研究万应膏外敷联合手术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病人炎性因子、免疫因子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 随机纳入2013年7月至2019年6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PCM女性病人12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行单纯肿物切除术或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试验组行单纯肿物切除术或乳腺区段切除术+万应膏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引流时间、拆线时间、换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术后7 d疼痛程度,术前、术后7 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性因子,血清分化簇3(CD3+)、分化簇4(CD4+)、分化簇8(CD8+)、CD4+/CD8+等免疫因子水平,血清ICAM-1、sICAM-1水平.结果 试验组引流时间(6.07±0.63)d、拆线时间(9.44±0.97)d、换药时间(7.94±0.83)d、切口愈合时间(8.22±0.94)d、住院时间(11.36±1.28)d及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5.46±0.55)分均小于对照组引流时间(4.63±0.48)d、拆线时间(7.58±0.78)d、换药时间(5.85±0.62)d、切口愈合时间(6.53±0.68)d、住院时间(8.96±0.93)d及术后7 d VAS评分(3.63±0.39)分(P<0.05).术后7 d,试验组hs-CRP(14.85±1.58)mg/L、IL-6(198.79±21.53)pg/mL、TNF-α(38.27±4.15)pg/mL低于对照组hs-CRP(20.64±2.19)mg/L、IL-6(259.52±27.19)pg/mL、TNF-α(49.22±5.17)pg/mL(P<0.05),试验组CD3+(0.96±0.11)%、CD4+(0.77±0.09)%、CD4+/CD8+(1.97±0.21)高于对照组CD3+(0.87±0.10)%、CD4+(0.68±0.08)%、CD4+/CD8+(1.55±0.16),CD8+(0.39±0.04)%低于对照组CD8+(0.44±0.05)%(P<0.05),试验组ICAM-1(238.62±25.29)μg/L、sICAM-1(489.52±50.65)μg/L低于对照组(281.39±30.17)μg/L、sICAM-1(426.96±44.54)μg/L(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57/6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42/60)(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万应膏外敷联合手术可有效清除病变组织,改善炎性免疫反应,抑制ICAM-1、sICAM-1生成,缓解疼痛,促进病人转归.
    • 周瑞; 吴高松; 何玉琨; 侯晋轩; 兰柳逸; 冯秦玉; 郑乐葳; 袁芊芊; 廖亦秦
    • 摘要: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联合全乳探查冲洗联合一期微整形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入组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拟接受手术治疗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根据文献报道及前期工作基础,采用优效性检验计算样本量,共纳入97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52例患者行病灶清除联合全乳探查冲洗联合一期微整形术(观察组),45例行经验性乳腺病灶切除术联合筋膜组织瓣成形术联合乳头乳晕矫正术(对照组).主要研究终点为复发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手术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患者满意度等.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结果 两组均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随访(15.2±1.9)个月(范围:12~24个月),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7%(4/52)比6.7%(3/45),P=1]、引流时间[(8.6±0.6)d 比(8.4±0.8)d,t=1.921,P=0.053]和住院时间[(7.7±0.6)d比(7.6±0.5)d,t=1.633,P=0.10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8%(2/52)比24.4%(11/45),x2=8.819,P=0.003],观察组美容效果(Z=-2.657,P=0.008)和患者满意度(Z=-5.730,P=0.000)优于对照组.结论 病灶清除联合全乳探查冲洗联合一期微整形术对难治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美容价值.
    • 肖琪; 窦怡; 熊伟; 谭金祥
    • 摘要: 虽然近年来中国保留乳房手术率不断上升,保留乳房手术已逐渐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保留乳房手术率仍较低.患者担心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局部复发是影响保留乳房手术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文献对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报道,笔者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综述.
    • 王路军; 施煜军; 乔超楠
    • 摘要: 目的 研究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安吉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00例开展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0例、观察组400例,对照组行开放乳腺肿瘤切除术,观察组实施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乳房外观美学效果、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59±8.23) min、(23.57±7.64) mL,均短于、少于对照组的(29.83±11.91)min、(54.28±17.59)mL(t=16.910、30.027,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6/400),低于对照组的5.75% (23/400)(x2=10.340,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07±1.39)d、(5.58±2.31)d,均短于对照组的(5.56±1.75)d、(7.92±2.78)d(t=13.334、12.948,均P<0.05);观察组乳房外观美学优良率为97.25% (389/400),高于对照组的89.25% (357/400)(x2=20.336,P<0.05).手术后,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低(t=17.360、14.717、14.109,均P<0.05).两组手术后的CD3+、CD4+/CD8+均较手术前降低(对照组t=20.788、16.121,观察组t=11.616、8.348,均P<0.05),而观察组的CD3+、CD4+/CD8+均较对照组高(t=10.655、7.328,均P<0.05).结论 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可有效减轻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手术创伤,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减轻对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利于加快术后恢复速度,改善乳房外观.
    • 杨盼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对乳腺癌妇女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69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保乳组(57例) 、保乳联合放疗组(60例)和切乳组(52例) .保乳组采用保留乳房手术方式,保乳联合放疗组采用保留乳房术后进行放疗,切乳组采用传统切除乳房手术方式. 3组患者平均年龄、TMN分期及所采取的活检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比较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3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情况及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结果 3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伤口感染、胃肠道反应、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等并发症,保乳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 .5%(6/57)]明显低于保乳联合放疗组[21 .7%(13/60)]和切乳组[21 .2%(11/52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保乳组、保乳联合放疗组、切乳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4 .7%(54/57) 、93 .3%(56/60) 、92 .3%(48/52) ,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89 .5%(51/57) 、81 .7%(49/60 ) 、86 .5%(15/52) ,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 .26%(3/57 ) 、6 .7%(4/60 ) 、5 .76%(3/52) ,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6 .5%(55/57) 、81 .7%(49/60) 、71 .2%(37/52) . 3组患者术后1 、3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保乳组患者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保乳联合放疗组和切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不同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无差异,保留乳房患者并发症较少,美容效果优于其他手术方式.
    • 江卫兵
    •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对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7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保乳组(n=38)与根治组(n=34),保乳组患者采取保乳手术治疗,根治组患者进行改良根治术治疗.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后乳腺功能评分等采用(x珋±s)描述,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肢体感觉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保乳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5%,显著低于根治组患者的29.4%(P<0.05);保乳组患者的术后灼痛、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肢体感觉情况和乳腺功能评分明显好于根治组(P<0.05).结论 保乳手术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良好,能有效保留患者的ICBN,改善其乳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朱辉琴; 陈卫军; 朱建华; 胡阳英; 汪海波
    • 摘要: 目的 比较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早期乳腺癌的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根治组与保乳组,分别采用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进行治疗,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独立t检验;1年和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并发症采用率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法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根治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低于保乳组,且手术时间和术后的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保乳组,根治组患者的生理职能和精神健康得分低于保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均高于保乳组(P<0.05);根治组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于保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率低于保乳手术,更为安全有效,推荐在临床上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