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发病年龄

发病年龄

发病年龄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55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14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973篇;相关期刊809种,包括医药与保健、人人健康(医学导刊)、中国保健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发病年龄的相关文献由5275位作者贡献,包括A.、J.、刘芳等。

发病年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14 占比:55.55%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86%

专利文献>

论文:1973 占比:43.59%

总计:4526篇

发病年龄—发文趋势图

发病年龄

-研究学者

  • A.
  • J.
  • 刘芳
  • 贾建平
  • 陈彪
  • 孙伟
  • 张健
  • 张本恕
  • 王敏
  • 谷桂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英南; 吴忱思; 赵乐; 张风宾; 张韶辰; 郭占军; 张瑞星
    • 摘要: 背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防控形势严峻,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但目前关于胃癌发病年龄预测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线粒体DNA D-环区(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患者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消化内科经胃镜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提取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线粒体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并进行线粒体DNA D-Loop区测序。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胃癌患者发病年龄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胃癌患者发病年龄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分化程度患者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153G基因型患者的发病年龄〔(48.0±5.3)岁〕早于153A基因型患者〔(60.1±0.8)岁〕(χ^(2)=7.757,P=0.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线粒体DNA D-Loop区SNPs位点153A/G是预测胃癌患者发病年龄的影响因素〔HR=0.323,95%CI(0.140,0.745),P=0.008〕。结论线粒体DNA D-Loop区SNPs位点153A/G或许可以作为胃癌发病年龄的新型预测指标,通过分析线粒体DNA D-Loop区的多态性,可以帮助识别早发的胃癌患者。
    • 谢辉; 田源; 张毅; 苏文莉; 郭亮
    • 摘要: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heada,CEH)是由于颈椎或颈项部软组织出现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诱发的慢性、单侧和(或)双侧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器质性或功能性综合征,其发病因素较复杂,疼痛性质多为牵涉痛。Sjasstad早在1983年就提出这一概念[1],CEH是临床头痛疾患中较为多见的一种。本病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以中年人群居多,患者中女性占比较大。
    • 杨自国; 汪洪斌; 朱强; 曲更宝; 张铁; 王丕琳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和/或卵巢癌(breast and/or ovarian cancer,BCOC)家族史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237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析BCOC家族史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237例患者中,76例(32.1%)有肿瘤家族史,其中32例(13.5%)有BCOC家族史。患者年龄越小,有BCOC家族史的比例越高(P=0.039)。有BCOC家族史的患者发病年龄[(47.1±9.2)岁]低于无家族史者[(52.6±9.5)岁],三阴性乳腺癌的比例(21.9%)高于无家族史者(9.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COC家族史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密切关注有家族史的女性可为乳腺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 吴望; 周思亦; 刘维维
    • 摘要: 全世界约2.5亿人受脱发的困扰,斑秃是最常见的脱发类型之一。斑秃的发病群体,不单单是成人,在老年和儿童中也很常见,其主要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之前。斑秃的发病率可高达2%,常无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个或数个小的环状或斑片状秃损,通常发生在头皮上,可发展为头发全部脱落,以及全身毛发脱落。对很多斑秃患者来说,脱发不仅影响到的外在的美观,同时还会引起心理上的焦虑、抑郁,严重时甚至还会产生自杀倾向。
    • 秦山梅; 沈冲; 汤武装; 林颖; 王昭君; 张治中; 刘新峰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NA)495及miRNA-200b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缺血性卒中发病年龄之间的关联。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09年5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LAA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697例,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不良嗜好(吸烟、饮酒史)。通过NCBI dbSNP数据库及既往文献筛选出2个基因(miRNA-495及miRNA-200b)中的2个SNPs位点,分别为rs2281611及rs7549819。采用SNPscan法对miRNA-495 rs2281611和miRNA-200b rs7549819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累计突变等位基因的个数。根据基因型中突变等位基因个数和,将697例患者分为3组,即突变等位基因总数0个(不携带突变等位基因)、1~2个、3~4个。为了避免不同年龄段对结果可能带来的影响,本研究先对年龄进行了分层分析,即年龄0.05)。(2)在miRNA-495 rs2281611的共显性模型中,TT、TG、GG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6.3±10.3)、(66.7±9.5)、(64.1±10.0)岁,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4,P=0.015);在miRNA-495 rs2281611的隐性模型中,GG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早于TT型和TG型[(64.1±10.0)岁比(66.6±9.7)岁,t=2.870,P=0.004];在共显性和隐性模型中,携带miRNA-495 rs2281611 GG型患者发生LAA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更高(共显性:HR=1.40,95%CI:1.12~1.74,P=0.003;隐性:HR=1.35,95%CI:1.13~1.62,P=0.001)。在miRNA-495 rs2281611的显性模型中,TT型与TG+GG型平均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00b rs7549819各遗传模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在年龄≥59岁的老年患者中,与miRNA-200b rs7549819 TT+TC型相比,CC型LAA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了38.0%(HR=1.38,95%CI:1.08~1.77,P=0.009),且与CC型患者发病年龄更早(Log-rankχ^(2)=9.579,P=0.002);中青年患者中CC型携带者LAA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则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3,95%CI:0.45~1.18,P=0.193),且与CC型患者发病年龄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651,P=0.199)。(4)697例患者总体情况显示,随着携带累计突变等位基因数量的增加,LAA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携带0、1~2、3~4个突变等位基因LAA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67.7±9.1)、(66.4±10.0)、(64.1±9.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8,P=0.017);携带3~4个突变等位基因与携带0、1~2个突变等位基因的LAA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年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6、0.012),而携带0个与1~2个突变等位基因患者发病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与不携带突变等位基因患者相比,携带3~4个累计突变等位基因患者LAA卒中发病风险增加了41.0%(HR=1.41,95%CI:1.04~1.91,P=0.029),该结果在女性及老年患者中仍显著(女性:HR=1.62,95%CI:1.03~2.55;老年:HR=1.46,95%CI:1.03~2.06;均P0.05)。结论miRNA-495 rs2281611、miRNA-200b rs7549819多态性与LAA缺血性卒中发病年龄提前相关。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 潘琦; 李琰华; 李俊伟
    • 摘要: 斯蒂尔病本是指系统型起病幼年型慢性关节炎,是一种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相似的疾病也可发生于成年人,即称为成人斯蒂尔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AOSD)^([1])。该病发病年龄以15〜25岁和36~45岁居多^([2]),男女发病率相似,发病率估计为每年0.34/10万[3],在法国,发病率略低,约每年0.16/10万^([4])。
    • 王晓燕
    • 摘要: 高血压的治疗,除强调降压之外,还应重视对血压波动的管理,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血压的波动呢?遗传因素高血压病因为多因素并存,一般由家族遗传与环境、精神神经因素及不良饮食习惯等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有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部分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导致的疾病,家族性高血压患者往往发病年龄偏小,早期便会出现动脉硬化,影响血压波动。
    • 马小芳; 阴秋霞
    • 摘要: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其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态势[1]。痛风性关节炎以急慢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期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及关节功能受限,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目前西医治疗以抗炎止痛、降血尿酸为主,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药物副作用使得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疗法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笔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四黄散加减外敷与西医常规疗法相配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进行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 王众泽; 魏欣; 韩冰
    • 摘要: 腮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PPSCC)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腮腺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发病年龄较大,诊断程序较为复杂。由于该病报道较少,其病因、组织来源及生物学行为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对1例典型的PPSCC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报道,为PPSCC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 白桦
    • 摘要: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一种弥漫性或局限性的良性病变。子宫腺肌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属于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但也可见于年轻未生育的女性。临床研究发现,现今罹患子宫腺肌症的女性越来越多,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