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传导阻滞

神经传导阻滞

神经传导阻滞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9020篇;相关期刊235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实用疼痛学杂志、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全国疼痛医学学术年会等;神经传导阻滞的相关文献由3613位作者贡献,包括谢红、姚明、王明山等。

神经传导阻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2 占比:1.4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9020 占比:98.60%

总计:90283篇

神经传导阻滞—发文趋势图

神经传导阻滞

-研究学者

  • 谢红
  • 姚明
  • 王明山
  • 倪勇
  • 张伟
  • 王琛
  • 孙立新
  • 张卫
  • 张兰
  • 张加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海丽; 陈虹烨; 佟飞; 孔明健
    • 摘要: 目的比较单侧开胸术中应用单次多点胸椎旁神经阻滞与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的围术期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单侧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单次组(单次多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连续组(连续组采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每组42例。对比两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护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情况,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补救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舒芬太尼、丙泊酚、七氟烷用量、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补救次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咳嗽、静息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咳嗽时的VAS均高于静息时(P0.05)。结论单次多点与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单侧开胸术围术期的镇痛作用相当,而后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王明珠; 刘祯庆; 徐艳
    •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传统静脉给药用于胫骨骨折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静脉给药镇痛,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后屈膝及静息时疼痛程度,镇静状态评分(Ramsay评分)评估两组术后静息状态,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监测术后芬太尼使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氟比洛芬酯的用量,记录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屈膝及静息时VAS评分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24、48 h,观察组屈膝及静息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Ramsay评分低于术后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24 h,观察组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氟比洛芬酯总用量及使用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肌管阻滞相较于传统静脉给药,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 郭辉; 张志军; 杨立强
    •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SCNRB)联合中频电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纳入126例CSR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频电疗组、SCNRB组及联合组,每组42例。比较3组治疗前及以对应方案治疗3周后颈椎功能[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评分]、疼痛因子水平[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的差异;记录治疗期间阻滞部位出现出血、感染或电极灼伤等并发症,并随访观察治疗1年后CSR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CSR NDI量表评分、PGE2及S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周后,中频电疗组、SCNRB组及联合组NDI量表评分、PGE2及S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低于中频电疗组及SCNRB组(P均<0.05),SCNRB组低于中频电疗组(P均<0.05)。随访1年,3组CSR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2,P=0.24)。结论SCNRB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可改善CSR患者颈椎功能,降低疼痛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 陈升星; 卢笑逍
    • 摘要: 患者,男,51岁,因“左上肢乏力7个月余,加重伴肩关节外展受限6 d”为主诉入住宁波市第一医院。患者长期从事左上肢需保持前屈和外展位的体力劳动,本次就诊7个月前出现肩背部刺痛、左上肢乏力、肩部活动受限等表现。当地医院诊断为肩周炎,予以塞来昔布口服,每次200 mg, 每日1次。服药3 d后症状缓解,此后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均服用塞来昔布后缓解。本次就诊6 d前症状加重,左肩部持续刺痛,左上肢无力,肩关节不能外展、前屈和上举。
    • 周维德; 杨歆璐; 汪姗; 柴小青
    • 摘要: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前路肩胛上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肩关节镜下治疗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21~65岁,体重指数18~25 kg/m^(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路肩胛上神经阻滞组(S组)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I组),每组30例;患者分别在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注射0.375%罗哌卡因注射液15 mL。阻滞前及阻滞后30 min、拔管后30 min,分别用M型超声测量膈肌活动度,肺功能仪测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记录患者拔管后30 min、术后6、12、24 h的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12、24 h运动VAS评分,术后24 h PCIA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实际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阻滞后30 min,I组膈肌麻痹率明显高于S组(P<0.05),FEV_(1)、FVC、PEF明显降低(P<0.05),与阻滞后相比,拔管后30 min I组膈肌麻痹率降低;S组拔管后30 min VAS静息评分高于I组(P<0.05),但2组术后6、12、24 h静息VAS、运动VAS评分、PCIA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实际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路肩胛上神经阻滞可为肩关节镜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且引起的膈神经阻滞更少,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更小。
    • 楚双萍; 朱忠权; 蔡振; 鄢润斌; 彭文勇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下髂筋膜神经阻滞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与术后疼痛的影响,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心医院麻醉科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的100例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成PCB组与FICB组,每组50例。PCB组行超声下腰大肌神经阻滞麻醉,FICB组行超声下髂筋膜神经阻滞麻醉,对比2组的神经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以及股四头肌肌力评分。结果FICB组运动、感觉的阻滞起效时间与恢复时间均短于PCB组,P<0.05;FICB组注药后5 min、注药后30 min、术毕时的动脉压均高于PCB组,心率均低于PCB组(P<0.05);FICB组术后1、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PCB组,P<0.05;FICB组术后24、48、72 h的股四头肌肌力评分均高于PCB组(P<0.05)。结论超声下髂筋膜神经阻滞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神经阻滞效果佳,且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术后疼痛轻微,有助于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恢复。
    • 李普乐; 阮孝国; 王建平; 朱永锋; 林必盛; 张加强
    • 摘要: 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在肾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肾移植手术的患者80例,ASA分级Ⅱ~Ⅲ级,年龄18~65岁,体质指数18~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组、GP组、GD组和DPG组共4组,每组20例。其中GP组和DPG组于麻醉前30 min行超声引导下胸9、11两点椎旁神经阻滞,每点注入0.33%罗哌卡因10 mL;GD组和DPG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泵注完毕。记录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于术后2、6、12、24 h分别记录Ramsay评分、补救镇痛情况、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G组相比,GP组和GD组的患者高血压、心动过速发生率降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减少,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P组比较,GD组心动过速发生率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PG组较GP组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发生率降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减少,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D组比较,DPG组高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降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减少,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能减少肾移植手术中全麻药物用量,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作为更优化的麻醉选择。
    • 张以兰
    • 摘要: 目的:对接受了上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群体,采用右美托咪定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的麻醉方案,讨论该联用方案所具备的临床效果和优势。 方法:常规组采用的麻醉方式为生理盐水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优化组采用的麻醉方式为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在不同时间点对患者的心率和血压进行测定,同时,患者接受麻醉之后两种阻滞情况的起效和维持时间都需要进行记录和统计。 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计算对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在平均动脉压和血压方面,常规组在不同时间段的测定值变化不明显,给药 30min 之后,优化组出现了明显的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阻滞时间方面,优化组要显著长于常规组(P0.05)。 结论:在上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群体的麻醉方式选择上,对患者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同时,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提升麻醉效果,降低麻醉带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王若菡; 康慷; 李冰; 孟星; 袁景丽; 张加强; 张伟
    •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时间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胸椎旁神经阻滞组(A组)、术毕胸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术前联合术毕胸椎旁神经阻滞组(C组),每组50例。A组术前T4、6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B组术毕T4、6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C组术前、术毕T4、6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3组术毕时连接镇痛泵,术后随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分时给予阿片类药物补救镇痛。记录各组患者术后3 d内恶心、呕吐及补救镇痛的情况;采用中文版康复质量量表(QoR)评分评估术前和术后第1、2、3天康复质量。结果与A组比较,B、C组患者术后第1、2天QoR评分明显升高,术后3 d内恶心、呕吐及补救镇痛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与B组比较,C组患者术后第1、2天QoR评分明显升高,术后3 d内恶心、呕吐及补救镇痛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C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降低(P<0.05)。结论术前联合术毕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明显改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的康复质量。
    • 王丹; 赵丽霞; 彭雅琪; 原大江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阻滞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接受THA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27例)、观察组2(28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FICB,观察组1、观察组2、对照组分别给予0.25%罗哌卡因100 mg复合地塞米松5 mg、10 mg、0 mg。记录手术持续时间及患者注入局麻药后(注药后)4、8、12、24、36、48 h静息和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注药后8、12、24、36、48 h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以及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次数。结果3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及注药后4、8、48 h时静息与运动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药后12、24、36 h时观察组1、观察组2静息与运动时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与观察组2静息与运动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注药后8、12、24、36、48 h时肌力1~5级评分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与观察组2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2次及以上次数、补救镇痛1次及以上次数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1与观察组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5 mg与10 mg等效能地加强罗哌卡因FICB镇痛效果,并且不会增加股四头肌肌力抑制效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