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
下颌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2226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83篇;相关期刊301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口腔医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8'全国第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2005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等;下颌的相关文献由442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驰、姜腾飞、陈敏洁等。
下颌
-研究学者
- 杨驰
- 姜腾飞
- 陈敏洁
- 沈国芳
- 白果
- 王旭东
- 何冬梅
- 张剑飞
- 郑吉驷
- 吴锦阳
- 张陈平
- 徐晓峰
- 刘云峰
- 马晓晴
- 刘剑楠
- 张善勇
- 田卫东
- 祝颂松
- 秦飞
- 徐培成
- 刘磊
- 史俊
- 孙玉春
- 张志愿
- 张诗雷
- 焦子先
- 王勇
- 邸霈
- 周雄
- 姜楠
- 汤炜
- 卢晓峰
- 张平
- 李鹏
- 江宏兵
- 罗毅
- 聂萍
- 钱文昊
- 姜闻博
- 张勇
- 杨成帅
- 程康杰
- 刘昌奎
- 姜献峰
- 张智勇
- 徐立群
- 房兵
- 沈刚
- 程杰
- 胡敏
-
-
李婷婷;
王超凡;
赵吉宏
-
-
摘要: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多见于青年人,年龄10~29岁之间,好发于下颌磨牙区。治疗多采用病变刮治术,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更倾向于保守治疗。本文介绍开窗减压结合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1例。
-
-
桂莉;
刘振飞;
刘洁;
郝玉璋;
胡士亮
-
-
摘要: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0例需行翻瓣术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共40颗下颌磨牙),术前进行根尖片及CBCT检查,对根分叉病变进行诊断及分度,测定垂直骨丧失、水平骨丧失、根分叉区骨缺损近远中向距离、根柱长度等相关参数,对病变牙进行翻瓣术清创,同时术中对根分叉进行探诊。结果:40例患者,术中共发现存在73个根分叉病变,其中0度5个、Ⅰ度15个、Ⅱ度41个、Ⅲ度12个,分别占6.85%、20.55%、56.16%、16.44%;CBCT检查共显示70个根分叉病变,根尖片检查共显示63个根分叉病变,CBCT对根分叉病变的检查阳性率为95.89%(70/73)、根尖片检查阳性率为86.30%(63/73),CBCT检查阳性率高于根尖片检查(P0.05);CBCT对根分叉病变的准确分度诊断的敏感度为95.59%(65/68)、阳性预测值为92.86%(65/70)、诊断符合率为89.04%(65/73);CBCT测量的垂直骨丧失、根分叉区骨缺损近远中向距离、根柱长度与术中实际测得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骨丧失小于术中实际测得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片未能测量到水平骨丧失与根柱长度,测得的垂直骨丧失、根分叉区骨缺损近远中向距离明显小于术中实际测得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尖片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诊断准确性不及CBCT,CBCT能准确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进行显影及分度,同时能良好地反映出病变牙骨缺损情况。
-
-
王留宏;
杨惠;
王一霖;
程岚
-
-
摘要:
目的:研究正畸牵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对患者张口受限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拔牙治疗,研究组给予正畸牵引拔除。统计正畸治疗前、拔牙前、拔牙后1周两组患者张口受限、疼痛、肿胀程度以及近中、远中牙槽骨密度。结果:研究组拔牙前、拔牙后1周张口受限、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拔牙前、拔牙后1周(P<0.05)。研究组拔牙前、拔牙后1周张口受限、疼痛评分低于正畸治疗前;拔牙后1周张口受限、疼痛评分低于拔牙前(P<0.05)。研究组拔牙后1周张口受限程度0度高于对照组,Ⅰ度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高于对照组,++低于对照组;肿胀程度-高于对照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拔牙前、拔牙后1周远中、近中牙槽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拔牙前、拔牙后1周(P<0.05)。研究组拔牙前、拔牙后1周远中、近中牙槽骨密度高于正畸治疗前;拔牙后1周远中、近中牙槽骨密度高于拔牙前(P<0.05)。结论:正畸牵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能改善患者张口受限情况,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患者软组织肿胀程度,改善患者牙槽骨密度,促进患者恢复。
-
-
曹媛媛
-
-
摘要:
目的:探究微创拔牙术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9月30日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微创拔牙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疼痛情况、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程度、牙槽窝完整性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14.7±2.1)min,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26.4±4.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13,P<0.001)。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面部肿胀、张口受限距离均小于对照组,牙槽窝完整性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接受微创拔牙术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拔牙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
黄招英
-
-
摘要:
目的探讨龈沟切口与角形切口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收治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患者临床资料3500例(3500颗)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同一标准手术操作和临床处理。根据不同切口方式将其分为龈沟切口组(1750例,1750颗)和角形切口组(1750例,1750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性出血、感染及干槽症等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第1、3、7 d疼痛、肿胀及开口受限度情况,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探针深度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及干槽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龈沟切口组活动性出血发生率(6.40%)低于角形切口组(1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第二磨牙远中探诊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沟切口与角形切口均是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的有效切口方式,相较于角形切口,龈沟切口在术后早期活动性出血少,对患者疼痛、肿胀及开口受限度的影响小,舒适度更高。
-
-
王敬夫;
刘传宏;
常欣;
李星翰;
刘佼佼;
刘驰;
张宁
-
-
摘要:
目的分析锥形束CT下下颌第三磨牙分类与下颌神经管分支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因口腔疾患而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的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下颌神经管分支类型与下颌第三磨牙分类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下颌第三磨牙149颗。左侧与右侧下颌第三磨牙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下颌第三磨牙分类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存在下颌神经管分支179侧。左侧与右侧下颌神经管分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与女性下颌神经管分支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对下颌神经管的解剖结构应当足够重视,同时,在术前检查或术中麻醉怀疑存在下牙槽神经分支时,应采用锥形束CT确定下牙槽神经分支的位置及走行,以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及其分支,减少术后并发症。
-
-
闫长山
-
-
摘要:
目的探讨中低位下颌阻生智齿拔牙术中龈沟内切口袋形翻瓣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低位下颌阻生智齿患者8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传统角形切口翻瓣术,研究组予以龈沟内切口袋形翻瓣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结果两组手术用时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3 d张口受限程度、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牙槽窝完整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3.02%(40/43)较对照组76.74%(33/43)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低位下颌阻生智齿拔牙术中辅助龈沟内切口袋形翻瓣术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能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
-
刘海旺;
刘燃;
李春辉
-
-
摘要:
cqvip:1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就诊于我院,彩超提示左侧乳腺内可见数个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楚,形态欠规整,最大24.0mm×12.2mm×14.6mm,位于3点钟方向。右侧乳腺内可见数个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楚,形态欠规整,最大30.8mm×16.3mm×19.7mm,位于右侧乳头上方,有的相互融合。双侧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双侧乳腺内多发实性结节(BI-RADS 4b级),建议乳腺穿刺活检。
-
-
李瑞华;
营秀;
宋静
-
-
摘要:
cqvip: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易引发冠周炎,临床上多倾向于拔除,但对于下颌第二磨牙缺失的年轻患者,若能通过正畸方法前移下颌智齿将其代替则有利于咀嚼功能的恢复。本文采用辅弓配合竖直簧前移下颌智齿,探讨后牙前移替代疗法在下颌第二磨牙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
吴小榕
-
-
摘要:
目的 探究整体护理在下颌阻生齿拔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06例下颌阻生齿拔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对照组52例,试验组予以整体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26.92%,较之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更低(P<0.05);试验组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能、护理舒适度等满意度评分较之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对下颌阻生齿拔除患者予以整体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
-
聂二民;
陈霞云;
亓莉莉;
刘克瑾;
王晓丽;
张春元
- 《2008'全国第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目前有关牙体剩余高度对桩核修复体力学性能影响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金属桩系统,提出在进行桩核修复时,剩余牙体最好能够为修复体提供2mm的箍效应.而对非金属桩(纤维桩),国内有学者曾根据临床经验提出,当牙体剩余高度在1.5mm~2.0mm时,修复体的抗荷载能力能够满足临床需求。本文研究了使用弹性模量和牙本质相近的非金属桩(如纤维桩)时,牙体剩余量对修复体力学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