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管

神经管

神经管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专利文献78953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致富天地、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等; 神经管的相关文献由40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霆、高英茂、王建华等。

神经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78953 占比:99.85%

总计:79068篇

神经管—发文趋势图

神经管

-研究学者

  • 张霆
  • 高英茂
  • 王建华
  • 官臻
  • 牛勃
  • 王秀伟
  • 朱智强
  • 管英俊
  • 崔小岱
  • 张慧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路志国; 吴晓婷; 霍泉; 李婷; 鲁瑶; 尹荷晴; 王凯; 杜勇
    • 摘要: 目的:研究母体肥胖对胚胎神经管发育及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只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normal diet,ND)组和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组,连续喂食12周后,使雌鼠受孕,于孕14.5 d时进行后续实验。检测小鼠体重、血脂,行肝脏HE和油红O染色以判断肥胖模型是否构建成功。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胚胎神经管中nestin的表达来观察其发育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estin、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JC-1荧光探针法检测胚胎神经管线粒体膜电位,萤光素酶法检测ATP含量。结果:HFD组小鼠的体重增量及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均较ND组小鼠显著升高(P<0.01);肝脏HE及油红O染色显示HFD组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堆积,以上结果表明成功构建肥胖小鼠模型。ND组及HFD组小鼠胚胎神经管HE染色未见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均显示HFD组胚胎神经管nestin蛋白表达水平较ND组显著升高(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胚胎神经管线粒体水肿、线粒体嵴断裂。此外,HFD组胚胎神经管线粒体膜电位及AT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HFD组Bax/Bcl-2比值显著高于ND组(P<0.01)。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母体肥胖可导致胚胎神经管发育不良,其机制可能与神经管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及神经细胞的凋亡增加有关。
    • 吴俊; 王一行; 徐秀民; 宇洪涛; 左泽平
    • 摘要: 肠源性囊肿(enterogenous cyst,EC)又称神经管和原肠囊肿,临床较为罕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本文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腹膜后EC,经腹腔入路行腹腔镜下完整切除,现将诊治过程汇报如下。患者女,49岁,2020年12月19日因“发现左腹膜后占位1周余”入院。患者平素间歇有左腰部酸胀不适,偶有尿频、尿急症状,曾在我院门诊行泌尿系CT检查,提示左肾下缘后腹膜区占位。既往无特殊,专科查体无特殊。
    • 王敬夫; 刘传宏; 常欣; 李星翰; 刘佼佼; 刘驰; 张宁
    • 摘要: 目的分析锥形束CT下下颌第三磨牙分类与下颌神经管分支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因口腔疾患而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的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下颌神经管分支类型与下颌第三磨牙分类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下颌第三磨牙149颗。左侧与右侧下颌第三磨牙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下颌第三磨牙分类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存在下颌神经管分支179侧。左侧与右侧下颌神经管分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与女性下颌神经管分支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对下颌神经管的解剖结构应当足够重视,同时,在术前检查或术中麻醉怀疑存在下牙槽神经分支时,应采用锥形束CT确定下牙槽神经分支的位置及走行,以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及其分支,减少术后并发症。
    • 余琦; 王良
    • 摘要: 在肠神经发育过程中,迷走神经嵴细胞从神经管迁移进入胃,沿着肠道由胃端向肛门端迁移,分化为胃肠道内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成肠神经。先天性巨结肠为一种儿童多发的先天性肠神经发育缺陷疾病,其发病原因为神经嵴细胞在肠道内的迁移分化缺陷导致肠道末端的神经节细胞缺失。“跳跃型”巨结肠是先天性巨结肠中罕见的类型,其病理特征为神经节细胞缺失的肠段中出现一段有节细胞区域,即节段型肠神经。现有的肠神经发育理论和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机制并不能解释节段型肠神经的来源。本研究首先通过“瑞士卷”方法从183例临床病例中筛选出2例“跳跃型”巨结肠,确定临床上存在“跳跃型”巨结肠。
    • 唐伟博; 申景岭
    • 摘要: 神经嵴从神经管迁移到特定面部和咽弓形成颅面神经嵴细胞,进一步分化迁移形成特定形状的软骨和骨,共同构成协调的面部。神经嵴发育缺陷会导致出生缺陷譬如唇、腭裂等颅面发育异常。神经嵴发育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谱系分化过程伴随着表观修饰如DNA甲基化和转录蛋白的泛素化等。E3泛素连接酶在泛素化过程中特异性识别靶蛋白,DCAF2是CRL4sE3泛素连接酶中的一个底物受体连接蛋白,在细胞周期特定的时期特异性地识别细胞周期相关蛋白、DNA聚合酶类以及组蛋白修饰相关酶类进而影响细胞周期,使正常的细胞周期进入S期,控制DNA复制以及调控DNA损伤修复后复制。
    • 李婷; 邢欣然; 路志国; 高燕; 霍泉; 杜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秀丽隐杆线虫肌肉表达物3 (caenorhabditis elegans muscle excess,Mex3c)参与调控小鼠胚胎神经管发育中的配对盒基因(paired box 3,PAX3)、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其对于神经管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Mex3c+/-和正常野生型小鼠各18只和正常野生型雄鼠6只(用于繁殖).在母鼠孕10.5d、12.5 d、14.5d时,两组各取6只母鼠获取小鼠胚胎并记录总胚胎数、吸收胎数、存活胎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胚胎Nestin、PAX3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AX3,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总胚胎数、吸收胎数、存活胎数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测;测定的Nestin蛋白、PAX3蛋白、Mex3c蛋白、细胞凋亡数据检测符合正态分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两两比较.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母鼠下丘脑Mex3c蛋白表达,Mex3c组(16.52±1.60)较对照组(26.05±2.00)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组不同时期吸收胎及总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缺陷Mex3c基因不会导致子代胚胎发育畸形.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ex3c组神经细胞较小、密度较低.Tunel染色结果显示,Mex3c组孕10.5 d、12.5 d、14.5d小鼠胚胎神经管内凋亡细胞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2.20±1.30)%、(11.20±0.84)%和(10.00±0.71)%,与对照组的(4.83±1.17)%、(5.17±0.75)%和(7.17±0.7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estin蛋白表达在神经纤维,PAX3蛋白表达在细胞核.免疫荧光实验检测PAX3蛋白结果显示,Mex3c组孕12.5d和孕14.5 d小鼠胚胎PAX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0±1.30)%和(8.80±1.30)%,与对照组(5.83±0.98)%和(3.67±0.8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Mex3c组孕10.5 d、12.5 d、14.5 d时小鼠胚胎Nest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06±0.02、0.57±0.09和0.69±0.04,与对照组0.79±0.07、0.39±0.14和0.27±0.07比较,Mex3c组表达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呈下降趋势,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01).Mex3c组孕10.5 d、12.5 d、14.5 d时小鼠胚胎PAX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7±0.02、0.63±0.09和0.72±0.03,与对照组0.03±0.01、0.46±0.08和0.45±0.06比较,Mex3c组表达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呈下降趋势,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或0.001).结论 Mex3c参与调控小鼠胚胎神经管发育中PAX3、Nestin蛋白表达并抑制神经管中神经细胞发育及成熟和促使神经管内细胞凋亡.
    • 刘玉; 王建华; 赵丽娇
    • 摘要: Spinal bifida is one of the phenotypes of neural tube defects,which are influenced by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There are many genes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of spinal bifida,and the main genes and animal model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ignaling pathway.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n pathogenesis of spinal bifida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key genes,and further clarifies the pathogenesis of spinal bifida,and achieves m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eural tube defects.%脊柱裂是神经管畸形的表型之一,由遗传与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与脊柱裂发生相关的基因很多,主要基因和动物模型主要集中在信号通路上.本文就脊柱裂的发病机理和关键基因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脊柱裂的发病机制.
    • 瞿晓丽
    • 摘要: 目的:分析在临床胎儿神经管畸形的筛查诊断当中,早孕期筛查的具体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一整年内收治的300例产检与分娩对象进行分析,在孕早期对胎儿进行相应的超声结构筛查,分析早孕期胎儿神经管畸形的筛查情况,并且对继续妊娠对象的孕中期超声筛查情况与具体的临床结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孕早期胎儿神经管畸形的筛查当中,露脑、无脑畸形、脑脊膜膨出、无叶全前脑畸形的检出率达到100%,开放性脊柱裂检出3例,非开放性脊柱裂检出2例,部分畸形症状需要等到中晚期孕检筛查被检出.结论:针对胎儿神经管畸形的筛查而言,在孕早期进行筛查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当中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