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盆底

盆底

盆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497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9747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北京大学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手术研讨会、2010中国杭州国际便秘专题学术论坛、第三届北京大学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手术与热点问题研讨会等;盆底的相关文献由2679位作者贡献,包括史志怀、章鸿、杨瑞嘉等。

盆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3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9747 占比:99.37%

总计:60126篇

盆底—发文趋势图

盆底

-研究学者

  • 史志怀
  • 章鸿
  • 杨瑞嘉
  • 童晓文
  • 张璇
  • 许鹭
  • 谢臻蔚
  • 宋岩峰
  • 易涛
  • 朱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静; 刘小菠; 张月; 张家铭; 钟冬灵; 李涓; 金荣疆
    • 摘要: 背景: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康复领域.目的:阐述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分析研究发展构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10-01-01/2020-10-07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英文检索词为"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应用CiteSpace V软件对纳人文献的发文量、国家、作者、机构、被引文献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应图谱.结果 与结论:①最终纳入2453篇相关文献,其中中国知网数据库618篇,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1835篇.②中国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兰小曼,发文量最高的机构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康复医学科,中国研究关键词以脑卒中、吞咽障碍等词出现频次较高,相互间连线多而紧密;国外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GUILLAUMEY MILLET,发文量最高的机构是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国外研究关键词以"脑卒中、骨骼肌、运动"出现频次较高.③详细分析上述数据后发现,近年来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整体研究热度保持稳定,国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脑卒中后的功能障碍研究;中国此类研究倾向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以及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的吞咽障碍,国际此类研究趋势集中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神经肌肉功能的机制探讨以及与磁刺激治疗结合的临床研究.④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针对吞咽功能、盆底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及其的临床应用范围仍有待于未来的进一步研究.
    • 赵静; 刘小菠; 张月; 张家铭; 钟冬灵; 李涓; 金荣疆
    • 摘要: 背景: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康复领域。目的:阐述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分析研究发展构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10-01-01/2020-10-07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英文检索词为“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应用CiteSpace V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发文量、国家、作者、机构、被引文献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应图谱。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2453篇相关文献,其中中国知网数据库618篇,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1835篇。②中国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兰小曼,发文量最高的机构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康复医学科,中国研究关键词以脑卒中、吞咽障碍等词出现频次较高,相互间连线多而紧密;国外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GUILLAUMEY MILLET,发文量最高的机构是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国外研究关键词以“脑卒中、骨骼肌、运动”出现频次较高。③详细分析上述数据后发现,近年来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整体研究热度保持稳定,国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脑卒中后的功能障碍研究;中国此类研究倾向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以及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的吞咽障碍,国际此类研究趋势集中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神经肌肉功能的机制探讨以及与磁刺激治疗结合的临床研究。④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针对吞咽功能、盆底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及其的临床应用范围仍有待于未来的进一步研究。
    • 陈立奇; 薛卓维; 吴氢凯
    • 摘要: 女性盆底器官、肌肉及周围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isorders,PFD)的主要原因,细致了解盆底病理生理状态下的空间解剖结构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做出精确诊断以优化治疗策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临床医师对于盆底构造的认识,但其对于盆底结构的展示仍停留于二维平面影像,无法直观展示三维空间结构。而基于MRI的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将女性盆底器官结构转化为数字模型用以观察、测量甚至用于三维打印后进行逆向分析,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对于PFD发病到治疗的认识并为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尽管如此,现有MRI三维重建技术尚未成熟,如不同商业软件使用方式各有优劣、不同图形识别技术算法各异、三维重建模型尚无统一评价标准、建模效率与质量难以平衡等问题,均限制其成为有效的PFD的医学研究手段。为此,该文归纳基于MRI的女性盆底组织器官三维数字模型重建的研究进展,旨在为PFD的临床诊治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吴桂霞; 吴冬梅
    • 摘要: 目的检测产妇产后42 d盆底肌力,分析影响产后盆底肌力的因素,为实施盆底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115名产后42 d至我院妇产科门诊复查产妇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并检测其盆底肌力。结果无论何种分娩方式,高龄、产次≥3次、孕期体质量增加≥15 kg及分娩巨大儿者,产后42 d盆底肌力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裂伤或侧切者产后42 d盆底肌力较会阴无裂伤者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者产后42 d盆底肌力较孕前BMI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越高,产妇产后42 d盆底肌力越低,尤其是Ⅱ类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力受分娩方式、年龄、产次、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因素影响。为减少盆底肌损伤,孕前应适当减重,孕期注意控制体质量增长,尽量避免高BMI、高龄妊娠、巨大儿、多次分娩等高危因素。
    • 李宁; 阚艳敏; 王艺桦; 李劼; 石超会; 张曼; 张树华
    • 摘要: 背景我国高龄产妇在产妇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而高龄产妇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高危人群。目的应用盆底二维、三维超声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评估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确立高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超声诊断指标及界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产后早期(6~8周)高龄产妇(年龄≥35岁)105例为高龄组,并依据病史、体格检查结果、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等临床综合指标及临床诊断分为SUI亚组(51例)与非SUI亚组(54例);选取同期来本院门诊就诊的产后早期适龄产妇(0.700,其中h_(1BL)、h_(2BL)、LHA_(1)、ΔE_(双侧)诊断高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AUC均>0.850,当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28 cm、-0.50 cm、16.79 cm^(2)、16.85 kPa时,灵敏度分别为82.4%、83.3%、94.1%、88.9%,特异度分别为90.2%、85.2%、90.2%、87.0%。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联合指标诊断SUI的函数为PRESUI=-3.691×h_(2BL)-0.952×LHA_(1)+0.675×ΔE,联合指标诊断高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AUC为0.992〔95%CI(0.982,0.999)〕,最佳截断值为0.571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1%、96.3%。结论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较适龄产妇松弛明显,尤其是SUI患者,多模态超声可以定量评估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变化,h_(1BL)、h_(2BL)、LHA_(1)、ΔE_(双侧)及联合指标均可作为高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超声诊断指标,其中联合指标的诊断价值较高。
    • 王慧琴; 王灿; 王佩瑶; 沈海波; 马春莲; 郑言言; 赵倩; 黄猛
    • 摘要: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检查评价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SUI的诊断标准,选取75例SU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一时间纳入的非SUI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实施经会阴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各组超声检查测量值(α、θ、Mu、X)、膀胱逼尿肌厚度(DWT)、Valsalva时膀胱颈移动度(BND)以及尿道长度。结果观察组α、θ、Mu、X均高出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BND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在评价SUI中效果突出,能够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同时能够清楚展现患者盆底结构组织,值得推广。
    • 周一海
    • 摘要: 近10年来,由于盆底健康的宣传教育加强,越来越多人知道女性产前和产后都要重视盆底的肌群健康,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可避免或减轻尿失禁的发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除盆底肌群外,很多女性身上还有一处肌肉会因为孕育生命承受极大的压力,甚至出现问题。这处肌肉叫腹直肌。它和盆底肌群一起,一个守外,一个守内,共同维护女性盆腔的健康。
    • 龚媛媛; 周停; 张云; 陈文莉; 黄嘉; 朱兴国; 刘艳丽; 徐文静; 李嘉; 王红星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对女性患者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至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女性患者21例(卒中组)分为尿失禁组(n=6)和非尿失禁组(n=15),另选取同龄健康女性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经会阴盆底超声和盆底表面肌电检查。结果尿失禁组和非尿失禁组平均肌电值、积分肌电值、均方根值、平均功率频率和中位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膀胱颈位置,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以及Valsalva动作后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F0.05)。结论无论是否存在尿失禁,脑卒中女性患者盆底肌活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盆底支持组织的结构尚未发生明显改变。
    • 汪熙(综述); 袁新春(校审)
    •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isorders,PFD)日益受重视,妊娠和分娩是PFD发病的高危因素,产后女性及时进行产后康复能够减少和预防PFD的发生,超声能够客观的对女性盆底结构及功能进行评估。本文就不同模式的超声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及展望。
    • 陈瑞丰; 王月爱; 钟卓敏; 唐贤朋
    • 摘要: 目的 采用四维盆底超声定量分析中老年经产妇肛提肌裂孔形变,探讨其诊断膀胱膨出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患有膀胱膨出的57例中老年女性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期59例无膀胱膨出的中老年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四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静息、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形变并记录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分析其与膀胱膨出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结构松散,内部排列紊乱,肛提肌裂孔明显增大;静息时两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状态下病例组各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8,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45 cm、5.25 cm和19.05 cm2,其中面积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98),敏感度为0.754,特异性为0.881,优于前后径及横径。结论四维超声重建肛提肌裂孔,观察其形变及参数变化,用于评估中老年膀胱膨出,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