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3年内共计910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2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132350篇;相关期刊313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河南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十七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微创学术交流会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文献由186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建六、朱兰、罗新等。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2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32350 占比:99.92%

总计:1133249篇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文趋势图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研究学者

  • 王建六
  • 朱兰
  • 罗新
  • 张晓红
  • 杨欣
  • 刘娟
  • 孙智晶
  • 张晓薇
  • 洪莉
  • 王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白思琪; 肖祯; 刘晶
    • 摘要: 背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有治疗方法存在疗效弊端。干细胞疗法在很多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脂肪源性干细胞作为干细胞治疗的种子细胞,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增殖活性高、可多向分化、低免疫原性、易体外培养、能规避诸多伦理问题的独特优势,已成为备选细胞类型之一。目的:针对脂肪源性干细胞的特点、优势及现有研究,讨论其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特别是尿失禁和便失禁中的应用潜力。方法:以“干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压力性尿失禁,便失禁”“stem cells,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pelvic floor dysfunctions,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anal incontinence”为检索词,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PubMed数据库中发表过的363篇相关文献,通过筛选整理,排除与研究内容无关的文献、重复性研究和过早发表的文献,最终保留了5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脂肪源性干细胞依据其获取方便、自我更新快速、低免疫原性、高增殖率、向多谱系分化的潜力,有望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口。但是由于向临床转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缺乏标准化的干细胞获取、培养、移植和移植后监测流程及规范,以及现有研究因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等问题,致使脂肪源性干细胞在未来治疗盆底疾病将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 龚湖萍; 叶凤飞; 罗峰; 王欣; 黄婧雯
    • 摘要: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经产妇的人数明显增多,而初产妇与经产妇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情况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初产妇与经产妇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现状、疾病认知和康复治疗等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为初产妇和经产妇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 苏翠金; 张宝英
    • 摘要: 目的探讨会阴深浅层肌联合电刺激治疗阴道松弛症的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阴道松弛症电刺激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阴道内放置治疗头电刺激治疗,试验组采用阴道内放置治疗头和阴道口两侧贴电极片联合电刺激治疗,2组患者均要求在家坚持盆底功能训练。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松弛度、盆底肌功能、性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阴道松弛度、盆底肌功能、性生活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阴道松弛度、盆底肌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深浅层肌联合电刺激可改善阴道松弛症患者阴道松弛度,提高盆底肌功能,改善性生活质量。
    • 王清
    • 摘要: 认识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子宫或阴道壁脱垂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都属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不像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但却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使患病的女性产生自卑与情绪沮丧,食欲.性欲低下等身心障碍,影响家庭关系,夫妻感情。
    • 张永红; 张阿伟; 陈金华
    •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评估女性产后早期腹直肌及盆底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50例初产妇,均实施经会阴二维盆底超声检查及腹部超声检查,根据超声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盆底组织异常组(82例)和盆底组织正常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提肛肌裂孔面积及不同位置腹直肌间距,并分析提肛肌裂孔面积与不同位置腹直肌间距的相关性。结果最大瓦氏动作下盆底组织异常组产妇脐部腹直肌间距(34.55±8.93)mm以及提肛肌裂孔面积(23.19±5.17)cm^(2)均大于盆底组织正常组的(26.89±7.63)mm、(15.30±3.24)c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肛肌裂孔面积与脐部腹直肌间距之间正相关(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评估女性产后早期腹直肌和盆底结构与功能相关性中具有可行性,提肛肌裂孔面积与脐部腹直肌间距之间正相关,因此对于脐部腹直肌间距过大患者应给予早期干预。
    • 王琦; 程贤鹦
    • 摘要: 目的探讨初产妇分娩相关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医院妇产科2020年3-8月就诊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入选与排除标准筛选,最终入选患者167例。依据产妇产后42 d复查结果分为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组(PFD组,85例)、未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组(非PFD组,82例)。比较2组产妇分娩方式、分娩进程和胎儿情况。结果(1)PFD组患者剖宫产14例,非PFD组剖宫产29例,PFD组患者剖宫产率显著低于非PFD组(χ^(2)=5.233,P<0.05)。PFD组产钳助产23例,非PFD组产钳助产1例,PFD组产钳助产率显著高于非PFD组(χ^(2)=20.167,P<0.01)。(2)PFD组患者正常产程14例,非PFD组正常产程39例,PFD组患者正常产程的人数显著低于非PFD组(χ^(2)=11.792,P<0.01)。PFD组患者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异常的例数分别为27例、21例,非PFD组患者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异常的例数分别为7例、4例,PFD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PFD组(均P<0.01)。(3)PFD组胎儿分娩时持续性枕横位39例、持续性枕后位20例,非PFD组胎儿分娩时持续性枕横位6例、持续性枕后位4例,PFD组胎儿分娩时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PFD组(均P<0.01)。(4)PFD组巨大胎儿10例,非PFD组巨大胎儿2例,PFD组巨大胎儿发生率显著高于非PFD组(χ^(2)=5.333,P<0.05)。结论在分娩中应密切关注产程和胎儿情况,及时发现产程异常情况,给予针对性处理,从而预防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 李梅; 郑绥丽; 黄淑华; 曾春霖; 吴春花
    • 摘要: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研究产后女性便秘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崇左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进行产后盆底检查的妇女90例,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出现便秘分为便秘组(n=35)与非便秘组(n=55)两组;比较两组静息状态及Valsalva状态下肛直角的变化,以及Valsalva状态下后盆腔的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便秘组后盆腔正常占比较非便秘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状态下,便秘组肛直角小于非便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研究结果得出便秘组与非便秘组肛直角的变化与产后女性便秘有密切相关性。直肠前壁膨出和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增加女性功能性便秘的可能性。
    • 龚菊平; 陈荣禧; 刘玉妹
    • 摘要: 目的分析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中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盆底康复仪与盆底肌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东医院产科接受治疗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相关资料,根据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盆底康复仪与盆底肌训练,基于此,观察组增加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盆底肌肌力、尿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PFDI-20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道闭合值(MUCP)、最大尿液率(Qmax)、最大尿认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脏器脱垂困扰(PDPDI-6)、肛门困扰(CARDI-8)、排尿困扰(UDI-6)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压力性尿失禁康复中,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盆底康复仪与盆底肌训练治疗,既能改善盆底肌肌力与尿动力学指标,又能改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张红歌
    • 摘要: 目的:探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开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局部雌激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遴选2020年6月-2021年6月90例PFD患者,参考“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为对照组治疗措施+局部应用雌激素。比较两组临床总疗效、盆底肌力、生化指标、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7.78%),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GRRUG)分级高、盆底功能障碍(PFDI-20)评分低,且较对照组,观察组MMP-2水平低、TIMP-2水平高,生活质量(SF-36)及性生活质量(FSFI)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PFD患者开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同时配合局部应用雌激素,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促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 祁楠
    •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预防策略在促进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128例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2019年1—6月收治的6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单纯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性护理措施,将2019年7—12月收治的6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预防策略,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排尿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18,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小便残余量少于本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31,P<0.05;t=16.408,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组小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59,P<0.05;t=36.81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19%,高于对照组的76.5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5)。结论:对PFD患者实施集束化预防策略不仅有助于膀胱功能的快速恢复,减少尿潴留症状的发生,还可以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