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康复训练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专利文献179142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双足与保健、母婴世界、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等;
盆底康复训练的相关文献由333位作者贡献,包括佟玉静、刘志梅、刘文丽等。
盆底康复训练—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9142篇
占比:99.88%
总计:179350篇
盆底康复训练
-研究学者
- 佟玉静
- 刘志梅
- 刘文丽
- 李丽
- 丁亚琼
- 刘玉妹
- 刘芳
- 宋立国
- 寇娟
- 廖惠璇
- 张丽秋
- 张锦兰
- 彭玉兰
- 徐菊芳
- 李淑玲
- 李红兵
- 杜平
- 杨荣骞
- 洪嘉颖
- 温素琴
- 王海清
- 罗嫱欢
- 蔡伟兰
- 詹雪梅
- 许爱玲
- 陈慧敏
- 陈杭
- 乐有为
- 乐连利
- 买雪
- 于玲玲
- 付兰兰
- 代红丽
- 伍晓容
- 何宇波
- 何秀莲
- 侯云华
- 俞飞
- 元彩芳
- 党丹
- 兰卉
- 冯娜
- 冯芝梅
- 刘丹丹
- 刘俊霞
- 刘兰兰
- 刘凌云
- 刘妮
- 刘宁
- 刘小兰
-
-
刘银;
蔡玲;
刘凌云
-
-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产后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2个疗程,比较两组尿失禁及盆底器官脱垂(POP)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尿失禁及POP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盆底肌力、Ⅰ类及Ⅱ类肌纤维最大电位值、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PFD患者尿失禁及盆底器官脱垂情况,提高产后患者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
-
-
李琼
-
-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86例PF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共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分级、盆底障碍影响问卷7(PFIQ-7)评分、盆底障碍功能调查表(PFDI-20)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FIQ-7和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PFD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盆底肌力,盆底功能恢复效果更佳,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
郑晖;
谢红斌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盆底康复训练对初产妇盆底肌力、盆底肌疲劳度、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受损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初产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康复器干预联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个体化治疗联合盆底肌训练干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盆底一类综合肌力和盆底二类综合肌力Ⅱ级~Ⅲ级例数占比均相对更低,Ⅳ级及Ⅴ级例数占比均相对更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类盆底肌疲劳度水平均更低,其产后性功能水平评分更高,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尿频尿急、下腹酸胀及下坠感、阴道干涩及阴道松弛症状表现占比均相对更低,P <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个体化治疗联合盆底肌训练在初产妇人群中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
-
何宇波;
支建峰;
徐文文;
诸丹维
-
-
摘要:
随着我国高龄产妇人数的逐年上升,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病明显增高。高龄产妇是SUI的高危人群,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1]。物理治疗及生活方式的干预为其主要治疗方法,盆底肌训练能够有效收缩盆底肌肉,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2]。研究显示针刺治疗女性SUI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减少漏尿量[3]。本研究笔者运用针刺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女性SUI患者,现总结如下。
-
-
黄媛媛
-
-
摘要:
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产后PO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盆底肌力牛津分级系统)、POP严重程度(POP-Q分期)、性生活质量[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盆底肌力分级和POP-Q分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FSF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应用于产后POP患者,可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和POP-Q分期,提高性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单用盆底康复训练。
-
-
赵春香
-
-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瑞金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康复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产后恢复情况、干预后生命质量及护理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初次排尿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精神状况、睡眠状况、食欲情况、日常活动、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产妇产后生命质量,降低产后尿潴留发生风险,促进产后康复。
-
-
王灿
-
-
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漏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初产妇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训练,观察组采用盆底康复训练,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产后漏尿发生情况、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漏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肉张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预防产后漏尿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苗记凤
-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盆底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在产后盆底肌功能改善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收集本院接治的产妇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0)和盆底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40),对比护理满意度、盆底肌功能、生活质量、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0.0%)、(97.50%)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盆底肌功能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和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予以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具有改善盆底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且降低了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随之升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
于玲玲
-
-
摘要:
目的:观察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预防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取4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干预前后盆底肌肌力评分、尿流动力学指标[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最大逼尿肌压力(MDP)]水平、膀胱颈与子宫颈外口移动度,以及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1.50%(3/200),低于对照组的9.00%(1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盆底肌肌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LPP、MDP和MUCP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性欲、性唤起、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阴道润滑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性交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膀胱颈与子宫颈外口移动度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盆底肌肌力、尿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性生活质量,降低膀胱颈与子宫颈外口移动度,效果优于单用生物反馈电刺激。
-
-
李铁
-
-
摘要:
目的:探究Kegel训练法联合阴道康复器辅助训练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沈阳市皇姑区妇婴医院诊疗的186例产后盆底肌肌力下降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例数为93例),对照组产妇仅接受Kegel训练法,观察组采用Kegel训练法联合阴道康复器(阴道哑铃)辅助训练,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盆底肌收缩力情况、肌力情况及康复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快速收缩力、持续收缩力、肌力正常率、康复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egel训练法联合阴道康复器辅助训练比单独应用Kegel训练法具有更好的临床康复效果,可有效促进产妇盆底肌力的恢复,有助于提高产妇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