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盆底超声

盆底超声

盆底超声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3年内共计34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9640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现代医用影像学、现代诊断与治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大学女性盆底重建与微创学术研讨会等;盆底超声的相关文献由831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洋、叶珂帆、吴晓梅等。

盆底超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5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9640 占比:99.76%

总计:129956篇

盆底超声—发文趋势图

盆底超声

-研究学者

  • 胡洋
  • 叶珂帆
  • 吴晓梅
  • 周一波
  • 孟春梅
  • 张义凤
  • 张新玲
  • 李玲
  • 李萍
  • 楼叶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江渭洁; 王玉; 罗烨; 帅玲燕
    • 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盆底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诊断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孕周、体质量、年龄、孕产次匹配的健康孕妇50例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后静息状态及最大瓦尔萨瓦(Valsalva)状态的尿道内口、子宫宫颈最低点、直肠壶腹部至参考线(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距离及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等参数;比较两组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盆膈裂孔面积;比较两组子宫脱垂、肛提肌、肛门内外括约肌损伤、直肠膨出病例数。结果:观察组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lsalva状态下膀胱后角及盆膈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lsalva状态下尿道内口、子宫颈最低点、直肠壶腹部至参考线距离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肛提肌及肛门内外括约肌损伤、直肠膨出的病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8,P=0.006)。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正常孕妇相比,在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及盆膈裂孔面积增加,子宫、直肠、膀胱位置更低且膀胱后角角度开放更大。
    • 韩艳; 陈小燕; 张艳; 赵小萌; 李梦洁
    • 摘要: 目的经会阴盆底超声评测加味补中益气汤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6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石家庄华药医院收治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26例,均接受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随机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于术后采用凯格尔运动锻炼、生物反馈结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盆底超声检测结果,术后随访1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12周后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逼尿肌厚度、尿道旋转角、膀胱颈下降距离、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距耻骨联合后下缘距离、直肠壶腹最低点距耻骨联合后下缘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均<0.05),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异常改变较轻(P均<0.05)。随访1年,观察组FPFD发生率为14.29%(9/63),对照组为39.68%(25/6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子宫全切术后予以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可降低术后FPFD发生率,经会阴盆底超声可为术后盆底功能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 黎静; 李玲
    • 摘要: 目的: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文献报道一定程度的盆腔器官脱垂(POP)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脱垂症状与盆腔器官明显下降的关联。方法:选取我院200例有下尿路功能障碍和有脱垂症状的绝经后妇女进行面谈、临床检查、多通道尿动力学检查和超声成像检查,并在仰卧位和排尿后进行脱垂量化。有多个腔室脱垂的绝经后妇女被排除在外。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的统计数据来证实盆腔器官下降可以作为脱垂症状的预测指标。结果:①最终200名绝经后妇女的平均年龄为60.1(48.9~90.9)岁,平均产次3.4,平均体重指数30.0kg/m^(2)。症状性单腔室脱垂190例,其中膀胱膨出96例,脱肛94例。②症状性膀胱膨出平均下降到耻骨联合下23.8mm(14.0~53.4)mm,直肠膨出平均下降到耻骨联合下21.4mm(10.0~43.0)mm。下垂深度均与脱垂症状高度相关(膀胱膨出:-23.8mm VS-1.3mm,P<0.001;直肠膨出:-21.4mm VS-1.5mm,P<0.001)。③受试者操作特征(ROC)统计数据显示,膀胱膨出的截断值在耻骨联合下10.0mm,直肠的截断值在耻骨联合下15.0mm,ROC曲线相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和0.82)。结论:膀胱下降至耻骨联合下方≥10.0mm,直肠下降至≥15.0mm与症状密切相关,根据ROC统计数据,这些值可作为诊断严重脱垂的临界值。
    • 尹薇薇; 汪珺莉; 谢文; 马千清
    • 摘要: 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女性生育次数增加,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发病率也逐年增长。FPFD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尿流动力学检查、排粪造影以及盆底超声(Pelvic floor ultrasound,PFU)等,其中PFU具有无辐射、便捷、价廉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评估FPFD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对盆底超声评估FPFD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陈利; 张海峰; 费凌志
    • 摘要: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骶四针”疗法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将100例SUI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盆底肌训练和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联合骶四针疗法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超声测量值,包括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以及ICI-Q-SF量表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盆底超声测量各值均较治疗前减小,ICI-Q-SF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的盆底超声测量各值均小于对照组,ICI-Q-SF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骶四针”疗法对女性SUI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李苗苗; 杨晓
    • 摘要: 目的探究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本院接诊的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20例为研究组,纳入同期20例进行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盆底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膀胱颈移动度、逼尿肌厚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子宫颈的下降距离、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的完整性等参数,分别在静息状态下和Valsalva状态下两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及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参数.结果静息状态下研究组患者耻骨内肌厚度、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尿道旋转角度、膀胱颈角度、膀胱颈角度(静息)等指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盆底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予以检查,能有效发现膀胱颈的下降距离、有无膀胱脱垂,有无尿道漏斗形成,有无子宫和直肠脱垂,显示肛提肌完整性,有无肛门括约肌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信息,临床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方案.
    • 马丽媛; 陆冰; 邓学东; 陈小敏; 章茜
    • 摘要: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技术评估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产妇均于产后6周行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膀胱颈移动度(BND)、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PUVA)和肛提肌裂孔面积,以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尿道内口漏斗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BND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和PUVA均小于对照组,且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尿道内口漏斗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的盆底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盆底超声技术能为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检查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胡洋; 楼叶琳; 张恒; 姜佳伟; 吴海啸; 徐旻
    • 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与盆底肌电生理参数评估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FSU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就诊的11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产后发生FSUI 55例,未发生FSUI 55例。比较两组患者产后12周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和盆底超声参数,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与非FSUI组比较,FSUI组Ⅱ类肌纤维收缩期平均值、Ⅱ类肌纤维收缩期分级、Ⅱ&Ⅰ类肌纤维收缩期平均值、Ⅰ&Ⅰ类肌纤维收缩期分级等均更低,Ⅱ类肌纤维收缩期时间更短,Valsalva时膀胱颈口漏斗化比例更高,Valsalva时膀胱尿道后角度及膀胱颈移动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典型相关分析显示,Ⅱ&Ⅰ类肌纤维收缩期平均值、Ⅱ类肌纤维收缩期平均值、Ⅱ类肌纤维收缩期时间与膀胱颈移动度、Valsalva时膀胱颈位置均呈负相关(r=-0.17、-0.23、-0.19和-0.27、-0.33、-0.34,均P<0.05);而Ⅱ&Ⅰ类肌纤维收缩期平均值、Ⅱ类肌纤维收缩期平均值、Ⅱ类肌纤维收缩期时间与静息时膀胱颈位置均呈正相关(r=0.17、0.21、0.25,均P<0.05)。结论盆底肌电生理参数与盆底超声参数在评估产后FSUI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建议在临床上合理选用,为临床筛查与诊断产后FSUI提供更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 李梅; 郑绥丽; 黄淑华; 曾春霖; 吴春花
    • 摘要: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研究产后女性便秘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崇左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进行产后盆底检查的妇女90例,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出现便秘分为便秘组(n=35)与非便秘组(n=55)两组;比较两组静息状态及Valsalva状态下肛直角的变化,以及Valsalva状态下后盆腔的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便秘组后盆腔正常占比较非便秘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状态下,便秘组肛直角小于非便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研究结果得出便秘组与非便秘组肛直角的变化与产后女性便秘有密切相关性。直肠前壁膨出和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增加女性功能性便秘的可能性。
    • 高彩霞; 胡清荣; 李瑾
    • 摘要: 目的:研究盆底超声检查对宫颈癌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行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42 d的宫颈癌患者,均行盆底超声检查,分别测量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下盆底超声参数[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SD)、膀胱尿道后角(PUVA)、膀胱颈下降度(BND)、尿道旋转角度(URA)及膀胱颈旋转角度(θ)],统计PFD发生率,比较发生PFD与未发生PF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宫颈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肌纤维疲劳度PFD患者的最大Valsalva动作训练下盆底超声参数及其与肌纤维疲劳度的相关性;统计PFD患者对症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最大Valsalva动作训练下盆底超声参数。结果:90例宫颈癌患者术后经盆底超声检查46例确诊为PFD,其中29例SUI、17例POP,PFD发生率为51.11%;宫颈癌患者术后年龄、分娩次数及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4,t=11.100,t=5.112;P<0.05);是否绝经、便秘、慢性咳嗽及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79,x^(2)=5.234,x^(2)=12.267,x^(2)=22.585;P<0.05);宫颈癌患者年龄、分娩次数、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增加、发生绝经、便秘、慢性咳嗽以及术后早期未进行康复训练,均会增加术后PFD发生风险(OR=3.176,OR=2.691,OR=3.083,OR=3.015,OR=3.070,OR=2.967,OR=0.320;P<0.05);盆底肌纤维疲劳度正常PFD患者的BSD、PUVA、BND、URA及θ均低于盆底肌纤维疲劳度异常者(t=4.430,t=7.190,t=2.604,t=9.313,t=8.163;P<0.05);PFD患者盆底肌纤维疲劳度与BSD、PUVA、BND、URA及θ呈正相关(r=0.593,r=0.682,r=0.504,r=0.739,r=0.705;P<0.05);疗效良好PFD患者BSD、PUVA、BND、URA及θ均低于疗效不佳者(t=4.598,t=8.306,t=3.095,t=10.202,t=8.976;P<0.05);BSD、PUVA、BND、URA及θ联合评估PFD患者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0,大于各参数单一评估的AUC(0.751、0.802、0.825、0.838和0.817),联合评估的最佳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25%和90.00%。结论:宫颈癌全子宫切除术后PFD发生率较高,行盆底超声能准确检出,且盆底超声参数在反映PFD盆底肌纤维疲劳度、评估PFD疗效方面具有良好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