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后早期

产后早期

产后早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妇产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专利文献10650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中国法医学杂志、母婴世界、基层医学论坛等; 产后早期的相关文献由224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扣珍、仇中叶、吕晓玲等。

产后早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91%

专利文献>

论文:10650 占比:99.09%

总计:10748篇

产后早期—发文趋势图

产后早期

-研究学者

  • 丁扣珍
  • 仇中叶
  • 吕晓玲
  • 周锦朋
  • 宋丹
  • 廖红霞
  • 朱银萍
  • 李英
  • 杨丽媚
  • 邹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慧丽; 刘建芬; 叶跃美; 程晓燕
    • 摘要: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产后女性常见现象,是指产后腹腔压力增大时缺乏逼尿肌收缩,致使膀胱内压高于最高尿道压,进而出现尿液不受控制,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 [1] ,因此应该重视此疾病。产妇产后SUI可能与妊娠、分娩导致泌尿生殖器官脱垂及盆底肌肉损伤有关,在产后早期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 [2] 。目前临床常采用盆底康复训练来预防产后SUI [3] ,对于轻中度SUI患者也常采取盆底康复措施进行治疗。但在实际应用中,因训练周期长,产妇容易出现消极烦躁心理,训练的依从性下降,从而影响治疗 [4] 。中医药治疗SUI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安全经济、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5] 。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了中药熏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措施对产后尿失禁的防治作用效果。
    • 廖红霞; 吕晓玲; 周锦朋
    • 摘要: 目的探究产后早期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前盆腔功能障碍的评估效果。方法98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产后6周均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分析产妇盆底超声检查结果,比较产妇的超声指标[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膀胱后角(PUA)及尿道旋转角]、Valsalva动作下及静息状态下盆隔裂孔情况。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显示98例产妇中,52例(53.1%)产妇存在前盆腔功能障碍,46例(46.9%)产妇未出现明显的盆腔功能障碍。前盆腔功能障碍与非前盆腔功能障碍产妇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盆腔功能障碍产妇BND(29.23±3.26)mm、PUA(139.33±12.17)°及尿道旋转角(55.17±7.29)°均大于非前盆腔功能障碍产妇的(16.11±3.18)mm、(107.68±8.95)°、(39.63±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盆腔功能障碍产妇Valsalva动作下的盆隔裂孔面积、横径及前后径均大于非前盆腔功能障碍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盆腔功能障碍产妇静息状态下的盆隔裂孔面积及前后径均大于非前盆腔功能障碍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经会阴盆底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产妇的前盆腔功能障碍,并能够有效评估产妇的盆腔结构及功能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任婕; 徐纯鑫; 陆洋阳; 陈岑; 李佳敏; 沈敏
    • 摘要: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以运动障碍为特征,由产前至产后早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疾病[1]。其平衡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可能随年龄逐渐退化[2],另外常伴随感觉缺陷、智力障碍、注意力缺陷、癫痫、自闭症等问题[3]。近年来,舞蹈治疗(dance movement therapy,DMT)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前景的康复手段。目前研究表明,舞蹈可提供多种感觉刺激,可改善神经系统损伤人群的身体适应能力、平衡能力、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及心理健康[4—7]。与DMT相似,节律性听觉刺激(rhythmic auditory stimulation,RAS)是结合运动和节奏的训练,对改善CP的步态具有显著效果[8]。
    • 陈香; 姚叶娜; 田盼
    • 摘要: 书名:《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就医指南》主编:张震宇,刘崇东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ISBN:9787518942350《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就医指南》一书是针对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等相关知识进行的科普,该书是由刘崇东等学者共同编著,并于2018年4月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刘崇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 王世言; 孙秀丽
    • 摘要: 女性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急迫性尿失禁(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UUI)及混合性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MUI)。UI虽非致死性疾病,但对生活质量影响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Moossdorff等[1]报道产后1年内UI的发生率为32%,其中54%为SUI。杨明丽等[2]通过对5143例产后早期女性的调查,发现我国产后12周内SUI发病率为23.5%[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及三孩政策的实施,UI的患病率将进一步升高。UI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临床上通常对UUI采取药物治疗,SUI则以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为主。与手术治疗相比,非手术治疗具有无创或微创的优点,避免了手术的相关风险,患者更容易接受。2021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研究所(NICE)关于UI和盆腔器官脱垂的指南中继续推荐非手术治疗应作为各种类型UI的一线治疗方法。本文在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女性UI的非手术治疗策略。
    • 蔡雨佳(综述); 曲音音(审校)
    • 摘要: WHO报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lower uterine cesarean section,LUCS)占手术总量的7.0%,产妇中剖宫产率平均约为25.7% [1] 。LUCS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率为1%~18% [2] ,危害主要包括:①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患有严重急性产后疼痛的妇女产后抑郁的风险是正常分娩女性的3倍 [2];②引起交感神经反射性增高,导致患者体内儿茶酚胺等内源性递质的释放,可引发机体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不利于产后早期哺乳及术后快速康复;③影响催乳素(prolactin,PRL)分泌,使初次哺乳时间延后,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发育 [3];④若术后急性疼痛控制不当,可引起外周伤害性刺激感受器敏化,使兴奋性阈值降低,增加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近年来,随着舒适化医疗体验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提出,对LUCS术后的镇痛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LUCS术后镇痛方法主要包括连续静脉自控镇痛、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以及区域阻滞等 [4] 。静脉镇痛主要采用阿片类药物,会产生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椎管内麻醉是最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但存在限制条件且会产生严重并发症,所以区域阻滞成为术后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多模式镇痛的重要理念,是当前降低术后疼痛、提高产妇舒适度不可或缺的麻醉手段。本文对目前LUCS术后4种区域阻滞镇痛进行文献总结。
    • 金微娜; 赵敏慧; 王燕莉
    • 摘要: 目的了解产后早期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产后48~72小时的1147名住院产妇采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和LATCH量表展开横断面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产后48~72小时产妇母乳哏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3.42±2.29)分。多元线性回归显示,,产妇年龄、学历、职业、户籍、有无接受母乳哏养教育是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的影响因素(P<0.05)。产后48~72小时产妇LATCH评分为(7.85±1.29)分。多元线性回归显示,产妇胎次及分娩方式是LATCH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后早期,应针对年龄小、文化程度低、未接受过母乳哏养教育的产妇,给与强化母乳喂养知识和喂养的健康教育;对于初产妇及剖宫产产妇,需密切注意其母乳喂养执行情况,及时介入干预。
    • 黄婉珊; 陆燕运; 林敏仪
    • 摘要: 目的 研究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早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1—12月从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100例分娩后5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予以盆底肌肉训练,观察两种干预方式对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2级(0例)、3级(2例)例数均少于对照组(9例、11例),观察组4级(21例)、5级(27例)均比对照组多(7例、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54,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发生例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P<0.05).结论 为产后早期女性予以盆底肌肉训练,可改善女性的盆底肌力,减少尿失禁发生例数.
    • 潘雷
    •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近三年收治的产妇126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并分别实施常规康复指导和联合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两组盆底功能指标做对比.结果:比较两组盆底功能各指标,研究组比对照组显著较优,组间数据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对产妇实施盆底肌康复治疗,可使其盆底功能得到较大的改善,盆底功能障碍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也明显减少,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加强应用.
    • 姚敏
    •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盆底超声诊断意义.方法: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后尿失禁患者50例,且均在产后8周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将其列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0例正常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分析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以及膀胱后角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结论:运用盆底超声作为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