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娩镇痛

分娩镇痛

分娩镇痛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413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08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4584篇;相关期刊674种,包括母婴世界、临床麻醉学杂志、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等;分娩镇痛的相关文献由7933位作者贡献,包括徐铭军、沈晓凤、劳诚毅等。

分娩镇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08 占比:48.24%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4584 占比:51.33%

总计:8930篇

分娩镇痛—发文趋势图

分娩镇痛

-研究学者

  • 徐铭军
  • 沈晓凤
  • 劳诚毅
  • 周朝明
  • 全伟斌
  • 李莉
  • 胡祖荣
  • 徐世琴
  • 冯善武
  • 彭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青林; 朱紫琼; 赵娜; 刘野; 白云波; 汪愫洁; 徐铭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CYP3A4多态性对分娩镇痛孕妇舒芬太尼个体化应用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经产科医师评估可经阴道分娩的65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最后1次产检抽取外周静脉血2ml,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孕妇CYP3A4*1G酶亚型以及G等位基因频率,并按照CYP3A4*1G酶亚型分为GG基因型孕妇(341例),GA基因型孕妇(257例)和AA基因型孕妇(52例)。临产所有孕妇均采用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各基因型孕妇在蛛网膜下隙注入相应剂量的舒芬太尼:GG基因型孕妇5μg、GA和AA基因型孕妇各3.5μg;连接各基因型孕妇相应浓度舒芬太尼的硬膜外电子输注泵:GG基因型孕妇0.5μg/ml、GA基因型孕妇和AA基因型孕妇0.35μg/ml,实施患者自控镇痛。记录不同基因型孕妇在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和分娩镇痛满意度;蛛网膜下隙注入舒芬太尼的起效时间;记录各基因型孕妇对舒芬太尼的不良作用的发生率;记录各新生儿Apgar评分。从各基因型孕妇随机抽取15例孕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蛛网膜下隙注入舒芬太尼后30min的血药浓度。结果 CYP3A4*1G酶G等位基因频率为27.75%,接近东亚人群该位点频率(22.7%~27.9%)。各基因型孕妇在蛛网膜下隙注入不同剂量舒芬太尼30min时血浆浓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GG基因型孕妇和GA+AA基因型孕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作用的发生率和分娩镇痛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YP3A4*1G酶多态性可以指导分娩镇痛舒芬太尼的个体化用药。
    • 刘叶; 李红; 刘枝; 毛慧敏; 张瑾; 高义; 李腾
    • 摘要: 目的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妇发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12月产房待产自愿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170例,ASAⅠ或Ⅱ级,孕期37~40周。根据体温是否≥38°C分为两组:发热组和非发热组。记录产程、胎膜破裂至分娩结束时间、阴道检查次数、分娩镇痛时间及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等,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58例(34.1%)产妇出现产时发热。与非发热组比较,发热组产妇BMI明显增大,初产妇、产前抑郁、产前焦虑、使用缩宫素、羊水污染、连续给药比例明显升高(P28.5 kg/m^(2),OR=2.227,95%CI 1.035~2.426)、使用缩宫素(OR=2.062,95%CI 1.637~2.858)、阴道检查次数(>9次,OR=1.484,95%CI 1.136~3.144)、产程时间(>9.3 h,OR=1.014,95%CI 1.009~1.045)、胎膜破裂至分娩结束时间(>4.7 h,OR=1.002,95%CI 1.002~1.013)、分娩镇痛时间(>5.3 h,OR=1.214,95%CI 1.042~1.823)、硬膜外镇痛间断给药(>5.3 h,OR=1.311,95%CI 1.214~3.332)与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相关。结论BMI、使用缩宫素、阴道检查次数、产程时间、胎膜破裂至分娩结束时间、分娩镇痛时间及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均是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的相关因素。
    • 姚雁; 姚安然; 金龙妹; 王秀蕊; 周晓艳
    • 摘要: 目的探索建立闵行区分娩镇痛管理体系,为孕产妇提供优质安全的助产服务。方法调查区域内所有助产医疗机构分娩情况,对比分析分娩镇痛管理体系建立前后全区分娩镇痛率和剖宫产率的变化以及在区域内管理体系下2019—2020年区内阴道产产妇中分娩镇痛与非镇痛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结果(1)2018年全区分娩镇痛率16.76%,管理体系实施后2019年、2020年分娩镇痛率分别为35.22%和44.36%;2018年、2019年、2020年全区剖宫产率率分别为43.58%、44.17%、44.47%。(2)2019—2020年9527例阴道分娩产妇中分娩镇痛与非镇痛的母婴安全相关指标:①全区总分娩镇痛产后出血率7.07%,非镇痛组产后出血率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区域内实施分娩镇痛管理体系可明显提高分娩镇痛率,促进产科建设,虽未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但减少了产后出血率,有益于探索并推广精细化管理经验,提高产科服务能力,使分娩更安全。
    • 王洪燕; 王明山; 丛丽
    •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初产妇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TEAS组取双侧合谷和三阴交行穴位电刺激,TENS组取双侧T10~L1和S2~S4节段行脊神经根处皮肤电刺激,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组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记录镇痛前、镇痛后30 min、60 min、120 min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同时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记录产程时长、缩宫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产妇镇痛满意度。结果镇痛前各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30 min,TEAS组和TENS组VAS评分显著高于PCEA组(P0.05);镇痛60 min和120 min,TEAS组和TENS组VAS评分显著高于PCEA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缩宫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TEAS组和TENS组低于PCEA组(P0.05);PCEA组产妇镇痛效果满意率高于TEAS组和TENS组(P<0.05),PCEA组产妇下次继续采用相同镇痛方法的选择率更高(P<0.05)。结论TEAS和TENS的镇痛效果虽然不及PCEA,但仍有较为明显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可在没有PCEA条件的医院或者有PCEA禁忌证的患者中使用。
    • 刘广生; 肖锦平; 伍冠; 练文灿; 蔡青
    • 摘要: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应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中对产妇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阳春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分娩镇痛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罗哌卡因治疗,对照组仅应用罗哌卡因治疗。比较两组疼痛评分、第一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血清P物质(SP)、白介素-6(IL-6)水平及产妇满意度。结果:镇痛5 min、1.5 h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1 h时,观察组S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中,不仅可降低机体疼痛介质的释放,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同时可缩短产程,控制产后出血。
    • 高涵; 田雪筠; 杨铮; 陈肖
    • 摘要: 综述了分娩镇痛共享决策的概念及内涵、决策辅助工具、决策步骤、临床应用,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性提出发展策略。
    • 赵木; 王奋; 李超; 杨旭刚; 陈秋燕
    • 摘要: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负荷剂量的浓度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4月-2021年5月收治的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的86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A组(负荷剂量0.2%盐酸罗哌卡因)、B组(负荷剂量0.15%盐酸罗哌卡因5毫升)、C组(负荷剂量0.1%盐酸罗哌卡因)。对比三组心率、血压、盆底肌力、宫缩压力和VAS评分。结果:A组宫缩压力,30 min与5 min、10min对比(P<0.05);B、C组宫缩压力、VAS在5min、10min、30 min下进行组内对比(P<0.05)。在推注负荷剂量后5 min、10 min、30 min时,A、B两组3级以下盆底肌力发生率与C组相比显著升高,宫缩压力与C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A、B两组宫缩压力对比(P<0.05)。结论:负荷剂量0.1%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度,不影响盆底肌张力,促使初产妇顺利分娩,值得临床推广。
    • 李雄; 梁杰其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或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9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产妇均接受分娩镇痛,根据不同给药方案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30例/组),对照组产妇接受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研究组产妇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中的镇痛情况。结果镇痛前两组产妇VAS评分与Ramsay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后10min、30min两组产妇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尤其研究组的比对照组更低。反之,Ramsay评分均升高,尤其研究组产妇相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P0.05);两组胎心率、脐动静脉血乳酸值及新生儿Apgar评分各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分娩镇痛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更有利于提高镇痛镇静效果,缓解产妇焦虑情绪,较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更具优势。
    • 陈海
    • 摘要: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产妇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于莆田市第一医院分娩的足月妊娠孕妇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观察组予以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分娩结束后停药。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两组麻醉前(T_(0))、给药10 min(T_(1))、给药60 min(T_(2))及给药120 min(T_(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2)及T_(3)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别为(2.85±0.36)、(1.96±0.28)、(1.58±0.22)分,低于对照组的(3.47±0.45)、(2.54±0.32)、(2.03±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均不会明显影响产妇生命体征,而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强,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值得广泛应用。
    • 陈晓曦; 黄仁明; 李鹏; 于海燕; 谭滇湘
    • 摘要: 目的研究纳布啡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6例接受分娩的单胎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8例。产妇进入产房,宫口开至2~3 cm时,对照组产妇给予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研究组产妇给予纳布啡联合罗哌卡因行PCEA。比较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前(T_(0))、镇痛后15 min(T_(1))、镇痛后30 min(T_(2))、宫口全开时(T_(3))、分娩时(T_(4))、分娩后2 h(T_(5))时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1、5 min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脐动脉血血气分析指标水平,以及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_(0)~T_(5)时,对照组产妇SBP、HR、SpO_(2)水平波动显著,而研究组产妇组内不同时间点及各时间点两组产妇SBP、HR、SpO_(2)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_(0)~T_(5)时,两组产妇VAS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Ramsay镇静评分均呈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趋势,且T_(3)、T_(4)及T_(5)时研究组产妇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NBNA评分、pH值、碳酸氢根(HCO_(3)^(-))、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乳酸(La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纳布啡应用于分娩镇痛在产妇宫口全开前镇痛效果与舒芬太尼相当,且具有相同的镇静效果,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且对新生儿和产妇不良影响较小,可以考虑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