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105472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母婴世界、医疗装备、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第二届中国女医师大会、全国妇产科临床医学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由35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建六、朱兰、刘佳等。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05472篇
占比:99.98%
总计:1105639篇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研究学者
- 王建六
- 朱兰
- 刘佳
- 刘娴
- 刘海峰
- 刘芳
- 吴晓彤
- 孙智晶
- 孙秀丽
- 张喜杰
- 戎明梅
- 朗景和
- 李环
- 李琦
- 杨洁
- 武静文
- 殷观梅
- 毛睿
- 池芸
- 汤晓红
- 王业皇
- 王丹
- 王晓辉
- 章蓓
- 胡丽霞
- 贾元元
- 郎景和
- 陆敏华
- 陈思平
- 韩耀伟
- LI Li
- LU Ying
- QI Cai-yun
- WANG Mei
- 丁丽莎
- 乐文艳
- 于云燕
- 于桂云
- 于雪梅
- 于露
- 付丽娜
- 任修勤
- 伍玲
- 何望春
- 何江玲
- 佘序华
- 余晓娟
- 侯红瑛
- 冉雪
- 冯立雪
-
-
陈维国
-
-
摘要:
目的针对核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方法以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其他常规来我院检查的女性5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行动静态核磁共振,观察2组在进行共振时,盆底解剖结构的不同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动态时,耻直肌与耻尾肌的面积,都要小于静态,但是动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宽,要明显大于静态时;2组动静态,在核磁共振方面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肛提肌角方面小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在M线、LH线以及膀胱尿道后角方面,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可以有效区分,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与健康女性之间,在盆底结构结构上的不同,有利于更好的临床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应用。
-
-
单嘉缨
-
-
摘要:
目的:研究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为阴道自然分娩,将其作为实验组,50例剖宫产分娩,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会阴超声诊断分析,对比超声检查结果及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对比有差异(P<0.05),且实验组的特异度及敏感性要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两组患者在尿道倾斜角、安静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最大Valsalva动作下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到趾骨联合下缘距离、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直肠壶腹部最低点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宫颈下移距离、盆隔裂孔面积、肛提肌尿道间隙等指标对比上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诊断而言,会阴超声诊断的价值比较显著,能够满足患者诊断需求。
-
-
王清
-
-
摘要:
认识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子宫或阴道壁脱垂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都属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不像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但却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使患病的女性产生自卑与情绪沮丧,食欲.性欲低下等身心障碍,影响家庭关系,夫妻感情。
-
-
陈茂娟;
李嘉
-
-
摘要:
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以尿失禁(UI)、盆腔器官脱垂(POP)、大便失禁(FI)最为常见。本文概述了导致PFD发生的可能原因,并且对PFD从流行病学、临床和影像诊断以及治疗方面进行了综述。1定义与流行病学UI被定义为客观存在的尿液不自主地经尿道漏出[1],一般根据相关的症状进行分类。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被定义为在运动或咳嗽等过程中,随着腹压升高而无意识地漏尿;急迫性尿失禁(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UUI)的特征是突然强烈的排尿欲望且难以推迟[2]。
-
-
王新生
-
-
摘要:
目的研究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尿失禁、阴道壁膨出及盆腔胀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伴侣满意率、无性交痛率、性欲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动态压、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性伴侣满意率、无性交痛率、性欲良好率,显著改善患者阴道动态压和盆底肌力。
-
-
张丹;
张玉扬;
孙秀云
-
-
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收治的88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阴式手术,试验组患者采用盆底重建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前后盆底肌电值、并发症发生率及盆底功能。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盆底肌电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术后盆底功能,并发症较少。
-
-
张苗;
马影蕊
-
-
摘要:
目的探究“腹四针”透灸联合Kegel运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一站式服务中心接诊的87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给予Kegel运动治疗;试验组43例,给予“腹四针”透灸联合Kegel运动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MOS评分、FSFI评分、盆底肌电值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MOS评分、FSF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盆底肌电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前后静息阶段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s、10 s、60 s快速收缩阶段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四针”透灸联合Kegel运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可显著增强盆底肌肌力、提高性功能、改善盆底肌电水平。
-
-
杜燕
-
-
摘要:
目的 研究经会阴二、三维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纳入的30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中119例年龄≥60岁患者作为A组,另181例年龄不足60岁的患者作为B组,分别给予经会阴二、三维+超声检查,记录所有实验对象的尿道旋转角度、直肠膨出距离、膀胱颈下移距离、前盆腔膨出距离、子宫脱垂距离,同时对比两组静息时、Valsalva动作时左右径、前后径、周长及面积,观察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A组的尿道旋转角度、直肠膨出距离、膀胱颈下移距离、前盆腔膨出距离、子宫脱垂距离均高出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静息时、Valsalva动作时左右径、前后径、周长及面积均高出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二、三维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盆底变化状况,应受到临床重点关注.
-
-
袁亚玲;
向莉;
王成宇;
曾翔
-
-
摘要:
目的 分析会阴三维超声结合血清松弛素(RLX)水平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FPFD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子宫后位发生情况、膀胱颈移动度(BND)、Valsalva动作盆膈裂孔面积及RLX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子宫后位发生率为71.67%,高于对照组的2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ND和Valsalva动作盆膈裂孔面积分别为(29.77±1.27)mm、(25.98±1.09)c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58±1.63)mm和(13.47±1.24)c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RLX水平为(403.44±311.2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8.33±209.8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三维超声结合RLX水平检测能够从影像层面和激素层面为医师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
龚仪敏
-
-
摘要:
目的:观察盆底重建术联合康复治疗仪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12月于本院治疗的122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61例为研究组,61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联合康复治疗仪治疗,研究组采用盆底重建术联合康复治疗仪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排气、尿管留置、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记录两组盆底肌电活动和肌力,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评价两组盆底功能情况,记录两组并发症及术后12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排气、尿管留置、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PFDI-20评分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肌电活动水平与盆底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重建术联合康复治疗仪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促进盆底组织肌力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
-
LI Li;
李莉;
LU Ying;
鲁颖;
WANG Mei;
王玫;
QI Cai-yun;
戚彩云
-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25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12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2016)联合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术后感染,分析盆底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750例接受盆底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盆底术后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感染的病原菌及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750例盆底功能障碍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73例次,例次感染率为9.73%.主要为生殖道感染,共28例占38.4%;其次为泌尿道、呼吸道、手术部位、胃肠系统和其他.共分离病原菌56株,44株革兰阴性杆菌,占总病原体的78.57%,其中大肠埃希菌有29株.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盆底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手术操作时间和患有糖尿病. 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术后感染率较高,应重视盆底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糖尿病患者应合理控制血糖,以降低盆底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
-
-
-
王建六;
张晓红
- 《第六届北京大学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手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capse,PFD)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0%,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spse,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目前有关该类疾病的研究,形成了一门新学科:妇科泌尿学和女性盆底重建外科。国外关于POP和SUI的研究较多,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和新的术式提出,国际上成立有国际尿控学会(ICS)和国际妇科泌尿学会(IUGS)。国内关于PFD的研究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2005年中华医学会妇科分会成立了全国女性盆底学组,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宣传新的理论和观念,推行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已成为妇科界的热点问题,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有关盆底疾病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国内外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
-
王建六
- 《第五届北京大学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手术与热点问题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etion,PFD)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0%,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incontinence,SUI)。有关该类疾病的研究,形成了一门新学科:妇科泌尿学和女性盆底重建外科。近年来,关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较多,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学说,对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且已经开展了一些新的术式,因此,妇科泌尿学和女性盆底重建外科将是近期内妇产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新的理论观点;基础研究进展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
-
- 《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IVS人工韧带悬吊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6年2月采用IVS人工韧带经后路悬吊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rn 结果:共观察9例,痊愈5例,显效2例,无效2例.rn 结论:后路IVS人工韧带悬吊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所致便秘有较好的疗效.但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
-
-
雷凯荣;
张小培;
邓舒昊
- 《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是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的常见病,主要包括尿失禁、肛门失禁、便秘和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等,且该类患者存在着较强的精神病理学影响.此类疾病影响长久,破坏性大,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这将会成为绝大多数妇产科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目前有关该类疾病的研究,形成了妇科泌尿学和女性盆底重建外科.本文介绍了盆底超声在压力性尿失禁(SUI)、盆底器官脱垂(POP)、盆底重建术植入材料成像方面的应用价值。 提出盆底超声具有很多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超声设备广泛使用、超声检查费用低廉、无创,重要的是能够提供动态成像,进行动态观察,实时研究盆底动力学,例如膀胱颈的移动度,而这是核磁共振成像不能达到的。广泛应用的实时二维超声能在Valsalva动作和盆底肌肉收缩时实时观察盆底解剖结构的变化,而这在评估盆底解剖结构和功能中十分重要,因为动态观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盆底结构,并有助于发现缺陷。此外,超声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三维成像时代,它能帮助获得轴平面来研究肛提肌裂孔,并且能够对整个盆底建立非常好的三维超声容积断层图像,它将推进盆底超声作为盆底疾病标准检查技术在临床的早日应用。盆底超声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成为妇产科研究领域中的主流,对于妇产科医生来说,没有什么比保护患者的盆底以及在出现异常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为重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