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排粪造影

排粪造影

排粪造影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40篇,主要集中在特种医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4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6145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上海医学影像、现代医用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3年中医肛肠学术年会、2010中国武汉便秘诊治高峰论坛、2009年中国·杭州国际便秘专题学术论坛等;排粪造影的相关文献由915位作者贡献,包括谢禹昌、卢任华、龚水根等。

排粪造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4 占比:5.55%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70%

专利文献>

论文:6145 占比:93.75%

总计:6555篇

排粪造影—发文趋势图

排粪造影

-研究学者

  • 谢禹昌
  • 卢任华
  • 龚水根
  • 汪志杰
  • 焦俊
  • 丁俞江
  • 张胜本
  • 王永兵
  • 丁义江
  • 喻德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佳; 曾娟妮
    • 摘要: 目的:基于排粪造影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中气下陷型肛门坠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肛门坠胀患者60例,予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行排粪造影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各征象阳性率:会阴下降46例(76.67%);直肠前突41例(68.33%);直肠黏膜脱垂35例(58.33%);直肠内套叠10例(16.67%);耻骨直肠肌肥厚4例(6.67%),盆底痉挛综合征4例(6.67%)。治疗后各征象阳性率:会阴下降30例(50.00%);直肠前突35例(58.33%);直肠黏膜脱垂30例(50.00%);直肠内套叠8例(13.33%);耻骨直肠肌肥厚3例(5.00%);盆底痉挛综合征2例(3.33%);治疗前后各征象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60例患者治疗后各征象总有效率分别为:会阴下降34.78%,直肠前突14.63%,直肠黏膜脱垂16.67%,直肠内套叠20.00%,耻骨直肠肌肥厚25.00%,盆底痉挛综合征50.00%。结论:动态排粪造影能为中气下陷型肛门坠胀患者诊治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
    • 曹莫寒; 王志民; 高荣青; 李涛; 武国亮
    • 摘要: 目的:采用磁共振(MRI)联合排粪造影检查(DFG)及Wexner便秘量化评分分析耻骨直肠肌厚度及后角角度的改变对直肠型便秘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7—9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50例直肠性便秘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招募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组行Wexner便秘量化评分,两组均行盆底MRI及DFG检查,测量在静息期和力排期状态下患者左右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差值(△PUB-T)及后角角度差值(△PUB-PA)。结果:在静息和力排状态下,观察组与对照组耻骨直肠肌左侧(截石3点位)厚度差值(△L-PUB-T)分别为(-0.74±0.88)mm和(-1.86±0.84)mm;耻骨直肠肌右侧(截石9点位)厚度差值(△R-PUB-T)分别为(-1.50±1.07)mm和(-2.54±1.19)mm;△PUB-PA为(-1.34±3.61)°和(2.44±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两种状态下△L-PUB-T与Wexner便秘量化评分呈正相关(R^(2)=0.9297,t=25.117,P<0.001),△R-PUB-T与Wexner便秘量化评分呈正相关(R^(2)=0.8408,t=15.926,P<0.001),△PUB-PA与Wexner便秘量化评分呈负相关(R^(2)=0.9279,t=24.756,P<0.001)。结论:MRI联合排粪造影技术可动静态观察直肠性便秘患者左右耻骨直肠肌厚度和后角角度的变化,为直肠型便秘的精准化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 文海洋; 袁强; 陈治坤; 王小容; 胡桃; 赖宇林; 梁俐
    •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排空试验联合钡灌肠+排粪造影惯续检查在便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胃肠排空试验联合钡灌肠+排粪造影惯续检查的95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先进行胃肠排空试验,于清洁灌肠后再进行钡灌肠+排粪造影检查.按照卢仁华、龚水银的诊断标准与测量指标进行诊断,按照胃肠排空试验检查,分为未见慢传输改变组和慢传输改变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钡灌肠及排粪造影异常改变情况.结果 胃肠排空试验发现结肠慢传输改变40例,55例未见慢传输改变;慢传输组经钡灌肠检查发现结肠分布异常共计50种,经排粪造影检查全部提示出口梗阻;结肠未见慢传输组经钡灌肠检查发现结肠分布异常共计52种,经排粪造影检查提示出口梗阻共计26例.结论 胃肠排空试验能模拟食物在消化道内运动时间点的位置状态,能动态分析粪便运动的生理过程,能检出是否存在结肠慢传输改变;钡灌肠能为便秘提供结肠形态学改变的直接影像学证据;排粪造影是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重要方法;三者的结合,并惯续检查,能做到对便秘分型较精准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王蓓蓓; 张照晴; 阎红云; 黄熠
    •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与X线排粪造影诊断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肛肠科明确诊断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X线排粪造影和磁共振排粪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临床确诊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计算两种造影方式诊断的符合率,对比两种造影对不同病因导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病因的诊断差异.结果 以临床确诊病因作为标准,X线排粪造影诊断直肠粘膜脱垂、直肠套叠、结肠疝、小肠疝、会阴下降的符合率均为100%,X线排粪造影诊断膀胱脱垂、子宫脱垂、宫颈旁囊肿、骶骨旁囊肿的符合率均较低,分别为11.76%、8.33%、11.11%、12.50%;磁共振排粪造影诊断骶骨旁囊肿、宫颈旁囊肿、膀胱脱垂、子宫脱垂的符合率均较高,分别为100.00%、8.33%、11.11%、12.50%;磁共振排粪造影诊断直肠套叠、会阴下降、小肠疝、结肠疝、直肠肌痉挛、直肠粘膜脱垂、直肠前突与临床确诊病因的符合率较低;X线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直肠套叠、会阴下降的诊断符合率高于磁共振排粪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排粪造影对骶骨旁囊肿、宫颈旁囊肿、膀胱脱垂、子宫脱垂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排粪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病变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采用X线排粪造影诊断符合率较高,但是对因膀胱脱垂、子宫脱垂、宫颈旁囊肿、骶骨旁囊肿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诊断敏感性不佳,磁共振排粪造影诊断方式对于X线排粪造影具有较好的补充作用.
    • 王贝贝; 蒋捷; 丁旭枫; 卫军; 季利江
    • 摘要: 目的 探讨轻挂实切术治疗高位后马蹄形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常熟附属医院行轻挂实切术治疗的38例高位后马蹄形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静息相、提肛相及力排相的肛直角、肛管直肠压力和患者的肛门功能情况,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8例患者,治愈37(97.4%)例,显效1(2.6%)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术后,静息相及提肛相的肛直角均较术前减小(均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挂实切术治疗高位后马蹄形肛瘘疗效良好,通过勒割挂线刺激组织促使肛直角变小,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
    • 安正佳
    • 摘要: 目的 探析钡剂X线排粪造影对便秘患者盆底、直肠功能性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便秘患者,基于钡剂X线行排粪造影术对盆底、直肠功能性疾病情况予以检查.结果 本组60病例中,49例发现有异常.其中,直肠前壁粘膜脱垂、内套叠41例,直肠外脱垂4例,直肠前突28例,直肠前突并发直肠前壁粘膜脱垂、内套叠共22例,11例发生前突合并会阴下降.耻骨直肠肌肥厚症1例,盆底痉挛综合征3例.其中,乙状结肠疝1例,乙状结肠冗长2例,内脏下垂8例,各类异常并发总计42例.结论 运用钡剂X线开展排粪造影诊断盆底、直肠功能性疾病的效果显著,精确性更高,临床可推广应用.
    • 邱祥武; 蔡亮亮; 孙大刚; 张颢; 刘盼盼; 徐艳中; 严金明
    •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型便秘球囊(球囊)辅助直肠前突型便秘排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8例中、重度直肠前突便秘患者,在其阴道内置入便秘球囊,于直肠排粪造影的力排相测量其前、后直肠前突的深度、肛直角及肛上距,比较前后变化.结果:便秘球囊置入前、后直肠前突的深度为(32.32±5.41)、(18.56±3.25)mm,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肛直角为(108.30±11.78)、(122.13±10.56)°,肛上距为(49.18±8.36)、(41.38±6.34)mm,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秘球囊支撑阴道后壁,改变了排便压力方向,恢复了正常排便解剖生理结构,从而起到辅助排便的作用,可推广应用.
    • 邱祥武; 蔡亮亮; 孙大刚; 张颢; 刘盼盼; 徐艳中; 严金明
    •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型便秘球囊(球囊)辅助直肠前突型便秘排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8例中、重度直肠前突便秘患者,在其阴道内置入便秘球囊,于直肠排粪造影的力排相测量其前、后直肠前突的深度、肛直角及肛上距,比较前后变化。结果:便秘球囊置入前、后直肠前突的深度为(32.32±5.41)、(18.56±3.25)mm,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肛直角为(108.30±11.78)、(122.13±10.56)°,肛上距为(49.18±8.36)、(41.38±6.34)mm,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秘球囊支撑阴道后壁,改变了排便压力方向,恢复了正常排便解剖生理结构,从而起到辅助排便的作用,可推广应用。
    • 王海申
    •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排便障碍者作为研究对象,要求通过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排粪造影检查,对照组采用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检查后,发现观察组的患者的检查表现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临床诊断中利用排粪造影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能够为其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有效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